日期:2022-02-09
這是功率,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功率第 1 篇
一、教學目標《功率》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功率是描述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掌握功率的計算公式、單位。
(二)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實例、作圖等多種方式來描述功率,能用公式計算功率。
2.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和生產中的實際,在討論中使學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3.會設計實驗,估測功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義
三、教學難點:
理解功、功率、機械效率的區別與聯系。設計實驗估計各種情況下的功率。
四、教學方法
討論法
五、教學準備
六、學情分析
雖然我們就生活在大氣中,但由于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很可能會忽視大氣壓強的存在,因此通過演示實驗和自主性學習體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引導學生體會到大氣壓存在的關鍵。然后再通過一些生活實例和信息贈予加以鞏固和延伸。關于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和方向,可通過與液體壓強的方向類比和探究活動兩種方式得出結論,從而鞏固加深對已學的固體、特別是液體壓強知識的理解,盡管三者之間各有自己的特點。另外,通過極具說服力的實驗和問題和情景的巧妙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加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問題1:小明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上樓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樓只用了40s,請問:
⑴小明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⑵你認為這兩種上樓方法從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問題2:有一堆沙子約1t,要送到七樓上去,一種方法是把它們裝在桶里,一桶一桶的抬上去;另一種方法使用小型塔吊一次吊到七樓。你認為兩種情況下,對沙子做功是否相同?說出你的理由。
用這兩種方法運送沙子,所用的時間是否相同?哪一個快?
得出: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進一個新的物理量___功率
二、關于功率的概念
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講述功率的定義:
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字母P來表示。
2.功率的計算公式:
3.功率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叫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 1W=1J/s
(瓦特:英國工程師、發明家)
4.在工程技術中,功率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
換算關系:1kW=103W 1MW=106W
三、介紹一些常見物體的功率:記住人平時騎自行車的功率約為60~80W.
四、設計、實施估測人的功率的實驗
1.回顧功率的計算公式
2.在現代生活中,在制定健身訓練計劃時,常常要測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功率。指出在學校里,可以利用臺階進行測量。
3.請同學根據學過的知識回答:
⑴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可以測出人的功率?
⑵所需要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⑶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怎樣的?
⑷設計出記錄表格
實驗
次數重力G/N臺階數
n一級臺階高度h/m時間
t/s功率P/W
4.與同學合作,測量在不同情況下人的功率。
5.想一想:
⑴還有哪些簡便的方法可以測出人的功率?(如跳繩、跑步等)
⑵健身教練為什么能通過音樂節奏的變化來控制學員的運動量?
五、板書設計:
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講述功率的定義:
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字母P來表示。
2.功率的計算公式:
3.功率的單位:瓦特W 1W=1J/s
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
換算關系:1kW=103W 1MW=106W
功率第 2 篇教學目標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定義和定義式P=w/t ,能夠用公式P= w/t解答有關的問題;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義,能夠用公式P=Fv解答有關的問題;
4.理解汽車的兩種啟動過程,會進行相關的計算。
2學情分析
本節是功率這節的補充內容, 難度較大, 綜合性較強, 其中涉及到高一階段除曲線運動外的幾乎所有內容, 如受力分析, 牛頓第二定律, 運動學公式及功率公式, 是與高考接軌的一個考點。
3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機車啟動兩種方式中的各段的運動性質及兩個核心公式;
難點:對兩種啟動方式的vt圖像的分析;學會將牛頓第二定律及功率方程融入機車啟動問題中。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前情回顧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P=W/T 通常用來求平均功率
3 P=FV 通常用來求瞬時功率
活動2【活動】機車上坡處理辦法
教師:汽車以額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駛時,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較陡的上坡路段,汽車司機要做好什么調整,才能確保汽車駛到坡頂?為什么?
預測學生的回答可能有:
(1)加大油門,汽車可順利行駛到達坡頂。
(2)汽車要換檔,才能順利行駛到達坡頂。
(3)……
師生共同分析:
(1) 根據P=Fv知,汽車以額定功率行駛,因遇上坡路段,汽車所需的牽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駛速度不變,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門,只會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超過額定功率),發動機將因超負荷而過熱損壞。
(2) 這是一種正確的操作方式,當司機將發動機的速度檔位調低后,速度減小了,牽引力加大了 ,只要牽引力足夠,汽車便可順利上坡。
教師根據課堂需要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如:
(1)汽車上坡的時候,司機常用換擋的方法來減小速度,為什么?
(2)汽車上坡時,要保持速度不變,應如何做?
活動3【活動】觀看汽車爬坡視頻
通過觀看兩段視頻,進一步理解汽車爬坡問題
活動4【講授】探討汽車恒定功率啟動過程
??
活動5【活動】畫出恒定功率啟動的vt圖像
讓學生自己完成,個別學生展示,老師分析
活動6【活動】畫出恒定功率啟動的vt圖像
學生自己完成,個別學生展示,老師分析
?
活動7【講授】例題講解
例1:汽車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60KW,汽車的質量為5t,汽車在水平路面上行駛時,阻力是車重的0.1倍,g=10m/s2。汽車保持額定功率不變從靜止啟動后:
①汽車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②當汽車的速度為5m/s時加速度多大?
活動8【練習】跟蹤訓練
質量為m=4×103 kg的汽車在水平公路上行駛,阻力是車重的0.1倍.讓車保持額定功率為80 kW,從靜止開始行駛,求(g取10 m/s2):
(1)汽車達到的最大速度vmax;
(2)汽車車速v1=2 m/s時的加速度.
活動9【講授】汽車恒定加速度啟動過程分析
??
活動10【活動】畫出恒定加速度啟動的vt圖像
學生自己完成,個別學生展示,老師分析
?
活動11【講授】例題講解
【例2】汽車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60KW,汽車的質量為5t,汽車在水平路面上行駛時,阻力是車重的0.1倍,g=10m/s2。
①汽車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②若汽車從靜止開始,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這一過程能維持多長時間?
活動12【練習】跟蹤訓練
質量為m=4.0×103 kg的汽車,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P=40 kW,汽車從靜止開始以a=0.5 m/s2的加速度行駛,所受阻力F阻=2.0×103 N,則汽車勻加速行駛的最長時間為多少?汽車可能達到的最大速度為多少?
活動13【講授】小結
1.功率的求解公式有:
P=W/t P = F·vcosα
2.機車啟動的兩種方式:
⑴以額定功率P啟動
⑵以恒定加速度a啟動
活動14【作業】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
3.功率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3.功率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前情回顧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P=W/T 通常用來求平均功率
3 P=FV 通常用來求瞬時功率
活動2【活動】機車上坡處理辦法
教師:汽車以額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駛時,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較陡的上坡路段,汽車司機要做好什么調整,才能確保汽車駛到坡頂?為什么?
功率第 3 篇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機械功的兩個要素,知道機械功的概念、公式及單位。知道機械功率的概念、定義式及單位;能計算機械功和功率。能用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過程與方法:通過功率的教學,使學生理解類比的物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具有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功、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以及功與功率的計算
媒體運用:多媒體課件
教 學 流 程:
新課引入: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學生思考、回答: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思考并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便于學生接受。)
新課教學: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學生根據觀察進行總結功的概念
(設計意圖:進行功的概念教學,讓學生初步理解功的含義)
2.請學生觀察:
分析課件中力是否做功;并總結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針對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總結生活中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板書:功的兩個必要因互及三種不做功情況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各圖中力做功和沒有做功的原因,分析、概括、總結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分析以及三種不做功情況的總結,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機械功的概念。)
3.功的計算:思考:功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能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說明。
觀察課件:功的大小怎樣計算分析?給出物理出中的規定:功等于力與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功=力XXXXX距離 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XXXXX米(1J=1NXXXXX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學生思考、分析、總結并記憶基礎知識。運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設計意圖:生活中實例感受功的大小與力的大小及移動物體的距離有關,并記憶功的計算公式及單位,并進行簡單的計算。)
4.理解功率:
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分析:(課件)
思考:功有大小之分?有沒有做功快慢的區別呢?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呢?
學生分析、討論,總結
(設計意圖:知道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掌握計算功率的公式,能分析簡單的問題。)
5.功的原理
思考:機械能夠做功嗎?使用機械是否省功?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分析實驗數據,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
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下,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學生分析計算能力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合作意識及分析概括能力。學會科學探究方法。)
課堂小結: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作業:
板書設計:第三節 功 功率
做功
功:如果物體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就說力對物體做了 功。
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功的計算:
計算公式: 單位:2、例題
功率:1、物理意義:2、定義:3、單位:
功的原理:內容:
功率第 4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義及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定義;
2.,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常指平均功率,為瞬時功率;
2.,分析汽車的啟動,注意知識的遷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習物理科學的價值觀。
【重、難點分析】
1.重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如果學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轉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實際上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2.難點:理解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計算。瞬時功率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這是難點。學生往往認為,在某瞬時物體沒有位移就沒有做功問題,更談不上功率了。如果學生沒有認識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這個難點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講清楚功率的物理意義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時功率概念和物理意義的基礎。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一個新概念。通過汽車起動過程的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引入課題(采取比賽的形式組織教學)
二、功率的定義、公式和單位(主要采用啟發式)
三、平均功率與瞬時功率(通過例題,加深對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概念的理解)
四、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引導學生自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