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8
這是北師大版壓強教案,是優(yōu)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北師大版壓強教案第 1 篇
一、新課引入
壓力和壓強教學設計
觀察實驗儀器:三腳鐵釘小桌、200克砝碼、蒙上白紙的硬紙盒各一個。
演示 先將小桌的桌面放在開口蒙有白紙的硬紙盒上,再壓上200克砝碼,紙不會被壓破;而將小桌翻過來讓桌腿(鐵釘做)立在白紙上,再壓上同一砝碼時,紙即咔喳一下被壓破。
激疑
教師:為什么兩個實驗的效果不一樣?(略停,學生不能回答。)
再激疑
老師:請同學們每人拿出一支鉛筆,兩手指同時用同樣大小的力壓鉛筆兩端,兩手指感覺(即效果)是否一樣?請同學們談談體會。
學生:不一樣!頂著筆尖的手指感到痛(效果明顯)。老師:要準確回答上述實驗遇到的問題,就得學習第五章壓力和壓強。
板書課題:壓力和壓強
二、課內自讀
用幻燈投影自讀要求并注意分別給予各層次學生自讀指導。
自讀要求
1、記住壓力、壓強的定義、單位、方向。
2、記住壓強公式P=F/S
了解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壓強單位的讀法和帕斯卡的規(guī)定。
三、課內探索:
探討題
1、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一做:用手指壓文具盒蓋或手掌肌肉,你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是什么原因產(chǎn)生了這個現(xiàn)象?
2、什么叫壓力?
引導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板書: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然后老師強調壓力概念中“垂直”、“表面”等關鍵詞的含義。讓學生記住并理解壓力這個物理概念。示出幻燈片三,引導學生探索。
探索題
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1、將一鐵塊平放在面粉上,移去鐵塊,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再重疊平放兩塊鐵塊,觀察兩次效果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認為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2、如將同一塊金屬先平放再豎放,你又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這兩種放法鐵塊對面粉的壓力是否相同?你由此認為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還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獨自或二人一組按燈片三的要求動手實驗,教師巡視觀察,并重點點拔實驗中動手能力差的學生,思考實驗現(xiàn)象,提示、歸納。
板書實驗結論: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壓力的大小有關系,還跟受力面積有關系。
四、引導釋義
我們究竟如何(定量)比較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呢?掛出小黑板并向學生提供下列數(shù)據(jù):
鐵塊重:0.49牛頓
平放受力面積:4cm2
豎放受力面積:2cm2
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填寫上表,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每平方厘米所受壓力的數(shù)據(jù)和壓力效果比較,可知: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越明顯,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壓力就越大。故此,可用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的大小來比較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
板書壓強:物理學上把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計算:P117比較圖10—4中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臺的壓強和圖10—5中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哪個大?引導計算:略。
(板書)計算公式:
單位:F(牛);S(米2);P(牛/米2)
說明:“牛/米2”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帕斯卡,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的科學家帕斯卡而特定的。
五、應用舉例
提問:一位農(nóng)村小孩放學后在田間拾稻穗時,不慎陷入泥坑,無力自拔,處境危急。假如你此時正好路過,你該怎么辦呢?
同學們經(jīng)過熱烈討論,運用壓強知識提出各種可行搶救措施后,教師小結:同學們既機智又勇敢,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搶救了這位熱愛勞動,珍惜糧食的小孩。可見努力掌握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作出貢獻。
六、反饋檢測
壓力、壓強達標檢測 A卷
一、填空
1、重力為10牛頓的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壓力為______牛頓,方向______。
2、物體______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某人每只腳所穿鞋的底面積為2分米2,他步行和站立時,地面的受力面積分別是______分米2和______分米2。
4、由P=F/S可知,增大壓強的方法有______。
5、甲物體受到的壓強比乙物體受到的壓強大,則甲物體受到的壓力一定比乙物體受到的壓力大嗎?
6、池塘水結了一層冰,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強為2×104帕斯卡,問體重為500牛頓,每只腳跟冰接觸面積為2分米2的人能在冰上步行嗎?
北師大版壓強教案第 2 篇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壓強是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jié)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和力的關系后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2. 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壓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②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③知道壓強增大和減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tǒng)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4.教學媒體:圖片及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由于八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意識,學生完全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從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會對獲得的信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
三、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啟發(fā)引導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結合學生實際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采用的學法主要有觀察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自學法等。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設計理念
本節(jié)設計總體思路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并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xiàn)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件和相關課件準備
采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并茂視聽并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只削好的鉛筆、廢舊玻璃輸液瓶、水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激趣
拿出一海綿,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壓,提問: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圖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對地面的壓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卻陷入不多,兩者產(chǎn)生的效果不同,壓力作用效果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回顧:瓶子放在海綿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觀察圖片,并引發(fā)對此現(xiàn)象的思考。
二、認識壓力
演示小實驗:
向下按海綿;將鋼尺一端搭在講桌上,另一端懸空,向下壓懸空部分,讓學生觀察形變,描述力的方向。
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三、認識壓強
1.探究主題的引入
教師提出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抓住學生猜想中含有科學成分的部分,給予引導,逐步逼近主題。
北師大版壓強教案第 3 篇《壓強》教案
《壓強》教案設計
播放視頻材料《增大和減小壓強》、《動物減小壓強的方法》。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增大、減小壓強的事例,同學們可以課后繼續(xù)搜集整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好。
出示圖片:
師:生活中還有這樣的場景。這是陜西日報的一篇報道:《超限超載造成三零七國道路面破損不堪 》請大家留心我們身邊的路況,以《道路不堪重負》為題,給我們的市長寫一封建議信。
三、課堂總結
討論交流: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方面的收獲?還存在哪些方面的.困惑?
師:這堂課與大家合作感覺非常愉快,希大家把這種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帶到學習中去。
板書設計
壓強
一、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二、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公式、單位
3、例題
三、增大壓強
減小壓強
北師大版壓強教案第 4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知道壓強的意義、定義、公式和單位
3、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4、知道增大和減少壓強的方法
5、會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事例
二、過程與方法:
1、 學習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
2、 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有關因素
3、 學習用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研究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經(jīng)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活動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樂于用壓強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有效組織好探究活動歸納出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真正理解壓強的概念并能運用相關知識解答有關問題。
【教學方法】
一、直觀演示法:
通過實驗直接呈現(xiàn),讓學生直接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給學生產(chǎn)生對壓強的直接的感受,及引起他們的興趣
二、討論法: 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并發(fā)表觀點,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三、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學生智力,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
四、強化方法:
介紹公式后,通過在課中強化練習和課后作業(yè)來加強學生對壓強的理解和公式的運用
【課時設置】
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在設計活動和組織教學時,本著貼近生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出探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參與的意識,提高參與能力;通過準備教具,親歷探究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及時的運用知識分析問題,鞏固提高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保持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軟毛巾一塊,木盒一個,鑰匙串,一個三角尺,一支鉛筆。 (學生)課前認真進行預習。
八年級物理壓強教案第二部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問:
1.大家都知道,在雪地里行走,腳很容易陷入積雪中;有了寬寬的滑雪板,運動員的腳不但不會陷進雪里,而且還能在雪地上滑行,這是為什么?
2.同學們觀察過自己的書包帶子嗎?覺得寬帶子好,還是細帶子好,為什 么?
3.請大家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沒三角板的用鉛筆代替, 按書中圖的方法做一做.感受有什么不同,知道是為什么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道理。
二、新課教學:
1.感受壓力的效果:
實驗探究 1:讓學生拿出一只削好的鉛筆, 請學生用兩只手的食指和食指輕輕地夾著鉛筆的兩頭, 感受一下,為什么兩個手指的感覺不相同呢?
(1)壓力:
請畫出在下面四種情況下支持面上所受力的方向。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