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3
這是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說課,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說課第 1 篇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噪音和樂音的區別知道噪音的危害。
2、培養幼兒的聽覺感受能力及比較能力。
3、激發幼兒創造寧靜環境的愿望培養初步環保意識。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感受音的危害。
教學難點;樂音和音音區分;制作“安靜”標志圖。
活動準備
錄有噪音和樂音的錄音帶,如優美的舞跳音樂和打去樂音,鳥叫聲和溪水淌流聲,槍炮聲和鞭炮聲,打雷聲,電鉆聲市場叫賣聲等等。
2、幼兒繪畫用紙水彩筆。
3、剪刀,圓形圓片,小木棍,長方形卡紙等工具和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音噪和樂音
1、幼兒隨著優美的音樂做動作,突然錄音機里傳出刺耳的電鉆聲。
2、在幼兒自由討論后,請幼兒說說剛才是什么東西發過的聲音?聽起來覺得怎樣?
3、啟發幼兒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結合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4、放錄音,請幼兒再聽聽小鳥叫聲,說說這種聲音的感覺。
5、教師小結;我們把悅耳動響的聲音叫做做樂音,把刺耳難聽做聲音叫做噪音。
二、區別噪音和樂音
1、放錄音,請幼兒聽小溪流淌聲,嘈雜的市場叫賣聲,說說哪是噪音?哪是樂音?
2、放錄音,請幼兒用動作表情來表示噪音和樂音。
3、請每個幼兒自選一種樂器,嘗試發出樂音,教師巡回指導,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發出樂音。
4、教師用同一種樂器演奏出兩種聲音,讓幼兒聽聽,并說說哪是噪音?哪是樂音?為什么同樣的樂器同樣的節奏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
5、教師小結;美妙的動聽的樂音放大音量后也會變成噪音,所以平時我們要控制音量,不要把樂音變成了噪音。
三、理解噪音的危害
1、你們平時還聽過什么噪音?
2、你們喜歡噪音嗎?為什么?
四、創造安靜的環境
1、噪音的危害那么大?我們用什么來減少噪音?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安靜?
2、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利用材料制作“安靜”標志,如在長方形卡紙畫上睡覺的小朋友。
3、帶領幼兒自己設計制作各種“”標志貼到適當的地方如圖書室醫務所寢窒等處。
教學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聲音無處不有。有悅耳動聽的,聽起來讓人舒暢的樂音,有刺耳難聽的,聽起來讓人煩躁的噪音。通過這一活動讓初步讓幼兒理解什么是樂音,什么是噪音,并知道了噪音的危害,在教學活動中我讓幼兒用肢體動作和表情動作來表示樂音和噪音。加深對兩者音的理解,我本認為,在區分樂音和噪音這一環節有一定的難度,幼兒不易理解,相反他們都基本能區分辯別出來那是音樂和噪音,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1、在備課中忽略了舉例說明噪音的危害這一環節。
2、活動中,在使用作動表現噪音和樂音中視能忽力差的幼兒。
3、在制作“安靜”標志時,對幼兒的啟發和指導不夠,使部分幼兒未能完成。
4、在教學環節中還不夠緊靠。
通過這節課體現了我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在備這節課中我沒有認真反思和考慮不足之處,使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孩子們的啟發和引導,今后我在備課中,在教學活動前要多思考,多反省,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及時修補,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和請教。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說課第 2 篇活動目標:
1、萌發創造寧靜環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環境意識。
2、感受噪聲和樂音并會區別,知道噪聲的危害。
3、會用各種形式表達對樂音和噪聲的感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初步知道什么是樂音、什么是噪聲
物質準備:錄音機、錄有噪聲和樂音的音帶、筆,制作“安靜”標志的“靜”字剪刀、圓形卡片、小木棍、長方形卡紙等工具和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樂音和噪聲.
(1)幼兒隨著優美的音樂做動作,突然錄音機里傳出刺耳的電鉆聲。
(2)幼兒自由議論之后,請他們說說剛才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感覺怎樣?
(3)放錄音,請幼兒聽聽小鳥的叫聲,說說聽這種聲音的感覺。
教師小結:我們把悅耳動聽的音樂叫做樂音,把那種刺耳、難聽的聲音叫做噪聲。
二、區別樂音和噪聲。
(1)請幼兒聽小溪流淌的聲音和嘈雜的市場叫賣聲的錄音,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
(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示樂音和噪聲。聽到樂音時用優美的舞姿來表示,聽到噪聲時用夸張的表情來表示。
(3)請每一位幼兒自選一種樂器,嘗試發出樂音。教師巡回指導,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發出樂音的。
(4)教師用一種樂器演奏出兩種聲音,請幼兒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為什么同樣的樂器,演奏同樣的節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教師小結:美妙的樂音放大音量后會變成噪聲。所以平時我們要控制音量,不要把樂音變成噪聲。
三、了解噪聲的危害。
你們還聽到過哪些噪聲?你們喜歡噪聲嗎?為什么?
四、創造安靜的環境。
(1)噪聲的危害那么大,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減少噪聲呢?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安靜?
(2)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靜”標志。如在圓形卡片中間畫上嘴和手指;在長方形紙上畫上睡覺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標牌,在圓形卡片上貼上“靜”字等。
延伸活動:
幼兒把自己設計、制作的各種“安靜”標志貼到(或插到)適當的地方,如午睡室、醫務室、圖書室等處。
觀察記錄:
活動課“樂音與噪音”中,我問:“噪音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傷害?”子浩大聲的回答:“人聽了,睡覺的時候睡不著,還有耳朵會聾的……”。子儒不等子浩說完就搶著說:“還有別人在說話的時候不能大聲說話,這樣別人就聽不清楚。”我接著問:“我們應該怎樣做,來減少噪音呢?”我特地請子儒回答,她很高興的回答:“我們講話的時候要輕輕,別人在講話時不能插嘴。”我笑著說:“那剛才子浩在講話的時候你在做什么?”她紅著臉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
可見,他的行為還不是完全受意識的控制。因此我認為單單只培養幼兒的環境意識是不夠的,還要加強環保行為的培養。我們老師必須要重視其他環節,關注其他環節中出現的事,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學到的環保行為得到實踐,讓幼兒們在實踐中取得有益的經驗。從而體現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的真正含義。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一些噪聲,如:大聲地講話、發出尖叫聲、音樂活動中雜亂的敲擊聲等,而且勸阻效果甚微。在我們的生活中,噪聲也無處不在,教育幼兒區分樂音和噪聲迫在眉睫。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及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們必須使這樣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識化為具體形象的游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區別感受樂音和噪聲,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圍繞這個重點,啟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聽、用動作表現、用手畫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兒充分理解,同時還讓幼兒從自己發現中來理解噪聲的危害,并共同來參與環保活動,使環境意識深入幼兒的心田。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說課第 3 篇教學目標
1.了解噪聲的來源。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途徑。
3.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控制噪聲的思路。
4.通過學習,增強環保意識。
2復習反饋
1.樂音的三要素是 , , 。
2.樂音是發聲體做 產生的聲音。
3指導自學
1.噪聲是發聲體做 產生的聲音。
2.從環保意義上講,凡是 的聲音,以及 的聲音,都是噪聲。
3.人們以 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4.噪聲強弱的三條界線:
噪聲大于 ,會破壞聽力;
噪聲大于 ,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噪聲大于 ,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5.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的三個階段:
, , 。
6.控制噪聲的三種途徑:
, , 。
4重點難點
1.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途徑。
2.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控制噪聲的思路。
5教學過程 5.1合作探究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合作探究
在你生活的周圍,還有哪些噪聲?請談談自己的感受并找到這些噪聲的來源。
探究二:非洲北部農村70歲老人的聽力比美國的20歲城市青年還要好,這是為什么?
探究三:讓鬧鐘發出聲音,過一段時間后,用紙盒將鬧鐘罩住,比較前后聲音的大小……
探究四:用平滑的報紙和松軟多孔的毛巾包住正在響鈴的鬧鐘,比較他們的聲音的大小……
活動2【練習】解惑拓展
1.下列聲音屬于噪聲的是 .
①.工廠車間機器的轟鳴聲 ②.劇場京劇表演的演奏聲 ③.清晨公園里小鳥的鳴叫聲 ④.裝修房子時的電鉆聲 ⑤.婚慶時的爆竹聲 ⑥.山間小溪潺潺的流水聲
⑦.物理課上,教室的廣播里突然傳出的優美歌聲 ⑧.舞臺上口技演員模仿的風雨聲
2.為了使教室內的學生上課免受周圍環境噪聲干擾,下面有效的方法是 ( )
A.在教室內安裝噪聲監控裝置 B.在教室周圍植樹
C.每個學生都戴個防噪聲耳罩 D.將教室的窗戶打開
3.一場大雪過后,人們會感到外面萬籟俱靜,原因是 ( )
A.行駛的車輛減少,噪聲減小 B.大雪蓬松且多孔,對噪聲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銀裝素裹,噪聲被反射 D.大雪后氣溫較低,噪聲傳播速度變慢
活動3【測試】課堂檢測
1.為了減少噪聲污染,很多城市禁止鳴笛,這是從 (“聲源”,“聲音的傳播”或“人耳”)減弱噪聲的。
2.正在考試的考場旁傳出搖滾樂隊演奏的聲音,這 (“屬于”或“不屬于”)噪音。
3.從下圖的波形上看,是噪聲的 ( )
4.街道旁的顯示屏顯示的噪聲等級為80dB,如果人處在此噪聲等級的環境中 ( )
A.對人的聽力會產生嚴重危害。 B.對人的學習會產生影響。
C.對人的睡眠不會產生影響。 D.對人的學習和睡眠都不會產生影響。
劇院及音樂廳,四周墻壁常掛呢絨簾幕,同時墻壁會做成凹凸不平的,這是為了 ( )
A.裝飾、美觀 B.易于反射聲波,增大聲音
C.吸收聲波,減小嘈雜的回聲 D.提高聲音的音調
6.近年來,我國城市發展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如城區汽車禁鳴、主干道路面鋪設瀝青、住宅區道路兩旁安裝隔音板,街道兩旁種植草坪和綠植等,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
A.綠化居住環境 B.緩解熱島效應
C.降低噪聲污染 D.減少大氣污染
7.下列控制噪聲的措施中,屬于防止噪聲產生的是 ( )
A.關閉房間門窗 B.會場內把手機調到靜音狀態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說課第 4 篇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并初步認識樂音和噪音。
2.培養幼兒聽覺感受能力和比較能力。
3.培養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激發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培養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
活動難點:如何減少噪音。
活動準備:活動課件PPT.鈴鼓若干.貼紙
活動過程:
(一)感受樂音和噪音,會用不同方式表達對樂音和噪音的不同感受
欣賞樂音、噪音能大膽地用語言、肢體語言等方式來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二)區分樂音和噪音
(三)了解噪音的危害,培養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激發環保意識。
1、討論生活中的噪音.
2、知道噪音的危害,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感受聲音給我們帶來的不同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到生活中去發現并減少噪音,嘗試如何把噪音變成好聽的樂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