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2
這是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人教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人教版第 1 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聲音的特性,知道樂音的音調和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音樂的音色不同。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常識性了解用分貝劃分聲音的等級。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概括出發聲體振動快慢與聲調高低之間的關系。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止噪聲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通過噪聲危害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樂音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音調與響度的區別
儀器材料:
鋸條 (0— 30cm) ;橡皮筋、直木板、紙杯、火柴桿;截成兩段的圓珠筆;鼓、泡沫小球;音叉及鼓錘;示波器;塑料盒;水杯七個、竹筷子。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兩名女 學生表演水杯琴, 兩名男 學生制造噪聲 。
那么,前者的聲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我們稱之為樂音,后者的聲音(嘈雜刺耳,令人煩躁)我們稱之為噪聲。今天我們主要研究樂音和噪聲的有關知識。
講授新課:
一、樂音的三要素:
樂音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
音調:提出問題:水杯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教師用竹筷子敲一遍;
我們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音調與什么有關?我們大家用實驗來探討一下。
播放視頻:音調 實驗:音調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教師總結: 音調的高低是由聲源振動的快慢決定的。每秒鐘聲源振動的次數叫頻率,也就是聲波的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 Hz )。每秒振動一 次叫 1 赫。每秒鐘振動 1000 次,聲音的頻率就是 1000 赫。 聲源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聽起來尖細;頻率越小,音調越低,聽起來低沉。
播放視頻: 音調
教師總結:弦的長、短不同,振動發出的聲音,的音調的高低不同。
交流討論:
學生聆聽 :不同頻率的音叉 音調 不同,鞏固赫茲的含義。
響度:
教師創設情景引出響度的概念: “大聲說話”、“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是聲音的大小。物理學中把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提出問題:
響度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呢?通過實驗來探究。
接著教師提出問題:聲源的振幅相同,人們聽到的聲音響度是否就一定相同?
播放視頻 實驗 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學生聆聽;群馬的馬蹄聲(由近到遠)
得出:
響度還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離聲源越遠聲音越分散,聲音的響度也就越小
音色 :
做個小游戲:蒙上一位同學的眼睛,讓他猜猜說話的同學是誰?
提出問題:
“不見其人,卻辨其聲”?如 同一支曲子,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支歌,幾個人同時演唱。人耳總能分辨出是什么樂器,或是誰在演唱。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人,也就是不同的聲源發出的聲音,除了音調和響度可能不同之外,還有另一個特征——音色
那么同學們聽聽幾種不同樂器聲的聲音,看都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播放視頻 音色。
以上都是我們憑感覺來辨別的,音色也是由聲源的振動情況決定的,那么從波形上來觀察一下,顯然每一種聲音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們把 音調 響度 音色 稱為 樂音的三要素 。
二、噪聲及其危害
演示實驗:
敲擊 音叉,發出的聲音悅耳動聽;刮玻璃(或揉塑料盒),發出的聲音刺耳難聽。
學生猜想:
樂音與噪聲為什么會有兩種絕然不同的效果呢?
觀察示波器:
用示波器觀察 音叉發出的聲音和刮玻璃(或揉塑料盒)發出的聲音的振動情況,發現音叉發出的聲音振動是有規律的,而刮玻璃發出的聲音的振動 雜亂的、無 規律的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人教版第 2 篇教學目標
1.了解噪聲的來源。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途徑有哪三個。
3.通過學習,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噪聲的來源及危害,減弱噪聲的途徑。
難點:噪聲的等級。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給學生播放一段優美的樂音,問他們的心情,感覺怎么樣?然后用鐵釘劃玻璃,讓同學們聽聲音,再問他們的心情,感覺怎么樣,從而引入本節課的課題--------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觀看。同時教師板書課題。
過渡語:了解了學習目標,請根據自學指導認真自學課本,時間約7分鐘
二、先學
(一)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42-44頁部分,獨立完成下面的題目,之后小組內交流,看哪個組做得既快又好。
(1)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2)你周圍常有哪些噪聲?請說說自己的感受并找到這些噪聲的來源。(3)噪聲強弱的等級以及對應的危害是什么?
(4)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的三個階段是什么?
(5)控制噪聲要從哪三個方面入手?
(二)學生自學教材:師巡視
(三)自學檢測反饋
要求:5分鐘完成自學檢測題,讓4個小組的的同學到黑板前展示,書寫成績和題目成績記入小組量化,要求書寫認真、規范,下面同學交換學案,小組長組織成員用紅筆將錯誤畫出,準備更正。
1.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 —————— 、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 —————— 的聲音,都屬于噪聲。liuxue86.com
2.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是____dB;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為____dB;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的聲強為____dB;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的聲強為____dB以上;能引起雙耳失去聽力的聲強為____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____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____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____dB.
3.控制噪聲從三方面入手,即防止 —————— ,阻斷 —————— ,防止 ———— 。
4.施工人員為緊鄰居民區的輕軌軌道安裝全封閉的隔音屏,盡量將列車產生的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是( )
A.防止噪聲產生 B.阻斷噪聲的傳播C.防止噪聲進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種方法
三、后教
(一)交換學案用紅筆更正。
你掌握了嗎?通過自學你還有哪些...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人教版第 3 篇活動意圖:
現代生活環保教育很重要,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樂音和噪音的出現。《綱要》指出:幼兒的社會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它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各個活動當中,由于幼兒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難免會無意識的產生一些噪聲,教育幼兒減少噪音迫在眉睫,為了讓他們逐漸養成輕輕講話,輕輕做事的習慣,能遵守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讓他們從小就樹立環保意識,所以我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并初步認識樂音和噪音。
2.培養幼兒聽覺感受能力和比較能力。
3.培養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激發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培養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
活動難點:如何減少噪音。
活動準備:活動課件PPT.鈴鼓若干.貼紙
活動過程:
(一)感受樂音和噪音,會用不同方式表達對樂音和噪音的不同感受
欣賞樂音、噪音能大膽地用語言、肢體語言等方式來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二)區分樂音和噪音
(三)了解噪音的危害,培養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激發環保意識。
1、討論生活中的噪音.
2、知道噪音的危害,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感受聲音給我們帶來的不同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到生活中去發現并減少噪音,嘗試如何把噪音變成好聽的樂音。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人教版第 4 篇活動目標:
1.感知噪聲是人們制造出來的,讓幼兒了解噪音害處,初步了解怎樣創造安靜環境的基本知識,教育孩子從自身做起,不大聲吵鬧,減少噪聲。
2.能判斷某些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3.用圖示方法表現噪音。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人手一張記錄頁
基本流程:
帶記錄頁→到室內外找噪音源→記錄→傾聽同伴講述自己記錄內容
活動開始,小朋友收集噪音源:他們閉眼休息聽,聽到說話聲、搬椅子聲、拉飯車的響聲、遠處混雜的聲音。老師帶小朋友到到廚房親歷幼兒園最大的噪音源,留心收集噪音制造者。
幼1:我們飯堂洗碗的地方,放飯桶、蓋子,洗碗和里面的發動機的聲音,小朋友聽到發電機隆隆的聲音,老師的一個小朋友把飯桶套飯桶、桶蓋和桶蓋互相碰撞發出聲音,這些聲音夾雜在一起估計有60分貝。我班的李唐朝說中午睡不著覺,這是一個原因。
幼2:很多人放煙花,鞭炮,他們的聲音很噪雜。有的人放錄音機很多,喇叭的聲音很噪吵得人心煩。回到教室,就噪音話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幼3:錄音機的聲音很大。
幼4:裝修房子,電鋸天天發出刺耳的噪音、機器響聲、電鉆、錘子發出的聲音把房子都震動了,我有點怕。
幼5:我爸爸的汽車的喇叭聲音很難聽,不能亂響汽笛的。
幼6:我媽媽的車也很嘈的。
幼7:我們家旁邊有個高樓大廈,工人在用挖土機挖地基,很響的`,嘈到我們睡覺,我早上都起不來床。
幼8:許多小朋友的嘴巴在呱啦呱啦的講話。嘈嘈的,大聲嚷嚷,使咽喉發炎。
幼9:開電視機的聲音大大的。
幼10;大樹倒下、大炮、戰車、坦克、門鈴聲、都會有噪音出來的。
幼11:汽車坦克火箭嗚嗚出聲音。
幼12;媽媽說我睡覺摩牙,媽媽都誰不了覺,幼兒園睡覺的寢室的電風扇轉動時會響的,影響我睡覺。
幼13:我們拿錘子錘釘子。
幼14:開水龍頭太大了。水流聲音很響的,幼兒園的老師推的翻車聲音也很響的。
幼15:我畫的錄音機,狗叫大聲的。
幼16:你畫的小樹葉是沒有聲音的,大的樹葉才有聲音。
幼17:冰箱里和怪獸。
幼18;火箭煙花。嘈得心煩。耳聾,有的奶奶會得心臟病的。
幼19:床角爛了,床倒發出噪音。
幼20:地不平,開的是舊車,車開了就會發出聲音。
活動反思:
但愿人們在平和的環境里生活,別人為制造噪音,對整天喜歡哇啦啦、走起路來踢踢踏、說起話來叫喳喳的現象影響了鄰居行為說“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