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0
這是向心加速度重難點突破,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向心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表達式,本節課只講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根據向心加速度的定義和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很輕松的得出向心力的概念: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理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圓心,這個指向圓心的合力稱為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對于向心力的表達式可以直接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出 。
所以本節的重心是放在向心力的來源,向心力的來源知識是上面所提內容的綜合應用,向心力是一個不易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與上學期學的重力、彈力不一樣,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這個概念,要通過大量的實例和親身體驗。
我在課堂上先是讓學生動手做些小實驗,比如我給每個小組發一根繩子,然后讓他們找橡皮擦或鑰匙扣綁在繩上,一端用手拉著繩子讓小物體在桌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感受手收到的拉力,然后改變轉動的快慢和繩子的長短,對比手在不同情況下受到的拉力大小,再松開手。觀察看到的現象。在學生親自體會的基礎上,老師再通過在黑板上作圖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討論向心力的來源,然后在黑板上給我多種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情景,比如轉動的圓盤上的物體、在圓筒內壁的物體隨圓筒一起勻速轉動…….,讓學生分組討論向心力的來源。
最后通過圓錐擺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滲透涉及向心力的具體計算的方法。
教學目標
向心力教案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大小不變,方向總是指向圓心.
2、知道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的公式,會解答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習慣,訓練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教學重點:向心力的概念及公式.
教學難點:向心力概念和向心力與合外力的關系
教材分析
上一節從一般性的結論入手,利用矢量運算,在普遍情況下得出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圓心的結論后,進一步得出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從理論角度出發,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就可以得出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這個結論也是一般性結論。
教學過程:
引入:
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速度不斷的變化,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在不斷的變化。也就說明了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比如:用手掄一個被繩系著的物體,使它做圓周運動,是繩子對物體有力的作用;月球繞地球轉動,是地球對月球有引力的作用。
一、向心力:
1.定義: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這個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受到了指向圓心的合力。這個合力叫做向心力。
2.方向:始終指向圓心
3.公式: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或者
4.向心力的來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的向心力就是物體的合外力
可以是某個力,也可以是幾個力的合力還可以是某個力的分力。
(學生舉例教師補充)
5說明:
(1)向心力總是指向圓心與速度方向垂直。
(2)向心力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6.向心力與半徑的關系:
當一定時與成反比
當一定時與成正比
二、變速圓周運動
1.向心力與合外力的關系:
現實生活中(課本P54做一做,讓學生做)用掄繩子來調節沙袋的速度的大小,那么向心力能改變速度的大小嗎?向心力的方向與線速度方向始終垂直不能改變其大小,這就說明物體合外力在這里不等于向心力。通過我們的仔細觀察琢磨,我們使沙袋加速時,繩子牽引沙袋的方向并不與沙袋運動的方向垂直。即此時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并不指向圓心。
結論:
(1)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物體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
(2)物體做變速圓周運動時物體的合外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
(3)物體做變速圓周運動時合外力沿指向圓心方向的分力為
向心力產生向心加速度,沿切向的分力產生切向加速度
(4)向心加速度()改變速度的方向;切向加速度()改變速度的大小
(5)勻速圓周運動只有;變速圓周運動同時具有、
例題:
1如圖所示,用長為L的細線栓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細線與豎直方向間的夾角為,關于小球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受到重力、線的拉力和向心力三個力。
B.向心力是線的拉力和小球所受重力的合力
C.向心力等于細線對小球拉力的水平分量
D.向心力的大小等于
2.課本P55課后練習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心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Ⅱ第五章第七節內容。教材的前兩節從運動學的角度介紹了描述圓周運動的幾個物理量及向心加速度。本節從動力學角度研究圓周運動。教材首先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向心加速度表達式得到向心力表達式,定義向心力概念。討論向心力的性質和特點。對推出的向心力表達式用圓錐擺實驗來驗證,最后分析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的曲線運動的受力分析情況和處理方法。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的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導出。同時對本節內容的學習,為今后學習萬有引力與航天、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圓周運動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會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②掌握向心力的表達式。能從牛頓第二定律的角度理解公式的確切含義并進行簡單計算
③初步了解“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的原理
④會測量、分析實驗數據,獲得實驗結論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向心力概念的學習,知道從不同角度研究問題的方法
②通過科學探究,領會理論可指導實踐,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標準的哲學方法
③通過勻速圓周運動的動力學處理方法,到變速圓周運動,再到一般曲線運動,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感情
②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獲得成功喜悅,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信心
③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品質,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計算公式的得出及應用
教學難點:向心力的來源
【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首先通過探究勻速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力的特點得到向心力的概念、性質、來源。向心力大小的教學設計了三個環節:定性實驗、理論推導、實驗驗證。然后把勻速圓周運動的動力學處理方法推廣到變速圓周運動、一般曲線運動。最后通過例題教學歸納出解答勻速圓周運動的一般步驟。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已掌握了受力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等知識。并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資源】
輕重不同的小沙袋
、鐵架臺、
擺球、畫有兩個同心圓的白紙、刻度尺、停表、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流程圖】復習提問
導入新課
展示教學目標
新課教學
例題教學
一般
曲線運動
變速圓周
運動
向心力
大小教學
向心力
概念性質教學
例題解答
問題導入
視頻
過山車
實驗驗證
理論推導
定性實驗
運用舉例
受力分析
理論推導
邏輯推理
總結方法
動力學
處理方法
提煉模型
受力分析
動力學
處理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提問復習導入新課
①可用什么物理量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快慢?
②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是運動狀態發生變化了嗎?為什么?
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前面從運動學角度學習了圓周運動。本節從動力學角度研究圓周運動。
(二)展示教學目標
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會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②掌握向心力的表達式。能從牛頓第二定律的角度理解公式的確切含義并進行簡單計算
③初步了解“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的原理
④會測量、分析實驗數據,獲得實驗結論
(設計意圖)給學生方向感。
(三)新課教學
一、探究: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力特點
①視頻播放實物動畫
O
N
F
O
G
N與G相平衡,所以合力為F.
受力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受力分析,讓學生自主得出,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合外力指向圓心。
②理論推導: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合力與加速度方向一致,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具有向心加速度,所以
它受的合力必指向圓心。定義向心力概念。并板書:向心力概念……
方向……
V
F
F
F
V
V
O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研究問題的方法。
③邏輯推理:
問:學生為什么物體受到向心力就會做勻速圓周運動?(引導學生從動力學角度分析)
因為向心力指向圓心,而線速度沿切線方向,向心力與線速度垂直,
沿線速度方向沒有加速度,線速度的大小不變。所以向心力的作用是產生
向心加速度,用來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改變大小。。
設計意圖:得出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并板書。
④視頻播放帶轉盤的餐桌和洗衣機。
提煉模型并要求學生受力分析
G
F靜
FN
FN
G
F靜
F向=F合=F靜
F1
θ
F
F2
通過受力分析得出提供向心力的
和
均沿半徑方向,而與半徑垂直
的另兩個力不提供向心力的結論。
問:若物體受到一個既不沿半徑又不與半徑垂直的力應如何處理?
如圓錐擺(投影模型并實物展示)
G
學生歸納:方法一
把拉力沿半徑與垂直半徑正交分解。方法二;把重力與拉力合成。:
(設計意圖):通過受力分析,突破向心力來源的難點,讓學生感悟:向心力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力,而是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力。它是按作用效果命名的的力。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上例中提供向心力的靜摩擦力和彈力均沿半徑方向,與半徑方向垂直的力不提供向心力。這就提供了一個方法:若物體受到一個既不沿半徑又不與半徑垂直的力,就可將它沿這兩個方向正交分解。如圓錐擺的例子。
二、向心力大小教學:
1
學生實驗探究:感受向心力定性探究影響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實驗器材:用繩子拴住的兩個輕重不同的沙袋
實驗猜想:向心力可能跟質量、半徑和角速度有關
實驗原理:控制變量法
①、保持m、r不變,探究F與ω的關系
結論:m、r不變時,F隨ω的增大而增大
②、保持m、ω不變,探究F與r的關系
結論:
結論:m、ω不變時,F隨r增大而增大
③、保持ω、r一定,探究F與m的關系
結論:ω、r不變時,F隨r的增大而增大
(設計意圖)感受向心力,定性得出向心力跟質量、半徑和角速度的關系,用生活中簡單的器材,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感情,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體會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作用。
2
理論推導(并板書)
牛頓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表達式
(設計意圖)凸現人類認識規律,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初步體會探究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3
學生分組實驗: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
(學生初次操作不容易使擺球做圓周運動。告訴學生操作技巧:用手抓住小球帶著它沿圓軌道轉動幾圈再放手,這樣小球由于慣性,可在圓軌道上平穩的擺動較長時間。給時間的測量帶來方便)
一、設計思想:
首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定義向心力的概念,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向心力的表達式。通過學生使用圓錐擺分組實驗探究向心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驗證了向心力表達式,更有力的說明了實驗的科學性和重要性。教學中老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去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必要時做出指導。實驗中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嚴謹、細致、耐心地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能分析,小組之間討論與交流,歸納結論。最后把曲線運動分割為許多很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圓周運的一部分。采用圓周運動的分析方法來處理一般運動曲線,滲透了用極限方法處理問題的思想.
采取“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啟發導學”的新教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究。本教學設計讓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實驗探究→分析與論證→交流與合作→得出結論”等一系列過程,親身體會到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人人參與,親身體驗探究過程,活躍學生思維,并在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教師結合演示實驗,使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
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向心力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所受到的合外力,它是本章的重點、難點內容,學生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往往還外加一個向心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所包含的教學內容包含正文、學生分組實驗、做一做、問題與練習等四部分。其中正文包括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的表達式、圓錐擺實驗、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的曲線運動等內容。
與原來教材相比較,新教材先講向心加速度,在這基礎上講向心力,這樣向心力概念的提出,向心力表達式的推導變得容易多了。在新教材中,驗證向心力表達式的實驗,由原來教師使用向心力演示器演示實驗變為由學生親自動手的圓錐擺分組實驗,而且,實驗使用通用器材,如果使用生活中常見物品代替更好。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一、減少由于器材引起的困難,確保實驗的展開。二、通過對擺球受力分析的訓練,熟練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后面的學習。三、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做實驗會拉近科學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科學就在我身邊,對科學產生親近感。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據力的效果命名的
2、體驗向心力的存在,會分析向心力的來源
3、掌握向心力的表達式,計算簡單情景中的向心力
4、從牛頓第二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的表達式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體驗和感受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需要向心力。
2.先猜想影響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再進行實驗探究。
3.通過演示實驗,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力的公式。
4.把曲線運動分割為許多很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圓周運的一部分。采用圓周運動的分析方法來處理一般運動曲線,滲透了用極限方法處理問題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使用圓錐擺分組實驗的形式驗證向心力表達式和探究向心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參與物理活動的興趣。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參與觀察,敢于實驗,體會實驗在探索物理規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3.培養學生事實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養成嚴謹、細致、耐心的實驗修養。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學生實驗探究:感受向心力和影響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研究勻速圓周運動關鍵是找到誰提供向心力,所以向心力是這章的重點,當然也是這節的重點。雖然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很容易得出向心力的公式,但是理解起向心力及和它有關的內容還是很困難,所以向心力的概念也是個難點。
六、教學過程
教學進程
教師活動和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引入
進行新課
課堂練習
演示實驗: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a:一個小球,拴住繩的一端,繩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來細繩處于松馳狀態;
b:用手輕擊小球,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c:當繩繃直時,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月球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受到什么力?合力的方向怎樣
引入課題:這些合力就叫向心力
教師板書:
向心力:
1.定義: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指向圓心的合力這個合力叫做向心力。
2 方向:總是沿半徑指向圓心。
猜想與假設
向心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引導學生猜想
引導學生通過P22頁“做一做”得出定性的結論。
3 大小:Fn=mv2/r
Fn=mXXXXX2r
【練習1】一架以400m/s速度水平飛行的飛機,飛行過程中遇到一座山,需做緊急爬升,爬升過程可以近似看作勻速圓周運動,已知飛機質量為4000千克,圓周半徑為400m,求飛機爬升時需要的向心力大小。
教師指導學生使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的探究實驗
教師啟發學生得出向心力的來源。
4向心力的本質:
①向心力是由效果命名的力。
②向心力是做勻速圓周物體受到的合外力
③向心力由重力彈力摩擦力中的一個力或一個力的分力或幾個力的合力來提供。
教師啟發學生得出如下結論并板書:
5 作用效果:①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②產生向心加速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