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8
這是初中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產生的原因及傳播
教學難點:探究真空不能傳聲,利用回聲計算
教學工具
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鈴鐺、梳子、音叉、杯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錄像:電閃雷鳴、江河咆哮、鼓樂齊鳴、放鞭炮、電鋸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畫面
[引語]從剛才看到的這些現象中,可以說人們從呱呱落地時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與聲音打交道,聲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對我們即熟悉又陌生,那么,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探討聲音的奧妙呢?學生回答:想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與聲音有關的問題
觀看錄像
由直觀的畫面創設聲音產生的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從而順利的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
1)探究聲音的產生
下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準備的器材及周圍可利用的物體,如鉛筆盒、書、紙、筆等來做實驗,想辦法讓它們發聲,比比看哪一組的方法多?注意觀察物體發聲與不發聲時有什么不同?物體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特征?看哪一組最先發現?
師巡視并指導,幫助學生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利用不同物體進行發聲實驗,在探究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學生有的拉長橡皮筋,有的撥動尺子,有的吹口哨,有的搖小鈴鐺等等自己設計的實驗,興趣盎然。
[引語]現在已有不少組同學發現問題了,下面我們共同交流一下
其它小組的同學是否和他們有同樣的發現?還做了哪些實驗?學生交流。
剛才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善于動腦,把不同器材結合使用很好,下面讓我們再一次感受聲音的產生。用手按住喉頭部分,大聲說“振動”
生活中聲音產生的現象很多,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物體是如何發聲的?
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加深他們的合作意識同時也為后面發現聲音的產生的原因作好鋪墊學生在交流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通過他們的交流盡可能多的做實驗,通過實驗也就不難得出聲音產生的原因,讓他們真正體驗探究的快樂。
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聲音的產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
剛才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有誰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
[思考]烈日當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會聽到“砰、砰”神奇的槍聲,這時大家都會驚恐地趴在地上躲避,原來撒哈拉沙漠中午的氣溫超過42℃,沙漠中的石灰巖受熱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炸裂,現在你知道槍聲哪來的嗎?
有時我們需要將聲音記錄下來,怎么辦呢?學生閱讀課本31頁
(2)聲音的傳播
我站在講臺上說話,你們可以聽見,聲是靠什么傳播的呢?
同學們思考固體能否傳播聲音?并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氣體、固體可以傳聲,那液體能否傳聲呢?
師:出示裝有小金魚的魚缸,輕敲魚缸,看金魚的反應,說明液體也可以傳聲。
師: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總結歸納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問題]《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地一聲被炸毀,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科學嗎?
師用塑料圈在水平方向上來回推動,可以看到疏密變化從而引出聲波,學生看課本33頁明確聲是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
下雨天,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為什么?
看來聲的傳播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聲有一定的速度。同學們通過33頁小資料的表格,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1)一般來說固體傳聲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
(2)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
(3)在空氣中聲速的大小與溫度有關
在教室里說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為什么?
學生回答,聲傳播的速度慢
學生仔細分析討論,然后起來交流獲得的信息。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聲速
通過學生分析表格獲得信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理解回聲。
三,整體感知
學生理解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傳播的條件以及傳播的形式,聲速的大小。 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四,知識拓展
課本34頁1、2、3、4、5 學生完成練習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對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和不足之處?
學生紛紛發言
六,布置作業
教學目標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象。
重難點
(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象的分析、解釋。
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知識補充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課本第12頁圖片,讓同學說說有什么現象?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進行新課
1. 聲音的產生
(1) 教材所給的四幅圖,從不同的方面給出了聲音產生的情況,讓學生發現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
(2) 實驗探究,總結發聲體的共同特征。
方案一:讓學生用橡皮筋做實驗。兩人一組,一人將橡皮筋拉長,另一人用手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①能聽到什么?同時注意觀察此時橡皮筋處于什么狀態?②當震動停止的時候,還能聽到聲音嗎?
方案二:讓學生用刻度尺做實驗。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將其另三分之一緊壓在桌邊,另一手撥動伸出端,讓學生觀察尺子振動情況:①聽到什么?此時的尺子處于什么狀態?②當振動停止的時候,還能聽到聲音嗎?
(討論)閱讀課本P13想想議議,教師解釋:
蟬的發聲器官在腹部,它是以振動鼓膜的方式發聲,再經過其他部位的共鳴,便能將聲音傳播到很遠。所以,蟬的發音既不是翅膀的振動發聲也不是腹部摩擦發聲。
物體振動發聲的現象真是太多了,同學們能列舉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發聲現象嗎?
A、吹口琴的聲音,是由于氣流的沖擊,琴內的彈簧片發生振動發出的.
B、悠揚的薩克斯聲是由于氣流通過管時,使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出的.
C、吹口哨聲是口腔內空氣振動產生的.
D、炎熱的夏天,響亮的蟬鳴是蟬的發音肌收縮時,引起發音膜的振動而產生的.
E、氣球爆炸聲是氣球膜的振動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而產生的.
F、聲勢浩大的瀑布聲是水撞擊石頭,引起空氣的振動發出聲音.
(3) 知識小反饋
①人在說話唱歌時,用手放在喉嚨附近,便可以感到喉嚨在 ;打鼓時用手輕觸鼓面,也可以感覺鼓面在 ;用手按住鼓面,使鼓面停止振動,發生也就 了,這些事實證明聲音使由物體的 而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 。
2. 聲音的傳播
(1) 情景設置:觀看教材圖1.1-5宇航員在太空用無線電波交談,教師提出問題:你知道宇航員之間是通過什么進行交談的?它們為什么不能直接進行交談呢?聲音的傳播有什么條件嗎?
(2) 探究活動:
①(固體傳聲實驗)用課桌做實驗,一只耳朵貼在桌子上,另一只耳朵堵上。另一個同學在桌子的'一端敲打桌子。
②同學閱讀p15“想想議議”并距離回答。
(3) 聲波
既然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那么同學知道聲音在這些介質中是怎么傳播的嗎?閱讀P15內容。
(4) 知識小反饋
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B、聲音可以在鋼軌中傳播
C、聲音可以在海水中傳播
D、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3.聲速
(1)情景設置 當你面對著障礙物大喊一聲,過一會兒能夠聽到你的聲音,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其實,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的,我把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做聲速,聲速描述聲音們傳播的快慢。
閱讀課本p15“小資料”,并比較聲音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的傳播速度。
(2)聲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聲速單位是/s(讀作米每秒);s表示距離,單位是(米);t表示時間,單位是s(秒)
完成p16“想想做做”
(3)知識小反饋
①、敲一根長長的鐵管,能聽到幾次響聲?分別是從那里傳來的?
②小明對著高山大喊了一聲,經過3秒后聽到了自己的回聲,則小明離大山的距離大約是多少?(v=340/s)
4、本節知識小補充
(1)回聲
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發生反射形成的,人耳能區分回聲和原聲的時間間隔為0.1秒。
計算:能聽到回聲的最短距離是多少?
已知:v = 340 / s, t = 0.1 s
求: s
解: s = v t / 2 = 340 / s × 0.1 s / 2 s = 17
答: 能聽到回聲的最短距離是17 。
(2)雷電
打雷和閃電同時發生,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為什么? 光速比聲速快
對學生活動結果進行點評
板書設計
第一章 聲現象
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1. 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
介質: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
2. 聲音在所有介質中都以聲波形式傳播
3. 聲速
(1)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做聲速。
(2)聲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聲速單位是/s(讀作米每秒);s表示距離,單位是(米);t表示時間,單位是s(秒)
(3)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氣體中傳播得快
(4)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s。
4.回聲 人耳能區分回聲和原聲的時間間隔為0.1秒;能聽到回聲的最短距離是17 。
教學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作業設計
1.“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1、3、4、5.
2.完成配套練習冊中相應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15℃時)中的傳播速度。
4.知道回聲現象和回聲測距離。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2.通過學習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2.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3.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難點】回聲測距離。
教學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紙屑或泡沫、土電話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有兩只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老師講課,可以獲得各種知識,聽電臺廣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
二、新課教學
1、聲音的產生
(1)課本圖1.1—1中各是什么物體在發聲?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2)實驗:學生觀察音叉發聲時叉股在振動。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聲。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實驗:撥動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實驗: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活動,我這個活動,需要全體同學來配合一下:請同學們把手指放在喉結處,讓我們從1數到10,聲帶振動,發出聲音。
小結:歸納以上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指出鳥、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蟲發聲也是由于振動。
由學生列舉一些奇特的發聲現象:蟬、蚊子、笛子。
機械唱片的簡單原理。
2、聲音的傳播
(1)實驗:把耳朵貼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聽見清晰的敲擊聲。——固體也能傳聲。liuxue86.com
(2)實驗: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潛入水底時仍能聽到岸邊人的談話聲;釣魚時要保持周邊環境的安靜;漁民們常用電子發聲器發出魚喜歡的聲音,將魚誘入魚網;把正在響鈴的鬧鐘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聽到鈴聲。——液體也能傳聲。
(3)實驗:右邊音叉的振動通過空氣傳給左邊的音叉。——氣體能傳聲。
小結:聲音能靠任何氣體、液體、固體物體傳播出去——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4)實驗:1.1—4(有條件的可以做,也可觀看視頻。):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我們平時交談都是靠空氣傳聲。
思考:圖1.1—5月球上的宇航員能正常交談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分析圖1.1—6:聲音是靠聲波這種形式傳播的。
3、聲音的傳播速度
聲音每秒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學生對比表中的一些聲速并找出空氣中15℃時的聲速:340m/s。
讀作:340米每秒。含義: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340米。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5頁圖表,幾種物質中的聲速,并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聲音在15 ℃和25 ℃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1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問題2:聲音在25 ℃的空氣和蒸餾水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25 ℃時蒸餾水中的聲速為1497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
問題3:對比表中的數據,你可以發現什么?
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與溫度有關。
一般來說: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其次,氣體中最慢。
4、回聲
(1)回聲: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象。
講述為什么有時候能聽到回聲,有時又不能。
原聲與回聲要隔0.1s以上我們才能聽見回聲。請同學們算一算我們要聽見回聲,離障礙物體至少要多遠?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聲測距離
例題:某同學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聲,經過1.5秒后聽見回聲,求此同學離山崖多遠?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每組想出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盡可能的話,進行實際測量,看看哪個組的方法更合適,測得的聲速更接近當時的真實值。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三
【活動目標】
1、主動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紙盒、有蓋的瓶子、豆子、臉盆。
2、白紙、塑料紙、餐巾紙。
3、紙杯、玻璃紙、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利用談話引入主題。
師:“孩子們,我是小小魔術師,今天我要給大家變一個魔術。”
(二)基本部分
1、制造聲音。
教師出示一只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一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豆子搖一搖,請幼兒聽一聽有沒有聲音。
師:“現在我要變魔術了,注意看好了。”
教師將這兩個沒有聲音的東西變得有聲音,只要把豆子放進瓶子,蓋好瓶蓋,搖一搖,你們聽到什么了?
教師小結:聲音原來是制造出來的,現在我要考一考你們,看你們誰能制造出聲音來。
2、分組制造聲音。
(1)教師介紹四個部分的材料,鼓勵幼兒去每個部分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來。
(2)幼兒分組自由探索,教師進行指導。
如“瓶罐區”重點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器皿裝豆子,聽一聽聲音有什么不同。
“紙區”引導幼兒聽一聽揮動紙、搓搓紙發出的聲音。
“杯子區”引導幼兒敲擊不同的杯子,嘗試對著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說話,聽一聽聲音有什么不同。
3、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1)你們是怎么制造聲音的?制造出來的聲音像什么?
(2)聲音表演會
要求幼兒用手里的東西來制造表演出這些聲音。
下雨天場景(模仿下雨、打雷)搖晃豆盒像下雨聲。
打電話(用嘴對著被口說話)
著火了(揉搓塑料紙)
刮風(搖動旗子)
4、了解噪音的危害,結合實際對幼兒進行教育,教育幼兒要保護嗓子和耳朵。
師:孩子們,剛才我們自己制造出很多聲音,但是,你們知道什么時候該讓聲音大一點?什么時候該讓聲音輕一點嗎?奧,對了,小朋友們睡覺時或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時,我們要輕輕地走路、輕輕地說話,回答問題時,要高聲回答。孩子們,在我們的周圍有的聲音優美動聽,如優美的歌聲、動聽的琴聲、小鳥叫聲、小河流水聲。而有的聲音像汽車喇叭聲、小朋友大吵大鬧的聲音、電鉆鉆洞的聲音,這些聲音非常的刺耳,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叫噪音。我們如果聽到很響的聲音時,要馬上按住耳朵并張大嘴巴,平時也不要大吵大鬧,要保護好嗓子和耳朵。
(三)結束部分
在音樂《小鳥飛》的伴奏下,帶領幼兒到室外去尋找能發出聲音的物體。
【學習目標】
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3、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速度不同;
【課前自主學習、挑戰自我】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12———16頁內容,獨立思考后完成下列問題:
1、先觀察12頁圖片,在用手一直摸著自己的喉嚨,讀一段文字,仔細體會手的感覺.然后停止讀,還體會手的感覺,兩次一樣嗎?
2、聲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停止,發聲停止.
3、人發聲靠的是________的'振動;笛子發聲靠的是________的振動;要使笛子發出聲音,必須用口來吹,使管子里的 發生 .
4、怎樣保存聲音:將發聲體的 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律去 ,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
5、做P14探究:(1)、得出: 、 可以傳播聲音.
6、認真觀察14頁圖1.14真空罩中的鬧鐘.
(1)、該實驗的現象是 .
(2)、該實驗的方法是 .
(3) 該實驗的結論是: 不能傳播聲音
7、聲傳播的快慢用 描述.
8、根據P15小資料,聲音在 體中傳播速度最大,其次是 體,在 體中傳播速度最小.
9、聲速的大小不僅跟 有關,還跟 有關.
10、(牢記)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 .
11、回聲是指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 ,而被反射回來的聲音.
【合作探究、張揚個性】
1、(先看1.15圖)月球上沒有空氣, 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回答: .
2、找組內一名同學不看書解釋聲波的形成.
3、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嗎?找出事實或做實驗支持你的說法.
4、溫馨提示:要想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回聲和原聲的時間間隔應大于0.1s,人離障礙物的距離應 以上.
計算過程:
(溫馨提示:回聲到達人耳的時間小于0.1秒,人不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但可以使原聲加強)
5、 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此時有沒有回聲?
6、同樣的聲音在教室說和在操場說聽起來一樣嗎?為什么?
7、本節課我們一會兒說聲,一會兒說聲音,它們一樣嗎?
【知識小結、總結升華】
我學到了什么呢?畫知識樹
【當堂檢測、查漏補缺】
必做題
一、填空
1.聲音是靠物體的________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聲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質中傳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傳播.
2、如圖,當敲響音叉后用懸吊著泡沫塑料接觸發聲的叉股時,泡沫球會被______,這個實驗說明一切正在發聲物體都在___________.
3.龍舟賽時,陣陣鼓聲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產生的,并經_________傳入人耳.
4.如圖3—1—5所示,圖甲為人敲鼓,能發出悅耳動聽的鼓聲,這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 ________產生的;圖乙為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就聽不到鈴聲,說明聲音的傳播依賴于________________.
5.釣魚時不能大聲喧嘩,因為魚聽到人聲就會被嚇走,這說明______________.
6.東城小學的同學敲鑼打鼓列隊歡送新兵入伍,這鑼聲、鼓聲是由于鑼面和鼓面的_________產生的,再通過_________向四周傳播開來.
7.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時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著: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選擇
1.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
A.1秒 B.0.1秒 C.0.01秒 D.0.001秒
2.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 ).
A.快 B.慢 C.一樣快 D.無法比較
3.聲音是由發聲體的________而產生的.( )
A.運動 B.振動 C.溫度升高 D.體積膨脹
4.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 )傳來的.
A.電磁波 B.真空 C.空氣 D.耳朵的鼓膜
5.關于聲音的傳播,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借助介質以波動形式傳播 B.聲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傳播
C.聲音在介質中傳播速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 D.聲音的傳播速度隨著介質的不同而不同.
6.甲在足夠長的有水自來水管一端打擊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聽,能聽到( )
A.1聲 B.2聲 C.3聲 D.4聲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大于光的傳播速度 B.聲音在空氣中比在金屬中傳播得快
C.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D.在曠野里談話比在屋子里響亮
拔高題
1.某人對著山崖大喊一聲,經1.2s聽到回聲,則此人離山崖的距離大約是_____m.( m/s)
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飛行的飛機,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則飛機發出的聲音傳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時間是________秒.
3、百米運動會上,計時老師聽到槍聲才給一學生計時,那么,老師給該生多計時還是少計時了,時間是幾秒?
挑戰題
1、體驗生活:捉兩只蟬,觀察會發聲蟬和不發聲蟬結構的不同,并了解發聲蟬是怎樣發聲的.
2、我們知道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發出的,但有時候我們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振動,如桌子、音叉你分別用什么方法證明它們在振動.(溫馨提示:放大法.)
(1)、敲桌子
(2)、敲音叉
2、設計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并實際測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