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2
這是比熱容教學設計及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比熱容教學設計及教案第 1 篇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熱傳遞、熱量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提出了比熱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點知識。本節教材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出發提出問題,經過探究活動得出結論,并應用探究所得解決實際問題,新教材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實驗探究。本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這是下節課進行熱量計算的基礎。
從學生角度看,學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變量、轉換、比值定義等方法的運用,本節的探究活動教材采用的是一種開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的熱屬性,以加深學生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比熱容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應把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作為本節教學的重點。由于比熱容的概念內涵較深、外延較廣,涉及熱量、溫度變化、質量三重概念間的關系,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所以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以及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四、教法學法
主要采用科學探究等方法開展本節教學,探究中用到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給比熱容下定義時,用到比值定義法、類比法。
五、教學用具
教師用:多媒體及課件。
學生用:鐵架臺、電爐子、石棉網、酒精燈、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溫度計、手表、大燒杯、大試管、攪棒等。
六、設計理念
1、本節探究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對課本提供的探究方案進行大膽的改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使學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體驗成功的愉悅。
2、為幫助學生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努力使本節的教學活動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幫助學生構建“身邊的物理”,從而順利突破教學難點。七、教學程序設計
比熱容教學設計及教案第 2 篇【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建立比熱容的概念。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會進行物體吸、放熱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親身經歷參與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的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并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過交流與分析,利用比熱容解釋相關現象及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性學習,產生樂于探索自然規律的情感,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于實踐而又應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2、通過探究活動,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得出比熱容的概念并聯系生活應用其分析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難點:比熱容概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或【實驗準備】
教師用:多媒體。
學生每組:天平、溫度計、秒表、電加熱器(2)、燒杯(2)、水、食用油。
【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
情境一: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灘上的沙子熱得燙腳,但海水卻非常涼爽;傍晚,沙子很快涼了下來,但海水卻還暖暖的。同樣的日照條件,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溫度不一樣?
情境二:糖炒栗子,為什么要加入沙子一起炒呢?
情境三:汽車水箱中加水有什么作用呢?
【揭示課題】
學習了本節課比熱容的知識,你就能解釋其中的奧妙了。
?。ㄔO計意圖: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體現知識于生活,生活處處有物理知識。)
比熱容教學設計及教案第 3 篇復習提問:
1、什么叫熱量?
2、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吸收多少熱量?
講授:
提出問題:所有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是不是一樣多呢?
實驗探究:物質的比熱容
1、猜想:
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需要的熱量誰多?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我們要在什么條件下比較水和煉油吸收熱量的多少?(引導學生討論:在水和煤油的質量相同、升高的溫度相同的條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在這樣的條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需要測出哪些量?用什么時候樣的器材?怎樣測量?記錄哪些數據?(進行實驗前要解決的問題)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記錄表格:
液體名稱液體質量m/g液體初溫t1/℃液體末溫t2/℃升高的溫度t1—t2/℃通電時間t/min
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按照設計方案,分組實驗,小組成員合作,注意操作規范。設計記錄表格,準確記錄數據。
4分析與論證
做好兩種物質的數據對比,學會分析數據,探究結論,先小組交流意見,再師生共同交流,最后確定實驗結論。
5、評估
交流實驗的得與失,操作是否規范,實驗誤差的原因,結論是否恰當,描述是否準確等等。
比熱容
通過實驗知道,不同物質吸熱能力不同,如何描述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熱容。
引導學生歸納,得出比熱容的概念
比熱容教學設計及教案第 4 篇一、學情分析
比熱容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能利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會根據比熱容進行熱量的計算。在比熱容的第1課時的學習當中學生已經建立了比熱容的概念,但是對此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所以本節的計算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動手練習的形式來突破難點。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能利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
?。?)會根據比熱容進行熱量的計算。
?。ǘ┻^程與方法
?。?)通過練習與應用進一步理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理解比熱容的含義,并能利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
(2)會進行熱量的計算。
?。ǘ┙虒W難點
(1)會進行熱量的計算。
四、教學方法
由于本節課主要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會根據比熱容進行熱量的計算;通過練習與應用進一步理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了練習法、講授法以及討論法。利用比熱容求熱量是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突破難點,教學當中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問題,討論得出吸熱和放熱的公式。得出公式后主要通過練習來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嗎?
物質的質量、溫度升高的度數、物質的種類
2、比熱容的定義?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提出問題:
如果已經知道一種物質的比熱容,那么在知道這種物質的質量和溫度升
高的度數后,就能計算它吸收的熱量嗎?
?。ǘ┳灾鲗W習,培養能力,講練結合
1、引導學生歸納結論
(1)提出問題:根據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可知,1千克水溫度升
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
(2)那么2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應是:4.2×103J×2
?。?)那么2千克的水,使它的溫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的熱量是:4.2×103J×2×80=6.72×105J
推導出公式:Q吸=cm △t
提出問題:同時提出吸收的熱量是如此多,那放出熱量一樣嗎?
推導出公式:Q放 =cm △t
修正公式:吸熱:Q吸=cm(t-t0) 放熱: Q放=cm(t0-t)
應用公式,練習:
例題1:質量是10千克的冰,溫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熱量?[c冰= 2.1×103J/(kg?℃)]
解: 根據Q=cm△t得
Q吸=2.1×103J/(kg?℃)×10kg×20℃
= 4.2×105J
答:冰吸收的熱量是4.2×105J
例題2:2千克的開水,使它的溫度降低到40℃ ,水放出多少熱量?
解:根據Q=cm△t得
Q放=4.2×103J/(kg?℃)×2kg×60℃
=5.04×105J
2、深化公式,變形
由Q= cm△t 有:1、△t=Q/ cm 2、m=Q/ c △t 3、c=Q/ m △t
練習:
例題3.質量為2千克,溫度為20℃的水,吸收1.68 × 105 J的熱量,溫度升高了多少攝氏度?末溫是多少?
解:△t= Q吸/ cm
= 1.68 × 105J÷[4.2×103J/(kg?℃)× 2kg]
=20℃
因為△t =(t-t0)
t= △t + t0 =20℃ +20℃ = 40℃
例題4.溫度為20℃的水,吸收1.68 × 105 J的熱量,溫度升高到60℃,水的質量多少克?
解: m= Q吸/ C △t
= 1.68 × 105 J ÷[4.2×103J/(kg?℃)×(60-20) ℃]
=1kg=1000g
3、生活 物理 社會
?。?)利用比熱容鑒別物質
例題5、小明在家拿一金屬球玩耍時,突然想:這是一種什么金屬呢?假如現已測出該金屬球的質量是100g,當它的溫度從85℃降到15℃時放出的熱量為3.22 ×103 J,你能否幫小明得出:
(1)這種金屬的比熱容是多少?
(2)通過查找資料可知,這是什么金屬?
(2)拓展視野:通過課后查詢資料,說說什么是熱島效應。
例題6、 小麗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熱而不住她家,這激發了她探究城鄉溫差原因的興趣。她利用雙休日時間和同學們一起在中午同一時刻測量了各個測試點的氣溫,并 以此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區域—溫度”坐標圖。
?。?)從圖中你發現_______________的溫度比較高,這種現象我們稱為“城市熱島效應”。
?。?)請結合圖中數據以及你的經驗,找出一個造成熱島效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減少城市環境的熱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
例題7、小明家住一座七層宿舍樓的五樓,他家在樓頂上安裝了一臺電輔助式太陽能熱水器,接收太陽能總有效面積1.2m2,能把接收的太陽能的50%轉變化為水的內能。求:天氣晴朗時,若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在1小時內得到太陽輻射能平均為2.8×103J,這臺熱水器每天能將初溫為20℃,質量為100kg的水加熱到多少度?(每天接收太陽能的時間以10小時計算,水的比熱容4.2×103J/(kg.℃)。
電熱水壺
型號:91150
額定電壓:220V 頻率:50Hz
額定功率:1500W 容量:1L
例題8、有一電熱水壺,銘牌如右表所示?,F將質量為1kg、溫度為20℃的一壺冷水,加熱到100℃。求:
(1)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若不計熱量損失,電熱水壺需正常工作多長時間?
(三)課堂總結
公式:Q =cm △t
吸熱:Q吸=cm(t-t0)
放熱: Q放=cm(t0-t)
六、教學資源
課件(見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包課件)
七、課時錄像、文字實錄
(見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包課時實錄)
八、練習與作業
?。ㄒ娋氛n程教學資源包練習)
九、反思與建議
這節課主要是對上節課比熱容探究規律的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如果已經知道一種物質的比熱容,那么在知道這種物質的質量和溫度升高的度數后,就能計算它吸收的熱量嗎?引導學生深層次分析熱量、比熱容、質量、溫度差的關系,從定性分析進而定量分析,歸納總結出物理規律,培養物理的邏輯思維能力。
?。ㄒ唬┏晒χ?/p>
1、從生活例子出發,用控制變量法列舉不同比熱容、質量、溫度差的例子,逐步引學生思考,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公式應該如何描述。
2、在猜想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學生都是很聰明的.,只是卻了引導的方向,缺乏引導的學生是麻木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是好。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得出熱量的公式,引導學生研究這三個點熱量、比熱容、質量、溫度差的關系,積極思考,因為他們都渴望自己能夠猜對,渴望運用自己的努力通過相互討論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3、在實際題目中,往往學生的運用能力不夠強,因此,選擇合適的經典題目提高學生的理解認知層次,從而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
4、實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本節課由于時間關系,舉出生活的例子不多,但是都是比較典型的題目,能具有生活應用的范例,但卻讓學生不知不覺步進生活的聯系。
5、實現發展性評價,以鼓勵的手段貫穿教學環節中,讓學生體會成為物理課堂的主人,形成積極參與、熱烈的學習氛圍。
(二)有待完善之處
1、時間方面可以再壓縮,再精煉,讓學生做一道自主設計題,體現成為生活的主人翁精神和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