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8
這是電壓越大電流越大嗎,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引出歐姆定律;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單位及其應用。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的傳授,使學生通過對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鉆研精神和嚴謹科學態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點 難點 關鍵]重點是歐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義及其數學表達式;難點是歐姆定律的實驗及其設計;關鍵是做好本節的實驗。
[教具]演示用電源、電流表、電壓表、開關、滑動變阻器及定值電阻(5歐、10歐、15歐各一個)、導線若干根。
[教學方法]以實驗引導、分析比較、講授為主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那么,電流、電壓、電阻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其實,這個關系早在十九世紀初時已被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經過十年的艱辛探索總結出來了,成為電學中最重要的規律之一,即后來人們所稱的
歐姆定律(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為了學習、研究歐姆定律,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試著用堂上短短幾十分鐘,借助于比歐姆時代先進得多的現成儀器,踏著平坦的道路重復一次歐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來學當一次科學家,行嗎?(話音剛落,學生們都高興地同聲叫:行!)好!今天我們研究電流、電壓、電阻三者間關系的方法與物理學中常用的方法一樣,即先使其中一個量(如電阻)保持不變,研究其余兩個量(電流和電壓)間的關系;再使另一量(如電壓)保持不變,研究剩下兩個量的關系;最后通過分析、綜合,就可總結出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一)實驗與分析(板書)
1、實驗目的:研究電流、電壓、電阻三者之間的變化關系。
2、實驗器材:電源一個、演示電流表一個,演示電壓表一個、開關一個、滑動變阻器一個、定值電阻5歐、10歐、15歐各一個,導線若干根。
3、實驗步驟:
①設計電路圖和實物連接圖。(出示小黑板,如圖1所示,但先用兩張紙分別橫向蓋住電路圖、實物圖和表格)
要求學生根據所給的器材和學過的(串、并聯)電路思考:應取哪種電路連接?并動手設計電路圖。與此同時,教師巡視并選出兩個代表性電路圖,再揭下小黑板電路圖蓋紙進行對照。可能出現跟小黑板上教師設計的電路不同,這時應因勢利導地說明,在串聯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通路,器材所接位置不同,不受影響。并向學生強調:無論哪種設計方法,都不能把儀表正、負極接反;在連接實物時應斷開開關,并將滑動變阻器滑片放到最大電阻位置。
待多數同學都完成設計后,請兩位同學上講臺(他們是以后分組實驗的小組長),按照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布置其他同學設計表格。然后揭下小黑板上表格的蓋紙,讓同學們自己訂正。
(師生共同檢查、分析、訂正上面兩位同學連接的實物圖。)
②保持電阻R不變,研究電流I隨電壓U的變化關系。(實驗并板書)
條件:在圖(b)中接入5歐的定值電阻。
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資助實驗,每次都使電阻R兩端電壓按1伏、2伏、3伏遞增。
記錄:觀察電流表示數并記在表一電流欄內。
分析:同學們對三次實驗數據作分析比較后,可得“電壓增大幾倍電流也增大幾倍”的感性認識。
結論:當電阻不變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關系。(板書)
③保持電壓U不變,研究電流I隨電阻R的變化關系。(實驗并板書)
條件:在圖(b)中,保持定值電阻R兩端電壓為3伏不變。
操作:按照表二做三次實驗,依次分別接入5歐、10歐、15歐電阻。
記錄:觀察電流表的示數、記錄在表二電流欄內。
分析:同學們對三次實驗數據作分析比較后,可得到“電阻增大幾倍電流就減小幾倍”的感性認識。
結論:當電壓不變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關系。(板書)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初步了解電路和電路的連接的基礎上來認識電流的概念,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探究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對電流表的使用教材以電流表說明書的形式出現,學生可對照電流表的實物結合說明書來了解電流表的使用,有利于學生的自學,使學生養成在測量儀器使用前閱讀說明書的好習慣。
通過教材中的“動手做”,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電流表的使用,為后面的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做準備。教材突出了過程與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持經歷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特點的實驗過程,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電路的基礎上來學習電流,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們可能就聽說過電流,但那種認識是膚淺的,是模糊的,在頭腦中沒有構成知識體系,現在來真正的學習這些內容,他們會懷有極大的興趣。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滿足他們好動手操作的愿望。在學習中使用電學中的重要的測量儀器——電流表學習也會有新鮮感,可讓學生通過閱讀說明書來進行自學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的單位,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通過探究,知道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3、通過關于“電路短路造成的危害”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難點
電流表的使用。
重、難點突破
讓學生經歷“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的過程,通過探究進行理解來突破重點,
通過閱讀說明書,討論交流和實際操作等形式來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流表仿真課件、電流表、干電池若干、小燈泡、導線若干。
學生準備
電流表、小燈泡、干電池若干、導線若干。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片、實驗,引入新課
1、播放一組圖片:手電筒的光亮和汽車前燈的光亮對比
2、演示實驗:用一節和三節干電池分別供電的一個小燈泡的發光情況對比。
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燈發光的亮暗不同,電路中有了電流,流過它們的電流變化了。
說明:圖片及演示實驗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這樣引入新課,體現了從生活到物理的教學理念。
二、進行新課
(一)認識電流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電流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關于電流你還想知道哪些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怎樣來描述電流?電流的單位是什么?怎樣能測量電流的大小?……
教師介紹:物理學中用每秒通過導體某一橫截面的電荷多少來表示電流的大小。用I表示,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指出不同的用電器工作時,電流的大小一般不同。打出幻燈片:常見的電流,使學生對電流的大小有個初步的印象。
(二)電流的測量
1、觀察認識電流表
教師:電路中電流的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大家桌上擺的儀表就是電流表,請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手中的電流表,看看都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交流:①表上有一個標記符號A;②標有“—”、“0、6”和“3”三個接線柱,“0、6”和“3”是“+”接線柱;標有“+”號、“0、6”和“3”三個接線柱,“0、6”和“3”是“—”接線柱。因為電流有方向,“+”和“—”接線柱告訴我們:電流應該從哪個接線柱流進電流表或流出電流表。③電流表表盤上有兩種刻度。表明有0~0、6A和0~3A兩個量程,分度值分別為0、02A和0、1A。
教師補充電流表的.符號。
說明:認識電流表是正確使用電流表的前提。從觀察開始來讓學生接觸一個新的儀表,比直接講解怎樣把電流表連入電路要來得緩和,學生在心理上不會感到突然,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認識上有充分的準備,又可以為后面的教學作好鋪墊。
2、電流表的使用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電流表的說明書,來了解一下如何使用電流表測電流。
學生閱讀教材中的電流表說明書,結合實物來了解如何使用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學生敘述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①實驗前要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如有偏差,需調零。
②電流表要串聯在被測電路中。
③必須使電流從“+”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接線柱流出來。
④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可以用試觸法確定量程的選擇。注意:絕不允許將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極上!
教師演示試觸現象,學生觀察電流表指針擺動情況。
說明:使學生理解為什么要試觸,清楚違反以上規則造成的危害,對此有一個較深刻的認識。
進行讀數練習(用電流表仿真課件演示),教師演示,學生讀數并說明是如何讀數的。
(三)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動手做”活動: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值。
教師強調:
(1)要遵守科學規則,即電流表連接電路時要遵循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2)連接電路時,開關是斷開的,檢查無誤后再閉合開關。
學生先畫出電路圖,再根據電路圖把電流表連入電路,測量電流。
交流、評價
1、請學生反思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獲和體會。
2、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的
1.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知道電流方向的規定;
3.知道什么叫電源和電源的作用。
(二)教具
驗電器兩個,帶絕緣柄的金屬棒一根,橡膠棒一根,毛皮一塊,帶座小燈泡一個,開關一個,干電池一節,剖面干電池1個,蓄電池一個,磁性黑板一塊。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提問1: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球帶什么電?金屬箔片帶什么電?
提問2:驗電器是通過什么方法帶上電的?
2.引入新課
演示本節的實驗。
這個實驗表明在金屬棒中發生了電荷的移動。
3.進行新課。
(l)電流的概念:
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水在水管中沿著一定的方向流動,水管中就有了水流。電荷在電路中沿著一定的方向移動,電路中就有了電流。
在剛才的實驗里,金屬棒中的電荷是怎樣移動的?是從A到B,還是從B到A?
重做實驗,繼續觀察驗電器A、B金屬箔片張角的變化。可看到B的金屬箔片張開到一定角度就不再增大了,A的金屬箔片的張角也不再減小。實驗表明電荷不再通過金屬棒往驗電器B上移動了,金屬棒中不再有電流了。“這種瞬間電流在實際當中沒有多大用處。
(2)維持持續電流的條件
演示實驗:掛上磁性黑板,把背后粘有小磁元的電池、燈座、開關依次貼在磁性黑板上。打開開關,用導線將上述元件連接好。合上開關,小燈泡持續發光;打開開關,小燈泡熄滅。將干電池取走,合上開關,小燈泡也不發光。
引導同學思考:小燈泡持續發光,表示有持續電流通過小燈泡的燈絲。你能否通過上述實驗找到維持小燈泡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
①有電池。
②合上開關。
(3)電源
能夠持續提供電流的裝置叫電源。大量用電器的電源,是發電廠里的發電機;發電機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日常生活中和實驗室里常用的電源,是干電池和蓄電池;干電池、蓄電池是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
干電池、蓄電池上有正極和負極,干電池的正極是碳棒,從外表看,即為帶銅帽的一端;負極是鋅筒(展示干電池剖面實物)。蓄電池的正、負極通常用“十”“一”號標在電池的上部。
演示實驗:用蓄電池(其中一組)、小燈泡、開關、導線連接電路,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發光情況。
啟發: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在哪些情況下使用過干電池?在哪些地方見過使用蓄電池?
(4)電流的方向
電荷有兩種,電路中有電流時,發生走向移動的電荷可能是正電荷,也可能是負電荷。還有可能是正負電荷同時向相反方向發生定向移動。
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
這個規定是在19世紀初,在物理學家剛剛開始研究電流時,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況下究竟什么電荷在移動時做出的,而在后來的研究中發現,這樣的規定并不影響研究電流的有關問題,并且在酸、堿、鹽的溶液中就有正電荷的定向移動,因此這個規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這個規定,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思考判斷〉:在課本圖4?5的實驗中,電流的方向是從A流向B還是從B流向A?在課本圖4?6的實驗中的電流方向又如何?
〈討論與練習〉
如圖1所示:已知驗電器A帶正電,B不帶電。拿一根帶絕緣柄的'金屬棒把A、B兩個驗電器連接起來。這時B帶什么電?在連接的瞬間,金屬棒中做定向移動的是正電荷還是負電荷?電流方向是從哪到哪?
4.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電流這個概念,電流是電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們要從電流的形成、電流方向的規定、持續電流存在的條件等幾方面加深對電流的認識。
5.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教材并完成本節練習。
2.小實驗:自制一個水果電池。
找一根5厘米長的銅片或粗銅絲,再從廢干電池上剪下一條2毫米寬的鋅皮,刮凈,把銅片和鋅皮插入蘋果或番茄、檸檬等水果里,就做成了一個水果電池。取兩根導線,把它們的一端分別接在水果電池的兩極上,另一端和舌頭斷續接觸,注意兩根導線不要碰著。這時舌頭上有什么感覺?
(四)說明
在演示課本圖4?6的實驗中采用了磁性黑板,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方便同學們對演示電路的觀察。若沒有磁性黑板,可用塑料泡沫板代替。在電路元件的背面釘上長螺絲,演示時插入泡沫板即可。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三節。
一、教學目標:九年級物理上冊《電流》教學設計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電流,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電流大小的引入,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與協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關于電流你了解多少?
1.電流的成因:
1.電流方向的規定:
3、電池有正負兩個極,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
學生回答問題。
(二)、認識電流
1. 播放水流視頻,類比水流引入電流
水流有強弱之分,單位時間內從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電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樣,有強弱之分呢?
2.教師演示課本52頁----觀察:燈泡的亮度,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學生看書52頁,得出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的多少叫做電流。并自學電流的單位及各單位之間的進率,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4.電流單位轉換練習
①房間燈泡中的'電流約0.2A,等于 mA.
②半導體收音機電源的電流約50 mA,等于 A.
③計算器中電源的電流約100μA,等于 A.
④家用電冰箱的電流約1 A,等于 μA.
5.課件展示和看課本52頁了解一些常用電器的工作電流的大小。
(三)測量電流
1.學生看書使其知道,1.電路中電流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2.電流表的符號是A
2.探究活動:
1認真觀察電流表 。觀察電流表的外觀,你能發現什么?
2拿到一個測量儀器先觀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學J0407型直流電流表說明書,回答下列問題:
a.電流表的用途
b.電流表的測量范圍?怎么選擇測量范圍?選擇0--0.6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電流值;選擇0—3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電流值?
c.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教師引導學生練習電流表讀數。
4.學生探究: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練習使用電流表
5.針對學生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課堂練習
(五)、師生共同小結:
(六)、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