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7
這是近視眼和遠視眼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啟發、探究近視、遠視眼的形成與矯正,培養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及近視與遠視的形成與矯正。
2、難點:近視眼、遠視眼的形成與矯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讓我們看到光明,讓我們能欣賞到美麗的世界,讓我們享受到看書和學習的樂趣。我們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是多么的幸福。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體嗎?為什么有些人會近視,而有些人會老花呢?
進行新課
1、 眼睛
(1) 結構:
教師活動:教師出示眼睛的模型和掛圖,讓學生觀察并講解眼睛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及作用。
師: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相當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相當于光屏是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
(2)成像原理:
①、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板書)
師:眼睛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形狀,能看清楚的最遠點和最近點,叫遠點和近點,正常眼睛的遠點在無窮遠處,近點在20厘米。
②、眼睛有自動調節焦距的功能(板書)(通過水透鏡說明眼睛的調節作用)
教師活動:用教學掛圖和投影儀講解眼睛成像的原理并把眼睛與照相機做比較,找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活動:學生四人一組,分組討論,“我們是怎樣看見物體的?”每組請一位同學發言。教師做補充。
師:有些人單靠自身眼睛的調節已不能使像成在視網膜上,這種情況應如何處理呢?怎樣矯正視力缺陷的問題?
2、近視眼、遠視眼的形成及矯正
①、近視眼: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長。
矯正:戴凹透鏡。(板書)
②、遠視眼: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矯正:戴凸透鏡。(板書)
晶狀體
折光能力
像的位置
矯正方法
近視眼
太厚
太強
在視網膜前
凹透鏡
遠視眼
太薄
太弱
在視網膜后
凸透鏡
問題:看書本的字,測出你的近點,和其他同學相比較,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規律?(遠視眼的近點比正常眼睛要遠一些,近視眼的近點比正常眼睛要近一些)
3、愛護眼睛、注意用眼衛生
讓學生找出造成近視的原因。
如何預防近視眼:
1、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看電視、打游戲機的時間不宜太長,若連續看2-3小時,使眼睛持續處于緊張狀態,會引起眼疲勞,視力下降。
2、不要在強烈或昏暗的光線下看書,否則會引起眼睛的刺傷和疲勞。
3、坐要端正,眼睛與書本距離要保持30-40厘米
4、做眼保健操,緩解眼睛的疲勞。 5、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小結新課(略) 課后練習:了解眼鏡的度數。
“眼睛與眼鏡”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第四節內容。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把眼睛作為一種像照相機那樣的光學儀器,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原因及矯正方法,主動養成科學用眼的習慣。使學生獲得一些實際知識,了解大自然的美妙與和諧。
《眼睛和眼鏡》的教學設計
眼睛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內容的拓展,眼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學儀器,讓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到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本節課程在學習中要用到實驗、分析、推理等多種方法。 【教學設計思想】
教學設計的基本是遵循“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學目標上,通過物理知識在眼睛上的應用,力求達到學生能自覺地、科學地保護自己的眼睛的目的。不僅關注學生獲得的有關眼睛和眼鏡的知識,而且更加注重科學探究過程、探究方法的學習,不僅關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而且更加注重培養人的科學素養。
由于眼睛和眼鏡學生很熟悉,所以從歌曲引入盡量簡潔,直接過渡到對眼睛的學習,通過觀看牛眼照相機的視頻,為分析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提供理論依據;通過教師用自制的水透鏡模擬晶狀體的演示,知道晶狀體的形狀對觀察景物的影響,體會人眼是相當精密的器官,進而指出眼睛是一架精密的可自動調節焦距的照相機;通過學生對近視眼、遠視眼的研究和矯正方法的探究,學習科學探究方法,使學生增強探索知識的能力。因考慮八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物理,科學探究能力較差,所以在設計中盡量減小探究難度,本節課以評估與交流環節為重點,達到探究目的。
物理來源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教學中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自己交流不良用眼習慣是造成近視的原因等,力求讓學生形象地認識到不正確用眼的行為,使學生學會正確用眼,在學習生活中將愛眼成為一種習慣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學習任務共分為: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正常的眼睛調節、近視眼和遠視眼及其矯正和保護眼睛四個部分。對于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和正常眼的調節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理解上有困難,教學中多采用模擬的方法使學生在頭腦中獲得豐富、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是本節課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把科學探究的學習作為教學的重要形式,突出學生的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培養觀察、歸納的方法,找到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科學用眼、保護視力這一部分應作為本節課的`最終目的,學生學習完本節課后能主動將愛眼成為一種習慣。
學生對眼睛和眼鏡較熟悉,生物課上已經對眼球的結構、近視眼和良好用眼習慣有所介紹,所以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已有良好的基礎。從物理的角度了解眼睛,了解正常眼睛的調節對于剛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有較大難度。由于學生剛接觸物理,對于科學探究能力較差,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待培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 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 科學用眼習慣的養成
難點:眼睛是怎樣看清遠處和近處物體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眼球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方法。
(3)了解用眼護眼常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晶狀體的形狀對觀察景物的影響”的演示,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對“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的探究,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用眼護眼教育,強化眼保健意識,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眼睛。
(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教法】啟發提問、分析歸納和實驗探究相結合。
【學法】實驗法、推理法與合作學習法相結合。
【教學準備】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激光演示儀、自制水透鏡、凸透鏡、光屏、蠟燭、眼球固定板各一個
學生用(2人一組):凸透鏡、光屏、蠟燭、眼球固定板、火柴各一;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凹透鏡各兩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眼睛的簡單構造和眼睛視物的基本原理。
2.通過實驗模擬,了解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的方法。
3.培養學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用實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4.使學生有自覺保護視力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讓學生了解眼睛的結構,知道如何保護和矯正視力。
(2)知道用實驗解決問題。
2.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視力的矯正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師: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認識世界的窗戶,如果眼睛瞎了,你們想象一下你們的生活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生甲:我們將看不見任何東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們無法看書、寫字,只能用手觸摸盲文,用針刺出盲文代替書寫。
生丙:我們將看不見藍天、白云,過馬路也不方便,將看不見同學的笑容。
……
師:眼睛瞎了,是很痛苦的。有的人先天就是瞎子,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眼睛瞎了,我們健康人在生活中應該關心、愛護盲人,特別是過馬路時要主動為盲人帶路。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一輩子就只有一雙眼鏡,平時大家要注意用眼衛生,好好愛護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愛眼日。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眼睛與視力矯正。
板書:第六節 眼睛與視力矯正
二、新課教學
1.眼睛。
提出問題:
師:對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見物體的?
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構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變成近視眼、遠視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視眼鏡,老花鏡是怎樣矯正近視眼、遠視眼的。
……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以上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們都要逐一探究。人眼的構造大家在生物課上學過,請一位同學說說。
生:人眼的構造由外到內是: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
教師出示眼球構造掛圖或課件演示。
師: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課件演示課本P68圖4—49我們是如何看到物體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體與什么類似?
生:與凸透鏡成像類似。
師:從物距和像距的關系來看,眼睛看物體相當于生活中的凸透鏡成像的哪一種?
生:相當于物體距離凸透鏡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板書:(1)人眼視物相當于凸透鏡成像
師:請一個同學在教室的最前排和最后排看黑板上同一個“大”字。
小明同學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大”字,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知...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頁,主要包括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近遠視眼及其矯正等內容。課型:新授課
二、教材分析和設計思想
眼睛和眼鏡是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涉及透鏡的初步知識、照相機成像原理、凸透鏡成像規律等物理知識,還涉及生物學科知識。它是在學生認識了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了解凸透鏡如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等的應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的一個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眼睛、近視眼及其矯正、遠視眼及其矯正等內容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節教材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的理念。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觀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鏡》這一節從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逐步展開,在介紹眼睛的調節作用后,進一步引出了視力缺陷及其矯正的問題.
1.模擬眼睛成像,隨后,由模擬眼球成像實驗與真正的眼睛的區別引出眼睛的調節作用。從長時間的近觀導致眼睛的病變引入課題。
2.近視眼和遠視的成因,讓學生在上一個實驗的基礎上選用器材,進行對比實驗,驗證猜想。
3.近視和遠視的矯正。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突出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把知識的產生過程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地應用已學到的知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探求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并內化為學習研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過程和方法
● 通過模擬眼睛成像活動,經歷、體驗和領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過比較實驗,領會近視的成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關心殘疾人和熱愛世界的情感;
●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四、教學要點
1.重點: 眼睛成像原理和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2.難點:眼睛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五、教學方法
探究性學習(以啟發式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索知識)。
六、教具
凸透鏡3只(焦距不同)、白紙兩張、凹透鏡一只、光具座,蠟燭,打火機 多媒體教學課件,濕抹布。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課題
(二)子課題1探究“眼睛為什么能看見物體”
(三)子課題2: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對比探究)
(四)子課題3:遠視的成因和矯正
(六)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教師匯總。
(七)輕松一刻:呼吁大家愛眼護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