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這是高中電阻的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高中電阻的教案第 1 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學習電阻的概念、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2.知道電阻的大小的影響因素。
3.了解半導體和超導體以及它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電阻及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2.通過學生探究活動,研究電阻大小與材料種類、長度、橫截面積的關系,滲透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控制變量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半導體及超導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開闊視野,激發學生求知欲。
2.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熱愛。
重點難點
重點
電阻概念的建立。
難點
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出示預先準備的各式各樣的電線:這是什么東西?
生:電線、導線、電纜線、電話線、閉路線。
師:請大家從導線的截面觀察,這些導線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生:電線芯是金屬,外面都包了一層橡膠或塑料。
師:電線芯是用容易導電的金屬來做的,容易導電,是導體,電線芯的外面包了一層橡膠或塑料,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師:現在剝開導線的絕緣外皮,看一下導線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是用銅做的。
師:大家見過用鋼、鐵做芯的導線嗎?
生:好像沒有。
師:常用的導線通常是用銅或鋁做的,特別重要的用電設備的導線還要用昂貴的銀來做。我們已經知道,鋼、鐵也是導體,又多又便宜,那么為什么不用鋼鐵來做導線呢?
二、新課教學
1.電阻
師:我們可以把鎳鉻合金絲和銅絲分別接入電路,觀察一下有什么現象發生。
[想想做做]請同學按下圖連接電路。
[演示]
(1)先將銅絲接入電路,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2)將銅絲換成長短、粗細相同的鎳鉻合金絲,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生:接入銅絲比接入鎳鉻合金絲時燈泡亮。
(3)將電流表串聯接入電路,重復上述的實驗,觀察電流表的示數。
生:接鎳鉻合金絲時的電流比接銅絲時的電流小。
師:比較兩次電流的示數,實驗中用的是相同的電池,也就是說電壓相同,為什么兩條導線中的電流不同呢?
原來,導體能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相同電壓下,導線中電流不同,說明兩條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板書]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師:比較實驗現象:相同電壓下,接入銅絲的電流大。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銅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小即電阻小。
師:相同電壓下,接入等長、等粗的鎳鉻合金絲電流小,又說明了什么?
生:等長、等粗的鎳鉻合金絲比銅絲的電阻大。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63、64頁,了解下述內容:
[板書]電阻的符號:R
電阻的單位:歐姆(Ohm)簡稱歐符號Ω
常用單位:千歐(kΩ)兆歐(MΩ)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師:同學們對于電阻這個物理量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電子技術中經常用到具有一定電阻值的元件——電阻器。
(教師出示書圖16.3-2所示各種電阻器實物)
注意:這些電阻器,無論它們是否被連入電路通過它們電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變的,即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電阻器也叫定值電阻,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2.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問題:導體的電阻一般不同,它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猜想:……
(教師以“道路”類比引導,根據電流電阻的定義引導學生猜測)在學生提出猜想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對提出的影響因素進行判斷歸納。
師生一起得出:電阻可能跟導線的材料、長度粗細有關。
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
請同學們設計幾組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確。
教師引導學生設計電路、數據記錄表格。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1)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關
方案:如圖,分別接入長度、粗細相同的鎳鉻合金絲和銅絲,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或者接入電流表測量電流的大小。
(2)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它的長度是否有關
方案:如圖,分別接入粗細相同、長度不同的銅絲,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或者接入電流表測量電流的大小。
(3)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它的橫截面積是否有關
方案:如圖,分別接入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銅絲,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或者接入電流表測量電流的大小。
分析論證:
教師總結:導體的電阻跟長度、橫截面積的關系可以用人在街上行走作比喻:街道越長,街面越窄,行人受到阻礙的機會越多。同理,導體越長、越細,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受到碰撞的機會就會越多。
師生共同總結:導體的電阻決定于它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導體的電阻由自身的條件決定,因此,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所以說,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簡介:控制變量法。體會控制變量法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作用。
3.半導體和超導現象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科學世界”——半導體和超導現象。
三、典型例題
例1關于電阻的大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溫度變化的影響忽略不計)
A.導線較長的,電阻較大
B.導線較粗的,電阻較小
C.鐵導線的電阻比銅導線的電阻大
D.同種材料、粗細相同的導線越短,電阻越小
[解析]本題考查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必須明確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是哪些,在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時,導體電阻的大小由長度、橫截面積、材料三個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必須考慮這多種因素的相互制約,不可只考慮一種因素,只有當其中的兩個因素確定時,才可由另一個因素決定。
本題易錯點是對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沒有真正理解,在分析問題時存在片面性,只考慮諸多因素中的個別因素,從而出現錯選。
導線電阻的大小是由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等因素決定的。A只比較了導線的長度;B只比較了導線的橫截面積;C只比較了導線的材料;它們都不完整,都是錯誤的。
[答案]D
例2下列關于電阻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電阻越大
B.導體中的電流越小,電阻越大
C.導體不接入電路中時,電阻為零
D.導體的電阻與電壓、電流的大小無關,一個導體的電阻若是10Ω,那么當它沒接入電路時,阻值仍然是10Ω
[解析]本題用于考查影響電阻大小因素的知識點。對導體電阻是導體自身的一種性質存在模糊認識,導體的電阻的大小是導體自身的一種性質,它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的情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的大小,與導體中電流強度的大小均無關。對于一個已知阻值的電阻來說,它接入與不接入電路,阻值是一樣的。
[答案]D
例3有甲、乙兩導體用同種合金制成,且長度也相等,而甲導體的橫截面積是乙導體的2倍,哪個的電阻大?若將甲導體的長度均勻地拉長為原來的2倍,甲、乙兩導體的電阻哪個大?
[解析]本題用于考查對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理解。明確導體的電阻是由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等因素決定的,所以要比較兩導體電阻的大小,這些因素必須共同考慮。本題易錯點是不能理解題目的“均勻拉長”的真正含義,對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沒有真正理解,在分析問題時存在片面性,只考慮諸多因素中的個別因素,從而出現錯選。
根據導體的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可知乙導體的電阻大,若將甲導體的長度拉長為原來的2倍,當導體的體積不變時,甲導體的橫截面積將減小為原來的1/2,即與乙導體的橫截面積相等。根據導體的長度與電阻的關系,可判斷甲導體的電阻大于乙導體的電阻。
[答案]乙導體的電阻大,甲導體的電阻大。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內容:
1.物理學中用電阻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2.電阻的符號是R,單位是歐姆(Ω),電阻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3.導體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導體的材料、導體的長度、導體的橫截面積。
板書設計
第3節電阻
1.電阻: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電阻的符號“R”
電阻的單位“Ω”
電阻在電路圖中的符號:
2.導體電阻的影響因素: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導體的電阻是導體自身的一種性質
教學反思
電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個知識,直接用教材知識下定義學生很難明白,不利于后面相關知識的學習。可以引用生活中車輛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礙導致速度不同來作類比來說明。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學生們很難憑空去想象電阻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也可以拿車輛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礙例子來作類比。
利用這種就生活情景來作教學內容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的建構。
高中電阻的教案第 2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知道電阻及其單位。
2. 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會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來改變電流。
二、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半導體及超導體以及它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電阻概念的建立,變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學難點:根據要求正確連接與使用變阻器。
教學準備:接線板、演示用電流表、干電池組、開關、導線若干、小燈泡、長短粗細相同的鐵絲及銅絲各一段、滑動變阻器、電阻箱、調光臺燈。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預先準備的各式各樣的電線,導線、電纜線、電話線、閉路線…提問 : 這些是什么?有什么用處?
或播放動畫:電阻情境體驗
請大家從導線的截面觀察。電線芯是用容易導電的金屬來做的,是導體。電線芯的外面包了一層橡膠或塑料,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繼續播放動畫:電阻情境體驗
現在請同學們 剝開導線 的絕緣外皮,看一下導線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銅、 鋁做的 。大家見過用鋼、鐵做芯的導線嗎?常用的導線通常是用銅 或鋁做的 ,特別重要的用電設備的導線還要用昂貴的銀來做。我們已經知道,鋼、鐵也是導體,又多又便宜,那么為什么不用鋼鐵來做導線呢?這節課我們就動手做實驗找找原因。
二、新課學習
(一)電阻
1.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我們可以把鐵絲和銅絲分別接入電路 , 觀察一下有什么現象發生。請同學按照電路圖連接電路。
先將鐵絲接入電路,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將鐵絲換成長短、粗細相同的銅絲,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現象:接入銅絲比接入鐵絲時燈泡亮。
將電流表串入電路,重復上述的實驗,觀察電流表的示數。接鐵絲時的電流比接銅絲時的電流小。比較兩次電流的示數,實驗中用的是相同的電池,也就是說電壓相同,為什么兩條導線中的電流不同呢?
原來,導體能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相同電壓下,導線中電流不同,說明兩條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板書: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符號: R ,單位 歐姆,簡稱歐,符號Ω。
比較實驗現象:相同電壓下,接入銅絲的電流大,說明了什么問題?銅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小,也就是銅絲的電阻小。相同電壓下,接入等長、 等粗的 鐵絲電流小,說明了等長、 等粗的 鐵絲比銅絲的電阻大。
請同學們看書中“幾種長 1 m ,橫截面積 1 mm 2 的金屬導線在 20 ℃ 時的電阻值”比較幾種材料導線的電阻值,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并說一說為什么不用鐵做導線。
導線的電阻值和導線的材料有關。不同材料的導線其電阻值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幾種材料中銀的電阻最小,除鎳鉻合金外,鐵的電阻最大,銅的電阻和銀差不多,但銅比銀便宜。所以不用鐵做導線,而常用鋁或銅。有學生會注意到鎳鉻合金的電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問題可留在變阻器中再來說明。
2. 電阻的單位換算。
常用單位:千歐( k Ω)、兆歐( M Ω), 1 k Ω =10 3 Ω、 1 M Ω =10 6 Ω。
同學們對于電阻這個物理量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電子技術中經常用到具有一定電阻值的元件——電阻器。注意:這些電阻器,無論它們是否被連入電路,通過它們電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變的,即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電阻器也叫定值電阻,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
在電工材料中,除了同學們已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外,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導體。半導體及超導的相關內容(或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內容)。通過介紹這方面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變阻器
前面實驗中,鐵絲和銅絲電阻不同,接入電路中,使電路中電流的大小不同。由此,同學們考慮電阻的作用是什么呢?電阻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不同材料的銅絲、鐵絲接入電路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那么同一種材料的一根導線能否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呢?
想想做做
用刀將鉛筆剖開,仔細取出鉛筆芯,注意不要折斷。用鉛筆芯代替前面實驗中鐵絲(銅絲)。
鉛筆芯是導體 還是絕緣體?鉛筆芯接入電路,電燈能發光,所以 鉛筆芯是導體 。如果想要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鉛筆芯的長度,誰有辦法,請來操作一下。將連接鉛筆芯的導線一端打開,并使其在鉛筆芯上滑動。滑動過程中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燈泡的亮度發生了變化。連入電路的鉛筆芯越長, 燈越暗 ;連入電路的鉛筆芯越短, 燈越亮 。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電源沒動,是同一個電源,燈的亮、暗又說明了什么問題?燈泡的亮暗,說明通過燈泡中的電流大小不同,燈亮時電流大,燈暗時電流小。相同電壓下,電流大、電阻小;電流小、電阻大。鉛筆芯越長,電阻越大;鉛筆芯越短,電阻越小。
如果我們換用鐵絲做實驗會怎樣呢?(重復上述實驗)鐵絲越長 , 電阻越大;鐵絲越短,電阻越小。鐵絲和鉛筆 芯都是 導體 , 根據實驗現象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長度有關。在相同粗細的條件下,導體越長,電阻越大;導體越短,電阻越小。可以通過改變導體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這就是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但是,老師有一個問題需要同學們幫助,在前面觀察“幾種金屬導線的電阻”時,哪種金屬電阻最大呢?鎳鉻合金。長 1 m ,橫截面積是 1 mm 2 的鎳鉻合金的電阻是 0.1 Ω。如果老師需要電阻在 0 ~ 10 Ω范圍內變化,使用電阻最大的鎳鉻合金絲,需要多長 ? 需 100 m 。也就是說,老師要想將接入電路的電阻從 0 變化到 10 Ω,就必須進行一次百米跑,這樣做可行嗎?
將 100 m 長的鎳鉻線繞成像彈簧那樣的圈,就能減小長度。(教師可預先將變阻器拆開,取出繞著線圈的瓷管)請同學們看,是不是 這樣繞就可以 呢?(得到同學們的肯定后,教師繼續引導)怎樣使用它呢?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個地方抽出 一 個頭。就像剛才實驗中在鉛筆芯上滑動一樣,用 一 個頭在線圈上滑動就可以。(教師將滑動變阻器的金屬桿及滑片再裝上)是不是這樣就可以了呢?(同學們肯定)利用滑片在線圈上滑動就可以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所以把它叫做:“滑動變阻器”。同學們面前的就是實驗室常用的滑動變阻器。
板書:變阻器的構造
結構示意圖:
變阻器在電路圖中的符號: (先板書問題,然后由同學補充結論)電阻絲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為什么要將電阻絲繞在絕緣瓷管上?電阻絲外面為什么要涂絕緣層?教師引導同學們分析后明確:滑動變阻器是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的,這種合金線又叫電阻線。變阻器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導體的長度來改變其電阻的。要想增大變阻范圍,電阻線必須做得很長。因此要將電阻線繞在絕緣管上,并使各線圈間互不接觸。
變阻器滑片上還有一個銘牌,上面寫有“ 50 Ω, 1.5 A ”是什么意思呢?同學們討論一下,你認為是什么意思?“ 50 Ω”可能是說這個變阻器的變化范圍是 0 ~ 50 Ω,它的最大電阻值就是 50 Ω。 “ 1.5 A ”應該是說它能通過 1.5 A 的電流。變阻器銘牌上標出的是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因此在使用滑動變阻器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使用規則:
( 1 )為了防止燒壞變阻器,通過變阻器的電流,不能超過允許的最大值。
( 2 )為了避免電路中電流過大,使用變阻器前應將其阻值調到最大。
演示:
1. 用調光臺燈 的控光旋鈕 ,改變燈的亮度。
2. 用收音機控制音量的旋鈕改變收音機的音量。
光亮的控制、改變,收音機音量的控制、改變就是利用變阻器來實現的。收音機控制音量的變阻器是電位器。
探究: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
大家想不想試試怎樣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燈泡的亮度呢?同學們先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過的地方有什么特別嗎?滑片滑過的地方絕緣漆被刮去了。為什么呢?必須刮掉這些地方的絕緣漆,滑片到達時,變阻器才能接入電路。同學們現在可以設計電路,進行實驗,在設計和實驗過程中弄清下列問題。
( 1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 2 )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電阻變大?
( 3 )使燈泡和變阻器中電流大小相等,變阻器應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
( 4 )要能控制電流的大小,應使用滑動變阻器的哪兩個接線柱?
( 5 )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實驗結束,各組進行交流,提出發現的問題。要想控制電路中電流的大小,改變小燈泡的亮度,滑動變阻器必須串聯接入電路,并使用“一上、一下”兩個接線柱。
要使燈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就應將滑動變阻器滑片放在電阻最大的位置上。請同學將你們滑動變阻器不同的連接情況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各組變阻器的連接情況,分析產生區別的原因,進一步弄清滑動變阻器的使用規則及方法。
滑動變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動方向,都與變阻器的連接情況有關。如圖,如果使用接線柱 CA 或 DA ,電阻絲 AP 段被接入電路,這時電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 P 應在 B 端,滑片從 B 端向 A 端滑動時,電阻逐漸減小電流逐漸變大,燈泡由暗變亮。如果使用接線柱 CB 或 DB ,則電阻絲 PB 部分被連入電路,電阻最大值的位置就應是滑片 P 在 A 端,而要使燈由暗變亮,滑片要從 A 端向 B 端滑動。
三、小結
( 1 )物理學中用電阻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 2 )電阻的符號是 R ,單位是歐姆(Ω),電阻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
( 3 )滑動變阻器
原理:通過改變導體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構造:電阻絲繞成的線圈、絕緣管、金屬棒、滑片。
結構示意圖:
電路圖中的符號:
使用規則:
a. 首先觀察變阻器的銘牌,弄清變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
b. 連接時要將滑動變阻器的“一上、一下”兩個接線柱串聯接入所要控制的電路中。
c. 閉合電路前,應將滑動變阻器滑片調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四、板書設計
(一)電阻: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電阻的符號: R
電阻的單位: 歐姆(Ω)
電阻在電路圖中的符號:
(二)滑動變阻器
原理:
構造:
結構示意圖:
電路圖中符號:
使用規則:
高中電阻的教案第 3 篇知識目標
情景導入
演示如圖的實驗,當用鎳鉻合金線替換電路中的銅導線后,燈泡亮度明顯變暗。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現象,概括出: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大小還與導體自身有關。從而導入新課。
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電阻
活動1:讓學生根據實驗器材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線、鐵線和鎳鉻合金線的導電情況。自己設計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活動2:再讓學生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絲、碳鋼絲、康銅絲及鎳鉻合金絲的導電情況。同時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接入銅線比接入鐵線時燈泡亮,接入鐵線時比接入鎳鉻合金線時燈泡亮;接入銅線比接入鐵線時電流大,接入鐵線時比接入鎳鉻合金線時電流大。小燈泡亮時電流大,小燈泡暗時電流小。
歸納總結:導體能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相同電壓下,導線中電流不同,說明兩條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活動3:讓學生自學課本63頁到64頁的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電阻的符號和元件符號如何表示?
(2)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3)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見的電阻器呢?
組織學生進行解答問題、質疑。教師到各個小組當中,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加討論。
歸納總結:(1)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
(2)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
(4)電阻單位有:歐姆(Ω),千歐(kΩ),兆歐(MΩ);換算關系:1 kΩ=103 Ω,1 M Ω=106 Ω。
(5)生活中常見的電阻器:電視機、收音機和耳麥的調音旋鈕,各種家用電器的電路板上有各種各樣電阻器。
探究點二 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活動1:對于電阻這一物理量?你還有哪些質疑?還想知道有關電阻的哪些問題?讓學生討論、發言。
學生質疑:由課本上“幾種長1 m、橫截面積1 mm2的金屬導線在20 ℃時的電阻值”可發現“導體電阻除與材料有關外,還可能還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及溫度有關。
活動2:由學生的質疑,進一步地提出,那么電阻的大小是否與這些因素有關?如何來驗證?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學生交流討論。設計實驗。
根據每個小組的發言和交流,師進行補充和總結,出示課件,展示內容:
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電路圖:
活動3:自主探究,搜集證據
學生分組實驗器具:1.5 V電池(1節);電流表(1只);導線若干;待研究導體4根,規格如下:
學生按照自己的假設,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自主擬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活動4:得出結論,分析交流
實驗結束后,學生上講臺,將實驗報告投影出來,并重點就結論、電路圖、實驗步驟、實驗設計思想進行交流,生生、師生互問、互辯。
歸納總結:導線的電阻與導線的長度和導線的橫截面積有關系:導線越長,電阻越大;導線越細,電阻越大。大量實驗表明,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
活動5:學生根據如圖所示的電路來探究一下電阻與溫度的關系。描述出實驗現象,交流得出實驗結論。
歸納總結:導體的電阻受溫度影響,一般來說,當導體的溫度升高時,電阻會變大。
板書設計
第3節 電阻
教學反思
本新課標中指出:“物理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這節課利用不同導體(銅線和鎳鎘合金線)接入電路,導致小燈泡亮度不同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導體(銅線和鎳鉻合金線)接入電路,燈亮不同?”從而指導學生閱讀,從導電性和對電流的阻礙兩方面分析原因,幫助學生理解電阻的概念,對學生掌握電阻理解其含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對控制變量法及轉換法,類比法等科學方法進行了很好的的滲透,通過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學生掌握了控制變量的基本方法通過用小燈泡亮度體現電阻的大小使學生對轉換法有了進一步認識,電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個知識,直接用教材知識下定義學生很難明白,不利于后面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汽車走不同路面阻礙不同于電阻類比,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電阻的含義。
高中電阻的教案第 4 篇通過演示實驗得出: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就是采用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逐漸改變電阻,并按這一原理設計制成了滑動變阻器。 這一段電阻線固然可以變阻,但阻值變化范圍太小,實用價值不大。提出問題:如何增大它的阻值變化范圍?學生回答:可以增大電阻線的長度,并采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提出問題:電阻線太長,使用者操作不方便,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講解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符號。通過猜想知道名牌上的內容。
通過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示意圖,講解變阻器的在六種接法中哪些能起到變阻作用,哪些接法又是等效的,四種接法可以起到變阻作用。這四種接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一上一下"。指出"一下"是關鍵,滑片越接近連入電路的下接線柱,連入電路的電阻越小,電流越大。滑片遠離連入電路的下接線柱則反之。通過分析歸納得出規律,學生易于掌握。
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教學,使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然后我在演示連接電路,讓學生把老師的實物連接電路圖畫出來,進一步加深理解。下一節課在通過探究實驗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使用方法,我覺得效果很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