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5
這是能量守恒定律實驗,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能量守恒定律實驗第 1 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義——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
2、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3、能夠正確區分常見的幾種能量形式。
二、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實驗等具體操作活動中積累對能量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感性認識。
2、初步學習在自然界各種不同現象之間尋找可能的內在聯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能量對于人類和自然界的活動有著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火箭”及“發射器”,實驗表格。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揭題
1. 播放課件“本單元的小詩歌”——“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托起風箏在藍天自由飛翔。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讓水車在河邊吱呀呀地歌唱。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讓向日葵綻開金黃燦爛的微笑。„„我要用智慧的大腦,尋找這背后的神奇„„”
2. 師問:“你們知道是什么讓風箏飛翔嗎?”“什么讓水車吱呀呀地歌唱?”“什么讓向日葵微笑呢?”(依次出現投影:圖片)
3. 生答:風、水、太陽。
4. 再出現各種圖片:它們又是依靠什么“工作”或運動的呢?
5. 生答。
6. 師小結:像這樣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叫能量。風有風能,水有風能,太陽有太陽能。你還知道哪些能量的名稱?師相機板書。
二、討論各種能量的作用。
1. 師述:我們生活中存在著這么多種能量,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呢?
2. 討論后回答(看哪個小組說得多)
(2) 出示課件:課文中的插圖(逐次出示)。
(3) 學生回答
a、 太陽光可以使植物生長,還能用來發電,還能使熱水器里的水變熱,能把衣服曬干„„
b、 熱能可以將水燒開,還能發電,能把飯煮熟,能給我們取暖„„
c、 電能可以使電燈發亮,還能使電動機轉動,使電視機出圖像,使電瓶車跑起來„„ d、 食物中的化學能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工作”,還能使我有力氣踢球„„
e、 水能可以使水車轉動,可以發電,可以沖洗車輛„„
f、 聲能可以使紙片振動,還能使水面泛波„„
g、 風能„„
3、師小結:太陽能可以發電、曬衣服,熱能可以煮飯、燒水,電能可以使家用電器“工作”,化學能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工作”,一句話能量可以使物體運動。可以說,我們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能量,如果沒有能量,人類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動都將停止。
三、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
1. 過渡:那么能量的大小會影響物體運動嗎?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我們就用這“火箭發射”的實驗進行探究一下。
2. 教師演示:這是“火箭發射器”,橡皮筋拉伸后產生一定的能量,然后把橡筋猛地一松,火箭會彈出去,這個能量的大小與“火箭”發射的高度有何關系?
3. 猜測:橡筋能量越大,火箭發射的高度越高。
4. 討論方案:怎樣才能使橡筋能量變大?
生:把橡筋拉長一些。
師:老師為了方便大家測量,在吸管上標上了刻度,(邊說邊演示)拉得越長,刻度越大。
師:這是個對比實驗,那么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呢?學生討論,完成實驗方案。
5、匯報方案
生:對比實驗應該注意控制變量,只能有一個變量。
師:這里的變量是什么?
生:能量。
師:如何改變?
生:橡筋拉得長、短來改變能量大小。
師:不變量又有哪些呢?
生:火箭以及發射器都不能改變,發射器的位置也不改變。
師:火箭和發射器可以保持不變,那么位置應如何不變呢?
生:把發射器的下端與桌面平行,放一點在桌面上,以做支撐,保持不變。
師:還有要注意的嗎?
生:還要注意、觀察、記錄。
師:每個刻度可以發射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這樣更準確一些。
6、開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7、匯報交流。
學生帶實驗表格,上如匯報。
師生補充、修改。
8、小結:從大家的實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橡筋拉得越長,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發射的高度越高,那么其他的物體運動是不是也這樣呢?如風越大,風箏就飛得越高,太陽越大,熱水器的水就越熱„„我們有興趣課后可以做個探究。
能量大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
我們的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守恒定律實驗第 2 篇一、說教材《能量的轉換》優秀備課教案
《能量的轉換》是《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課(放映幻燈1),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放映幻燈2)通過第一課《各種各樣的能量》的學習,學生對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課進一步引領學生探究各種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如何轉換的,為第三課《能源》第四課《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建構堅實的科學知識基礎,也為他們今后學習物理學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認識基礎。四課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
本課將指導學生認識能量最基本的特點----能量的轉換。教學內
容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什么是能量的轉換。
第二部分:認識能量轉換的過程。
第三部分:做一個簡單的能量轉換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動——畫能量轉換的卡通畫。
(放映幻燈3)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讓學生建立能量轉換的概念,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2.科學探究:
(1)、能根據現象進行猜想、推測,并能通過實驗驗證發現規律,親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2)、指導學生探索,能針對具體情境說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這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樂于合作,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蘊藏著科學道理,并能不斷地提出一些問題,自己設計研究方案去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策略、方法以及教學準備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認識能量的轉換。為此特做如下教學準備:錄音機、火柴、縫衣針、花生、涼水、不銹鋼湯勺、軟木塞、大扣子、長1米左右的線繩、DVD教學資料。
三、說教學過程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主要安排5個環節組織教學。
環節一、創設情境, 激發探究興趣,認識能量轉換的概念。
六年級學生對能量轉換基本沒有科學的清晰的認識,教學時通過身邊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弄清能量的轉換是怎么回事,(放映幻燈4)再通過開燈、放錄音、搓手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能量可以轉換并經常轉換,能量的轉換與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為本課重難點突破做好鋪墊。
環節二、親手實驗,感知能量轉換的過程。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我分為兩個層次循序漸進突破。(放映幻燈5)首先采用美國杜威先生“做中學”的教學思想,以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根據書上的提示四人一組完成小實驗。先在湯勺里倒入適當涼水并測好水溫。然后固定花生米,點燃花生米加熱水,對比加熱前后水溫的變化,最后組織學生描述能量的轉換過程:劃著一根火柴,人體中的化學能轉換成了光能和熱能。燃燒一粒花生米,加熱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學能就轉換成了光能和熱能。這個小實驗簡單易操作,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便是真正的科學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學習者處于一個有著多種多樣的聯系與刺激的環境中時,才能更好地建構自己有價值的知識并迅速地發展其思維能力。
能量守恒定律實驗第 3 篇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領悟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中的轉化和守恒的事實;
(2)理解能量這個物理量及動能、勢能的物理意義;
(3)獨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的能量轉換和守恒關系;
(4)除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以外,能列舉出其它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和守恒的實例;
(5)能夠列舉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并可能守恒;
(6)理解能量轉化與守恒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規律,激發學生產生用這一規律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體會伽利略分析問題的精妙,學習他能分析出事物本質的方法;
(2)體會費恩曼所說話的深刻內涵,體會轉化與守恒的普遍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大自然的多樣性和科學概念的概括性,激發對自然現象的探究欲望和對科學知識的崇尚精神。
(2)體會物理規律分析問題的簡潔之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動能、勢能的含義,體會能量轉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教學難點:
培養創新能力,使學生在發現了能量轉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馬上意識到這里面存在的巨大的使用前景(就象商人看到了商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本章開始,我們研究力學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物理量:能量,以及它所遵守的規律。大家知道,牛頓是經典力學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三個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但是他沒有研究過能量(至少沒有深入研究),課本上有一句話:“‘能量’是牛頓沒有留給我們的少數力學概念之一”至于力學中還有哪些概念牛頓也沒有研究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查找資料。但是能量這一概念并不是牛頓之后才出現的,在伽利略時代,能量及其守恒思想就已經出現。
理想斜面實驗是誰“做”的?為了說明什么問題?怎樣“做”的?(伽利略“做”的;為了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證明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讓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開始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的高度。減小后一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達到同一高度,但這時他要滾得遠些。繼續減小后一斜面的傾角,小球達到同一高度,但滾得更遠些,若將后一斜面放平,由于球永遠達不到原來的高度,所以將永遠滾動下去。
伽利略在分析理想斜面實驗時,除了得出: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的結論外,他還注意到實驗中反映出一個轉化與守恒的事實(或思想)。
1、對理想斜面實驗的初步分析
提問1:猜一猜他看出的轉化的事實是什么?(高度與速度,還要具體說一下,如下滑時高度轉化為速度等,若有人直接說出勢能與動能,則指出伽利略時代還沒有這兩個概念)
提問2:猜一猜他看出的守恒的事實是什么?(一個與高度有關的量和一個與速度有關的量之和守恒,若回答出勢能、動能之和守恒,引導同上,若回答出高度與速度之和守恒,引導出這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兩個不同概念,單位都不一樣,無...
能量守恒定律實驗第 4 篇一、教學目標
(略)
二、教學重難點:
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課件、“火箭”及“發射器”,實驗表格。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播放課件“本單元的小詩歌”——“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托起風箏在藍天自由飛翔。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讓水車在河邊吱呀呀地歌唱。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讓向日葵綻開金黃燦爛的微笑。……我要用智慧的大腦,尋找這背后的神奇……”
2.師問:“你們知道是什么讓風箏飛翔嗎?”“什么讓水車吱呀呀地歌唱?”“什么讓向日葵微笑呢?”(依次出現投影:圖片)
3.生答:風、水、太陽。
4.再出現各種圖片:它們又是依靠什么“工作”或運動的呢?
5.生答。
6.師小結:像這樣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叫能量。風有風能,水有風能,太陽有太陽能。你還知道哪些能量的名稱?師相機板書。
二、討論各種能量的作用。
1.師述:我們生活中存在著這么多種能量,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呢?
2.討論后回答(看哪個小組說得多)
(2)出示課件:課文中的插圖(逐次出示)。
(3)學生回答:
a、太陽光可以使植物生長,還能用來發電,還能使熱水器里的水變熱,能把衣服曬干……
b、熱能可以將水燒開,還能發電,能把飯煮熟,能給我們取暖……
c、電能可以使電燈發亮,還能使電動機轉動,使電視機出圖像,使電瓶車跑起來……
d、食物中的化學能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工作”,還能使我有力氣踢球……
e、水能可以使水車轉動,可以發電,可以沖洗車輛……
f、聲能可以使紙片振動,還能使水面泛波……
g、風能……
3、師小結:太陽能可以發電、曬衣服,熱能可以煮飯、燒水,電能可以使家用電器“工作”,化學能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工作”,一句話能量可以使物體運動。可以說,我們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能量,如果沒有能量,人類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動都將停止。
三、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
1.過渡:那么能量的大小會影響物體運動嗎?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我們就用這“火箭發射”的實驗進行探究一下。
2.教師演示:這是“火箭發射器”,橡皮筋拉伸后產生一定的能量,然后把橡筋猛地一松,火箭會彈出去,這個能量的大小與“火箭”發射的高度有何關系?
3.猜測:橡筋能量越大,火箭發射的高度越高。
4.討論方案:怎樣才能使橡筋能量變大?
生:把橡筋拉長一些。
師:老師為了方便大家測量,在吸管上標上了刻度,(邊說邊演示)拉得越長,刻度越大。
師:這是個對比實驗,那么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呢?學生討論,完成實驗方案。
5、匯報方案:
生:對比實驗應該注意控制變量,只能有一個變量。
師:這里的變量是什么?
生:能量。
師:如何改變?
生:橡筋拉得長、短來改變能量大小。
師:不變量又有哪些呢?
生:火箭以及發射器都不能改變,發射器的位置最好也不改變。
師:火箭和發射器可以保持不變,那么位置應如何不變呢?
生:把發射器的下端與桌面平行,放一點在桌面上,以做支撐,保持不變。
師:還有要注意的嗎?
生:還要注意、觀察、記錄。
師:每個刻度可以發射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這樣更準確一些。
6、開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7、匯報交流。
學生帶實驗表格,上如匯報。
師生補充、修改。
8、小結:從大家的實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橡筋拉得越長,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發射的高度越高,那么其他的物體運動是不是也這樣呢?如風越大,風箏就飛得越高,太陽越大,熱水器的水就越熱……我們有興趣課后可以做個探究。
能量大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
我們的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