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3
這是滿江紅小住京華導讀,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目標 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重、難點 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3、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學 案 學生活動及教學設計 一、預習復習
1、導入
2、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
1875年生于紹興,原名閨謹,字璿卿,自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漢俠女兒。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我國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生于一個封建家庭,幼懷大志,性格豪放,酷愛詩文和騎馬擊劍,能文能武,敢說敢為。1904年自費留學日本,積極參加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活動,并加入同盟會。回國后創辦《中國女報》,宣傳革命。后回紹興組織光復會,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兩省起義,事發后被捕,堅貞不屈,六月六日就義于紹興古軒亭口。
創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錢捐得戶部主事官職,秋瑾隨夫入京。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二、自學探究
1、朗讀課文。
2、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注意《滿江紅秋瑾》 中的典故:
①“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
②“四面歌殘終破楚”作者又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
③“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青衫濕”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極言作者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
3、概括文章的內容
上片:回顧過往生活 下片:思慮未來前途
4思考問題,體會詞作感情。
【教學目標】
1.品味詞作語言,理解詞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鑒賞本詞的藝術手法,感受詞作悲壯豪邁的風格。
3.體會岳飛的英雄氣概和愛國思想,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品味詞作語言,理解詞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鑒賞本詞的藝術手法,感受詞作悲壯豪邁的風格。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揮師北伐,接連收復被金人侵占的大片失地,所向披靡。已經打到離開封僅剩四、五十里的朱仙鎮了,勝利在望。但因朝廷奸臣當道,昏庸皇帝趙構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以孤軍不可久留為由,強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長嘆一聲“十年之功,廢于一旦”,岳飛怒不可遏(è),滿腔悲憤,噴薄而出,化作一曲《滿江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岳飛的《滿江紅》,去感受他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
二、出示目標(投影)
三、品讀鑒賞
1.這首詞題目叫《寫懷》,請同學解釋一下,什么叫寫懷?那么岳飛在詞中書寫了哪些情懷?(板書:寫懷)請同學帶著這個問題聽名家朗讀本詞的錄音,找出詞中表現作者情懷的字眼,并圈出來。(播放配樂朗讀錄音)2.學生集體朗讀全詞,要求讀準字音,讀出語調,注意停頓和節奏,讀準重讀字音,讀出情感。(投影全詞朗讀節奏劃分的PPT)3.下面我們來賞析詞作,首先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交流。
教學目標: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預習復習
1、導入
2、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 1875年生于紹興,原名閨謹,字璿卿,自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漢俠女兒。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我國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生于一個封建家庭,幼懷大志,性格豪放,酷愛詩文和騎馬擊劍,能文能武,敢說敢為。1904年自費留學日本,積極參加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活動,并加入同盟會。回國后創辦《中國女報》,宣傳革命。后回紹興組織光復會,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兩省起義,事發后被捕,堅貞不屈,六月六日就義于紹興古軒亭口。
創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錢捐得戶部主事官職,秋瑾隨夫入京。
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二、問題導學
1、朗讀課文。
2、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注意《滿江紅秋瑾》 中的典故:
= 1 GB3 ① “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
= 2 GB3 ② “四面歌殘終破楚”作者又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
= 3 GB3 ③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青衫濕”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極言作者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
3、概括文章的內容
上片:回顧過往生活
下片:思慮未來前途
4思考問題,體會詞作感情。
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復雜心情。
用下列句式說話:從詞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從-----------一句話體會到的。這句話-------------(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教學目標
1. 充分朗讀詞作,仔細品味推敲,讀出詞的情境;
2. 通過朗誦與注釋資料的佐證,體悟秋瑾女兒身,男兒志的一腔報國之情;
3.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對古詩詞情境的把握。
教學難點:感受詞人的愛國胸襟和英雄氣概。
教學方法 朗誦 討論 點撥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初一學過一首漢樂府《木蘭詩》,認識了一位巾幗英雄木蘭(代父從軍)。這節課的作者也是位巾幗英雄。(引出作者——秋瑾)
解題:《滿江紅》是詞牌名,之前岳飛也寫過,一首什么樣的詞?(生答)
二、讀詞,識秋瑾
1.讀準字音,請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拭、蛾眉
2.讀出句讀,無標點朗讀。八年風味/徒思漸,苦將儂/強派作蛾眉
3.讀出詞的情境:(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1)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小住”表明時間之短,只有幾個月;“又是”中秋本該團圓,毫無欣喜,寄寓他地;“黃花開遍”表明菊花盛開,點明時令。“秋容如拭”寫出明凈秀麗的自然景觀。
(2)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漸。
“四面歌殘”用典故“四面楚歌”,表明腐朽的清政府統治下的晚清如同被漢軍包圍的項羽。(國家破敗)
“八年”“徒”結婚八年,白白地蹉跎青春無可奈何;“徒思浙”寫出她思鄉而不得歸的無奈。(個人孤寂)
4.小結
從詩的上闕部分,得知秋瑾是一位深居在封建婚姻和家庭中的苦悶彷徨的貴婦形象。
三、讀詞,懂秋瑾
1.問大家一個簡單的問題,在封建家庭中做一位衣食無憂的貴婦不好嗎?
“蛾眉”“身不得,男兒列。”——詞中尋找
“鑒湖女俠”——注釋與資料輔助
進一步引導理解“競雄”“女俠”——注釋資料
2.理解秋瑾的“男兒志”。
“強派”“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等句。——回歸詞句
3.秋瑾為何想做男兒呢?請同學們根據注釋資料,列一個秋瑾大事年表。
1875年 出生
1896年 結婚
1903年 寓居北京
1904年 留學日本
1907年 去世
從這個大事年表中你得出哪些信息?
①秋瑾年僅32歲。
②本詞寫完不久就留學日本。
③一生處在民族危亡和清廷的腐敗中。
請同學們說說,秋瑾為何想做男兒呢?
4.到這里我們明白了秋瑾為何想做男子,為何會有“男兒志”了,但是當時的人了解嗎?
引導學生讀“俗子胸襟誰識我?”一句,你讀出了什么?
你是否讀出秋瑾不被人懂的憤懣?
你是否讀出秋瑾無人能懂的孤傲?
你是否讀出國內無人的悲哀?
你是否讀出了救國無路的迷茫?
引導學生讀出這一句的豐富內涵,深刻理解秋瑾的報國之志。
5.小結
由下闋內容得知,秋瑾對過去生活的決裂,決心做一名投身革命,尋求救國道路的戰士(英雄)。
四、讀詞,懷秋瑾
斯人已逝,浩氣長存。請同學們為秋瑾寫一段挽詞,表達哀思。要求:融入本詞中的相關內容。
示例:上天不公,強派你作女兒身;平生肝膽,卻又遠超男兒志。三十二年道路,誰識你英雄志?青衫不濕,因為我在試著懂你。
秋瑾1904年東渡,廣泛結交愛國人士,回國后,加入同盟會,積極投身于救國運動。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孫中山親題“巾幗英雄”。秋瑾以一弱女子之身,而走男兒的救國之路。以年輕之軀,熱烈之血肉,鋪一條光明之路。斯人已逝,然而,浩氣長存!
五、 課外拓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