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9
這是十五夜望月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并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
3、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涵。
教學難點:
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時數:
1教時
教學方法:
邊讀邊議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展示一輪圓月掛在夜空的畫面,皓月當空,月色如銀,如此美景,會勾起你無盡的遐想,今天且讓我們跟著唐代詩人王建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緒。
(二)揭示本課的環節及任務
今天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個字——讀,具體任務是:讀順、讀義、讀景、讀情、讀味、讀韻。
(三)六步闖關
1、大聲讀——把詩歌讀順暢。學生自由讀,小組內輪讀,熟讀成誦,毛遂自薦當堂背誦。
2、說讀——讀懂詩歌的意思。邊讀邊說,用自己的話把詩句的意思說出來。小組內輪流說,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發言。
3、默讀——仔細閱讀,摘錄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用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
(銀白的地面、熟睡的鴉雀、飄灑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學作業。
4、議讀——體會詩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邊讀邊議,小組互相討論:(1)從以上景物描寫概括詩歌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一幅安靜、凄清的秋夜景色,為秋思創造傷感的氛圍)(2)結合景物意境揣摩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孤獨寂寞,對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5、品讀——品析詩味。咬文嚼字,用比較換詞法等品析詩中精美詞句。小組互相討論。
(1)詩人寫望月,卻沒有寫到月光,從何處體現?(“地白”:給人予積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從側面突出了月色皎潔)
(2)“樹棲鴉”從聽覺還是視覺來寫?寫鴉雀有什么作用?(既是聽覺也有視覺,烘托夜的寂靜,襯托詩人內心的孤獨)
(3)“冷露無聲濕桂花”蘊含怎樣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詩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換成“在”好嗎?(“落”寫出了愁思隨著月光的瀉落從上而下,富有動感,形象新穎)。小組充分討論后,學生自由發言。
6、美讀——讀出詩歌的韻律。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注意感情基調、朗讀語調、朗讀節奏、朗讀重音。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有關詠月的詩歌。
板書設計:
景→境→情
銀白的地面安靜孤獨寂寞
(皎潔的月色)凄清對親人的
熟睡的鴉雀傷感的深切思念
飄灑的冷露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
談話導入
1.當當當當當
(聽到這個開場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對待悟空,老師仿佛在說:“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當當當當當當當’?”當時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2.舞臺和我們的教室是一樣的一樣的啊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文章《望月》,齊讀課題
2.這樣讀是不是讓月光太亮了,看看這幅圖,想想月亮停留自愛空中的那種感覺,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課前大家都讀了課文,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讀書情況,誰先來讀一讀呢?
(1)指名讀
(2)老師還在不斷地交流
二、新授
1.“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是誰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自己讀讀這段話
(1)屏幕出示,學生讀
聲音這么嘈雜怎么能讀出這種感覺呢?讓我們再讀讀這段文字,如果有讓你心動的詞語,讓我們劃下來,細細地品味,可能讓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這個問題設計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課程標準和語文課堂教學要求問題要整的精神,一個問題就帶動了學生全文的朗讀,很用心的設計。)
(2)師生交流
(3)指名讀(配樂)
美文、美讀、有沒有同學自己推薦自己來讀讀這首詩篇的呢?學生自己推薦讀
教師點評:如果讓我們沐浴在這寧靜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覺,難怪作者晚上不睡覺,到甲板上欣賞美麗的夜色,其實誰不著的不斷有作者,還有我的`小外甥,這都是月亮惹的禍
2.誰愿意讀,我和小外甥對詩的那一段話
指名讀
出示:詩文
這些詩都鑲嵌著一輪明月,在詩人的詩文中都有哪些內容,你看到了什么?
師生交流
3.月亮還是那一輪月亮,月在詩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變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齊讀文中帶有月的詩句
(3)有月的詩歌多如繁星,你們還知道哪些帶有月亮的詩歌呢
(4)師生交流
“秦時明月漢時關,……”
指導學生朗讀這首詩,
(5)教師范背:《春江花月夜》配樂,讓我們在這樣動情的音樂聲中好好地頌頌有月的古詩
(6)學生吟誦
3.讓我們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樣的呢?
(1)學生說:……
(2)表情要是在動人一些就更加繪聲繪色了
(3)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驚訝
(4)老師不改一個字,同樣是一首詩。(把小外甥的文字改成了詩的排列方式)
出示: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
又忍不住
睜開
每個月
都要圓圓地
睜大一次
(這里又是老師的一大創新,合理地使用教材,不管是否恰當,但是我覺得處理得很好,詩一樣的語言,加上詩一樣的課文,美,真的很美!)
我們都和小外甥一樣,一樣地對生活充滿情趣,月亮在你的心目中像什么呢?
(1)像少女、魔術師、搖籃、
(2)載大家的眼里月亮是多趣的,在作家的眼里,在詩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為什么同樣一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為什么就不同了呢?
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顆怎樣的月。這就是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老師講了一段讓人聽不懂的話,讓學生難以明白。)
用南京市著名特級教師劉智春老師的話說,聽一位語文和口語功底非常深厚的教師上課,聽課的老師是一種享受不談,對于學生來說,所受到的熏陶也是非常令人難以忘懷的。試想,如果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具備這樣的素質,用詩一樣的語言,帶領的學生讀書、感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即使有的學生感到疑惑,時間一長,熏陶的作用肯定要在其中顯現。語文教師的魅力就在這里了。老師的評語和點撥似乎都沒有離開過“月”字,一“月”何美,一“師”何能?都體現在濃濃的月色中了。
一、學習目標。
1、培養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2、培養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3、積累詠月的詩詞。
二、學生活動。
1、課前準備:利用書籍、報刊、網絡收集關于詠月的詩詞、佳句,謄寫在小卡片上。
2、小組評析其它詠月的詩詞佳句。組長記錄有價值的賞析,綜合成一篇賞析短文,全班交流。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誦明月之詞,歌窈窕之章”這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們將通過《十五夜望月》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二)賞析《十五夜望月》。
教師印發《十五夜望月》的賞析文章,讓學生加以體會,并進一步展開討論,哪些地方特別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見解或補充?
在唐代詠月的篇章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三)誦明月之詩。
小組之間把準備好的有關“明月之詩”的小卡片,相互交換賞析,組長記錄學生的賞析或評價,大家動手把有價值、有個性的見解綜合成一篇賞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維訓練。
用媒體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中望月等)學生對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進行聯想。
(五)學生小結。
你認為這堂課好不好?說明原因。
這既是使學生總結所得的過程,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所需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因此,學生即使否定了這堂課,教師也要辨證地接受學生的否定。
教學目標:
望月教學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借助多媒體課件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準備:
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布置學生提前從書籍或網絡上搜集積累有關月亮的成語、詩句以及月亮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有關月亮的謎語、成語、兒歌、詩句
一、情境導入
1、(多媒體課件出示月夜圖)
教師談話導入:剛才我們課前交流的內容都與月亮有關。是啊,自古以來,月亮和文學
就有著不解之緣。月亮,這位夜空女神,給人間帶來多少美好的情趣!每當她在夜空出現,大地便呈現出夢幻景象。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亮所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今天,讓我們和著名作家趙麗宏一起走上江輪的甲板,去欣賞江中的月亮,激發我們的情思與靈感。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靜靜的夜晚望月,要讀得輕而靜)
二、整體感知
1、師: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快速回顧一下課文,看看課文講了些什么事?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賞 江中月 背 詩中月 談 心中月 師:同學們預習的收獲可真不少。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與作者以及小外甥共同感受這迷人的月夜。
三、精讀感悟
(一)細賞江中月,感受月光清輝
1、(課件出示月夜圖片)師: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看到了怎樣的一幅江月美景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讀第二自然段,畫出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美美地讀一讀。有不懂的詞也可以與同位討論一下。
2、解決不懂的詞語。
3、師:誰來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說說你為什么喜歡?相機板書:{美}
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多么美妙的江月美景圖呢?他先寫天上的明月,又寫江面上的`月光,再寫江兩岸更遠處的景象,多富有層次感的圖畫!讓我們把這幅美妙的圖畫輕輕讀出來吧!
4、師:讀得真好!仿佛我們就坐在江輪甲板上,身臨其境地觀賞這江上明月。此時的月光美極了,它安祥、晶瑩、朦朧,使我們深深地陶醉了,天地好像與月光融合在了一起。
(多媒體課件播放輕音樂)齊讀。
(二)吟誦詩中月,體味優雅意境
1、師:這燦然嬌美的月色深深吸引了我,更吸引了隨我一同旅行的小外甥。他一定在夢境中也看到了這皎潔的月亮。凝望著天上的明月,每個人都會入神,都會陶醉,都會在心中涌起濃濃的詩情——深情引背《水調歌頭》(多媒體課件出示《水調歌頭》的圖片及播放音樂背景)
2、師: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們舅甥倆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誦起來(課件出示兩人呤誦的詩句)
3、師:同位兩個來分角色讀一讀。行嗎?老師有個建議,大家在對詩前想一想,月下吟詩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氣氛?注意小外甥與舅舅應該分別讀出怎樣的情趣?
4、師:這些詩句我們并不陌生。我們來回顧一下它們的出處。
小時不識月??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
5、師:此情此景中,一定有許許多多吟誦月亮的詩句,在我們的耳畔回響起來,誰愿意起來背一背?也來你一句我一句 。
6、課件出示:詩,我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師:江中月如一幅美的圖畫,給了我們美的享受,而詩中月卻融入了人們豐富的(情)感。(相機板書:{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抒發了我們對故鄉的思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寄托了我們美好的愿望。月亮,寄予我們無限的情思。月下吟詩,又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這些絕妙的詩句引著
我們走進了古典,走進了美的意境。
(三)、暢談心中月,喚起童心童趣
1、師:每個詩人的眼睛里,都有一個自己的月亮,每個孩子的眼睛里,也有一個自己的月亮。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舅舅會感到驚訝呢?
(課件演示月亮的變化圖)你覺得它的比喻怎么樣?你認為月亮還可以比作什么?
小外甥跟你們一樣,在他的眼睛里,月亮就充滿了童年的純真與幻想。我們來讀讀小外甥充滿童話般的語言。
2、師:小外甥用童話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話的語言去說月亮,用童話的心靈去感受月亮,充滿了童真童趣!(相機板書:{趣})月亮下去了,小外甥搖搖晃晃走回船里去了,甲板上——(引讀)
3、師:讓我們一起展開幻想的翅膀吧!
(多媒體播放《快樂星球》的主題曲視頻,并自動播放月球的一系列圖片)
4、此時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拿起你手中的筆,寫出你的幻想。
5、交流評析。
四、總結升華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了安詳柔美的江中月,吟誦了幽雅抒情的詩中月,暢談了充滿了童真童趣的心中月。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月亮,相信,只要你聰明好學,愛幻想,你心中的月亮將會最奇特,最美麗。
多媒體出示——課外拓展作業
1、描寫月亮的名篇佳作很多很多,你們課下可以從書籍或者網絡上找來讀一讀,再領略一下月亮的魅力。
2、(我知道,咱們班里的同學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有月的晚上,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像山樹,人房是什么樣子,只要你仔細觀察,用心幻想,你的筆下一定會有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誕生,老師期待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