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6
這是秋夜將曉出籬門有感筆記,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會認“仞、岳”等6個生字,會寫“仞、岳、摩”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1.識字寫字
隨文認識“仞、岳”等6個生字。
2.閱讀理解
課堂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
3.語言運用
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語境,釋題激趣:
1.導入: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從《從軍行》中感受到了邊塞戰士們的豪情壯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陸游,走進南宋這個戰火紛飛的朝代吧。(板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理解題目。
(1)這個題目這么長,該怎么讀呢?(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這個“曉”指什么?(“曉”是天亮的意思)
(3)整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將要天亮的時候,陸游走出籬笆做成的門,迎著習習的涼風深有感慨。)
(4)了解了題目的意思,我們再來看看大屏幕,了解了解詩歌創作的背景。(了解詩人背景)此時詩人已經罷官歸隱,他又是因為什么而睡不著呢?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學生自由練某某)
二、初讀詩歌,感受韻律
1.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指導學生讀,師相機正音,再指名學生讀)
2.師范讀。
課件出示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某某/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
教師指導朗讀。(學生齊某某)
3.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含義。
(1)讀通了古詩,咱們來借助注釋理解詩意,生概括詩歌一二句大意。(板書:畫黃河華山)
(2)黃河真有三萬里嗎?(沒有)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夸張的手法讓突出黃河的長)僅僅是長嗎?咱們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黃河呢?(可以用“氣勢磅礴、一瀉千里、驚濤駭浪、波濤洶涌”等詞語來形容黃河)你能把黃河的這種氣勢讀出來嗎?(指名學生讀“三萬某某東入海”)
(3)黃河沒有三萬里,那華山有五千里嗎?(對,也是夸張的修辭,讓我們感受到了華山的高)用一個詞形容華山?(直插云霄、聳入云天、高聳入云)
(4)孩子們,面對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樣的情懷?(高興、激動、自豪、興奮)那咱們帶著這種心情再來讀一讀古詩的第一、二句。(齊某某)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1.過渡:真是萬里江山無限好啊!可詩人看到這樣的錦繡山河又想到了什么?(遺民們,金統治地區的宋朝老百姓們)
2、他們過得如何?(淚盡,淚都流盡了)(板書:遺民淚盡)
3、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詩。(師生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預設:有的在金某某的追趕下四處逃竄,有的倒在金某某的鐵蹄下,到處血流成河)
4、真是滿目瘡痍。但他們絕望了嗎?(沒有)他們仍然?(是的,南望王某某又一年)他們望的是什么?(期望王某某趕走金某某,收復失地)“又一年”什么意思?(一年又一年)當時金某某占領中原已經長達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780個月??!一年過去了,生齊某某(遺民淚盡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五年過去了,生齊某某(遺民淚盡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十年過去了,生齊某某(遺民淚盡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六十五年過去了,生齊某某(遺民淚盡胡某某,南望王某某又一年)。
5.這是多么無助的期盼?。『⒆觽儯蹅冊俳Y合詩人的經歷,思考一下,世人想象遺民在盼望王某某出征,而實際上盼望出征的到底是誰?(詩人自己)是的,詩人借遺民之口,表達了自己被罷免卻依然憂國憂民的情感。這,也是他為何深夜卻無心睡眠的原因呀!
6、其實課文只是詩歌中的一首,我們來看看另外一首。(師伴樂某某)孩子們,作為一個宋朝子民,陸游是多么想將平生所學報效于某某,收復失地;可彼時,他只是一介布衣,心中的遺憾、對朝廷的怨懟、遺民們的憐憫,這五味雜陳的心情或許只有那晚習習的涼風知道...
7、課后,試著寫一寫那個夜晚發生的事,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 課的兩個生字,并能理解 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 讀并背 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學 習中學會交流,學會感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的熱愛,培養學生學 習古詩的興趣。
發對古詩
情感態度和價 值觀:體會 詩人在古 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進一步感受 詩
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意思, 邊讀邊 想象古詩描寫的情景,體會 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理解陸游在《秋夜將 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讓學生通 過自主的學 習、獨立的思考,以及與同學的交流,透 過詩 句感受詩中的情感、解讀詩人的情 懷。我們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將古 詩的韻味淡化和肢解。我 們力求
透過學生對語言的感悟, 對情景的想象, 讓學生在 課堂中跟隨著教者,回到 歷史,咀嚼 詩文,走 進詩人的心靈,將與文字的 對話提升為與詩人的對話。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 詩人陸游及當 時歷史背景的 資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的影像 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交流 資料
師:今天,老 師和你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詩人,他就是宋朝的 詩人 —— 陸游。對于這位詩人,你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匯報資料 )
師小結: 1127 年,陸游 3 歲時,家鄉中原被金兵所占,他從小就 飽受戰事之苦,但他天生 聰慧,自幼好學不倦, 12 歲就能作詩文。青年 時他便才華橫溢。亂世中,他曾 經馳騁疆場,保家 衛國。他也曾在 為父母官 時,不畏 強權,救百姓于水火。但由于朝廷的昏
庸,陸游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重用。
1192 年, 68 歲的陸游罷官隱居陰山老家已 經四年了。平靜的村居生活并沒有 讓老人的心平靜下來, 詩人感慨良多,寫下了 許多感人的 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學 習其中的一首。
—— 《秋夜將 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 師板書課題 )
二、解題
指生讀題目,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
師:這個深秋的夜晚,心 頭的煎熬使 詩人久久不能入睡,將 曉時分,詩人步出 籬門,涼風襲來,更增添了 詩人心中的惆 悵,詩人仰天 長嘯,向淪陷區的父老 發出了慨然一 嘆,寫下了 這首千古佳句。
( 課件出示 )
三、讀詩
1、 我們一起來 讀一讀這首詩,請同學們認真讀詩,注意把字音 讀準確,
讀準詩的節奏。
( 學生自由 讀 )
2、 指生讀。、
3、 師范讀。
(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么樣 ?)
4、 指導學生再 讀 。
5、 小結:每一首古 詩中,都有一個故事、都有一段情、都有一幅畫, 這
首詩向我們展示的又是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去品 讀、感受、體會。
四、體會 詩的意境
請同學們結合書下的注 釋和課前收集到的 資料,理解 這首詩的內容,可以自己學,也
可以和小 組同學們合作著學, 動筆寫一寫,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 詩中向我 們展示了怎 樣的畫面。
學生自學古 詩后匯報:
(一 ) 體會 “三萬里河 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 你從哪句 詩中看到了怎 樣的畫面
?學生匯報 (前兩句
)。
2、 你從這句詩中的哪里體會到了 華山之高 ?(摩,你同意他的看法 嗎 ?
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 “摩 ”是我 們本課的生字,千萬 記住下面是手字。你從 這個字悟出什么呢 ?(師板書這個字。
)
3、 學生匯報,用自己的 語言把心中的畫面再 說一說。師:黃河真的有
三萬里那么 長,華山真的有五千仞那么高 嗎 ?這樣寫詩人是采用了怎 樣的寫作手法
?(生回答 )
4、 師:這是古詩中常見的寫法,是一種夸 張的方法,也是一種虛指,
所謂的虛指的方法就是在數字的運用上不確切,但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特點,虛指會比使用 實際數字更有感染力。
(你知道哪些 詩句中也運用了 這樣的虛指的手法呢 ?)
5、 首 當中, 種虛指方法的運用, 黃河與 山的豪 氣 展
在我 的眼前。你 看: (放 片 ), : 就是浩浩 的母 河- 黃河, 是奇峰峭壁、高 入云的 山,在我 的中 大地上 有浩淼的 江,一 眾山小的泰山,壯美如
畫的 山瀑布,高峰林立的武當山,美如仙境的清明上河園, 光旖旎的西湖, 眾多的名山大川 就了中 的 河山。同學 ,看到 些你想 自內心地 點什么呢 ?
6、 能不慨 河山的壯美呢 !( 板 :壯美河山 ) 我 再 一
兩句, 出心中的 美, 出黃河和 山的氣 。
( 件出示前兩句 )
7、 指 : 在 中想象著畫面去 ,可以大聲 、小聲 、 上眼
睛 、 著 作 ,
、學生自由。
、指 2 名同學 。
。
想在 的 景如畫的家園中生活, 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 的事,但是 中向我 展示的南宋人民的生活又是怎 的呢 ?
(二 ) “ 民淚盡胡 里,南望王 又一年。
”
1、 :透 句你 看到了什么 ?學生接著 。
( 出后兩句 的意思。
)( “ 民”指的 ?“王 ”又是 ?)
2、怎 的苦 生活 家園被占的 民 把眼淚都要流干呢 ?孩子 , 你 想象一下他 的生活是怎 的 ?你 的想象都是 史的再 ,老 收集到了相關的影像 料,我 跟隨相關的 料,共同目睹那段慘痛的 史。
( 放 件) 你怎 的感受呢 ?(學生自由 )
3、本 幸福的生活卻被金人的 蹄踐踏,中原的河山依舊,卻已不再有往日的 采。
( 板 :已不再 )有的只是黃河在悲泣, 山在哭 ,人民在苦苦 扎,那一聲聲慘烈的哭聲, 我 看到老百姓 的心里在流血,眼里在流淚。
學習目標
★有感情地朗 讀陸游寫的 這首愛國詩 。
★背誦和默寫 課文。
★在拓展 閱讀中體會 陸游的誠摯的愛國情懷 。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
學習過程
一、誦讀全書,感悟 詩語音韻美。
師 (板書: 秋 )秋在許多文人的眼中是凄涼的, 傷感的。
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 (板書:
陸游 )面對秋夜 (板書:夜 ) 迎著習習涼風,他傷感 (板書:感 )什么呢 ?我們來學他寫的一首詩,拿出本子,和老 師一起把 課題完整地寫下來。
師:憑感 覺,你認為這 個題目該怎么讀?
(秋夜 ∣將曉 ∣出籬門 ∣迎涼有感 秋夜將曉 ∣出籬門 ∣迎涼有感
秋夜將曉 ∣出籬門 ∣迎涼 ∣有感 )
師:出現了好幾種停 頓的讀法,到底哪一種恰當呢 ?我們理解了 這個題目的意思就知道了。我 們看,這個“曉 ”指什么 ?
生: “曉”是指天亮的意思。
師:整個 題目呢 ?
生:秋天的后半夜,將要 時候,陸游走出 籬笆做成的 門迎著習習的涼風深有感慨。
師:把題目的意思自由 講一講。
(全體學生 練講詩題 目的意思 )
師:根據 題目的意思,我 們可以再來 讀一讀課題 。
生: ( 齊) 秋夜將 曉 ∣出 籬門 ∣迎涼 ∣有感
師:我們學古詩離不開一個 “讀”字, 請同學們放開嗓子 讀課文,多讀幾遍, 讀準沒個字音,把 這首詩讀順口為止。
生: ( 自由朗讀 )
師: ( 大屏幕顯示詩)我請幾位同學 讀一讀詩 。
師: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 請同學們抄一抄。抄寫完后再自己 讀一讀,讀到背 誦出為
止。
生: ( 抄生字,并且背 誦 。
)
師: ( 巡視 )老師發現有好多同學都已 經背誦出來了。少兒好 記性,咱 們是應該趁這大好時光多背誦一些詩詞名句。我 們一起背一遍。
二、理解 詩意,領悟詩語精練美。
師:讀了好多遍 詩,能用自己的 話說說你看到的畫面 嗎 ?咱們可以借助 書上重點 詞語
的解釋( 板書:釋 ) 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解釋。
生: ( 自由讀 )
師:我們可以嘗試著把自己從 詩中讀到的畫面 說一說。
生: ( 自由練說,教師巡視 )
師:誰能把第三句的畫面 說清楚。
(發現有幾位學生 舉手,指一名學生上 講臺說)
生: “在金兵 統治地區的人民受盡了折磨,眼淚都哭干了。 ”
師:難句攻克了,其他幾句表達起來 應該不會有大 問題,誰會?
生:三萬里 長的黃河浩浩 蕩蕩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西岳 華山直插云霄與天 連在了一起??上?這大好河山落到了金人手中。在金兵 統治下的人民受盡了折磨,眼淚都哭干了,他 們盼望南宋王朝的 軍隊來解救他 們。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 終于失望了。
師:說得真有水平 !有些詞語很有畫面感,比如: “浩浩蕩蕩、直插云霄 ”等
三、拓展畫面, 領悟詩中表達情。
師:一首 詩的畫面和 僅是短短的幾句 話就能蘊涵 ?不是的。
“遺 民淚盡胡 塵里 ”又是怎 樣的情景啊 !
課件 ( 音樂畫面 ) 介紹背景:
(解說詞 )1126 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第二年 4 月初一,金兵俘 虜了皇帝和后
妃、皇女以及其他皇 親國戚共三千人北去。大量皇室用品和所藏的 書籍全部搜 羅一空,北
宋政權滅亡。
5 月,宋高宗稱帝,建都杭州 歷稱為南宋。祖國的一半土地被金兵占 領,淪
陷區的老百姓在金兵的 * 蹂躪下受盡了折磨。而皇室卻在杭州花天酒地。有 詩寫道: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 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朝廷 對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 簽定屈辱的條 約: ① 南宋世世代代稱臣于金 ; ②
東淮水中流,西至大散關,中 間唐鄧兩州都屬于金國 ; ③每年向金交 納銀 25 萬兩, 絹 25
萬匹。
陸游生活在 這樣 屈辱的年代,怎能不心如刀割 !帶著此情、此恨,我 們讀讀這 首詩。
師:南望王 師又一年,盼了多少年啊 !他天天盼,日日盼, 52 歲時,他寫下了 這樣的
詩。
(大屏幕 顯示,配有插 圖 )
關山月
1177 年陸游 52 歲作
中原干戈古已 聞,
豈有逆胡 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
幾處今宵垂累痕。
干戈:戰爭 豈:難道 逆:叛逆者
師:從 52 歲盼到 61 歲,他寫下了 這樣的詩作的 ( 引讀)
(大屏幕 顯示,配有插 圖,學生朗 讀 )
書憤
1186 年陸游 62 歲作
早歲哪知世事 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氣如山:氣壯山河 鐵馬:披著 鐵甲的戰馬
瓜洲渡、大散關:分 別指地名。
師:盼啊,盼啊,盼到了 67 歲,終于病倒在床,在 詩中這樣寫道:
(大屏幕 顯示,配有插 圖,學生 讀。
)
十一月四日 風雨大作
1192 年 陸游 67 歲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恩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尚:還 戍:守衛 輪臺:邊疆 夜闌:夜深人靜的 時候
鐵馬:披著 鐵甲的戰馬。
師:秋風習習 ,夜不能寐,恨青山落入他人之手。 陸游望穿雙眼,盼到了 68 歲,
(大屏幕 顯示,配有插 圖 )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193 年 陸游 68 歲作
三萬里河 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 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學生一起有感情地 讀完全詩 )
師:盼到了 86 歲,還是沒有看到祖國 統一啊,他死不瞑目呀, 憂憤之極傷心地留下了千古流 誦的詩篇,帶著生前的恨不 見中原的 憤恨與世 長辭。
(大屏幕 顯示,配有插 圖,學生朗 讀 )
示兒
1121 陸游 86 歲作
死去遠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我們就選擇其中一是首 詩背誦下來。
(學生自由背 誦后匯報背誦的情況 )
師:長眠在地下的 陸游一定 還在盼望中原的 統一。陸游死后 66 年,也就是 1276 年元兵攻入杭州 (課件顯示)俘虜了南宋皇帝, 實現了全國的 統一。陸游的子 孫雖然看到了九州一統,可那是元人 統治下的中原 統一,而不是 陸游希望的南宋王朝 統治下的九州大 統,他的子 孫在家祭的 時如何像祖先哀告呢 ?假如陸游地下有知,又 該是何等的感慨呢 ?我們再來讀一讀今天所學的〈〈秋夜將 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生: ( 用悲涼、高亢的情感背 誦《〈秋夜將 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帶著這份悲憤,我們把這首詩刻在我 們的作業本上。或抄寫或默寫。
四、總結全詩,激發研究興趣。
師:大家也 許還不知道, 陸游寫詩 60 年,一生 創作了一萬多首 詩,其中 愛國詩就占了近 80% 。
師:課外我們可以開展一些 語文活動,哪些學 習活動呢 ?
生:收集 陸游的愛國詩。
生:開展 陸游詩的朗誦會。
生:編寫有關 陸游的研究 報告,如 “生平介 紹、所處年代,詩歌歸類 ”等等。
師:你很有 創意,是一個研究型的人才。
生:陸游詩配上簡筆畫。
生: ··
師:期盼著你 們的研究成果盡快與大家 見面。
板書設計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淚
遺民苦盼
憂國憂民
教學目標:
1.感知詩歌的意境 ;感受詩人的憂國、愛民思想 ;體會詩的韻律美,感受中國古代 詩歌的獨特表 現力。
2.使學生 認會兩個二 類生字,會寫 2 個一類生字。
3.讀古詩,理解 詩意,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象,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4.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難點:
理解詩意,學會新 詞新字,使學生感受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查找作者的 資料和古 詩的背景。
教學時數 :一課時。
基礎知識:
(yu è)( 五岳 )(岳父 )( 岳母 )
教學過程:
一、朗誦古詩,感悟 詩歌形象美。
1.讀通全詩,做到不漏、不添、不 錯,讀準確了再 讀幾遍。達到 這個要求可以先 讓學生自由 讀,然后再播放音 頻資料,再 師生共讀。
2.結合古詩的創作背景體會 詩人蘊涵詩中的思想感情。
質疑問難,重點解答 詩人“感 ”什么, 為什么 “感 ”。
這是愛國詩 。
1192 年,陸游雖退居家中但不忘國家人民, 詩中寄托了他 對淪陷區內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達了 詩人對南宋小朝廷飽含憤怒的強烈控訴。教學 時相機穿插 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填 補認識 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結合書中所給的圖片想象 詩中畫面。
二、品讀比較,領悟詩句精練美。
1.利用手 頭資料,采用 釋 (注釋 )、留 ( 保留每一個字的意思 )、補( 補充有關 詞語 ) 、調 ( 適當調換語 序 )的方法,用 現代語言表現古詩意思。
2.原文與 詩意比較朗讀 。
結合作者的遭遇介 紹,告知學生 陸游 “六十年 間萬首詩”,詩歌最突出的主 題是表現恢復中原、 統一中國的 愛國主義情感。
讓學生課外合作收集 陸游的 愛國詩,進行編報 等相關語文活動。延伸 課外再讀詩,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字詞注釋]
籬:籬笆,用竹子等 編成的圍墻?;h門 :籬笆門。迎涼:出 門乘涼。河:黃河。摩:
觸摸,接觸。
[走進詩人]
陸游 (1125-1210) ,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 12 歲即能詩文, 一生著述豐富,
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 詩的成就
為最。自言 “六十年 間萬首詩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 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 殺敵的豪
情和對敵人、賣*的仇恨, 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 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 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 “小李白 ”之稱,不 僅成為南宋一代 詩壇,而且在中國文學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 偉大的愛國詩人。
[詩情詩意]
漫長的黃河 東流入海,巍峨的高山直上云天。陷入 敵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淚,盼望官兵收復失地又 過一年。
這首詩表達了 詩人對南宋朝廷的不 滿和對淪陷區人民的同情,表達了 憂國憂民的情感。
三、指導背誦,互檢互查,及時反饋。
1.抓住重點 詞語指導背誦 。
2.學生自由背 誦。
3.抽查學生背 詩,指出 優缺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