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6
這是歸園田居其一是幾年級學的,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歸園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是陶淵明辭官歸隱后做的《歸園田居》詩一組里的第一首,本詩語言質樸精練,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品味詩中比喻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2.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人心情的轉變,由詩中意象分析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理解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精神,學習他高尚的理想志趣。 【教學重點】
賞析文中的意象和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歸”中蘊含的淡然情懷,學習他面淡泊名利的處世態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準備多媒體課件,《歸園田居》組詩等相關資料。 2.學生準備
課前利用工具書查找生疏字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世外桃源里走來一位詩人。他曾胸懷天下,滿懷豪情,不料社會*,一片污濁。于是他獨善其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于是
他歸隱田園,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好不清靜悠閑。今天,讓我們跟隨詩人——陶淵明的腳步走進田園,學習《歸園田居》(其一),聆聽詩人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和理想的訴說。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2再讀課文,疏通詩意
重點生詞:羈、拙、蔭、曖、樊
三、品“歸”悟意
以題眼“歸”為線索解讀全文。
(一)從何而歸
1.作者從何而歸?塵網、樊籠。
2.作者將塵網、樊籠比喻什么,為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明確:官場生活。
關鍵點:“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塵網”、“樊籠”與“羈鳥”、“池魚”對應,作者把自己比作籠中鳥,池中魚,不得自由,被人控制。“誤”字寫出詩人悔恨之情,“三十年”其實是十三年,此處用了夸張,突出作者痛苦之深。
(二)為何而歸
思考: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順勢導入陶淵明的資料)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作者自幼不同流俗,喜愛自然。 關鍵點:“誤落塵網中”表明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
(三)歸向何處 明確:“守拙歸園田”
思考:詩人是如何勾勒出美麗的田園風光?他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
關鍵點: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視覺)全景:方宅、草屋
近景:榆柳、后檐、桃李、堂前。 遠景:村、煙
(聽覺)遠聞:狗吠; 近聞:雞鳴
(介紹白描的表現手法,點出以靜襯動,遠近結合,形成情景交融之效果,引導學生品味田園恬靜悠閑的特點)
(四)歸去如何
思考:作者歸來后心情如何?
關鍵點:“無塵雜”、“有余閑”、“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明確:引導學生理解作者“久在樊籠”,一旦沖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就其樂無窮,對新生活充滿欣喜之情。
四、課堂小結
陶淵明用白描等手法描繪出美好安寧的田園,讓我們感受到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農村后的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詞組來概括叫“返樸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實不虛偽;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慕浮華利祿,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樂。這也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境界。
五、作業布置
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樣的?請寫一篇小作文。 【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官場(厭)
→歸→田園(樂)
污濁退進優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了解陶淵明其人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⑵ 培養學生運用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情懷的能力。
⑶ 培養學生能夠穿透詩文把握文章的內涵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誦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
⑵ 掌握詩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 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⑵ 學會辯證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運用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以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3、運用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詩中運用的情景交融等藝術手法。
4、探究閱讀法,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期中考作文以“學會放棄”為話題,通過這次作文,我們懂得,取與舍貫穿于人的一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棄,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與官場徹底決裂,選擇歸隱田園,這是為什么?他歸隱田園之后的生活狀況又是怎樣?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
二、簡介陶淵明,并解題
《歸園田居》是一組詩,共五首,歌詠田園生活之樂。寫于辭官歸隱的次年。此詩為第一首,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敘述了詩人歸隱田園后輕松喜悅之情,表達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三、誦讀課文
1、范讀正音并提示五言詩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學生朗讀,并加以評價。
3、聽錄音,然后學生自由朗讀。
4、全班分成兩組進行朗讀比賽。
5、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四、討論鑒賞
1、提問:詩中哪些詩句直接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詩眼或關鍵語句并分析)
明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
塵網 羈鳥 池魚
厭惡官場生活(樊籠里)
向往田園生活(返自然)
愛丘山 戀舊林 思故淵 歸園田
2、提問:哪些詩句描寫鄉村田園生活?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七八間”等詩句。
3、提問:詩中描繪的田園風光圖景有什么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讓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
農田 草屋
簡樸幽雅
榆柳 桃李
見
遠人村
安詳悠閑
墟里煙 (動靜結合)
(以動襯靜)
狗吠 深巷
寧靜和平 聞
雞鳴 桑樹
無塵雜
閑適自在 感
有余閑
總之,這些詩句,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4、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導游,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樂陶陶農家游”這項服務?
五、探究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1、從當時的社會來看,陶淵明堅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種對黑暗官場的反叛,具有積極意義。“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辭官歸隱是在對污濁的現實社會絕望之后選擇的一條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與當時社會的“學而優則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淵明放棄了大濟蒼生的理想則有其消極的一面。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污濁,不能單靠“歸隱”與“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
3、成因分析:陶淵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積極入世、大濟蒼生,曾為陶淵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極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誤落塵網”13年之后,“悟幾往之不諫,改心為形役”為“形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六、全班同學朗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七、作業
1、課外探究: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提示:
⑴ 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
⑵ 徹底悔悟。
⑶ 也許是一種托詞。
2、比較閱讀《歸園田居》和《短歌行》:
提示:
⑴ 進取與隱退的對立。
⑵ 文學有著廣闊的'胸懷,只要是美的,都有價值。
【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塵網 羈鳥 池魚
厭惡官場生活(樊籠里)
向往田園生活(返自然)
愛丘山 戀舊林 思故淵 歸園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⑴熟知作者及其影響。
⑵了解鑒賞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能力目標: 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目標:通過學生對詩歌的審美領悟,繪畫出詩歌的詩意圖,由此促進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方法目標:以引導為主,學生體驗為輔,引導學生體驗詩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詩歌的鑒賞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從而加深學生的文化積累,領悟詩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時要逐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詩中形象及描寫手法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導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語→體味意境→總結規律→擴展練習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考勤
二、導入: 師:初中學過《桃花源記》,誰能說說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勞動,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生: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生:與世隔絕,幸福快樂。
生:熱情好客,淳樸。
同學們,還記得在你們初中時學過一篇散文,其中,詩人為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那篇詩歌是什么,作者是誰,還記得嗎?(《桃花園記》,陶淵明),詩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那么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他的田園詩作的代表作品——《歸園田記》。那么這篇詩歌跟《桃花源記》一樣?又是要反映什么呢,還是純粹的寫作者要歸田當農夫的單純愿望呢?
三、簡介作者: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年的偉大詩人,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時期是一個政治高壓的時代,s會黑暗,政治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紛亂黑暗的現實里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后,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他還有一個稱號叫“五柳先生”,緣由是他家門前有五棵柳樹。
陶詩今存125首 ,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 、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而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
四、整體感知
1、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全班學生一起來朗讀,解決生字詞,并且參看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韻 yun 指人們的氣質性情的素養
羈ji拘束
拙zhuo①笨:手笨、勤能補拙②謙詞:稱自己的文章、見解:拙見
蔭yin沒有日光,又涼又潮濕
噯ai日光昏暗,模糊
顛dian高而直立的東西的頂
樊fan 籬笆指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2、同學們,先來看一下這篇詩歌的題目,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明確: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
3、掃清了生字詞,疏通了詩歌的大意,既然“歸”字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作者從哪里返回?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思考作者: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4、朗讀課文,尋找相關信息:
①那么作者從哪里返回呢?即從何而歸?
【教學目標】《歸園田居·其一》公開課優秀教案
學習詩歌素描,以寫促讀。
【教學重點】
對《歸園田居(其一)》進行素描。
【教學難點】
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巧用詩歌中的元素構思文章。
【學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1、導入新課:
大部分同學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詩歌嵌入文章當中去,那么你們知道詩歌還有一種利用的方式嗎,那就是詩歌素描。一首詩歌,就是一個靈魂,一首詩歌,就是一段經歷,一首詩歌,一幅美景,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巧用詩歌中的元素,來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紹:
素描:文學上指文句簡潔、不加渲染的樸素描寫。素描即改寫,只是這種改寫更加靈活、自由。在記誦的基礎上,用文字傳達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可以以詩歌內容為原型,也可以改編內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換成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
3、投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菊花人生
(2005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片斷)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4、《歸園田居》素描練習:
練習1:園田擴展練習:陶淵明向往的是園田生活,請你根據《歸園田居》提供的信息,通過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繪一下的田園風光。(注意:不是翻譯)
練習時間:10分鐘。
學生展示片斷,教師點評。
教師示范:
透過晨霧暮靄,陶淵明與家人葛衣芒鞋,荷鋤園田;在屋子周圍的柳樹和桃樹伸展出最迷人姿態的季節里,他與友人在樹下飲酒作詩暢聊至天明。那時,炊煙從遠處村落裊裊升起,雛鳥剛剛發出稚嫩的鳴叫,姿態驕傲的公雞在樹顛呼喊天明,遠處農家大黃狗的嬉戲,驚醒了熟睡中的小兒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雖清貧但寧靜,雖守拙但歸真。
微風帶著濕潤的水氣絲絲縷縷地吹來,遠處的草屋顯出一份朦朧的趣味,不遠的一簇菊花輕輕地擺動著花瓣。旁邊的河里,偶爾有幾只調皮的魚跳出了水面,又撲回水里。
注意:描繪應該符合詩歌的意境的前提下,進行想象和加工
練習2:
塵網擴展練習:
⑴ 自選角度,描繪陶淵明厭惡的塵網。
⑵ 他陷入塵網回歸田園的心情。
練習時間:10分鐘
學生展示片斷,教師點評
教師示范:
官場:他淵博的學識和出眾的才華在門閥的偏見里成為零,他倔強的個性和直爽的.談吐在巧言令色的人群里是個異類,他強烈的自尊和不與權貴為伍竟成為施展抱負的絆腳石;一切的一切都被時間織成一張塵雜大網,籠罩著他,日漸一日將他緊緊束縛。
心情:歸,多么甜蜜的字眼,只有離開母親太久的游子才會為這個字的流淚,只有離開故淵的魚兒才理解這個字的美好,只有被關在金籠里的鳥兒才知道這個字的意義。而如今的他卻像乳兒一刻也離不開母親,像魚兒一刻也離不開水,像鳥兒籠中絕食只是為了使靈魂回歸枝頭。(羈鳥池魚)
練習3:
請根據以下資料,構思一篇文章(將練習1、2融入其中)
詩文及其他素材
⑴ 詩文:歸園田居飲酒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
⑵ 個性:崇尚自然向往園田自由高傲愛菊愛酒
⑶ 重要事件: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園田
思考時間:3分鐘
學生敘述,教師點評
教師示范:
《歸》的構思
時間:徹底與官場決裂歸園的前一夜
地點:彭澤縣衙
人物:41歲的陶淵明
情景:塵網,園田
事件:陶淵明接到迎接鄉里小兒的信函后,在縣衙邊飲酒邊思考,最終決定回歸田園。
六、課堂小結
1、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2、不怕修改。
七、作業(選做題)
1、完成所構思的作文。
2、任選一首詩歌,進行素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