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8
這是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豪放詞,體會豪放詞的風格。
能力目標:體會
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品味鑒賞詩歌的語言。
情感目標:在字斟句酌中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
“還原”——通過對字詞運用的探討和想象,還原寫景之狀。
“體悟”——通過對詩歌內容的挖掘和誦讀,體悟蘇軾之情。
一、交流熱身
二、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點。
師:這首詞歷來被認為是豪放詞的代表,你覺得“豪放”體現在哪里?
學生1
學生2
學生3
三、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領會豪放特色
1、寫景氣勢磅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朗讀另一版本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說說你想象中“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這一句所描繪的圖景。與課文比較后,你覺得哪一種版本更能體現豪放的特點?
學生回答。
2、戰爭場面和英雄形象
通過詞語的本義和上下文的揣摩,領會相關評點,體會英雄豪情。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氣風發,外有明主知遇,內有嬌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參照上述評點,試著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詩句的過程: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誦讀指導:
從兩個不同版本的比較中,給我們一點誦讀啟示,有一些動詞,在誦讀時需要我們放慢節奏,加重語氣來重讀強調。比如“淘”、“亂”、“穿”、“拍”、“卷”等。
學生齊讀
教師小結: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讀本詞,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誦讀時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樣產生的嗎?
2、你能否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呈現出那氣勢磅礴的寫景畫面和指揮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較中體會詞的豪放內涵
詠赤壁(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1、通過比較,體會詩人的情感。
朗讀李白的《詠赤壁》
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相比,你發現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寫周瑜的時候突然把筆鋒一轉,引出詞人自己。這也正是詠史和懷古的區別。題是赤壁,心實為己而發。贊美周瑜,實際是為了和詩人自己進行對比。無論是寫景,還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發自己的情懷。
2、通過互文性閱讀,進一步體會詩人曠達的豪放之情。
資料鏈接:
資料一:
對于“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斷句和理解,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見。
1、斷句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故國神游”的主語是蘇軾,“多情應笑我”是“應笑我多情”的倒裝。整句話是指詩人自笑在青春不復的時候,還懷想“風流人物”,太多情了。這體現了蘇軾在人生失意時的自我嘲解。
2、斷句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故國神游”的主語是周瑜,“多情”實際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飽含著詩人對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資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國色的小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
2、《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湖北黃州游赤壁時的懷古之作,這時作者四十七歲。
3、(在黃州期間他開墾“東坡”,建造“雪堂”,參禪悟道、研習書法、廣交朋友)蘇東坡這種解脫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變化,這種變化遂表現在他的寫作上。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他現在所過的流浪漢式的生活,我們很難看做是一種懲處,或是官方的監禁。他享受這種生活時,他給天下寫出了四篇他筆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詞《赤壁懷古》,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賦》,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語堂《蘇東坡傳》)
4、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閱讀資料鏈接,結合對“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斷句的理解和背景知識,你認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所流露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誦讀指導:南宋俞文豹《吹劍錄》記載:“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最后我們一起再鏗鏘有力地誦讀全詞,感受詩人的豪放、曠達之情。
五、教師總結:
第二次反思:
聯系課堂學習的環節,進行反思:
2通過本課的學習,是否給你了這樣的啟示:讀一首懷古詞,需要自己去關注寫景、詠史、抒情的結合,歷史與現實的融合。(懷古詞的.閱讀圖式)
教師總結:詩人創作懷古篇章,并非單純是為了抒發“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現實的岸邊,去體察歷史。在歷史中襯托現實,在現實中反觀歷史,這就是“歷史的回聲”,這也正是本專題的精髓所在。我們在學習這個專題的其他課文時也要注意把握這一點。
五、應用與拓展
對于“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斷句和理解,還有學者認為,斷句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故國神游”是詩人做夢回到家鄉,“多情人”是指蘇軾的亡妻。“笑我”、“早生華發”句,是對小喬夫婿之雄姿英發而言。結合蘇軾的兩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談談你的看法。
教學目標:
1、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3、有感情的朗誦詞
教學重點:
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教學方法
問答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三國演義〉〉里,有兩個人物以智謀著稱于世,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與之匹敵的東吳都督周瑜。周瑜他足智多謀,年輕有為,在“赤壁之戰”中,27歲的周瑜任總指揮,通過周密的計劃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湖北省蒲圻西北的赤壁觀光,面對這個曾經硝煙滾滾的古戰場,你會想些什么呢?(找一男一女談,教師作結:面對同一事物,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宋朝大詞人蘇軾面對赤壁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整體感知
1、齊讀(初步感受詞的豪放氣勢)
2、自由朗讀(把握感情讀)
3、老師和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本詞(老師讀上片,學生讀下片)
4、作朗讀指導:(開篇三句,起筆空闊,氣勢不凡,應讀得有力度。中間“亂石千堆雪”寫了江濤洶涌,浪花狂卷的壯麗景色,應讀出一種豪邁語氣。下片中對周瑜動人容貌和出眾才華的句子“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應讀出羨慕景仰的語調。最后,“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表達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無限感慨,應讀出那種憂傷,失望、無奈的語調)
5、結合朗讀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本詞。
三、解析
1、點一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詞的上片。
2、提問:作者具體描寫了赤壁哪些景觀?面對這些景觀作者生出什么樣的感慨?
3、提問:“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的作用(可用〈〈沁園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在那首詞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寫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6、從描寫周瑜的句子中,我們想想在蘇軾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書):婚姻美滿年輕有為受明君器重功績卓著
7、從周瑜在蘇軾心中的形象,來分析作者為什么懷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討論)
蘇軾:愛妻離世早生華發蒙昏君冷落功業未就
8、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含有消極成分,你怎樣認為?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夢:生命短暫與江月永恒的對比,滄傷的歷史感)
(若說消極:請對蘇軾留幾句鼓勵的話)
9、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在當你屢屢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樣的心態面對?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挫折意識)
三、小結
本堂課在熟練的朗讀基礎上,著重分析了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同時對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細致分析。
四、作業
在理解基礎上背誦本詞,并默寫本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2、過程與方法
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曠達豪放的意境,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情懷,樹立愛國、報國的宏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鑒賞懷古詩詞寫景、懷古、抒情的自然結合的藝術表現力。
2、體味豪放派詞的意境及其風格特點 。
【教學難點】
感悟詞人復雜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生如夢”。
【教學方法】誦讀法、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材分析】
《念奴嬌》是一首懷古詞,主要是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即三國時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游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功業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系到自己的現實處境,遂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寫古跡、記古人、古事只是一種藝術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知人論世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執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間的綺靡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出健忘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量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這首詞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時游赤壁所作。借古代英雄偉績感嘆自身失意,抒發了胸中的怨憤和對人生的感喟。
《念奴嬌》,詞牌名,念奴為唐天寶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調高亢,遂取為調名,又名《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壺中天》等。雙調,一百字。
三、誦讀感知
1、播放朗讀磁帶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了解詩詞內容
3、齊誦全詞
四、品讀鑒賞
(一)研讀上片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制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
明確: 詞一開篇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為一片,創造了一個曠遠、深沉的意境。
(起句以大江(長江)起興,“大江東去”又李白《將敬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奔放,給人深沉的歷史感。這句是作者觸景生情,面對滾滾波濤,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這兩句既寫江景,又點明懷古,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感情飽滿。“浪淘盡”三字,把作者憑吊古戰場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達出來。這樣開頭也為下面描繪赤壁和緬懷周瑜做了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
2、“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點明什么,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明確:第四句引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這一句進一步提出“三國周郎赤壁”作為一篇主腦,文章由此生發下去。“人道是”三字用的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詩人只是借此抒發感情,并不想做考據家。
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句寫了怎樣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明確:第一、二、三句總寫了長江,引起人的懷古思緒,這幾句具體寫赤壁之景。先寫江岸石壁,“亂”寫出險怪,“穿”寫出高峭。再寫江面波濤,“驚”寫洶涌,“拍”描繪了水石相搏的情狀,“卷”句寫出浪花四濺,狂瀾奔騰起伏的異景,聲音色彩姿態,無不逼真。這幾句作者抓住懸崖、陡壁、驚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名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
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杰”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鋪墊。
5、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內容
上片正面描寫赤壁的景色。從中不難想象出當時戰斗的激烈和周瑜統領水軍英勇善戰的戰斗風姿。山勢險峻、參差錯落的山巖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洶涌澎湃,猛烈地沖擊著巖石。這是何等的雄奇景觀!這里只用十三個字,便從形、聲、色幾方面生動地勾畫出這個古戰場的壯麗雄奇的圖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江山的感情,從而為下片追懷周瑜渲染環境氛圍。
(二)研讀下片
1、上片重寫景,下片“遙想”一詞接應上文,心往神馳,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寫的赤壁雄奇壯麗景色中出現了。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蘇軾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風流瀟灑、從容鎮定、才華橫溢
2、提問:為什么插進“小喬初嫁了”一語?
明確:以美人襯英雄,更襯托周瑜瀟灑的風姿;
小喬乃孫策之妻大喬的妹妹,故周瑜取得孫權絕對的信任,這也是他能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
(據《三國志》小喬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
3、討論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周瑜年青有為英氣不凡。
明確:抒發對英雄業績的仰慕之情,引發自己未能建功立業的感傷。
蘇軾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未建立功業還罪貶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
周瑜 蘇軾
年少得志: 34歲赤壁之戰的主將 47歲被貶調
家庭幸福: 美人小喬 喪妻之痛
得遇明君: 懷才不遇
性情相犀: 雄心壯志 雄心壯志
4、“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應如何理解?
明確:蘇軾自己故國神游,自己笑自己多情,早生華發
另一說:周瑜心戀故地,神游古戰場,與詞人相遇,笑話他功業未成而早生華發。
5、全詞最后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也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解自慰,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
反映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是詞人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悲嘆和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辭中激蕩著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
4、朗讀下片,總結
五、藝術欣賞
1、用豪壯的情調抒寫胸中塊壘
A、景物描寫: “大江東去”, “亂石穿空”,“驚淘拍岸”,“卷起千堆雪”
B、周瑜形象的豪放:少年得志 叱咤風云
C、感時傷今的豪放:懷才不遇 還酹江月
2、映襯手法運用。
A、虛景與實景的相互映襯
實景 赤壁的險要形勢 眼見
虛景 火燒曹營 想像 虛實相濟
B、周瑜的“雄姿英發”和作者的“早生華發”相互映襯。
六、布置作業:背誦全詞
教學目標:
1、把握本詞“景、史、情”相融合的寫作特色。
2、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
課內賞析課
教時安排:
一課時
一、提問方式復習作者
一首詩詞,要讀懂,首先仍是字詞入手。語文實為“文字、文章、文學、文化”。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同學評價,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文,讀得怎么樣?應該怎樣讀?
2、檢查字詞的理解見。
3、集體朗讀。
4、師范讀或者聽多媒體的朗讀
解釋:詞與詩歌不一樣,押的是入聲韻。入聲韻現在已不存在,現在無錫的老言頗有點相像。舉例試用無錫話讀。入聲韻的特點是壓抑,此詞雖然是豪放詞,然歸根結底是壓抑的情感。
5、學生朗讀,要求:體會文化。
三、品味鑒賞:詞是有章法的,理解詞要一層一層的看。全詞共八句,分別是:
1、第一句從眼前江景起興,由眼前的大江聯想到歷史長河,引出對往昔英雄的懷念。
討論:你認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嗎?
哪幾個詞是最有歷史感的?“浪淘盡”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會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起筆蒼涼)
2、點明懷古內容,引出古戰場。
故壘西邊……這是真是赤壁嗎?何以見得?
3、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氣勢和赤壁的雄奇。
“亂石穿空”寫什么?“驚濤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寫什么?
(寫山,雄俊,力度。驚濤,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質感上比浪形象,生動)
4、過渡,承上啟下,由寫景到寫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怎樣聯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種野心的表達,看到美景,想擁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寫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襯英雄,突出少年得。
寫英雄為什么一定要寫美人?
(周瑜當年34歲,英氣,才華,美人愛英雄自古以來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東風不與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寫周瑜赫赫戰功,以曹軍慘敗反襯周瑜儒將風流。
討論版本中的“墻櫓”“強虜”哪一個詞好?
為什么是“羽扇綸巾,儒將風流”?
7、由懷古到傷己,抒發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為什么想周瑜會傷自己?(年齡、功業相比)
這是怎樣的心情?(抑郁)
多情應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華發,一“早”字體現此情)
8、灑酒酬月,表現自己化解胸中郁悶,以求精神超脫的心態。
“人生如夢”“人間如夢”哪個更好?
(一指個人,一指所有人。此詞更多指的是對自己人生無法把握,虛幻的。人間,則指普遍心態,個人認為,還是“人生”較好。
9、與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嘆:江山在,周郎不在,東坡在,事業不在最后只能灑酒祭江,豪放中見曠達,蒼涼中見灑脫。
四、小結豪放詞的特點
1、要有壯闊景。
2、要寫英雄事。
3、要表功業志。
4、要抒蒼涼的情。
五、遷移
以此法讀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懷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說出理解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