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2
這是《鵲橋仙》秦觀優(yōu)秀教案,是優(yōu)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秦觀《鵲橋仙》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理解本詞情、景、理交融的特點。
2、引導學生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3、讓學生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詩詞欣賞能力。
【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點,背誦《鵲橋仙》。
難點:以短暫與永恒為欣賞要點,體會古人對愛情的態(tài)度。
【學生情況分析】
職一學生缺乏詩詞欣賞能力,不善于背誦。
【教學內(nèi)容分析】
秦觀的《鵲橋仙》是中職語文試驗教材上冊第五單元“唐詩宋詞”
中的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了解古詩詞的知識,培養(yǎng)詩詞欣賞能力,并能熟讀成誦。
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與優(yōu)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jié)合起來,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提升人的認識,取得了極好的藝術(shù)效果。
【教學手段及策略】
針對學生的情況,本設計運用思維導圖。它通過整體把握,條理分析,抓住關(guān)鍵詞來整理大腦混亂的思維,幫助學生品讀揣摩,理解課文,熟練背誦,從而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課前準備】
從所學的詩詞中找出自己欣賞的愛情名句,說說里面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教師明確學習目的。請學生看星座圖。教師運用想象性的語言結(jié)合圖片描述這首詞的情景。
二、 整體感知
教師要求學生聽多媒體范讀,并齊聲朗讀此詞。
三、 品讀揣摩
教師抓住關(guān)鍵詞從情、景、理三方面引導學生品讀這首詞,并逐一顯示思維導圖。
三、 拓展交流
請學生結(jié)合所學的詩詞說說自己欣賞的愛情名句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教師適當補充。并指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將朝夕相處的世俗愛情觀升華到一種極為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后顯示思維導圖的全貌:
景 情 理
上闋 纖云飛星 銀漢 相會前:傳恨 一相逢與人間無數(shù)
金風玉露 短暫與永恒
下闋 水 鵲橋 相會時:如夢 久長與朝暮
臨別前: 忍顧
四、 熟讀成誦
在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背誦。教師給予指導。
五、 總結(jié)歸納
教師請學生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是怎么學習的。
六、作業(yè)布置
1、從本單元的宋詞中選擇一首做一個新的思路圖。
2、選讀一首愛情詩,準備參加朗誦會。
3、借助思維導圖,將本詞熟讀成誦,準備默寫。
【教學反思】
一、本課例在思維導圖與閱讀教學的結(jié)合上做出了以下探索:
(一)抓住思維過程發(fā)展的“中介”——短暫與永恒,展示作者在思維活動過程中依靠什么和怎樣把一件件事、一個個過程、一個個人聯(lián)系起來,使之產(chǎn)生震撼的力量。考慮思維導圖中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主題、表達核心意思的字或詞、次主題、更為細節(jié)的要點。這樣可以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關(guān)鍵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到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的有機結(jié)合,并把這種訓練放在聽
說讀寫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有機學習法(MMOST)即:(1)總覽(2)預習(3)精讀(4)復習。而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同邏輯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聽”“讀”的內(nèi)容只有通過邏輯思維才能將外界信息綜合儲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而“說”“寫”的內(nèi)容則更是邏輯思維的產(chǎn)物。這篇文章的語言就是作者秦觀思維過程、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的物化。課文《鵲橋仙》語言的準確性反映出作者思維的明晰性,語言的周密性反映出作者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貫通性反映出作者思維的條理性。因此,在此課的教學中,教師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聽朗誦錄音,用抒情語言復述牛郎織女的故事并討論問題,品讀文章,寫出關(guān)鍵詞,并將內(nèi)容反映到思維導圖上,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在總覽、精讀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同時結(jié)合詩歌文體的特點來安排邏輯思維訓練的順序。
(三)抓住矛盾與問題,抓住解決矛盾與問題的過程,展示作者閱讀活動中特有的邏輯思維過程。
特級教師于漪說:“教師應從學生思想感情、知識能力的實際出發(fā),運用文章精要之處,開啟學生思維的竅門……”學生往往有思維單純化、片面化的缺陷。因此要運用文章精要之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嚴密性。所謂思維的深刻性即抽象邏輯性,它集中體現(xiàn)在善于深入地思考問題、找出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聯(lián)系、揭示問題的實質(zhì)的能力。本課設計由低到高的幾個訓練層面,將知識結(jié)合起來繪制不斷擴展的思維導圖,并采用假設分析、比較辨別、變換角度、重組歸納、層層剖析等方法,設置引讀性的疑問,設置探索性的疑難,促使學生思維深化,引導學生對語言形式進行揣摩、比較、分析、綜合,提煉出語言的要點,由淺入深、層層設問,以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又抓住“一與無數(shù)”及“久長與朝暮”理清正確解決矛盾與問題的基本思維過程,本課以辯證的方法訓練他們思維的嚴密性。要讓學生真正掌握發(fā)展的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并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客觀事物。學會找到問題癥結(jié)的關(guān)鍵技巧。
(四)將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結(jié)合起來。
閱讀過程中要有兩種類型的思維活動:一是靠邏輯思維,讀出文章
內(nèi)在聯(lián)系閱讀過程中要有兩種類型的思維活動:一是靠邏輯思維,讀出文章內(nèi)在的“理”;一是靠形象思維,讀出文章內(nèi)在的“情”。本課抓住人物形象、意境等創(chuàng)設精心完善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具體化和可視性將兩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通過訓練,使學生理解本課“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五)激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力,培養(yǎng)學生的類比思維等。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維活動程度,包括思維起點的多開端、思維過
程的多途徑、思維目的的多方向和思維方法的多形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縱橫比較、馳騁聯(lián)想,以訓練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
如本課將不同風格的作家作品中的愛情名句進行比較。
二、有效性教學的反思
魏書生認為:“一節(jié)課好壞的主要標準,只能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緊緊維系著。”在《鵲橋仙》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思維導圖整個圖形呈放射性結(jié)構(gòu),符合大腦的放射性思維模式。它把主要內(nèi)容被放在中心位置,明確、突出。關(guān)鍵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極易辨認出。 “思維導圖”就能使學生的思維主次分明,邏輯清晰起來,更重要的是不會遺忘思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在處理教學中所提出的復雜的問題時思維導圖’一方面能夠顯示出思維的過程,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層次。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評論、想法以及從剛剛讀到的東西里得到的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融入到思維導圖中。
為什么同樣的問題,同樣的材料,同樣的啟發(fā),同樣的時間,有的學生對問題分析很膚淺,有的學生能一針見血呢?這就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一樣。把思維導圖作為科學的教學策略,主動自覺地運用思維導圖來幫助教師和學生提高教學質(zhì)量,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學者,人們目前比較公認的是一直從事元認知工具用于促進有意義學習和知識創(chuàng)新的研究的美國Novak教授,他認為,思維導圖對學習者和教師同樣重要,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師生的認知活動。
本課在運用思維導圖時,遵循“緊扣目標,優(yōu)化過程,強化反饋,提高實效”的原則,致力于教授學習者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學習——如何記憶、如何思考、如何記筆記,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從學生的表現(xiàn)出,可感受到學生樂學,愛學,有自信,大多數(shù)學生很快就把《鵲橋仙》熟練地背誦并默寫出來;教師易于施教,使教與學雙方更輕松、更愉快。作為思維導圖制作,可以讓所有的參加學習分組進行合作共同制作集體的思維導圖,它為學生開辟了思維的新天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邏輯推理的能力。因而本課具有顯著的成效。
總之,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是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應、敏捷的思維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形成。思維導圖有助于使學生開動大腦,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把它運用語文閱讀教學的邏輯思維訓練中,適應了社會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虞美人》《鵲橋仙 秦觀》教案
1、抓關(guān)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3、理解李煜詞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shù)特色。
4、品味秦觀詞的情致理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兩首詞。前面一首我們一起學習,后面一首同學們自學。
先學習《虞美人》。(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961--975)。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他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zhuǎn)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是后期作品。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過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41歲生日那天晚上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宋太祖聞之大怒,賜酒將他毒死。可以說此詞是他的絕命詞。
三、誦讀詩詞。
1、請一位同學朗讀。
2、提示:要朗讀得好,一定要把握整體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3、聽朗誦錄音(邊聽邊注意重讀和詞的感情基調(diào))
提問:聽了這首詞,整體的感情基調(diào)是高昂的?還是低沉的?
整體:音調(diào)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提問:剛才錄音里哪些地方重讀了?
局部:(1)重讀:何時、多少、又、不堪、應猶、只是、幾多、一江
(2) 舒緩悠長:月——明——中—— 向——東——流——
4、分組朗讀(一二組//三四組,一組讀,另外一組評價)
5、集體朗誦
四、賞析詩詞
1、請問:全詞中哪個詞最關(guān)鍵?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確:愁)
2、既然詞眼是“愁”,我們再次帶著“愁緒”有感情地朗讀詞,邊讀邊思考:詞人為什么“愁”?
明確:懷想故國
板書:(懷想故國)愁
3、師: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詞人的愁,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愁情”的?(請學生討論)
(1)“春花秋月” 提問:“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是如何用它傳達愁緒的?
明確: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里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jié)束才好。(樂景寫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確:“往事”的內(nèi)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如后宮佳麗的簇擁,高坐廟堂、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
(3)兩次出現(xiàn)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等主題有關(guān)。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
(4)又東風
雕欄玉 朱顏 春水
同學們剛列舉的都是帶有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意象”。正是透過這些物象,我們才能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詞人心中的“愁”: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載不動許多愁”。
五、描述意境
此刻詞中意境已經(jīng)如畫般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請同學們回顧兩分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詞中的畫面。要有景有情,有細節(jié)描寫。
六、學了這首詞,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最喜歡哪一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fā)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無際的廣度和深度。
七、拓展升華
這種將抽象的情感化作具體的物象,在詩詞中很常見。請同學們舉幾個這方面的例子: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是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的長度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愁的形狀
問君能有愁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愁的數(shù)量
八、小結(jié)
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李煜《虞美人》正是這樣的不朽之作。最后請讓我們用最虔誠的心、最真摯的情感一起把詞有感情地背誦一遍,對這位天才的藝術(shù)家獻上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九、引入《鵲橋仙》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啊?(中國情人節(jié))在這一天,李煜無限凄楚地度過了他41歲的生日,而對大多數(shù)有情人來說,這一天無疑是美好而浪漫的。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牛郎和織女這對有情人終于在鵲橋上相會了。這又將是怎樣的一幅天堂相會圖呢?下面我們一起走進秦觀的《鵲橋仙》(板書課題)
十、作者簡介:(出示小黑板)
秦觀(1049~1100)北宋后期詞人,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因政治上屬于舊黨,多次遭愛打擊,最后被貶到遙遠的西南,死于放還途中。他長詩文,詞更享有盛譽,被蘇軾譽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詞作受蘇軾影響,也受與歌女交往的生活經(jīng)歷影響,內(nèi)容多寫男女情愛,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風調(diào)凄迷幽婉,清麗曲雅,屬婉約派。
十一、朗讀課文
1、請兩位同學朗讀
2、點評
3、教師范讀
十二、自學課文
1、[引]剛才我們從景和情入手,品味了上首詞的意境。下面,就請同學們從景和情入手,來探究這首詞的意境。自學這首詞,并用簡潔的框架圖列出提綱,我請同學上來板書。
2、請兩位同學上黑板演示。
3、教師總結(jié)。
十三、名句鑒賞
這首詞里,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1、“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在這金風玉露時節(jié)的一刻相逢,就勝過人間無數(shù)次相見)值得品味的是“金風玉露”一語,它不單是指秋天的風露,我們盡可放開去想——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時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潔的愛情!
2、“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探討詞人的愛情理想
“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雖天各一方,但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才是最珍貴的。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fā)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gòu)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fā)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3、你同意作者的愛情觀嗎?
十四、小結(jié):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無解的命題。對相愛的人來說,長廂廝守朝夕相伴無疑是甜蜜的,而遠隔千里默默想念也不失為一種幸福。總之,心中有愛就有幸福。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秦觀和他的創(chuàng)作。
2、賞析《鵲橋仙》詞,認識秦觀反傳統(tǒng)的愛情觀。
3、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掌握有關(guān)詞的知識點以及秦觀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對秦觀其人及其詞有一定的了解。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賞析《鵲橋仙》詞,認識秦觀反傳統(tǒng)的愛情觀。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從詞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內(nèi)涵。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情緒,知人論世,感受詞人的“不圓” 與“圓”,獲取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和人生體悟。
1.賞析《鵲橋仙》的獨特之處。
2.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
學生在高一學過《迢迢牽牛星》一首七夕詩,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賞析秦觀的這首詞的獨特的情趣上。課前讓學生感知詩歌,并背誦。在朗讀中感知全文,醞釀情感,在討論中賞析內(nèi)容,體味情感,在對比中深化思維,提高品位。
《鵲橋仙》
一、導入新課
十多年前,和你們一樣,坐在這樣端正的課堂,卻癡迷著抽屜里滿是風花雪月的詩詞,因為里面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愁別恨,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悲歡離合,我為她而喜,為她而悲。浪漫的愛情和經(jīng)典的詩詞一結(jié)合,便仿佛有了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深陷其中,魂牽夢縈。這種感覺或許能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和同學們產(chǎn)生共鳴。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詞人秦觀的一首《鵲橋仙》
二、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示范誦讀
學生讀先讀順(掃字詞障礙),再讀懂意思(掃詞句障礙),把握詞的內(nèi)容
學生自由誦讀了1-2遍后,然后請一個同學們起來示范讀
齊讀(參照老師的節(jié)奏、快慢、情感的起伏)
設問:詞作里面有故事,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寫事情的詞語:暗度;歸)
(板書: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哪幾句是寫相會的情景的?(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情:柔情似水)
(板書:纖云飛星金風玉露;柔情)
詞人對牛郎織女的相會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和評價?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三、具體鑒賞
(一)鵲橋上的愛情——唯美
學生在讀懂句子的基礎上再讀一遍,然后思考問題:詞人說牛郎織女“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你覺得他們的“一相逢”,“勝”在哪呢?(提示學生上一步的板書中切入,即抓住寫景和寫情的詩句分析)
預設生成:
“纖云弄巧”:“纖”,言云之輕柔;“弄”,言云之變幻多姿態(tài)。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幻出許多優(yōu)美巧妙的圖案。
襯托了人物:襯托了織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為愛人的到來作著精心的準備,她沉浸在愛的甜蜜中,歡愉的心情了然可見。
“飛星傳恨”:飛星可以解為流星,流星劃過夜空,不時閃過長長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纖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
襯托了情感:“傳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體現(xiàn)象,詞人賦之以情感,寫出了相會的牛郎織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銀漢迢迢暗度”:銀河之寬闊,相隔之遙遠,暗襯相思之苦,相見之難
“金風玉露”:即秋風生起,白露為霜時節(jié),以“金”、“玉”相飾
賦寒涼季節(jié)以吉祥的喜慶(舉例賈寶玉和薛寶釵的金玉良緣,吉慶,祥和)
寫出了情感的珍貴真摯純潔
“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繾綣美好
“忍顧鵲橋歸路”:這真像柳永雨鈴霖中“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啊!
結(jié)語:鵲橋上的相逢,我們看到的是溫馨浪漫,流光溢彩,相愛的人情深意長,景美,人美、情美,成
就著這個古老愛情故事的唯美,難怪秦觀感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板書:唯美)
(感受這樣的唯美,我們一起在上一次鵲橋,感受他們的愛情吧,誦讀。)
(二)鵲橋里的人生——豁達
這首詞作寫于北宋年間,到現(xiàn)在已千年,為什么會流傳這么久,僅僅是它里面有美麗的愛情嗎?
(描繪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確是《鵲橋仙》這首詞流傳的一個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人沈際飛評“(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化腐朽為神奇!”
(將這句話打在屏幕上)
然后比較歷代三首詠嘆七夕愛情故事的詩作
(屏幕出示或老師口述)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迢迢牽牛星》)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乞橋樓空,影蛾池冷,佳節(jié)只供愁嘆。(清納蘭容若鵲橋仙(七夕)
設問:同學們是否贊同這句話?是否能從詞中找到依據(jù)?”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處?
明確:學生會找到兩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比較后得出結(jié)論:歷代詩歌詠嘆七夕是悲吟尋恨(腐朽),而秦觀多了豁達之氣(神奇)。
秦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豁達理性?他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的人生,什么樣愛情?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從詞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內(nèi)涵;
知人論世,感受詞人的“不圓” 與“圓”,獲取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和人生體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十多年前,和你們一樣,坐在這樣端正的課堂,卻癡迷著抽屜里滿是風花雪月的詩詞,因為里面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愁別恨,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悲歡離合,我為她而喜,為她而悲。浪漫的愛情和經(jīng)典的詩詞一結(jié)合,便仿佛有了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深陷其中,魂牽夢縈。這種感覺或許能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和同學們產(chǎn)生共鳴。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詞人秦觀的一首《鵲橋仙》
二、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示范誦讀
學生讀 先讀順(掃字詞障礙),再讀懂意思(掃詞句障礙),把握詞的內(nèi)容
學生自由誦讀了1-2遍后,然后請一個同學們起來示范讀
齊讀(參照老師的節(jié)奏、快慢、情感的起伏)
設問: 詞作里面有故事,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寫事情的詞語:暗度;歸)
(板書: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哪幾句是寫相會的情景的?(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情:柔情似水)
(板書:纖云 飛星 金風玉露; 柔情)
詞人對牛郎織女的相會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和評價?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三、具體鑒賞
(一)鵲橋上的愛情——唯美
學生在讀懂句子的基礎上再讀一遍,然后思考問題:詞人說牛郎織女“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你覺得他們的“一相逢”,“勝”在哪呢?(提示學生上一步的板書中切入,即抓住寫景和寫情的詩句分析)
預設生成:
“纖云弄巧” :“纖”,言云之輕柔;“弄”,言云之變幻多姿態(tài)。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幻出許多優(yōu)美巧妙的圖案。
襯托了人物:襯托了織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為愛人的到來作著精心的準備,她沉浸在愛的甜蜜中, 歡愉的心情了然可見。
“飛星傳恨”:飛星可以解為流星,流星劃過夜空,不時閃過長長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纖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
襯托了情感:“傳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體現(xiàn)象,詞人賦之以情感,寫出了相會的牛郎織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銀漢迢迢暗度”:銀河之寬闊,相隔之遙遠,暗襯相思之苦,相見之難
“金風玉露”:即秋風生起,白露為霜時節(jié),以“金”、“玉”相飾
賦寒涼季節(jié)以吉祥的喜慶(舉例賈寶玉和薛寶釵的金玉良緣,吉慶,祥和)
寫出了情感的珍貴 真摯純潔
“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繾綣美好
“忍顧鵲橋歸路”:這真像柳永雨鈴霖中“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啊!
結(jié)語:鵲橋上的相逢,我們看到的是溫馨浪漫,流光溢彩,相愛的人情深意長,景美,人美、情美,成
就著這個古老愛情故事的唯美,難怪秦觀感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板書:唯美)
(感受這樣的唯美,我們一起在上一次鵲橋,感受他們的愛情吧,誦讀。)
(二)鵲橋里的人生——豁達
這首詞作寫于北宋年間,到現(xiàn)在已千年,為什么會流傳這么久,僅僅是它里面有美麗的愛情嗎?
(描繪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確是《鵲橋仙》這首詞流傳的一個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人沈際飛評“(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化腐朽為神奇!”
(將這句話打在屏幕上)
然后比較歷代三首詠嘆七夕愛情故事的詩作
(屏幕出示或老師口述)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牽牛星》)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七夕》)
“乞橋樓空,影蛾池冷,佳節(jié)只供愁嘆。(清 納蘭容若 鵲橋仙(七夕)
設問:同學們是否贊同這句話?是否能從詞中找到依據(jù)?“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處?
明確:學生會找到兩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比較后得出結(jié)論:歷代詩歌詠嘆七夕是悲吟尋恨(腐朽),而秦觀多了豁達之氣(神奇)。
秦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豁達理性?他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的人生,什么樣愛情?
(屏幕上打出兩句話) “古之傷心人也”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
(引入秦觀生平資料,事先發(fā)給學生)
設問1:同學們看完資料后,有什么認識?
可能有的看法:沒看到他的豁達,就看到他的失意
但看到了他作為文人的多情,癡情。
設問2:正所謂人生不圓,愛情不圓,而以詩歌圓之,那秦觀在這愛情詞作里面是如何去圓的呢?
提示:就詞作中的這個愛情故事而言,我們用現(xiàn)實的角度看,哪些地方是我們現(xiàn)實的愛情中所不希望的情形,請同學們默讀詞作思考。
明確:
“一相逢” “勝無數(shù)”:牛郎織女雖然是一年見一次,但卻是金風玉露似的感情,真摯,純潔,忠貞,愛情的質(zhì)量遠遠高于人間無數(shù)朝歡暮樂的庸常夫妻
次數(shù)少,但情意深。
“銀漢迢迢” 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愛情綿長,不可斷絕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久長
找出來后追問:而秦觀是怎么去看這些不如意的?(抓住剛才找出的不如意一一作解釋)
小結(jié)語:,詞人對鵲橋相會中牛郎織女的種種失意予以修復,消解著原本存在牛郎織女心里,也存在蕓蕓
眾生眼里的哀傷。正因為一次次痛徹心肺愛情失意,才有了愛的真諦的透徹領(lǐng)悟;正因為一次次命運弄
人的人生挫敗,才有了人生意義的理性思考,才能從從殘缺中看到圓,從失意中看到美,從少看到多,
從短看到長。所以詞人會感嘆牛郎織女“相逢”“勝卻人間,正所謂“此愛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也正因為此,我們才能看到他的至情至純。
(再讀詞作,感受愛的豁達,感受詞人至情至純的情懷)
(三)鵲橋中的文化——經(jīng)典
因為有了至真至純的情感交織,《鵲橋仙》里的愛才能如此完美,因為有了至徹至透的人生領(lǐng)悟,愛才能如此豁達,至愛之人,至美之文,至情至理,完美契合,《鵲橋仙》就變成了愛的文化的經(jīng)典。
這里面有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東西,大家是否能發(fā)現(xiàn)呢?
明確: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形象(織女)
“纖云弄巧”這可以是一個勞動的場面,沉浸在愛情中的織女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勤勞巧慧
詠嘆的情感:忠貞
西方“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表達情感的方式:七夕節(jié)
(介紹七夕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乞巧、求子、祈福、種生等等
(對比現(xiàn)在的七夕節(jié)和我們熱衷于過西方的“情人節(jié)”)
小結(jié):這首詞作將繼續(xù)流傳,一定是要有我們現(xiàn)在正在丟失但卻有慢慢重塑價值的東西,文化是任
何一部藝術(shù)作品生命力恒久的根本。
課堂總結(jié)
一對苦苦等待的愛人,讓我們感受了愛的唯美、情的永恒。
一場朝暮期盼的相聚,也讓我們品茗了愛的堅貞、人生的真諦。
而一段蕩氣回腸的傳說,更讓我們涵詠了中國文化的綿延悠長。
一首《鵲橋仙》,讓后人玩味不夠,品味不足,讓一代代的讀者徜徉其中,品味愛情、思考人生、承傳文化,真配得上世人的評價:化腐朽為神奇。最后,我們再一次誦讀詞作,去感受它流傳千年的美,讓我們的唇齒留香!
【板書設計】
鵲橋仙 秦觀
愛情(唯美)
鵲
橋 人生(豁達)
相
會 文化(經(jīng)典)
【教后反思】
教學思路
立足文本,夯實基礎。
盡管要在這堂課上求突破,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這首詞作常規(guī)教學中的內(nèi)容,首先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找找詞作中“美”的體現(xiàn),比如人美,景美,情美,讓學生按著鑒賞詩歌的一般思路完成對詞作的理解。如何對一首詩詞進行鑒賞,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是講了很多的,這是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是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并最終掌握的共性的東西。
探究思考,個性解讀。
這首詞作從角度的切入上我認為遵循了語文新課標背景下提倡“個性化閱讀”的理念,我以“美”為切入口,分成三塊:愛情,人生,文化,其中愛情的“美”是常規(guī)教學中都會體現(xiàn)的,所以在這個板塊中我沒有花太多時間,而將重點亮點放在了第二個板塊,探究詞作里的人生“美”,作為整堂課程的高潮部分。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外的一些資料,進行探究性閱讀,個性化解讀。這個教學的思路在課堂上基本予以了清晰呈現(xiàn)。我以為,詩歌教學不僅僅是利用掌握的鑒賞知識求得內(nèi)容的理解,更多的是能調(diào)動自己的情感體驗,“密吟恬詠,以玩其味”,和詞人進行靈魂的交流,獲得更深層的審美體驗,而這也是讓學生真正感受作品魅力的關(guān)鍵所在。
2、教學方法
遵循古典詩詞“美詞美教”的原則,從導語的設計,問題的設置,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課堂的結(jié)語,以及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歸納和補充上都盡量讓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
遵循古典詩詞“誦讀教學”的原則,在課堂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誦讀詞作,由句到篇,再由篇到句,引導學生進行分層閱讀,在讀當中進行審美體悟。
3、教學實施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真正完美的語文課只能存在于理想的中,在這堂課中,雖然角度的切入,課件的制作,教案的詳盡上已經(jīng)做足了功夫,但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些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顯得忙亂。
首先,在“鵲橋上的愛情——唯美”這個板塊中,暴露了我的課堂教學的智慧不夠,設計的問題不太清晰,讓學生無法抓住要點,達不到我的預設。甚至出現(xiàn)了被學生帶離軌道的情況,浪費了很多時間。
其次,在“鵲橋中的人生——豁達”這個板塊中,沒能做到精講精析,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體味作者情感方面有趕鴨子上架,急于求成的問題。這個板塊本應該是這首詞作解讀的一個亮點,但因為第一個板塊中浪費了太多時間,生怕時間不夠,為了提高教學的節(jié)奏甚至是直接將結(jié)果提供給學生,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的過程,致使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顯得緊張忙亂,亮點沒能充分呈現(xiàn),尤其是在知人論世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對詞人的生平匆匆而過,學生沒能有深刻體會,發(fā)給學生的補充資料沒有起到很大效果,沒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師生交流顯得生澀。
最后,在“鵲橋里的文化——經(jīng)典”這個板塊中,問題設置不夠針對性,學生挖掘不到這個深度,所以無話可說,大部分是我講,致使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課堂略顯沉悶,而且花的時間過多。
可見,上一堂課,任何環(huán)節(jié)的缺失都會帶來心態(tài)和狀態(tài)的極大不穩(wěn)定,從而導致“一步錯,步步錯”,從時間的安排,問題的設置,過渡語的銜接,主次的處理等等方面都需要精心的籌劃和處理,同時,課堂上會出現(xiàn)備課預設之外的情況,非常需要有豐富的積淀和教學的智慧,才能牢牢地掌控課堂。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