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30
這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案及反思,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在教學《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時,我真正做到了引領同學們走向生活。同學們在課堂上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現實生活的領悟和評價讓我十分驚喜。通過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思考和吸收,讓我深深感到了中華民族那種戰斗力和自信力的延續,那種強烈愛國激情的張揚。課堂上同學們精神活躍,積極討論,文章的思想內涵得到了深層挖掘,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得到了有力體現。
2、要肯定學生,要贊賞學生,讓他們生活在寬容的海洋中。記得在課堂上討論“狀元宰相”是什么意思,一生回答說就是魯迅,當時同學們哄堂大笑,是同學們的笑聲寬容了他。這樣大家發言的積極性才不會受到限制。
3、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課堂中有著積極意義。教師能及時捕捉到學生思想的閃光點,課堂氣氛活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同時發揮學生的自主優勢,讓他們去探索和研究。雖說學生的見解有時不夠成熟,但畢竟學生在開動著腦筋,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給我們的課堂學習帶來了無限活力。
教學目標
1、初讀掃清語言文字障礙。
2、在了解駁論文的特點基礎之上,研讀認識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學習作者巧妙嚴謹的論證思路。
3、品讀課文,體會作者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的語言特點。
4、感悟作者的愛國精神,增強民族民族自信心。
2學情分析
一般來說,初中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是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尤其是我們鄉村中學的學生,接觸的議論文較少,興趣不濃,這就給閱讀議論文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盡管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議論文的知識,但是對駁論文的深入學習還是需要教師的大力指導。
3重點難點
品讀課文,體會作者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的語言特點。
感悟作者的愛國精神,增強民族民族自信心。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評論(0) 教學目標
1、初讀掃清語言文字障礙。
2、在了解駁論文的特點基礎之上,研讀認識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學習作者巧妙嚴謹的論證思路。
評論(0) 學時重點
在了解駁論文的特點基礎之上,研讀認識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學習作者巧妙嚴謹的論證思路。
評論(0) 學時難點
在了解駁論文的特點基礎之上,研讀認識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學習作者巧妙嚴謹的論證思路。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從過去讀過的文章中已經熟悉:魯迅先生有著不屈服于黑暗現實、獨自抗爭、頑強奮斗的精神。今天我們學習魯迅先生的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再次聆聽先生的教誨。
(設計意圖:由學生學過的魯迅先生的文章導入,學生印象深刻,便于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觀點。)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介紹時代背景及駁論文的有關知識
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設計意圖:能夠讓學生在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中,自然地將文和境結合起來,為全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駁論文,所以有關知識老師一定要講清楚、透徹才能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分析課文。)
四、聽讀課文、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設計意圖:識記生字詞是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任務之一,應培養學生扎扎實實地記憶,認認真真地書寫,自覺積累的習慣。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法完成第一學習目標。)
五、研讀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問題,并在文中勾劃:
1、朗讀(1—5)段思考:對方的論據是什么?得到的錯誤觀點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
2、朗讀(6—9)段思考: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是什么? 得到了一個怎樣的結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多誦讀,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去感知、領悟、理解、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迅速篩選信息,攝取要點,在初讀時迅速圈畫出觀點和論據,在朗讀思考中明確答案。此環節主要是通過圈點批注法完成學習目標二中認清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學習目標。)
六、精讀課文,討論探究。理清文章的思路,
根據老師所講的有關駁論的知識,細細品讀課文,談談作者用什么方法駁倒對方的觀點的。
(設計意圖: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反復品味重點段落,思考探究。結合具體段落作出分析,提倡各抒己見,使學生在多種看法的碰撞中深化對課文的認識。完成教學目標二當中學習作者嚴謹的論證思路的目標。)
4.2第二學時評論(0) 教學目標
3、品讀課文,體會作者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的語言特點。
4、感悟作者的愛國精神,增強民族民族自信心。
評論(0) 學時重點
品讀課文,體會作者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的語言特點。
評論(0) 學時難點
品讀課文,體會作者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的語言特點。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一、品讀課文:研讀賞析,體會語言魅力。
本文語言尖銳犀利,富有戰斗力,代表了魯迅雜文的語言風格,因此應引導學生自由選讀,舉出一些典型語句,通過聲請并茂的朗讀,體會魯迅先生的情感,品味、分析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要注意結合課文的感情基調,讀出句子節奏──輕重、快慢、高低等語速語調的變化。
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揣摩第1段話,三個副詞“總”、“只”、“一味”能否互換位置?為什么?
2:品讀語句,辨析語句中加點的中國人的含義。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要求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希望通過以上問題的設置,采用誦讀、品讀法完成教學目標三當中體味魯迅先生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的語言特點的學習目標。)
二、拓展延伸
結合“中國夢”談談在歷史新時期,我們應該怎樣做好“中國的脊梁”?
(設計意圖:課表要求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通過上述的問題設計從而完成目標四當中感悟作者的愛國精神,增強民族民族自信心的學習目標。)
三、作業設計:
以“脊梁”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一篇駁論文,我首先從新中國成立69周年和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取得的成就說起,帶領同學們回到80多年前飽受欺辱的舊中國,去看看那時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新課導入后,出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這節課我安排了三個目標,分別是:1.認識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2.識記本課生字及詞語;3.明確作者的觀點,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從所定的目標來看,這節課內容不算很多,知識點適當,接下來便逐一解決問題。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魯迅的很多作品,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到幾天前學的小說《故鄉》這些文章,同學們對魯迅已經有所了解,而現在的這篇雜文,文章中很多語言學生還是有點難以理解。他們也是第一次接觸駁論文,以前學習的都是立論文,所以在文章語言深層含義,這些方面還得再引導。
整堂課下來,學生還算積極配合,課堂氣氛活躍,回答問題很積極,當堂檢測也基本達標,學生通過對文章的閱讀,思考和感悟,感受到了中國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大有人在,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文章的思想內涵得到挖掘。在課堂上及時肯定學生,贊揚學生,對于錯誤,及時糾正。
當然,這堂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時間把握的不夠合理,一開始很緊張,后面放松了;雖然從整體上注重學生,但仍忽略了部分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培養不夠;對教材的理解不夠透徹,深刻等等。因此,自身還存在很多不足,能力還有待提升,還需繼續跟從那些優秀,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
1、通過閱讀讓學生整體感悟,從而把握住文章的重點。語文教學中應當重視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而不是對課文進行逐段串講。這堂課,突出了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通過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整體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具體做法是通過閱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讓學生知道了對方論據和論點;知道了對方論據只是部分事實,不足以證明對方的論點,對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恢懒吮疚牡呐g方式--駁論證;知道了作者不僅直接批駁,還采用了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列舉自古至今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的大量事實間接批駁的方法。最后明確了作者“說中國人失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陷”的態度。
2、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較好的培養。這堂課,既有組內成員的合作交流,也有組間的合作交流。老師參與其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指導與評價。這樣,學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發言作出思考。特別是有一個學生發言:現在我對學習充滿信心,不怕挫折,我也是一個有自信力的中國人。說得很自豪、很驕傲,令人振奮,也給其他學生以感染。學生在學習中顯得特別的精神,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3、對于學生難于理解的地方,采用了重點講解兼引導的方法,有效的節省了課堂時間。解讀文本傳達出來的信息,是本文的學習重點。但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如文中的求神拜佛,其本質是什么;“中國的脊梁”的四種人外,還有哪些人?同時還結合文本重點講解了“中國的脊梁”、“中國人”、“地底下”、“脂粉”等詞語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當然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多的,歸納起來,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幾方面:
1、時間的把握上還是不太合理,有前緊后松的感覺。
2、雖然從整體上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學習,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不能照顧到位,缺少促進或指導。
3、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作答的多,而學生主動質疑問難的少。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有學生有了問題意識,才會真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因此,以后教讀魯迅先生這篇比較含蓄、尖銳的課文,要重視閱讀,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得到體悟和提升。
4、對教材理解不夠準確,也不是很深刻。比如:對魯迅語言的諷刺意味的理解不夠到位,對魯迅憂國憂民思想的認識還很難那樣深刻等。因此自身能力還有待提升,準確把握和理解教材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