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9
這是商山早行是部編版幾年級的,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1.能夠借助注釋讀懂并能初步鑒賞溫某某的詩歌
2.鑒賞溫某某高超的寫景狀物技巧,弄清《商山早行》的“言外之意”。
3.學習掌握分析詩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4、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
教學重點:鑒賞溫某某高超的寫景狀物技巧。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本詩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
教學方法:誦讀與鑒賞
一、導入
對對子粵——閩粵語——閩地/人粵語歌——閩人話粵語歌好聽——閩人話難懂
這個對子里暗含了我的名字,猜猜看。
中國古典詩歌,到唐朝達到了它的巔峰。即便到了晚唐,也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今天我們就來領略晚唐詩歌的風采。《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羈旅行役詩之一,為詩人離開長安時所作。其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已成為眾口傳誦的名句。“早”字是這首詩所描寫的中心,詩中的一切動作、場景、情緒都圍繞著它而發出,為鏡頭焦點之所在。
二、初讀詩歌
1、請大家結合課下注解,初讀詩歌。(巡視)
2、注解中的錯誤。槲(hu)
3、放聲朗讀。
4、中國詩歌講究的是“聲情并茂”,這個聲就是“聲韻和諧,抑揚頓挫”。請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來朗讀。
5、點評。
三、初讀分析詩歌內容
1、3w原則
who 即知其人詩人的基本情況(介紹溫某某)一作廷筠,又作庭云。本名岐,自飛卿,太原人,才思敏捷,下筆萬言。為人放蕩不羈,性倨傲,為執政者所惡。屢舉近士不第。流落而終。才情綺麗,與當世詩人李商隱齊名,號“溫、李”。
教學目標:了解作者的感情和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詩歌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感情的理解
教學方法: 誦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溫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飛卿,行十六,太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稱“溫鐘馗”。才思敏捷,作詩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叉”“溫八吟”。為人放蕩不羈,性格倨傲,好譏刺權貴,為執政者所惡。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又與李商隱、段成式以駢文綺麗著稱,三人皆排行十六,時號“三十六體”;詞以隱約迷離之境,寫悵惘悱惻之情,是“花間詞派”的鼻祖。
二、評講:
朗讀詩文
1.注音:
鐸 槲 枳 鳧
2.結合詩題、注解和背景知識,通讀全詩。
3.列出結構圖: 早行思鄉→早行圖景→路上圖景→昨夜夢鄉
起 承 轉 合
4.指導賞析:
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
1.請用自己的語言想象“晨起的場景”。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
2.“客行悲故鄉”中的“悲”字的作用。“悲故鄉”在全詩中的作用。
“悲”字定下了全詩的情感基調。“悲故鄉”點明了題旨。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1.分析兩句的結構: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其中“雞聲”“茅店”“人跡”“板橋”四個詞皆是偏正結構的名詞性詞語,“月”和“霜”也是名詞。兩句共寫了6種典型景物,中間沒有一個動詞或形容詞等名詞以外的詞。
2.補充類似詩句:“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秋懷》歐陽修
“鳥聲梅店雨,野色板橋春”——《過張至秘校莊》歐陽修
“樓船夜雪瓜洲度,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陸游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總結:
A.“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李東陽
B.“狀難狀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堯臣語。
C.音韻鏗鏘(指音樂美),意象具足(形象鮮明,內涵豐富)。
3.意象賞讀:
A.6個意象組合在一起,如何用現代漢語順暢組合。
出行在外,荒村野店宜眠早,往往清早起早趕路補回來,俗語云“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聽到雞鳴聲,起身看天,只見一輪殘月斜掛茅店上空。板橋上下了一層厚厚的霜,已有早行的人在上面留下了足跡。
B.解說意境特點:
凄清、悲涼。
C.言外之意:
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見于言外。
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
1.能從詩中看出早行的季節嗎?
槲樹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新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子的白花也已開放。因此應寫的是早春季節。他在《送洛南李主薄》里有“槲葉曉迷路,枳花春滿庭”可為證。
2.賞析“明”字。枳花為什么能映明驛站的墻壁?
因為天色還早,殘月不明,所以白色的枳花才能明驛墻。路上景色仍扣住早行來寫。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1.“鳧雁滿回塘”寫早春家鄉之景有何特點?
美好、溫馨、生機勃勃。“春江水暖鴨先知”可為證。另外,雁即思鄉之意象,客行之人,夢雁即夢鄉,兩種理解均屬有理。
2.昨夜之夢本應時間在前,本應先寫,為何倒裝?
先寫早行羈旅之苦之凄涼,后寫夢中家鄉早春之美好之溫馨,以凄涼冷清反襯家鄉的美好溫馨,寫透思鄉。如先寫,則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3.此為虛寫,以想象之景傳達家鄉之美好,傳達出思鄉之情。
三、課堂小結:
A.“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李東陽
B.“狀難狀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堯臣語。
C.音韻鏗鏘(指音樂美),意象具足(形象鮮明,內涵豐富)。
四、布置作業
1.賞析“明”字。枳花為什么能映明驛站的墻壁?
因為天色還早,殘月不明,所以白色的枳花才能明驛墻。路上景色仍扣住早行來寫。
2“鳧雁滿回塘”寫早春家鄉之景有何特點?
美好、溫馨、生機勃勃。“春江水暖鴨先知”可為證。另外,雁即思鄉之意象,客行之人,夢雁即夢鄉,兩種理解均屬有理。
五、板書設計:
早行思鄉→早行圖景→路上圖景→昨夜夢鄉
教學設想:
《唐詩宋詞選讀》第六專題是“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該專題有6首詩,4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篇目。本課要學的是教學篇。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悟表現手法和基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的賞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
教學目標:
1、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2、了解羈旅思鄉類詩歌的常見意象和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教學方法:感悟法、研討法、練習法
過程:
一、導入
晚唐有這么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這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讀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詳。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詞與韋莊并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花間派”鼻祖。
溫庭筠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道出遠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用散文語言串通詩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學交流
( 清早起來出行,旅店里馬車上的鈴鐺響聲不斷,出門人啊離鄉而悲,歸心似箭。雄雞已經發出一聲聲啼叫,茅店外天空殘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橋上已留下人的腳印。槲樹葉紛紛凋落,鋪滿山路;月光下驛站墻邊的'枳樹花顯得很明艷。于是,想到我昨夜夢會杜陵的故鄉景色:春天來了,故鄉杜陵,鳧和雁布滿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樂;而現在的自己,卻離家遠行。)
五、賞析
先思考,再和同學交流,準備班級發言
1、“商山早行”與“兵車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 不同。“商山早行”行——出行;“兵車行”——詩歌體裁,歌行。)
2、“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音韻鏗鏘,意象具足”,這是古人評說詩中的三、四兩句,請做解說。
( 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這里只有一組名詞的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疊加。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選擇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韻豐富的畫面,引發讀者在視覺、聽覺上的聯想。短詞成句,節奏明快,語音鏗鏘。所謂“意象具足”,指羈旅之苦,離鄉之愁,歸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腳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腳印說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請將“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改成12字或14字的對聯(書后練習)
( “雞聲茅店殘月,人跡板橋薄霜” “雞聲炊煙茅店月,人跡鈴鐺板橋霜”。)
六、背誦、作業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詳。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詞與韋莊并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花間派”鼻祖。
溫庭筠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道出遠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用散文語言串通詩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學交流
( 清早起來出行,旅店里馬車上的鈴鐺響聲不斷,出門人啊離鄉而悲,歸心似箭。 雄雞已經發出一聲聲啼叫,茅店外天空殘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橋上已留下人的腳印。槲樹葉紛紛凋落,鋪滿山路;月光下驛站墻邊的枳樹花顯得很明艷。于是,想到我昨夜夢會杜陵的故鄉景色:春天來了,故鄉杜陵,鳧和雁布滿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樂;而現在的自己,卻離家遠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