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4
這是智取生辰綱教案模板,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概括課文大意。
2.多角度地處理課文信息,優化閱讀情境,品評欣賞名著。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初讀:了解楊志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述楊志事跡。明確:
①原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綱丟官;
②淪落東京,因盤纏使盡賣祖傳寶刀,無奈殺潑皮牛二,流配東京大名府充軍;
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楊志,安排比武,楊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軍提轄使;
④受梁中書重托,押運生辰綱,在黃泥岡失陷;
⑤走投無路,落草二龍山寶珠寺。
過渡:對于楊志的故事,著名作 家茅盾先生有專門的點評。請看資料:
資料助讀一:
楊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書,一萬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賣刀,得官,失陷生辰綱。在結構上,楊志的故事和林沖故事是不同的。林沖的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緊一步向頂點發展,楊志的故事卻是把失意、得志、幻滅這三部曲概括楊志的求官之夢,從結構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權貴高俅那里,楊志觸了霉頭,但在另一權貴梁中書那里,楊志卻一開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風順了,但在權貴門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間有派別,經常互相傾軋。梁中書用人不專,注定了楊志的幻滅。同時也注定了黃泥岡上楊志一定要失敗。
——茅盾《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師生歸納:
①失意、得志、幻滅是楊志性格發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綱是楊志命運的轉折點。楊志最終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②茅盾先生認為:“梁中書用人不專”在課文具體指什么?
明確:既然讓楊志做押送生辰綱負責人,又安排老都管隨行制約楊志。
2.研讀:把握整體?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
過渡:對于《智取生辰綱》的情節設置和敘事手法,明末清初金圣嘆已有論述。請看資料:
資料助讀二:
《智取生辰綱》的情節設置,“花攢錦湊,龍飛鳳走”。看他寫棗子客人自一處,挑酒人自一處,酒自一處,瓢自一處,雖讀者亦幾忘其為東溪村中飲酒聚義之人,何況當日身在廬山者耶?
資料助讀三:
從來敘事之法,有賓有主,有虎有鼠。夫楊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與兩虞候特賓也,鼠也。設敘事者于此不分賓主,不辨虎鼠……將何以表其為楊志哉?《智取生辰綱》的“敘事之法”,妙在“有賓有主”以“賓”襯“主”。
(2)根據上面資料,聯系課文,圍繞“課文中的兩”進行概述。
明確:
①說說故事中的“兩個場面”
小說寫兩個場面,即押送場面和失陷場面。前者為后者作鋪墊。寫楊志與都管、虞候的矛盾,不但令晁蓋一行有機可趁,而且寫出楊志失敗之必然。
②說說故事中的“兩種矛盾”
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侯、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表現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這是故事的次要矛盾。另一種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這是故事的主要矛盾。
③說說故事中的兩組人物
一組是以楊志為首的押送隊,一組是以晁蓋為首的八位好漢。這些人物的立身行事,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
④說說故事中的“兩條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處處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預設機關團結合作智取成功。
師生小結故事情節結構藝術。
3.品讀:突破重點。
主問題:文題為“智取生辰綱”,根據課文內容,說說吳用之“智”表現在哪些地方。
明確:“智”具體表現在:
(1)“智”定策略。
一是智用“天時”。利用天時——天氣炎熱,以藥酒作武器。
二是智用“地利”。黃泥岡人煙稀少,于此設伏,占有“地利”。
三是智用“矛盾”。楊志等人內部矛盾重重,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
(2)“智”施計謀。
一是喬裝歇涼,先聲喝問,麻痹楊志一行。
二是買酒一桶,當面吃盡,迷惑楊志一行。
三是假意饒酒,巧下麻藥,蒙騙楊志一行。
四是賭氣不賣,假意調解,引誘楊志一行。
2.勾畫文中表現“天氣炎熱”的語句,在品讀中體會作者是表現“天熱”手法。
明確:
說教材
《智取生辰綱》說課稿范文
我說課的題目是《智取生辰綱》,本文節選自古典名著《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水滸傳》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課文節選部分寫了晁蓋、吳用等人劫取梁中書生辰綱的經過。故事圍繞“智取”二字逐步展開,懸念一個接著一個,明寫護送隊伍頭領楊志警惕性之高,暗寫晁蓋等人用計之妙,讀來引人入勝。本文列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發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其創作總體呈現如下特點:(1)注意人物語言、行動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流暢;(4)敘述方式帶有明顯的說書人的痕跡。而《智取生辰綱》一文在創作上體現了我國古代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
一、說學生和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會教會學生發現真理”。初三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感受力,并且已經學過了幾個小說單元,已經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同時,學生通過欣賞影視作品、閱讀文本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有個大體的把握。因此,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停留對課文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所以,我設想抓住一點,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1、《智取生辰綱》一文作為教學內容,我認為可以生成一下教學價值:培養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引導學生學習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主題等等。通過對學生和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打算用一個課時來完成教學,教學目標為:1、理解課文“智”的`所在: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寫
2、把握楊志的性格特點
3、品鑒本文的精妙構思
而本文的教學重點則在于讓學生了解課文“智”的所在以及作者獨具匠心的結構安排
三、說教學設計
針對這篇文章,我打算以“智”為中心,從分析楊志的“智”和吳用的“智”引申到作者的“智”,進而品鑒小說結構安排的巧妙之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間播放《好漢歌》,上課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梁山好漢的總體印象
……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梁山好漢的另一面。在這里,既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刀光劍影,也沒有讓人扼腕屏息的搏斗場面,有的只是智慧與智慧的較量。請大家把課本翻到135頁,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智取生辰綱》。
(設計依據:通過播放歌曲和讓學生談自己對梁山好漢的印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讓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為課堂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二)整體感知
復述故事情節
(設計依據:這篇課文篇幅教長,當堂課文必然浪費很多時間,而且學生在課前已經預習過課文,讓學生復述目的是讓學生以講代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
1.借助課文注解或工具書理解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思,如: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等。
2.復印《水滸傳》第12~18回故事情節給學生自讀,了解與課文相關的故事內容。
3.預習思考題:
(1)課文直接寫熱的有二十處之多,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處,為什么要這樣寫?
(2)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3)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4)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5)你覺得楊志是一個怎樣的人?試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點。
(6)如文中題目,能否改為劫取生辰綱?試圖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去分析。
4.在閱讀中注意標示出自己的疑問。
教學目的:
一.了解《水滸傳》-書的主題,成就等。
二.理清課文故事情節。
三.圍繞題目中的智字,分析討論雙方是怎樣斗智斗謀的?(難點)
四.概括楊志的思想性格特點。
五.解疑釋惑。
教學方法:以學為主,以讀為本,讀、思、議、問、寫相結合,以學促教,教學相長。
教具:投影儀。
教學課時一節課
教學過程
一、導語(1分鐘)
大家知道劉歡唱的《好漢歌》,哪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學生:《水滸傳》)對,就展現了108梁山好漢風風火火闖九州的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節選《水滸傳》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綱》。
二、了解《水滸傳》的主題、成就等。(4分鐘)
用投影儀顯示以下內容
作者與《水滸傳》簡介
施耐庵生平事跡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
《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國文學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分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領導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后半部分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
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后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
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
《水滸傳》有多種版本,現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還有清代金圣嘆評點的70回本。
《水滸傳》是我國秀的英雄傳奇小說。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以描寫歷史事件的演變為主,重在敘事,以事件為中心,因事以寫人;而英雄傳奇則是以描寫歷史人物為重點,以人物為中心,因人而運事,它比歷史演義小說有更多虛構,富有傳奇色彩,可以寫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或一群人。
由于《水滸傳》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了明中時以后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統、楊家將系統、說岳系統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對其他題材的白話小說如《金瓶梅》,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是群眾創作與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
三、由題啟思.(5分鐘)
用投影儀顯示以下問題
1、請同學們想想這生辰綱按理應該說屬誰的?()
A、楊志 B、吳用等七人 C、梁中書 D、蔡京
2、能否運用生辰綱一詞,并聯系上A、B、C、D中的人物,用簡潔的語言造出一句能夠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故事情節的話來。
答:
(此題旨在檢查學生對課文預習的整體把握情況,并有意訓練學生對全文的概括能力與表達能力。)
小結:(略)
四.理清課文的敘事線索。(6分鐘)
1.接著,大家講講課文在敘事上具有什么特點?
用投影儀顯示全文線索圖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雙線結構:
2.結合練習一思考:作品是怎樣處理這兩條線索的?這樣處理有什么效果?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講解,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情節結構的理解〉
小結:(略)
五.討論預習思考題。(13分鐘)
用投影儀逐題顯示,逐題討論。
(1)課文直接寫熱的有二十處之多,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處,為什么要這樣寫?
(2)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3)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4)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5)你覺得楊志是一個怎樣的人?試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點。
(6)如文中題目,能否改為劫取生辰綱?試圖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去分析。
(這個單元的重點是鑒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小說語言,亦是本課學習的重點、難點。而要具體落實這個學習的重難點,可以通過討論、分析、解決以上問題來實現,因為這些問題都緊緊圍繞人物形象、情節構思、作品語言等方面去設計的,真正幫助學生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
小結:(略)
六.學生自由思考與提問。(10~12分鐘)
學生問題選錄
1.文中的老都管姓什么?他是梁中書的什么人?
2.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首詩在此有沒有特別的社會意義?或者有什么作用?
3.……一個客人把錢還時,一個客人便去揭桶蓋,兜了一瓢酒,拿上便吃。那漢去奪時,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漢趕將去。只見這邊一個客人從松林里走將出來,手里拿一個瓢,……請問這里的幾個客人是否同指一人呢?
4.酒一般是用來驅寒保暖的,怎么可以用來解渴呢?而且在文中寫明是白酒(見P93頁第一行),看來不會是假冒偽劣商品吧?(這個問題提得很令人感到意外,獨到而有深度,說明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
5.為何要到最后一段才把這八人的姓名交待出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這環節旨在改變學生長期來處于被問的學習狀態,實行教學民主,促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主動善問、勇于探索的品質,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回答:(略)
七.課外練筆。(2分鐘)
大家試想:假若吳用、晁蓋等八人在黃泥岡直接用力取的辦法,能否奪得生辰綱?請大家大膽展開想象,在寫作中重點突出力取的場面描寫。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學寫的小說最精彩。
(通過設計這道題引導學生由課內學習走向課外創新,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八.小結。(1分鐘)
今天只是學習了《水滸傳》中的一個精彩片段,其實,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需要大家利用課余時間去仔細鑒賞。下課!
初中九年級語文《智取生辰綱》教學教案模板二
[導學新概念]
《水滸傳》作為在話本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小說,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畫人物時細致入微的筆法,矛盾沖突也成為人物展現個性特征的重要環節。《智取生辰綱》中既有個體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細咀嚼,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現于紙上,使人感到親切、自然。
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文題或有關情節尋找突破口,深入體味人物的特征和命運,從而理解作品的思想。
[資料顯示屏]
《水滸傳》是我國秀的英雄傳奇小說。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都屬于歷史題材的小說,只是歷史演義以描寫歷史事件的演變為主,重在敘事,以事件為中心,因事以寫人;而英雄傳奇則是以描寫歷史人物為重點,以人物為中心,因人而運事,它比歷史演義小說有更多虛構,富有傳奇色彩,可以寫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或一群人。
由于《水滸傳》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了明中葉以后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統、楊家將系統、說岳系統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對其他題材的白話小說如《金瓶梅》,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是群眾創作與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
(摘自《水滸傳》前言)
設計A
1.思路:抓住題目《智取生辰綱》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無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綱者就愚鈍到極點了嗎?引導學生從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或矛盾的雙方)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
2.導語設計:我們周圍許多同黨都比較喜歡收集印有《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好漢圖像的精美畫片,收集較全者往往引以為豪。我想,大家欣賞的不僅是畫片,更主要的是佩服這些好漢的英雄豪氣。梁山好漢們殊途同歸,但他們各自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卻不盡相同。他們當中不乏武藝高強、具有一定教養的軍官,青面獸楊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學習楊志命運轉折的關鍵一節。
3.教學過程:
第一步:導人新課(見導語設計)。
第二步:介紹與(水滸傳》有關的文學常識及與楊志故事相關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為學生將課文(第十六回)的內容與前面的故事內容很快銜接掃清障礙。
第三步:解釋課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義(解釋略)。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
第四步:在學生通讀全文、細讀全文之后,設計三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展開討論。
思考題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思考題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思考題3: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以上三題實際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雙方(晁蓋等人與楊志),次要矛盾的雙方(楊志與軍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等諸多方面。學生如能做出較為貼切的回答,將會有助于對小說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
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臭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
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2.楊志并非無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3)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4)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蒙汗藥……
以上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良苦,實非常人可比。
3.楊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終輸給晁蓋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這一關鍵癥結就在楊志內部分化,而晁蓋內部團結一心。老都管斥責楊志的一番話,順應了軍漢、虞侯的心愿,而使楊志最終妥協,同意軍漢們買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于晁蓋、吳用的智下,有諸多的外在因素。
總之,通過智的決斗,我們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矛盾,又較準確地把握了個體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教學目標:
1、掃除文字障礙,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概括“智取”情節。
2、淺析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討生辰綱丟失的過程。
3、感知文題的“智”,辯證分析梁山好漢的行為 。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讀文熟知主要人物,能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智取生辰綱》這篇文章“智”的體現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好漢歌》。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聽了一首歌,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哪部電視劇的歌曲?——《水滸傳》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水滸的世界,去看看《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板書題目)
二、出示教學目標
1、了解明清白話小說的特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概括“智取”情節。
2、賞析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討生辰綱丟失的原因。
3、探究小說主題,聯系生活實際,辯證分析梁山好漢的行為
三、整體感知
1、了解背景:四大名著
2. 學生快速讀文,找出生僻字和難寫字,小組討論完成并展示
3.分析文題,提出需解決的問題
4. 播放視頻《智取生辰綱》片段,理清情節,分出層次
楊志等人押送生辰綱(1-7)
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8-13)
(14段是補敘)
5.分析課文,理清明暗兩條線索
明線──楊志押運生辰綱;上路──中計──失綱
暗線──晁吳智取生辰綱;定計──施計──劫綱
6、結合人物描寫方法淺析主要人物
四.拓展延伸
思考:1.課文題目的“智”體現在哪些方面?
2.吳用的“智”體現在哪些方面?
四、教學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小說的情節結構,理清了文章的線索,在此基礎上,結合人物描寫方法簡要感知了主要人物形象,為下一課的教學做了準備。
五、布置作業
1.劃出小說中能夠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語句,歸納分析其性格特點
2.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