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3
這是論教養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2. 學習本文行 文活潑、思路清晰的寫作方法。
3. 學習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難點:理解教養的本質,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詞義
(1)彬彬有 禮: 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2)矯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3)附庸風雅: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3. 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有關情況。
(1)作者簡介
德米特里利哈喬夫(Dmitri Likhachev,1906.11.28-1999.9.30)是本世紀俄羅斯著 名 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和基督教活動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
(2)背景資料
本文選自《世界文學》2007年第三期,谷羽譯,有刪改。這篇《論教養》選自作者為青少年寫的《善與美書簡》,論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養。
三、整體感知
1. 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本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
2. 思考:良好的教養來自哪里?
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3. 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哪里?
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有教養,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
4. 沒有教養的種種表現有哪些?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
(1)在家里,懶得幫助疲憊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對妻子兒女動不動就打發雷霆; 家里有人在看書或孩子在做功課,也總是把收音機或電視音量開得大大的。
( 2)對自己親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對 他們的 習慣和愿望總是漠不關心。
(3) 進入 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做理所當然的事情,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
(4)當作外人的面,跟 妻子孩子開玩笑,不顧他們的自尊心。
四、合作探究
1. 快速朗讀課文,找出有教養的表現有哪些?試著列舉出來。
明確: 談論“風度”。
3. 本文的論證方式有哪些?簡述作者的論證過程。
明確:道理論證和事實論證。本文作者不泛泛而談,而是從對眾多事例的比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結論,針對性強,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親切而生動。
五、拓展延伸
一個講禮貌的人,是不是就算是個“有教養”的人?
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經過訓練和刻意就可以裝出來的。而教養是發自內心的,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內在素質。也就是說 一個人有禮貌,討人喜歡,但他可能內在是自私虛偽的。但當說一個人有教養時,不僅說明他的外在行為,而且還說明這個人的內涵、道德品質是好的。
六、達標檢測
七、作業
搜集整理:良好的教養還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重點)
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難點)
3.明確作者的觀點,學會做一個真正有教養和優雅風度的人。(重點)
課前預習
作者簡介 德米特里8226;謝爾蓋耶維奇8226;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 世紀前蘇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6年至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世界文學》2007年第三期。谷羽譯。有刪改。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德米特里8226;謝爾蓋耶維奇8226;利哈喬夫是當代最卓越的學者,俄羅斯文化基金會主席,他的著作《善與美書簡》中“書簡”沒有具體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讀者。首先是寫給年輕人,學習怎么樣生活,是他們所面臨的課題。讀完這本書,讀者就知道他的勸告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讓人從中受益。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信集,是高尚導師的傾心話語。
讀準字音 恪守(kè) 允諾(nuò) 汲取(jí) 矯揉造作(jiǎo)
扭捏(niē) 箴言(zhēn) 嚼(jué) 絮絮叨叨(xù)
疲憊不堪(kān) 尷尬(ɡān) 大發雷霆( tínɡ)
涵養(hán) 恕我直言(shù) 自吹自擂(léi)
辨清字形
理解詞語 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
典范:在某方面的表現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規,合乎規范的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
涵養:能控制情緒的功夫。賢達:有才能、德行和聲望的人。
恪守:嚴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緒。
彬彬有禮: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關心:態度冷淡,毫不關心。漠:冷淡。
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隨,任憑;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擂,打鼓。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交結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嗦,嘮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實在。
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形勢。
扭捏作態:具有矯揉造作或夸張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箴言: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
新課導入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它是花叢中最 嬌嫩的、更是最質樸、最美麗的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教養。”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說過:“教養 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呢?獲得教養的途徑又有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利哈喬夫的《論教養》一文,一同探討什么是“真正的教養”。
新課展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本文的題目?
“論教養”中,“論”一字,確定了文章的議論性質;“教養”是本文的論題,也隱含著文章的論點,“有教養”“真正的教養”等。
2.作者認為教養首先應該體現在哪里?
作者認 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 系究竟怎么樣。
教學目標:
1.結合旁批自主閱讀文本,思考“教養”的真正含義
2.學習運用生動的事例說明事理的寫法
3.聯系生活,進一步理解“教養”對為人處事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論教養》,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寫?
點撥:前面我們學習了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是論述“敬業”還是“樂業”,作者基本上都是圍繞三個問題來寫的——什么是敬業(樂業)、為什么敬業(樂業)、怎樣敬業(樂業)。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個問題可以說是議論文要解決的終極問題,幾乎所有的議論都要回答這個問題。當然,這并不是說這三個問題都必須平均用力,根據話題的不同,內容方面可能會有所側重。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這篇文章是否回答了這個三個問題。
二、自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1.自讀全文(限時8分鐘),驗證文章是否回答了前面提出的三個問題。找出關鍵語句,尤其要關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樣的關鍵詞,以及與之對應的一系列詞語,如“原因”“應該”“要”等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畫出相應內容。
2.完成之后,分小組交流。
【學生活動】合作探究,前后座四位同學合作交流彼此所得。
3.全班范圍內交流。
預設:
(1)什么是教養(第2-12段)。
提出問題:但是必須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第2段)
給出答案: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第11段)
(2)為什么要有教養(第13-14段)。
提出問題:遺憾的是,人們卻很少從這些書中汲取有益的見解。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我認為原因在于這些講解優雅風度的著作有個缺陷,就是很少解釋人們為什么需要優雅風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第13段)
給出答案:優雅風度是靠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淀而成的,并且標志著人們渴望變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優越、更美好的愿望,這是一種世代相傳、持續不懈的追求。(第14段)
(3)怎樣擁有教養(第15-18段)。
提出問題:問題的關鍵究竟何在呢?要養成優雅風度應該遵循哪些準則?(第15段)
給出答案:
①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時時刻刻要記?。阂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第16段)
②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敬重社會,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動物,珍惜花草樹木,珍惜當地的美麗風光,珍惜你居住地的歷史,等等。(第17段)
③無須背誦數以百計的格言信條,只須記住一條: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第18段)
預設學生可能會遇到的疑難及對策:
(1)“教養”“風度”“優雅”有何關聯?
對策:引導學生借助旁批閱讀文章。明確:教養是內在氣質,風度是外在表現,良好的風度就是優雅,是教養的重要表現。文章循首“教養-風度-優雅舉止”這一線索展開,層層深入,闡發對教養的深刻認識。
(2)三部分內容各自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
對策:先引導學生尋找三個問題的答案。再引導學生繼續分小組合作,理清三塊內容內部的論證思路。待下一環節,重點突破。
三、深入閱讀,理清局部論證思路
我們已經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板塊和行文思路,接下來我們要探究每一部分的論證思路,看看作者是怎樣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闡發自己的觀點的。
【學生活動】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各自領任務,每個板塊均由兩個小組分頭研究,以便后面交流時互相爭鳴。
預設:
(1)“什么是教養”論證思路:
首先提出問題-但是必須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然后從反面列舉在家庭生活中的6種行為表現,論述沒有教養的表現,啟發人們思考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教養。(引導學生要注意觀察和思考日常生活,并能從點滴生活中受到思想的啟發)
接著提出觀點-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
最后再次從正面列舉生活中的5種有教養的行為表現,進一步加深讀者對教養的理解。
(2)“為什么要有教養”論證思路:
首先引出話題,人們都想從書籍中學會如何在社會交往中,讓自己學會自持,懂得如何與人交往,“遺憾的是”,人們很少從書中汲取到有益的見解。
然后提出問題-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我認為原因在于這些講解優雅風度的著作有個缺陷,就是很少解釋人們為什么需要優雅風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接著從反面批駁錯誤觀點-有些人有一種錯覺,似乎優雅風度就是矯揉造作,是出于無聊,是附庸風雅,是毫無意義的忸怩作態。
最后提出觀點-優雅風度是靠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淀而成的,并且標志著人們渴望變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優越、更美好的愿望,這是一種世代相傳、持續不懈的追求。
(3)“怎樣擁有教養”論證思路:
首先提出問題-問題的關鍵究竟何在呢?要養成優雅風度應該遵循哪些準則?
接著否定了搜集“道德箴言”的錯誤方式。然后提出觀點-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時時刻刻要記?。阂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
接著列舉了生活中的6種場合中一個人該有的、不該有的行為舉止(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然后得出結論: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敬重社會,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動物,珍惜花草樹木,珍惜當地的美麗風光,珍惜你居住地的歷史,等等。
最后進一步強調“教養”的本質:無須背誦數以百計的格言信條,只須記住一條: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
四、課外拓展
1.通過本文的學習,相信大家對教養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請以文章中的觀點為依據,聯系生活,談談你見過的有教養或者沒有教養的行為。
2.與本文相似的“書簡”,利哈喬夫寫了三十多篇,閱讀他其他的作品,如《擇善而從最重要》《躍出誤區的藝術》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做一些摘抄,摘錄文章中的警句。
五、板書設計
(是什么)什么是教養(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教養(內在本質)
(為什么)為什么要有優雅風度(對比論證)風度(外在表現)
(怎么辦)怎樣擁有優雅風度(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1.理解本文的論證思路、論證方法,理解教養的內涵及教養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語言風格,揣摩重要詞語的含義。
一、導入新課
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關于“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今天我們學習利哈喬夫的《論教養》,進一步理解教養的核心內涵以及學習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教學提示】
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關注,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本文奠定基礎。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劃分層次,理清文章思路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抓住議論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
2.小組討論。
給課文劃分層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議論文結構的一般特點。
明確:第一部分(1—2):開門見山,引入論題——良好的教養。
第二部分(3—12):把有無教養的表現進行對比,指出教養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優雅風度,指出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
第四部分(18):總結全文,點明我們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
目標導學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和段落之間的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把握段落之間的關系,句子的含義,本文的語言風格。
1.細讀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確:直接引入論題——教養,用遞進復句強調,“良好的教養”的養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為下文的論述張本。
2.速讀3—12段,思考以下問題。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說一說第4段與5—10段之間的關系。
明確:總說與分說的關系。
(3)有無教養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明確:是否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
(4)作者列舉了有教養的人的哪些具體表現?
明確:不自吹自擂;珍惜別人的時間;重承諾;穩重隨和。
(5)4—10段先談“無教養”的例子,11—12段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把有無教養進行對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啟迪了人們在生活中應如何做到有教養。
3.速讀13—17段,思考以下問題。
(1)第13段作者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么?
明確:優雅風度就是矯揉造作,是出于無聊,是附庸風雅,是毫無意義的扭捏作態。
(2)作者是如何批駁這一錯誤觀點的?
明確:作者提出了一個正確的觀點: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并對這一態度進行闡述:一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并以吃飯和日常生活中的舉止為例論述如何關照他人,具有優雅風度。最后得出結論:優雅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這樣上述的錯誤觀點就不攻自破了。
(3)請你結合4—10段,分析“優雅”和“有教養”是怎樣的關系。
明確:二者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個是從內心“尊重別人”,一個是“關照的態度”,其實都是“尊重”。教養是優雅的基礎,優雅風度是教養的重要表現,一個人處處時時有教養,就會形成優雅的風度。
4.讀第18段,思考: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確:總結全文,照應開頭,強調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再加上隨機應變的智慧就會具有優雅的風度,給人以啟迪。
目標導學三:品味重點句子,理解語言特色
說一說下面兩個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
(1)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教養完美的典范。
(2)有教養的人對別人一律謙讓和禮讓,無論接觸的人年長還是年幼,是社會賢達還是平民百姓。
明確:(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處方”比喻讓人們擁有教養的獨特的方法,用語生動形象。
(2)“一律”和“無論”強調了有教養的人從內心深處尊重別人,對人們的謙讓和禮讓是無條件的。
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思路清晰,從討論教養本身,到剖析教養的重要表現——優雅風度。又運用了許多格言式的句子,論述充分,引人深思。
1.結合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請你舉出我們身邊的“無教養”的表現。
2.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三、板書設計
論教養
利哈喬夫
(1—2)提出問題:“良好的教養”的養成“得之于自身”
(3—12)分析教養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13—17)闡述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
(18)強調優雅風度的獲得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