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9
這是醉翁亭記教學后記,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本節課學習,掌握和積累詠史詩這一題材的常見內容和感情。
掌握解讀詩歌的五個切入口,全方位理解詩歌中透露出來的憐“君”也是憐已,傷古人也是傷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劉長卿詩中借憐賈誼來自憐,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詠史詩這一類詩歌的內容和感情。
難點:如何通過題目、作者、題材、意象等因素讀懂詩歌,體會詩歌中傳達出來的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古詩詞閱讀可以說是語文學習當中最難的部分,許多高三學生在經過一年系統的學習之后,對于詩歌閱讀依舊不知從何下手。詩歌閱讀難,原因之一是我們現在讀得少,積累少,自然乍一接觸就覺得隔閡,無法理解,詩句讀不通,感情把握不到。但假如我們讀時多花點心思,或者說嘗試全方位地去把握理解,古詩詞真沒有那么難!
我們不妨來看看今天要學習的這首七言律詩,“五言長城”劉長卿所寫的《長沙過賈誼宅》。。以后讀詩,我們不妨嘗試從以下五個角度來看,題目、作者、注釋、題材和意象。
解題目
題目長沙過賈誼宅,“過”是拜訪的意思,“長沙”和“賈誼宅”點明了地點,同時“賈誼”也點明了意象。解讀題目,我們能夠初步感知詩歌大致的內容,在長沙拜訪了昔日賈誼居住的宅子,憑吊了賈誼。
明題材
如何明確這首詩是詠史詩呢?
明確:一是由詩歌的題目所指向的內容可以初步確定這首詩的內容是詠史詩。二是由這首詩處于詠史詩這一個板塊內容,這也可初步判定。
詠史詩的一個最重要特點是,所詠對象是古的,所抒感情是今的。
知作者
劉長卿,唐代詩人。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一作河間(今屬河北)人。年輕時在嵩山讀書,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后因事得罪,貶為嶺南的南巴尉。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興元元年(784)和貞元元年(785)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時離開隨州。世稱劉隨州。有《劉隨州集》。
劉長卿的詩多寫個人窮愁不遇,為大歷詩風主要代表,與錢起并稱“錢劉”。善寫五律,以“五言長城”自負。
注意:劉長卿的官場生涯中,歷經多次貶謫,被貶長沙的賈誼,自然而然喚起了有相同經歷的劉長卿的同情,正如詩句所流露出來的“憐君何事到天涯”,同情你為什么會被貶到如此遙遠的地方呢?憐君其實也是自憐。
析意象
請你找出詩中出現的意象。
補充:意象是帶有詩人情感的客觀事物。
秋草、寒林、日斜、無情湘水、寂寂江山這些客觀物象實際也帶著作者的情感,營造出了蕭條冷寂的氛圍,與詩歌當中“萬古惟留楚客悲”,“憐君何事到天涯”是一致的,楚客即是詩人自己,憐君即是自憐。
小結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補充拓展
詠史詩常見的內容和感情。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唐)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
我在秋草中尋覓人跡不在,寒林里空見夕陽緩緩斜傾。
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吊有誰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天涯飄零?
這是一篇堪稱唐詩精品的七律。詩的內容,與作者的遷謫生涯有關。劉長卿“剛而犯上,而遭遷謫”(高仲武《中興間氣集》)。第一次遷謫在唐肅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蘇州長洲縣尉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茂名南)縣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歷八年(773)至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被誣陷,由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被貶為睦州(浙江建德)司馬。從這首詩所描寫的深秋景象來看,詩當作于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與詩中節令恰相符合。
1、本詩頷聯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試作簡析。
頷聯通過對“人去后”、“日斜時”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
1、頷聯兩句中的“獨”“空”二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獨,獨自,在蕭條冷落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表現作者對賈誼的景仰向慕之情和難掩的孤獨落寞。空,形象地寫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氣氛,表現了詩人感傷斯人已去的痛苦、悵惘之情。兩字共同創造出了悲涼感傷的意境氛圍。
1、頷聯渲染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2分)
詩人獨自尋覓在斜陽之下的荒草寒林間,四野無人,渲染出一片蕭條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圖。
2、試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本詩借古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達了對賈誼的同情,對漢文帝的指責,對自身際遇的慨嘆,對當今統治者的不滿。
3.下列對作品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D ) (3分)
A.首聯寫賈誼被貶長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涼,奠定了全詩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調。
B.頷聯寫詩人步入賈誼故宅所見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圍,為下文抒發感慨做了鋪墊。
C.頸聯寫賈誼當年在湘水憑吊屈原,如今,詩人又來到長沙憑吊賈誼;此乃萬古同悲。
D.尾聯感嘆唐王朝風雨飄搖時卻貶謫無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發出了憤怒的質問。
4.本詩與課本上左思《詠史》比較,任選一角度,簡要賞析兩詩表現手法上的異同。(4分
都運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劉詩借賈誼屈原的被貶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詩借西漢舊事,表達了對西晉門閥制度的不滿。
本詩①借景抒情(賞析頷聯)②擬人、反問(賞析頸鏈、尾聯)③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等)。
左詩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華的寒門子弟與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對比:兩種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運的對照
教學目標
1.通過識記、總結知識梳理的要點,掌握并能運用鑒賞詠史詩的方法。
2.反復誦讀詩歌,學習詠史詩如何運用借古抒情、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所寄托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掌握并能運用鑒賞詠史詩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一)詠史懷古詩
詠史懷古詩,就是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二)解題
1.“長沙過賈誼宅”:從題目中你讀到了什么信息?
詩人路過長沙去拜訪賈誼的宅子。通過視頻資料了解賈誼。
2.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情感)
思考:該詩主要寫了賈誼的那些事?(滿腹才華不被重用,被貶長沙三年)
3再讀詩歌,試著找出詩的詩眼(詩中最充分,最真切體現詩人情感的字詞)
三、鑒賞詩歌
既然詩眼是“悲”,那么全文都是圍繞著“悲”來寫的,悲體現在哪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詩歌的首聯。
(1)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翻譯:賈誼被貶在這里三年,他的經歷惹得千古以來無數遷客騷人的悲傷。
師:這是為什么而悲?
生:悲賈誼的被貶
師:“三年謫宦”,是寫賈誼悲慘的命運,“此”指——賈誼宅,這是點題,萬古留悲,是講他的命運對后人的影響。
師:那么你覺得賈誼的經歷會讓哪些人產生悲傷呢?文中哪個詞能夠體現出來?
生:楚客,流落到楚地的客子
師:以上是從賈誼被貶的遭遇寫悲,單單就這一點讓人感到悲嗎?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還有什么悲。
(2)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翻譯:古人去后,我獨自在秋草中覓跡,卻只見斜日照耀下的寒林。
師:這聯寫得什么內容?
生:詩人看到賈誼宅的荒涼景象。
師:你怎么知道是“荒涼”?
生:景物描述。有秋草、寒林、人去、斜日
師:找同學分析這些意象
明確:秋草
——
干枯、衰敗
人去——
凄涼
寒林
——
凄冷
斜日——
冷落
師:“秋草”和“寒林”的意象我們不難理解,,“是夕陽下的秋草、寒林,多么蕭條多么肅殺的氛圍啊!這種輩景讓人不由得悲從中來。
師:一起讀詩歌的頸聯。
(3)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翻譯:漢文帝雖是有道明君,恩寵尚且太薄,湘水無情流逝,縱使賈誼在這里憑吊屈原,屈原有怎么會知?
師:為什么漢文帝有道,詩人還說他對臣下恩寵太薄呢?
生:曾經重用賈誼,但是沒有從始至終,最終導致他被貶。
師:既然是被貶,那為什么還說他有道呢?
——聯系《賈生》“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可知是反語,是諷刺。
師:“漢文有道恩猶薄”注意這個句子中的“猶”字,尚且。用“尚且”造句的話,往往還有下文:“你尚且做不到,何況我呢?”那此時的詩人又是什么樣的處境呢,這就要聯系詩人生平,知人論世。
聯系背景: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第一次遷謫在公元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蘇州長洲縣尉被貶為潘州南巴縣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歷八年)至777年(大歷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被誣陷,由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被貶為睦州司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被貶長沙時寫的。
明確:聯想到自己,漢文帝至少還對賈誼有所賞識,雖然不是賈誼所渴望的,但是至少還看他一眼,那我的唐代宗呢?還不如漢文帝呢,我還不如你賈誼呀!
湘水無情吊豈知:賈誼為什么要在湘水邊憑吊屈原?
——屈原也被放逐到這里,他曾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又說““已矣哉!
國無人兮,莫我知也。”
可見,屈原是寂寞的,孤獨的,渴望有人了解,N年之后,賈誼來這里祭拜他,可是屈原再也聽不到了。再N年后,我劉長卿來這里祭拜賈誼,可惜賈誼也看不到了。屈子不知有賈誼,賈誼不知有長卿,那么后人又有誰知我劉長卿呢?我們都是一群寂寞的人。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師:想到屈原,想到賈誼,再想到自己,詩人在這樣愁腸百結中,面對寂靜的江山,秋風吹過,看草木凋落,終于忍不住了,發出了他最強烈的吶喊,一起讀下詩歌的尾聯:
(4)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翻譯:可憐你為什么被貶到這么偏遠的地方啊!
師:你怎么理解“憐”字?
生:對賈誼的同情,對統治者的不滿和控訴,當然也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吶喊。
三
、總結全文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四、總結方法
最后,再次齊讀詩歌,邊讀邊回顧品析詩歌的過程,待會我們共同總結詠史懷古詩的鑒賞方法。
第一步:弄清史實
詩人寫了什么歷史人物或歷史故事?(賈誼被貶長沙三年)
第二步:聯系背景
詩人為什么要寫這個古人或這段往事(以賈誼自比)?
第三步:體悟情感(感慨自己懷才不遇)
詩人在詩中表現出什么樣的態度,借古人,往事表達了什么什么主旨。
五、學以致用
下面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賈生
李商隱
(唐)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