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9
這是列夫托爾斯泰教案兩課時,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積累字詞
2. 學習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張的運用,學會品評重點語句。
3. 感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學重點:學習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張的運用
教學難點:賞析重點語句,理解人物形象
關鍵:引導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思想變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認識。
教學手段: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課時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我所知道的托爾斯泰”為題,進行交流。交流圍繞三個重點展開,生平、藝術成就、見解與思想,約5分鐘,5分鐘后,請同學代表發言。
二、教師小結并導入: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60年,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其中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托爾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尋求和諧的社會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爾斯泰堅決地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強烈反對土地私有制,主張博愛,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一個小森林中,沒有墓碑,沒有十字架,茨威格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下面,就讓我們來近距離地觀察列夫托爾斯泰。
三、自學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黝黑 滯留 愚鈍 禁錮 軒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尷尬 熾熱 頷首低眉 廣袤無垠
2、解詞:
器宇、鶴立雞群、正襟危坐、禁錮、頷首低眉、誠惶誠恐、無可置疑、黯然失色、廣袤無垠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讀課文第一小節:
1、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讀音和句子中的停頓。
2、請生齊讀課文
3、思考:這段文字寫了托爾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過什么方法寫的?
明確:主要表現了托爾斯泰須發濃密的特點,通過大量比喻和夸張來表現的。
4、品讀: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張的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這一段文字抓住托爾斯泰面部多毛,須發濃密的特征反復描寫,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不僅生動寫出了托翁的特點,而且使人產生美的遐想。
(二)第2——5節
剛才我們集體研讀了第一小節,下面請同學們自主研讀第2—5節,看一看這幾節分別寫了托爾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寫的。(學生自由閱讀,思考)
五、布置作業
教學目標:
1.感知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和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品評語言,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學習課文運用夸張和妙喻描寫托爾斯泰形貌的手法。
3.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4.了解文章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以累累巨著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則是代表他藝術高峰的三部長篇小說。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并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文常簡介: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的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戰爭與和平》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庫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小說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現人民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國人民反拿破侖入侵戰爭的正義性質。
☆《安娜•卡列尼娜》交織著安娜追求愛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展的線索,通過這兩條情節線索,不僅形象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變動,同時也鮮明地暴露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復活》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對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銳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
三、 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疏通字詞:
2.理清文章脈絡:
感情基調:抑 (1-5)外貌特點:須發茂密 面部丑陋 表情愚滯
托爾斯泰形象: 感情基調:揚 (6-9)獨具慧“眼”:目光犀利 感情豐富 威力巨大
四、探究課文:
學生自由誦讀,揣摩作品中描繪的托爾斯泰的獨特的形貌特征。
1.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
“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托爾斯泰并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總結:文中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不僅使形象鮮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產生無盡的聯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張是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更加突顯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獨到刻畫,使文意深刻,韻味無窮。
2.從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比喻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發膚、鼻子、眼睛的語句,并品評其表達效果。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創作情感。
2、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語句的深刻含義,在合作交流中探討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3、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文中肖像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感悟托爾斯泰的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托爾斯泰背景資料:
托爾斯泰,俄國作家。出生名門貴族。自小酷愛文學和哲學。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代表了他的藝術高峰,也是他實踐“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標志。
指導學生看插圖。看他的臉龐,頭發,鼻子,胡子,眼睛。
二、作者簡介
茨威格,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作品有《偉大的悲劇》、《羅曼·羅蘭》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
三、檢查預習情況
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能夠正確默寫。
黝黑 粗糙 崎嶇 平庸 滯留 愚鈍 器宇 蒙昧 酒肆 韁繩 軒昂
膽怯 藏污納垢 鶴立雞群 正襟危坐 誠惶誠恐 入木三分
四、整體感知課文
(一)同學們,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朗讀時思考兩個問題:
1、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
2、每部分主要內容是什么?
朗讀后請3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1-5自然段,主要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為6-9自然段,主要寫托爾斯泰的眼睛。
(二)請第1、2、3組同學讀課文1-4自然段,然后用原文語句說說課文怎樣具體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須發特點: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
面部輪廓: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面部表情:籠罩著消沉的陰影,滯留著愚鈍和壓抑
著裝穿戴:對他來說,穿這件大衣,還是那件大衣,戴這頂帽子,還是那頂帽子,都沒什么不合適。
五、精讀課文
(一)請全體男生讀第6-8自然段。
為什么說托爾斯泰有一雙非同尋常的眼睛?
目光犀利深刻,具有準確的洞察力,敏銳的眼睛觀察社會、人生。
(二)請一個同學讀第8、9兩自然段。描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的'作用是什么?
描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可以集中表現托爾斯泰高尚的人格,揭示托爾斯泰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廣度和深度,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突出中心。
(三)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試找出一些。
1、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的樹根,朝上倒豎。(請同學們看插圖)
2、一綹綹灰白的鬈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他那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請同學們看插圖)
3、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4、一個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請同學們看插圖)
以上4句,請同學們每人當堂背誦一句你喜歡的,同座位同學互相檢查。然后請兩位同學在全班背誦。
(四)品味語句
……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收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五)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認為托爾斯泰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不矛盾。“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自己畢生的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致和家人產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六、總結
本文前半部分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長相。后半部分筆鋒一轉,透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魂靈”的深邃、偉大,字里行間洋溢著仰慕、崇敬之情。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作者馳騁想象,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張。
學過本課以后,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七、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抄寫生字詞。
3、課后閱讀《托爾斯泰》全文或《三作家》全書。
教學目的
1.識記重點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2.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肖像描寫的作用。 4.了解托爾斯泰豐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重點 感知內容,品味語言,揣摩含義,了解托翁。
難點 目標2教具 多媒體
一、導入 請大家說說下面這段文字描繪的人是誰。 他的臉上呈現出悲劇,一張含蓄了許多愁苦和力量的臉;火一樣蓬勃的頭發,蓋在他的頭上,好像有生以來從未梳過;深邃的眼睛略帶灰色,有一種凝重不逼視的光;長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張緊閉的嘴,襯著略顯方形的下頦,整個描繪出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 (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豪,他的長相又如何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去一睹托爾斯泰的肖像,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并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檢查預習
1、 注音髭(zī) 髯(rán) 鬈(quán) 黝(yǒu)黑滯(zhì)留 禁錮(gù) 頷(hàn)首低眉 锃(zèng)亮犀(xī)利 廣袤(mào)無垠 尷尬(gān gà)熾(chì)熱
2、釋義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處境困難,不好處理。滯留:停留不動。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愚鈍:愚笨;不伶俐。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上課老師修改
3、回顧課文,了解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生。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的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三、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與教師共同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全文在結構上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 ②文章為什么重點寫他的眼睛? ③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聽讀課文時,要在書上圈點勾畫,聽讀課文后,先自己思考, 然后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明確:
①全文在結構上分為兩部分。1~5自然段主要寫了托爾斯泰須發的特點;6~9自然段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② 眼睛是心靈之窗,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而充分表達出來。這里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眼睛的描寫,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
③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
四、研讀與賞析 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請用課文原句說說課文的第一部分具體刻畫了托爾斯泰怎樣的外貌特征? ②刻畫這些特征時,作者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試說說其作用。(此處可從課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皮膚、鼻子的句子,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③讀了這一部分,你認為托爾斯泰的相貌怎么樣?
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①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須發特點:“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輪廓:“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憂郁面孔上籠罩著消沉陰影,滯留著愚鈍壓抑”,“沒有一點光彩可言”,“不是傳播智慧的廟堂,而是禁錮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對他來說,穿這件大衣,還是那件大衣,戴這頂帽子,還是那頂帽子,都沒什么不合適”;總之,托爾斯泰的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②比喻和夸張聯袂運用,不僅使“畫面”氣韻生動,而且使人產生美的遐想。 ③托爾斯泰長相粗鄙,他多毛,濃胡須,身材矮小,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
教師小結: 課文的前四段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托爾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動地描述了拜訪者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見的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時作者對客人拜見情景的描寫,又一次讓我們全方位地了解托爾斯泰的身材特點、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對托爾斯泰的形象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同時,這一段也是過渡段。
布置作業
1. 熟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