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8
這是夢回繁華教學反思簡短,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快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章關鍵的詞語和句子,把握文章內容。
2.明確本文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作者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介紹說明對象。(重點)
3.仔細品讀文章語句,體會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難點)
4.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偉大成就,認識我國古代高超的藝術水平和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民族自豪感。
1.圈點勾畫法;2.品讀法;3.討論探究法。
步驟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豐富的構圖、逼真的場景、繁多的畫面聞名于世,是我國國寶級畫作,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清明上河圖》的文章——《夢回繁華》,去領略中國畫的博大精深。
步驟二 自學互研 自我感悟
1.《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瑯琊東武(今中國山東諸城)人。中國北宋時期的畫家。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面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清明上河圖》系宋代名畫,此畫距今近900多年歷史。畫縱25.5cm、橫525cm,作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繪全圖,描繪了京城汴梁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構圖起伏有序,筆墨技巧兼工帶寫,人物生動傳神。畫中細致地描繪了汴河上舟船往復,飛虹臥波;店鋪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華景象。人物生動傳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橋梁、樹木、河流等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2.字詞積累
汴梁(biàn)
徽宗(huī)
料峭(qiào) 跋涉(bá shè)
舳艫(zhú lú) 沉檀(tán)
樞紐(shū) 無暇(xiá)
遒勁(qiú) 摩肩接踵(zhǒng)
絡繹不絕(luò yì)
設色:(繪畫)涂色,著色。
工:善于(畫)。
料峭:微寒。
遒勁:雄健有力。
跋涉:爬山過水,形容旅途艱苦。
摩肩接踵:肩并肩,腳碰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踵,腳后跟。
絡繹不絕:形容行人很多,往來不斷。
3.閱讀感知。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2)文章從哪幾方面介紹它的?
(1)介紹《清明上河圖》的作者、作畫時間。
(2)介紹《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要內容。
(3)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價值。
步驟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一、再讀課文,深入了解課文。
1.文章開頭寫了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開頭寫了北宋時期商業手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繪畫題材的拓展。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清明上河圖》。
2.《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
京城汴梁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
3.作者將《清明上河圖》比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作者把《清明上河圖》比喻為“一部樂章”,把畫面開卷處比喻為慢板、柔板,把畫面中段比喻為快板、緊板,把后段比喻為尾聲,形象生動的突出了《清明上河圖》的特點,引出下文對《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的說明。
4.文中從哪幾方面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價值?
藝術價值和史學價值兩方面。
二、探究說明順序。
1.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的畫面內容的?
作者按照空間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的。
(1)畫面開卷處汴京近郊風光。
(2)畫面中段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
(3)后段汴梁市區的街道。
2.畫面開頭處描繪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順序說明?
畫面開卷處描繪了汴京近郊風光:疏林薄霧中趕集的鄉人,岔道上踏青掃墓歸來的權貴,近處小路上騎驢的長途跋涉的行旅。
按由遠到近的空間順序說明。
三、探究說明方法。
1.在說明畫面中段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時,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舉例子。以“巨大的漕船”“宏敞的拱橋”“準備駛過拱橋的巨大漕船”三個事物為例,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畫面中段的景象。
(2)打比方。說明“宏敞的拱橋”時,說他“結構精美,宛如飛虹”,形象的說明了拱橋的形態和氣勢。
(3)摹狀貌。對“準備駛過拱橋的巨大的漕船”的細節描繪,形象的再現了畫面內容,使讀者如同看見了畫作一般。
多種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介紹了畫面的內容,突出了畫面的特點,給人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2.除此之外,課文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1)列數字。“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縱25.5厘米,橫525厘米”運用準確的數字說明了《清明上河圖》的長度與寬度。
(2)引資料。“《東京夢華錄》中所記述的街巷、酒樓、飲食果子,以及‘天曉諸人入市’,‘諸色雜賣’等,都能在這畫面中找到生動的圖釋”引用《東京夢華錄》來說明《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寫實性很強的作品,畫中所繪與汴梁的記載基本一致。
四、探究說明語言。
這幅長卷人物繁多,場景復雜,但本文介紹得條理分明、細膩具體,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1)嚴謹準確。
如作文在介紹畫作的長和寬時,用“縱25.5厘米,橫525厘米”這種精確的數字來說明。又如“畫中所繪景物,與文獻中有關汴梁的記載基本一致”中“基本”用詞有分寸,既不絕對化,又能體現《清明上河圖》的寫實性。
(2)生動具體。
文中對畫面的描寫非常生動,大量的四字短語,不僅概括力強,且使文章的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
步驟四 當堂演練 知識拓展
1.課后進一步查閱《清明上河圖》的有關資料,深入了解這幅名畫。
2.學習本文的介紹方法,介紹你熟悉的一幅名畫。
步驟五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夢回
繁華《清明上河圖》的作者、作畫時間
《清明上河圖》
的主要內容開卷處汴京近郊風光
中段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
后段汴梁市區的街道
《清明上河圖》的價值
教材分析:
《夢回繁華》是人教版(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都是說明文,而且都是事物說明文,這也是學生初中學段第一次接觸說明文。
《夢回繁華》是一篇介紹我國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創作的畫作《清明上河圖》的說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紹這幅畫作的時候并沒有從繪畫技巧的角度作過多的介紹,而是扣住這幅畫作所描繪的現實內容,將畫作所表現的北宋時期汴梁都城的“繁華”盡量表現出來。這樣的寫作構思,可以幫助非美術專業的一般讀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圖》的主要內容及畫作的深層意義。
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從而引出本文要說明的對象。第二段介紹了畫作的作者張擇端及其創作動機,強調了這幅畫作所要表現的是“夢回繁華”的主題,從而確定了本文介紹畫作內容的重點:“繁華”。第三到五段,是對《清明上河圖》的具體介紹。第三段介紹畫作材質、著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紹畫作的主要內容;第四段分三層介紹了畫作的主體內容,三層均扣住“繁華”來介紹,語言典雅,富有文氣;第五段總結了《清明上河圖》的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
全文使用了邏輯順序,對《清明上河圖》的介紹按照“內涵—內容—價值”的思路來展開,著重體現了畫作的主題“夢回繁華”。
學情分析:
通過第五單元前面兩篇教讀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如何明確說明對象”、“如何結合文章的關鍵句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如何通過概括文章每一段或者每一層的內容梳理說明順序”“如何判斷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這些學習重點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
第三篇自讀課文《蟬》屬于文藝筆調的說明文,又使學生對說明文的多樣性和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時學習該類自讀課文課時已經指導了學生借助旁批和閱讀提示的助讀系統。從閱讀提示中可以了解學習本文的“瀏覽”和“細讀”兩種閱讀法。因為本課沒有設置旁批,學生正好根據老師提出的任務,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看法寫成旁批,養成隨手寫批注的習慣。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說明順序,概括課文內容。
2.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創造力和杰出才華,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說明順序,概括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畫背后的`意蘊。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品讀、批注等方式,掌握說明文的基本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用熱點,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理解題目
提問:看了題目“夢回繁華”,你會聯想到什么?
什么原因只能到夢里去找尋繁華?
岳飛《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三、細讀課文,探究文本
1、文章描繪的“繁華”,在哪里?(請快速瀏覽,找出相關描寫內容)
2、北宋都城汴梁會如此繁華原因是什么?
3、作者又是如何向我們介紹這幅國寶畫作呢?
(細讀文本,探討作者行文的原因)
4、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課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本文主要使用了邏輯順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間順序,。
這樣寫,由表及里,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四、走進畫者,感悟意蘊
拓展訓練:
1、讀了課文,你想對張擇端說些什么?(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2、教師總結:一生癡絕處處,無夢到汴州。
五、板書設計(略)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養成圈點勾畫批注的習慣。
2.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3.通過學習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準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采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2. 細讀課文,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體會準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典雅而富有韻味的語言來介紹《清明上河圖》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同學們,提到畫作,大家應該想到很多畫家和其作品,如:齊白石的蝦、鄭板橋的竹、徐悲鴻的馬等,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鴻篇巨著《清明上河圖》。
二、自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請用跳讀法在文中篩選出主要信息。)
2、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它的?
三、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
(一)在文中勾畫批注: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二)精讀第四自然段,理清此段的說明順序,找出此段使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想想,全文按什么順序來說明的?
(三)舉例說明本文的語言特點
四、總結反思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本文扣住“繁華”,采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創作背景、作品內容、藝術手法及文化價值。為我們再現這幅畫所表現的北宋時期空前繁榮的城市生活。
2、拓展延伸:結合本文的說明,練習對一幅畫進行說明。然后,同桌之間進行交流。
五、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