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9
這是龜雖壽教案詳細,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誦讀、賞析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www.newxue.com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
(二)文學常識了解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曹操字孟德,沛國游縣(今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一位頗有作為的政治家。他20歲時舉孝廉,除洛陽北部都尉,后遷頓丘令。據《曹瞞傳》云:"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后任濟南相,轄十余縣。其時"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斷淫祀",使社會風氣大大好轉。35歲時被征為典軍校尉,次年參加討伐董卓的斗爭。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遷都許昌,受封為大將軍兼丞相,開始掌握中央大權。當時全國處于大分裂局面,各地軍閥擁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從這時起他用了整整11年時間,逐步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這首詩即寫在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
(2)作品簡介;
本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復門行》中最后一章?!恫匠鱿拈T行》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三)詩歌賞析
1、多種形式朗讀
2、賞析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神龜:傳說中的一種長壽龜竟時:終了的時候
騰蛇:傳說中的一種能興云駕霧的蛇
神龜,語出《莊子秋水》:"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騰蛇,語出《韓非子勢難》:"騰蛇游霧。
意思是神靈的龜雖然是長壽的動物,但也有死亡的時候,騰蛇雖能興云駕霧,最終也會死亡后化為灰塵。
這兩句以神龜和騰蛇為喻,借神龜騰蛇起興,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規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說明作者明知人的壽命終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難免要死,但他絲毫不因此而頹喪。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驥(jì):良馬,千里馬櫪(lì):馬槽
烈士:這里指有雄心壯志的人暮年:晚年
意思是千里馬老了,伏在馬槽里,但它仍舊有馳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壯志的人雖到晚年,更應該"老當益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這四句表達了詩人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奮斗的雄心壯志,是全詩的核心。詩人寫此詩時已53歲,故以"老驥"自況,又稱"暮年",但他還要繼續奮斗,所以又說"志在千里""壯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這正如三年后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所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他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需要的,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3)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治之福,可得永年。
盈,滿,引申為"長"??s,虧,引申為"短"。但,只。
養怡,調養身心使之和樂。永,長、久。
意思是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長壽。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是針對一般人的觀點說的,曹操曾自稱他"性不信天命",這句話其實也是對"天命"的否定,說明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下文接著就說"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認為身心修養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壽。但養治之福不是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這四句呼應詩的開頭,在承認壽命有限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反映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4)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這首詩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寶貴的,所以人們應當不斷地發揚積極進取的朝氣建立功業。在結語中,作者還指出事在人為,命運可以改變。這種積極奮發、老當益壯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3、詩歌表現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詩人不甘衰老和壽命不全由天決定、主觀努力也起作用的積極奮發的精神。
教學目標:《龜雖壽》教學設計
1、背誦全詩。
2、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
3、體會并學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并學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詠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并以鐵如意擊打酒壺,以致于酒壺全部缺了口。王大將軍為何對這段文字情有獨鐘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曹操的《龜雖壽》。
二、介紹作者及背景
1、學生介紹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曾歷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魏武帝。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詩作有《步出夏門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2、介紹背景
《龜雖壽》是《步出夏門行》的則是最后一章。這兩首詩遙相呼應,寫下《龜雖壽》時,詩人已經53歲了,他的北征雖然歷盡艱辛,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為統一北方掃除了最后的障礙。他在為新的勝利所感奮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認識到,大業未竟,任重道遠,應當乘勝前進,不斷進取。(漢朝人的平均壽命:24——27,西漢平均壽命二十歲;東漢平均壽命二十二歲。)
三、朗讀詩歌,糾正字音。
1、聽范讀,教師明確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
3、齊讀詩歌。
四、研讀詩句,品味賞析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明確:以神龜和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規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p>
他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他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需要的,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明確:這四句表達了詩人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奮斗的雄心壯志,是全詩的核心。
寫詩時詩人已經53歲,因此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老了,但仍然有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于干一番大事業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顆雄心不會消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不會停息。
3、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明確: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身心修養得法,樂觀豁達,就能夠延年益壽。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4、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明確: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
五、感悟情感
提問:全詩抒發作者何種思想感情?
明確:表現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壽命不全由天決定,主觀努力也起作用的積極奮發的精神。
六、拓展積累
積累下面表現年老仍壯心不已的句子:
1、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宋)陸游《書憤》
七、作業:
1、熟背本詩,并能理解式默寫。
2、讀《三國演義》多角度了解曹操其人。
板書設計: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騰蛇為喻壽命有限
老驥、暮年自況繼續奮斗
在天、永年否定延年益壽
《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téng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jì)伏櫪(lì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一、寫作背景
曹操字孟德,沛國游縣(今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一位頗有作為的政治家。此詩約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本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復門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門行》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二、注釋
1.該詩作于建安十二年(207),這時曹操五十三歲。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版)。這首詩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于一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此詩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竟:終結,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螣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云霧升天。
5.驥(jì):良馬,千里馬。 櫪(lì):馬槽。
6.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暮年:晚年。
7.已:停止。
8.盈縮:原指人的壽星的長短變化,現指人壽命的長短。盈,滿,引申為長??s,虧,引申為短。
9.但:僅,只。
10.養怡:指調養身心,保養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11.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12.幸甚至哉: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正文沒關系,是樂府詩的一種形式性結尾。 三、譯文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我非常高興,要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四、詩文賞析
1、表達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詩句是 答案: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2、《龜雖壽》中強調了人的主觀作用,表現出自己積極進取的曠達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答案: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3、《龜雖壽》中點明詩歌主旨的詩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答案: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4、如何認識“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答案:靈異的神龜雖然活幾千年,但它總還會有完結的時日。飛騰的異蛇雖然會乘云駕霧,但它最終一死仍會化為灰燼。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5、“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體現作者何種哲學思想?答案:體現辯證的思維,既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進取。
6、賞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答案:這句詩用比喻修辭寫出曹操雖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業,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壯志。
7、曹操所云:“養怡之福”指什么?答案: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8、下列對詩詞鑒賞不正確的是( b )
《龜雖壽》(曹操)
a、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志詩。作者以神龜、騰蛇、老驥為喻,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規律,人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b、“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是全詩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作者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的需要,決心為此奮斗終生。“老驥伏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勵志之語。
d、“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四句呼應詩的開頭,在承認壽命有限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反映了詩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9、這是一首抒懷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詩,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它怎樣的人生態度和精神思想?全詩抒發作者何種思想感情?答案:《龜雖壽》體觀作者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表現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壽命不全由天決定,主觀努力也起作用的積極奮發的思想感情。
10、“比”,是中國詩學傳統,詩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一句,就表達了詩人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你能從你所學的古代詩詞中另舉一例加以說明嗎?答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現了詩人不甘年老,報效祖國的情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