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3
這是背影教案第一課時,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基本目標:
理解本文選材立意及文中表達的父子深情。學習回憶性記敘文“引出回憶、展開回憶、結束回憶”的一般結構式。
2、較高目標:
體驗準確用詞的表達效果。
進行外貌描寫片斷訓練。
課時計劃:二課時
第一課時
(落實基本目標)
一 導語:
中華民族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崇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抒寫父子情深的散文名篇──《背影》。
請翻開課文,先看“預習提示”,標劃出作者簡介,了解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提示。
二 略讀(理清.寫作思路把握全篇結構)
提問:“預習提示”第二段中,作者自述本文寫的是“那一回”的事,這個“那一回”指的是“哪能一回”?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原因、什么樣的情形?請用三分鐘時間快速判斷:文章從第幾段一第幾段都是在寫“那一回”的來龍去脈的?
明確:第一段開篇主題,提出難忘“背影”(板書),引出回憶。第二段開始追憶“背影”(板書),展開回憶,具體描寫“那一回”事件的詳細經過。第三段結束回憶,抒寫思念,淚光中又浮現父親“那一回”的背影(板書:再現“背影”),結束全篇。
小結:“引出回憶,展開回憶,結束回憶”是回憶性記敘文常見的一般結構方式。
三 朗讀第二部分(或播放音像),熟悉第二部分內容。
四 研讀第二部分,理解選材立意。可圍繞以下問題殿開:
1、第二部分中寫了兩處“背影”,請你用一句話分別概括它們各是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的背影。
明確:都發生在南京車站:買橘的背影,離去的背影。(板書)
2、“買橘的背影”表現了父親怎樣的性格?(明確拳拳愛子之心。板書)“離去的背影”為什么使“我”的淚又來了?(明確:留下的最后一個印象。板書)
3、在寫南京父子離別之前還寫了在徐州隨父親奔喪、家境的衰敗父親到南京謀事等,從中你看出父親當時怎樣的處境和心情?這對寫背影有何作用?
明確:這些材料表現了世道艱難,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心境自然不好。把“背影”放在這樣特定和環境條件下,寫出特定的家境,心境,父子之間的相愛相憐才更加哀婉感人。
五 配樂朗讀最后一段,體驗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懷念之情。
六 指導導學生概括全篇中心。
明確:通過一次父子離別情形的回憶,表現了父親拳拳愛子之心,抒發了作者對父親不盡的懷念之情。
七 課堂類化訓練(口頭作文)
讀完《背影》,我們都被文中父子那種真摯哀婉的相愛相憐之情所打動,激起我們內心感情的共鳴。其實,我們自己雙何嘗不是在父母的般慈愛與呵護中長大?我們又何嘗不曾經歷過許許多多令人潛然淚下的動人的一幕呢?請打開你記憶之門也向大家敘說你感受最深的“那一回”。
八 課外作業(習題二、四、七)
板書設計:
一 難忘“背影”(引出回憶)
二 追憶“背影”(展開回憶)
買橘的背影──拳拳愛子之心
離去的背影──別離的最后印象
三 再現“背影”(結束回憶)
第二課時
(落實較高目標)
一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如:聽寫并解釋加線字義:
交卸 狼藉 簌簌 變賣典質 賦閑
躊躇 蹣跚 拭干 頹唐 觸目傷懷
情郁于中 瑣屑 舉箸 晶瑩
二 精讀有關“背影”描寫段落(即倒數第二段),體會準確用詞的表達效果。可按以下程序進行:
1、請同學用括號標出父親爬過月臺買桔的背影細節描寫文字(“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表情朗讀一遍。
2、提問:“我為什么看到父親爬過月臺時的.背影,會很快地流淚呢?”如果把文中四個動詞換成別的詞語,還會有讓人“流淚”的效果嗎?
(把“探”換成“縱、翻”;“爬”換成“跳、躍”;“攀”換成“抓、拉”;“縮”換成“跨、登”。)
明確:這四個動詞準確地描摹出父親年老體胖而爬過月臺時的艱難、笨拙、費勁的情景,從而生動表現出父親為兒買桔不辭勞苦的至愛深情,因此才有如此動人的強烈感染力。
3、把這段動作細節描寫再讀一遍,然后給一分鐘準備,完成背誦。
4、在寫離去的背影時,也有一個動詞選用很準確。請問:“再找不著了”一句中的“找”可否換成“看”或“瞧”?為什么?
明確:“找”,尋覓父親的身影,表現了兒子對離別的難舍,想最后再看一看父親的真摯感情。而“看”,“瞧”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三 課堂訓練(片斷描寫訓練)
讓學生仔細的觀察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然后限時十分鐘完成人物外貌描寫。比一比,看誰描寫得最準確、最細致。
四 課外練習(課文練習五、八)
學習目的:
1、情感朗讀,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2、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樸實的語言風格。
3、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的心靈。
4、培養學生珍愛親情,善于理解,積極與父母交流與溝通。
●學習重點:
1、情感朗讀,整體感知,體味深情。
2、語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親情。
●學習時間:二課時
●學習準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2、結合注釋,理解下邊詞語的含義。
狼藉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閑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瑣屑
3、反復朗讀課文,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
●教學設想: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敘事散文,其語言質樸,飽含真情。在教學中,應以“情”為切入口,要求學生在誦讀中體味出文章中所蘊含的父子深情——父親愛兒子,兒子理解懷念父親。同時要精心設置好問題,引導學生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進行體驗,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感悟親情的生活習慣,激發學生寬容仁愛、勤奮學習的熱情。
●教學設計:
一、父情體驗,激趣引讀。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為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它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也許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并不經意,但在特定的環境中,那種對親情的感念便會涌動在我們的心田。那么哪位同學愿意再體驗一下這種溫情呢?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祖籍浙江紹興,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們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這篇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家庭變故。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愁云。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二、誦讀積累,尋找親情。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設問:找出文章中寫背影的文字,說說作者寫得最為動情的是哪一段,朗讀體驗并說說你的理由。通過“背影”你感受到了什么?
“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分別為:
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一、 激發感情,導入新課。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真摯無私的。這種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對這種感情有的體會到了,有的體會不到;有的當時就體會到了,有的過后才體會到。老一輩這種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一代年輕人。同學們想一想,父母的疼愛之情是否感動過你?你是通過什么事體會到的?這種感情是體現在父母的只言片語中,還是隱含在父母的神情語氣里?是通過某個動作流露的,還是通過某個身形體態表現的?父母疼愛子女的細節,有的令人終生難忘。本課所寫的是父親的背影。學習這篇課文時,同學們要弄清:這是父親做什么時的背影?這"背影"體現了父親對"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寫這"背影"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好,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十頁,首先看一下本課的"預習提示"和有關"題注"的一些內容。看這些內容可以使同學們了解一些關于朱自清以及《背影》這篇課文的一些情況。可以輕聲讀一下。[1分鐘])
二、 學生閱讀"預習提示"和題注,了解作者。
強調以下內容:
(通過看"預習提示"和"題注"我們可以知道:本文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生于1898年,于1948年去世,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同時我們還知道,本文寫于1925年……)
朱自清: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本文寫于1925年10月,在當時和以后感動了許許多多讀者。
(好,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把課文朗讀一遍。要求……)
三、 范讀課文后學生自讀。
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部分詞語含義。
(好,剛才老師把課文范讀了一遍,在本文當中,一些字的字音較難掌握,老師從課文中找出了一些字詞,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同學們看他掌握得怎么樣?好,同學們再一起讀兩遍。)
給加點字注音,然后齊讀三遍。
差使 狼籍 籟簌 迂腐 躊躇 蹣跚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結合注釋,理解下邊詞語的含義。
(讀得很好。下面同學們結合"詞注"看課文中對這些詞又是如何解釋的。請同學們輕聲讀一下。在讀這些解釋時,最好能和課文中的語言環境結合起來。好,開始吧!)
狼籍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閑 蹣跚 頹唐
(關于字、詞我們就先處理到這里,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主要思考、討論以下問題。[亮小黑板;讀題……。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再互相討論解決。{5分鐘。好,下面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思考、討論的情況。}])
四、 學生速讀課文,討論下邊問題。
方法:先獨立思考,再互相討論。老師可巡回指導。理解每個問題,都應結合課文中有關段落。
1、 文中出現幾次"背影"?著重寫的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看見的'背影?(結合課后練習一)
理解:文中四次寫"背影"。開頭寫難忘"背影",送別一段兩次寫"背影",結尾憶"背影"。著重寫的是在車站看見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
2、 本文以"背影"為線索,以車站送別為中心展開。劃分段落層次并概括段意層意(結合課后練習七)
第一部分(第一段):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一層(二、三段):寫送別時的家境,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四、五段):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六段):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寫別后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3、 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什么樣的感情?(即本文的中心思想)
理解: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
(同學們對以上問題的掌握,就對下一步我們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接下來……[一遍])
五、 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加深體會中心思想。
六、 理解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問:(咱們這節課上到這兒,老師有一個問題卻有點搞不懂了……)本文是通過寫"我"與父親在車站離別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的,為什么又要寫與此似無多大關系的第二、三段?
理解:這兩段寫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為突出父親的愛子之情作鋪墊。當時,祖母去世,父親失業,真是禍不單行。父親還帳缺錢,只好變賣典質;辦喪事要用錢,只好再去借錢。家中境況可想而知。喪事一畢,父子又要離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親背著沉重的精神負擔,還細致入微地關照兒子就更為感人。
七、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有:了解了作者(具體內容豈學生復述);掃除了文字障礙(字、詞);分析了段落層次并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這是難點的突破。
八、 布置課外作業。
1、 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
2、 熟記生字的讀音、寫法和含義;用老師指定的詞語造句。
教學目標:
1、抓住人物的言行和細節描寫,感受父愛。
2、能抓住人人物的言行和細節進行對父愛的表達。
教學設計:
一、古詩導入
師:同學們,先讓老師念一首古詩吧。《游子吟》 詩中的哪些地方讓你最受感動呢?
師:自古多情傷離別,更何況是骨肉之情的離別呢!母親看著孩子將背上行囊獨自遠行去尋找遙不可知的未來。已無語,她只能將牽腸的擔憂和揪心的疼愛一針一針地縫進游子厚實的衣服里。
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朗讀這首純樸的詩吧!
師:愛無需言語,它可能就在一個眼神里,可能就在一個細微的動作里,也正因為這樣經常被年少無知的我們所忽視。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去感覺含蓄而深沉的父愛。
二、學習《背影》
師:讓我們先聽聽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聽后告訴我你的感受。
(三個學生進行交流)
師:這是一位普通而又偉大的父親。文章語言樸實,但是無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使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走近文章,走近這位偉大的父親。
師: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最能讓你感受到父愛的地方找出來,進行品味。(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和神態中去找,還可以抓住細節的描寫。或可以抓住一句話或抓住一個詞去感悟。)
學生把找到的寫到黑板上去。
學生交流,老師引導。
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學習《父親的愛》
師:雖然這是一個老境頹唐的父親。但我們從他對孩子的愛中看到了他人格的偉大。
其實我們的父親 又何嘗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呢,在我們自心為了不起的成長過程中甚至也在經常暗笑父親的迂。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一個孩子猛然間發現在父愛吧,在你的腦海里是否也閃現出諸如此類的生活畫面呢。
學生自由讀
師: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你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是否也有被你忽視的父愛呢。如果你現在感受到了也能不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談一談呢。
四、小結
同學們,請讓我們更加倍愛我們的父親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