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7
這是西游記課堂,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讀12個字。
2、通過默讀能夠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說說這個故事,了解《西游記》中美猴王的來歷。
3、能夠從課文中摘抄自已喜歡的語句。
【教學重點】了解《西游記》中美猴王的來歷。
【教學難點】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具】課本彩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都看過動畫片《西游記》,它是根據長篇小說《西游記》制作的。我們這篇課文就選自《西游記》,對原文沒有任何改動,保留了明代白話小說的風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本文。
二、講授新課
1、學生自學課文(15分鐘):
⑴ 劃出課文中的認讀字詞。
⑵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里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內容?
2、學生互相交流(5分鐘):
有針對性指導。
針對自學中的問題,學生互相交流看法。
3、課堂反饋:
提示:每段寫誰?(石猴)。寫什么?小結:
分析小說特點:
⑴ “有半文半白”的感覺。
⑵ 有些語言十分鮮活有生命力。如第一自然段寫石猴生活的語句如歌似賦,讀起來瑯瑯上口,頗有韻律之美。
① 讀一讀課文中的認讀字詞。
② 練習朗讀課文。
③ 說說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每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
4、課堂練習:
說明學習目標:
⑴ 說說石猴從哪兒來有,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⑵ 畫出你喜歡的句子(至少3句)
⑶ 背一背。
三、課堂小結與檢測
1、談談你喜歡的收獲體會,感覺。
2、默寫你喜歡的語句(最少一句)。
四、課堂練習
1、《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小說家( )
2、《猴王出世》共有4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二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三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3、解釋詞語:
提男契女、鍥、序齒排班。
五、作業
1、摘抄你喜歡的句子(至少3句)。
2、《觀看勇收熊黑怪》。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名著內容,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獨特魅力。
2.領悟閱讀古典文學原著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增強閱讀信心。
【預習提示】
1.日積月累
完成《西游記》調查問卷,積累相關知識。
2.邊讀邊悟
(1)概括《西游記》主要內容,了解小說由哪幾部分組成。
(2)分析唐僧師徒四人的特點,并說說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3.學貴有疑
在閱讀中,你有什么疑問嗎?
【教學過程】
一、疑問導入:萬千思緒錦書來
同學們,今年暑假老師推薦大家讀《西游記》原著,有的同學在閱讀中遇到了一些問題。近日,老師就收到了我班小明同學的微信。(師讀)
親愛的老師:您好。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努力讀您推薦的《西游記》,但我覺得讀原著不如看電影、電視劇有意思,我們通過電視劇,對《西游記》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已經了解得很多了,我們為什么還要讀原著呢?看電視劇、電影不也一樣嗎?
同學們,對于我們為什么要讀《西游記》原著這個問題,你有沒有相同的疑惑?這節課,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吳承恩先生的《西游記》,在字里行間品味原著的魅力。(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書山有路志為先
1.深入了解名著內容,理解人物形象。
2.領悟閱讀古典文學原著的方法。
三、初讀檢測:七嘴八舌說西游
師:前段時間,我們布置了品讀《西游記》的預習任務。我們先來檢測一下《西游記》閱讀情況,看大屏幕,老師出了四個方面的問題檢測,請大家積極參與競答,順利通關者可獲得精美“大話西游”書簽一份。
屏顯:(1)我是小小說書家
(2)這些大仙都是誰
(3)各路妖怪知多少
(4)作者作品猜猜看
師:(給大家5分鐘思考討論時間)哪位同學先來挑戰?(找生答題)
師小結:經過測試,我們發現有些同學假期里真正做到用心讀書了,這些小獎品(書簽)就是給你們假期認真讀書的最好獎勵。
四、細讀品味:你言我語論文章
(一)精讀細節描寫,豐滿人物形象
過渡:也許有的同學說,這些答案是我從電視電影中得來的,不用讀原著也能全部答對。那么,原著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讓我們先來欣賞一段影視作品。
(大屏幕播放《三打白骨精》視頻)
師:從視頻中,你了解到一個怎樣的孫悟空?
生:機智勇敢、聰明靈敏的孫悟空。
生:勇敢無畏、執著降妖的孫悟空。
生:可憐的孫悟空,整天跟著一個糊涂的師傅,不被師傅了解,但又很忠心護主。
生:沖動的孫悟空,不善言辭的孫悟空,遇到事情很急躁。
……
師:我們看到了一個機智勇敢、不善言辭、可憐急躁的悟空。可對于這第三次“打白骨精”,原著中又是怎樣寫的呢?
行者笑道:“我是個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好大圣,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云端里照應。那大圣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師:從原著中你又讀出一個怎樣的悟空?
生:根據對孫悟空的心理描寫,可以看出他其實不僅僅武藝高強、沖動急躁,還是一只思慮周全的猴子。(生笑)
生:孫悟空還知道找土地、山神來做證人,看來他果真很聰明。
生:原文中寫:“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可以看出他其實膽大包天、隨性灑脫,想要先斬后奏,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唐僧平時很疼惜照顧他。
……
師:這些細節描寫,在電視劇中表現出來了嗎?
生:沒有。
師:影視作品更重視孫悟空神通廣大,機智勇敢的正面形象的塑造,而原著中的描寫更具體細致,讓人感嘆悟空不僅是個武藝高強的武夫,而且還是個思慮周全的智者。其實,在對原著其他經典片段的處理上,影視作品都很難把原著中人物性格、心思的細膩之處表現出來。比如在由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騰那騙寶貝》改編的《奪寶蓮花洞》這一視頻中,也沒有體現出來悟空在請老妖時的心理描寫:
孫大圣見了,不敢進去,只在二門外仵著臉,脫脫的哭起來,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寶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為何而哭?他當時曾下九鼎油鍋,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只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心卻想道:"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的站了說話之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際也沒及奈何,撞將進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頭。"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騰那騙寶貝》
師:從原著中你讀出一個怎樣的悟空?
生:為去西天求取真經委曲求全、能屈能伸的孫悟空。
生:有血有肉、有骨氣的孫悟空,他是一個“猴漢子”。
師:你是從哪些細節描寫中讀出的?
……
師:看電視劇電影,我們大抵只能看到悟空的“猴精”,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卻很難看到他層層疊疊的內心世界。這一段對于孫悟空 “哭”和“淚”的描述,一點也沒削弱他的英雄氣質。對于這些優美的細節描寫,我們要精讀,把書讀“厚”,讀出豐滿的人物形象。(板書:豐滿人物形象)
(二)品讀詩意語言,激發讀者想象
師:《西游記》原著的魅力還遠不止這些,讓我們繼續探究。請同學們比較閱讀下面兩個引文,說說你覺得哪種寫法更精彩?并說說理由。
卻說他師徒兩個,策馬前來,直至山門首觀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見那——
層層殿閣,迭迭廊房。三山門外,巍巍萬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艷艷千條紅霧繞。兩路松篁,一林檜柏。兩路松篁,無年無紀自清幽;一林檜柏,有色有顏隨傲麗。
——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一天傍晚時分,唐三藏坐在馬背上,抬頭遙望似乎不遠處有一座寺院。他們加緊了趕路的步伐,到了寺院門口,他們剛想敲門進去,這時從寺院里走出了一個小和尚,小和尚問他們道:“大師是從何方而來?”
——青少年版《西游記》第六回《袈裟禍起觀音寺》
師:比較閱讀完這兩段文字,請談談你的閱讀感悟。
生1:原著寫得有奇幻、有詩意,運用大量的詩詞歌賦。
生2:原著是半文言半白話,比青少年版的讀起來更難理解。
生3:讀原著可以積累好詞好句,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想象力。
……
師:是的,讀《西游記》原著時,你會發現作者運用了大量對稱的詩句,朗朗上口,營造出一個奇幻美妙的神話世界。它寫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時,這樣描述:(找生讀)
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師:它寫佛主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時,是這樣的場景:(找生讀)
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
師:它描寫人物時,迎面拂來一股清奇之風,好一個秀氣的后生:(找生讀)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圣行。
師:這是誰啊?
生:二郎神。
師:正如《紅樓夢》里學詩的香菱說的那樣: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寥寥數語,把二郎神的相貌、裝束、來歷、本領描述得清清楚楚。我們在作文中,也可以學會將語言詩意化,短小雋永,含義深刻。對于這些詩意的語言,我們要品讀,把書讀“透”,讀出豐富奇特的想象。(板書:激發讀者想象)
(三)跳讀奇幻情節,感悟人生哲理
師:在課前《西游記》問卷調查表中,老師發現很多同學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屏顯:為什么不讓孫悟空代替唐僧去取經?)
師: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沉默,有個別同學慢慢舉手)
師:先給大家5分鐘時間自主思考,然后帶著你的思考成果進行小組討論,互通有無,完善答案。
師:誰能與大家交流?
生1:取經重在過程中的付出,無論結果如何,有了過程才是完美的,在過程里你可以享受。
生2:如果手到擒來,還怎么能有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之后獲得成功的那種快感呢!這樣才會更珍惜!
生3:因為金蟬子要渡劫!本書的主人公是唐僧,他是肉眼凡胎,只有他取得真經才算渡劫成功。
……
師:在這個過程中,孫悟空收獲了什么呢?
生:緊箍咒。(全班哄堂大笑)
師:緊箍咒也不是一個壞東西啊,它讓一個無法無天的潑猴成為了一個斗戰勝佛。
生1:他收獲了成長。一路上,他三打白骨精、斗法蓮花洞、歷險火焰山、大戰紅孩兒……,他逐漸從一個大鬧天宮的石猴變成了一個降妖除魔造福百姓的英雄。
生2:他收獲了師傅和師弟。他們在九九八十一難中結下深厚的友誼。
……
師:我們跳讀文章情節,將這些磨難一一串聯,我們不僅能看到了由桀驁不馴到堅忍不拔的悟空,還能看到由自私自利到不愿散伙的八戒,由縱火燒御賜之物到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白龍馬,這不僅僅是一個關于取經的故事,還是一個有關成長的故事,是五個生命凈化的過程。
師:除了有價值的問題,在《西游記》問卷調查表中,我還“淘”到了幾顆明珠,他們對原著情節抓得準、悟得深、問得好,無論在文本解讀還是閱讀方法上,都帶給我們很多思考:
(屏顯:第一張節選《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請生品讀、賞析)
師:他跳讀的情節是唐太宗地府還魂,但經過他的摘抄整合,適當刪減,我們就能清晰地從字里行間捕捉到作者暗諷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
(屏顯:第二張節選“有主妖怪匯集”,生欣賞、討論)
師:這是本次《西游記》名著閱讀中,老師發現的最有思想的閱讀感悟。閱讀者真正做到將自己跳出原著,理清脈絡,將書讀“薄”了。他把《西游記》中有后臺的妖怪都羅列出來,敏銳地發現一種現象:在《西游記》中,演繹的不只是西游,而是人性,讓人茅塞頓開。
師:《西游記》是一篇長篇小說,要想領略它的魅力,在閱讀中,我們要讀“厚”細節,讀“透”語言,還要讀“薄”情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深入思考,挖掘作品內涵。(板書:挖掘作品內涵)
五、情真意切寫回信
師:好了,我們可以給小明同學回信了。同學們,我們為什么要讀《西游記》原著?我們又怎樣讀《西游記》原著呢?
生1:精讀細節描寫,豐滿人物形象
生2:品讀詩意語言,激發讀者想象
生3:跳讀奇幻情節,感悟人生哲理
(師隨機板書)
師:讀名著如果只為了了解情節人物大概,那你就體會不到它誘人的魅力。原著中細致的描寫,詼諧的語言,巧妙的構思是影視作品所無法表現的。所以,當我們看電視劇《紅高粱》時,別忘了讀讀莫言的《紅高粱》;當我們看《金粉世家》時,別忘了讀讀張恨水的《金粉世家》;當我們看《亂世佳人》的時候,別忘了讀讀瑪格麗特的《飄》;當我們看《西游記》時,一定要讀讀原著。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就是因為它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在一品一思,一飲一啄中,都能給我們帶來智慧的啟迪。
師:老師希望還沒讀完《西游記》的同學采用精讀、品讀、跳讀的方法,繼續讀下去,讀完的同學不妨再多讀幾遍,正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或許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完成板書)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鼓勵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互相交流。并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這篇略讀課文是古代白話中,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并從中受到教育。
3、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課文的背景資料,準備重點語句的課件。
學生準備:有條件的學生閱讀《西游記》。
(四)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①引導談話:《西游記》大家都看過吧。在這部小說中,你最喜歡誰?
②進一步引導:孫悟空是一個怎樣的人?
③引入: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一過程。(板書課題)(圍繞孫悟空展開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①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勾畫不明白的地方。
(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
②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主要是字詞方面的),組織學生討論解決。重點指導:“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個序齒排班”
(本文文字稍顯晦澀,在疏通文章上教師需給學生提供更多幫助。)
3、細讀課文,了解孫悟空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①提問:石猴是從哪里來的?起初他過著怎樣的生活?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了解石猴的來歷。)
②指導分析石猴成為美猴王的過程,探討從中體現了他怎樣的特點。
(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感悟人物品質。)
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2)石猴笑道:“真是個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4)指導讀重點語句。
(5)指名復述石猴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由關鍵語句感受石猴成為美猴王的經過,抓住描寫人物動作、語言、行為的語句體會人物特點。)
4、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喜受的句子,反復朗讀。
②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引導其感受白話文獨特的語言美。
(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對古典名著的興趣。)
5、作業設計
①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瞑目: 遂有靈通之意:
報男挈女: 抓耳撓腮:
②石猴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6、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無私無畏 勇敢頑強 身手不凡 當仁不讓 敢作敢為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快速、準確地了解小說內容,賞析精彩情節,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引導學生關注小說的“回目”,創設閱讀情景,提高快速閱讀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習快速閱讀,通過運用精讀和跳讀等快速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小說的速度。
2.通過賞析小說精彩片段,把握人物形象,在情景活動中提高快速閱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品讀小說生動的細節描寫,創設閱讀情景,提高快速閱讀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跳讀法、精讀法和活動法等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閱讀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進行快速閱讀練習。
1.學生了解小說主要內容,賞析精彩片段,把握人物形象是運用跳讀和精讀來實現的。
2.通過創設閱讀情景,學生在特定場景中開展閱讀活動,在目標引領下進行自主閱讀、品悟賞析,小組合作探究釋疑,共同完成閱讀任務。教師在活動中適時進行閱讀方法指導。
3.在小說導讀過程中,選擇適宜切入點,利用跳讀,由點連線,在多條線索交織碰撞中,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精細研讀的興趣。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漫話“西游”
導語:說起電影《大話西游》,同學們應該比較熟悉了,尤其是影片中的至尊寶形象,深受世人的喜愛。不僅是電影,作為一部經典名著,《西游記》在世界范圍內被多次改編、演繹。說到故事的源頭,同學們是否熟知《西游記》原著呢?由西去取經的“罪人”到“五圣成真”,唐僧師徒經歷了哪些波折和劫難?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吳承恩營造的神魔世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話題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識“五圣”
教師創設情景并提出以下問題。
話說唐僧師徒,“連馬五口”,在八大金剛的引領之下,又一次來到了靈山,參加了由如來主持召開的“取經總結表彰大會”。
1.審定頒獎詞。
請幫助唐僧師徒概括“封圣頒獎詞”中的關鍵信息,不要超過3個詞語。
(1)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跳讀法,快速定位小說第100回唐僧師徒封圣部分。
(2)教師指導學生細讀文本、圈畫出如來對唐僧師徒的評語,從中提煉出關鍵詞。
2.審核人物事跡。
請選擇“五圣”中你最喜歡的一位,借助目錄,快速找到一個與其頒獎詞相吻合的故事,簡要概括故事情節。(限時10分鐘)
(1)教師簡介回目及其作用:回目是指小說中概括每一回內容的標題。借助回目,可以快速了解章節的主要內容。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目”抓住主要人物,然后快速瀏覽小說內容,從而了解相關章節的主要故事情節。
示例:如果要找描寫豬八戒的回目,可以從目錄中找到直接出現豬八戒名字的回目,如“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光”。
學生依據回目標題,描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語言要簡潔明了。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跳讀和精讀快速抓住小說的重要內容和精彩情節。
(三)推薦“西游之星”
教師創設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創造性讀書活動。
同學們介紹的唐僧師徒事跡,讓我們對“五圣”的光輝形象又有了新的認識。那么,在取經途中,“五圣”中誰的貢獻最大呢?近日,“西天取經組委會”要組織評選一名“西游之星”,用來表彰在這次取經活動中表現最為突出者。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來完成。(限時20分鐘)
1.請各組按照“西游之星”評選活動的具體要求,運用跳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依據小說具體情節推選出本組的候選人。
2.請各組認真填寫“西游之星”候選人推薦表。
要求:(1)推薦理由50字左右;
(2)事跡材料300字左右;
(3)限時20分鐘。
附1:“西游之星”推選辦法
(1)推薦候選人范圍:唐僧師徒;
(2)各組推選出一名候選人,寫明推薦理由,簡要介紹其事跡。
推薦理由示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節選)──屠呦呦
“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
(3)全班根據各組的推選情況,經公眾投票和最終評議,確定“西游之星”人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