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0
這是蚊子和獅子第一次吹喇叭,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蚊子和獅子》是一篇篇幅短小、情節明晰的經典寓言,選擇這篇課文作為跟崗匯報課,主要是出于對學生反應度的考慮。作為寓言故事,這樣的體裁學生很容易感興趣,也比較容易把握。這節課的教學,以下幾點給我很深的`感觸:
一、創新式的解讀不能離開文本。
無論如何創新都是在文本的基礎上產生的,否則創新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架空的分析是可怕的。我們在教學中所安排的一些活動如:表演、競賽、辯論等,應該在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應該為進一步理解文本服務。而不能使教學成為過客,白白浪費了文本中豐富的營養。
二、教師的點撥很重要。
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惑或障礙,要解決這些,單靠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教師的點撥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因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啟發,可及時小結,可適時提示,可巧妙激勵……點撥的價值在于使教學呈現一種有序的狀態,同時還可以使教與學達到一定深度,能充分挖掘文本的許多內涵。
三、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是學法指導的重要內容。
語文教學如何求“活”?我認為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側面思考,就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更新的思維空間,其想象、聯想的余地就更大,更易發揮出各自的個性特征,還可供其他的學生參照。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對寓言寓意的探究,不是用一種方式,且不僅只讓學生從一個角度去探究,還有變化的要求,因此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比如課堂上所提問題,有的學生會選擇蚊子,認為蚊子善于動腦筋,以己之長攻人之短:而有的則選獅子,認為獅子是百獸之王,體力過人,本領出眾;而有的則選蜘蛛,理由是它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絲不茍、默默的工作,還有的選蜘蛛是因為蜘蛛善于總結別人的缺點,來攻擊他,學生的回答眾說紛紜。對文中的三個角色都已進行了比較全面、正確的分析、基本上理解了三個角色和這則寓言的寓意,已經達到學習本文的目的。對這則寓言寓意的理解也尊重學生的求異思維,尊重他們獨特的理解與體驗,不妄加否定。
另外,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也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課后的作業是給《蚊子和獅子》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要求在符合原文意思的情況下,展開想象,讓學生多角度思考,每個學生可寫出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結局。
四、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
上完一節課,靜心沉思,摸索出其中的某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思維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我相信這樣做,課堂一定會越來越來完美。
蚊子與獅子》是一則淺顯的寓言,教學淺顯的課文我們都會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學生自認為一看就懂,沒有什么學習熱情?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只有淺文深教。這個深表現為三點,一是理解透徹細致,二是理解出新意,三是學會寫作寓言。
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學生,絕大多數同學有大而化之的毛病,學習課文滿足于粗略了解,理解課文時也是粗枝大葉,理解細致,不僅能讓他們感覺課文的無窮魅力,也能克服他們在*格上的缺限。從教學實際看,我通過引導學生層層細致理解,讓學生處于興致盎然的狀態。
詩無達詁,是說詩歌沒有固定的解釋,其實文也無達詁。理解出新意,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之一。從教學實際看,只要引導得當,學生是能根據他們的經歷、學識以及理解的角度能出新解的,盡管他們只是初一的學生。事實上這一部分最出*,學生有許多想法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
我倡導寫好字、讀好書、作好文的“‘三好’語文教學法”,在實際教學課文時關鍵要做到讀寫結合。本文是寓言,讀到要求學生理解寓言的特點與最主要的寫作手法,并安排了一個環節讓學生當堂完成續寫,這既是對課文深化理解的過程,也是檢查學生寫作中可能出現問題的過程,從學生當課寫作交流的情況看,的確出現了寫作寓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老師點評后,對學生是一個提醒,也為課文完成寓言故事的寫作作了一必要的鋪墊。為了讓學生產生寫的興趣,并進一步明確應怎樣寫,我寫作了下水作文。從我的教學實踐看,要培養學生寫好文,老師作下水作文是一重要措施。老師能寫,學生會由衷佩服,會因佩服老師而愿意努力去把作文寫好;老師能寫作文,才能知道作文的*甜苦辣,才會知道哪些地方不容易寫好,也才會指導得體。
對于我的續寫,用“rap”朗讀,學生特別激動,下課后一些學生從來沒想想到老師會用外國快板來朗讀,希望老師將來多上這樣的課。
可惜一節課的時間太緊,又是大班額,很多學生尚未在課堂上充分表現。
《蚊子和獅子》是一篇篇幅短小、情節明晰的經典寓言,選擇這篇課文作為家校開放的展示課,主要是出于對學生反應度的考慮。作為寓言故事,這樣的體裁學生很容易感興趣,也比較容易把握,相信課堂的氣氛和效果都會不錯。
這堂課的主要目的是讓預備年級學生學會閱讀寓言,了解其特點并初步嘗試編寫寓言。學生對于寓言的特點把握可以從以往的閱讀體會中獲得,應當沒有困難(當然關于寓言、神話和童話的區別事先可作一些講解),因此一開始導入新課環節教師先提出“關于寓言你知道多少?這些寓言你曾經讀過嗎?想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的一系列問題,意在讓學生從以往的閱讀體驗中初步提煉寓言特點,并在討論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接著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環節,教師簡介作家伊索及《伊索寓言》,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文學價值及地位;聽課文朗讀錄音,糾正字音、字形(對于預備年級來說,落實雙基是必不可少的);概述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得對文章的初步理解,但對于情節與理解寓意的關系學生未必知曉,因而確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了解寓言的特點,通過情節的分析理解寓意。概述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情節與寓意之間的關系,從而正確把握課文的深刻寓意。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再通過對課文情節的細致分析(結合文中有關的語言、動作描寫及擬人化手法)深入感知,加深對寓言特點的理解體會。
教師提出:
1、小蚊子為什么能戰勝強大的獅子?文中哪些動詞能很好地表現這一點?
2、又為什么會被小小的蜘蛛給消滅了?文中哪些動詞能很好地表現這一點?引導學生在尋求問題的答案時關注課文中的相關描寫,尤其是蚊子的兩次吹喇叭及一些生動形象的動詞(如沖、咬、唱等),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寓言在敘述故事情節時運用這些手法,將使故事生動更加有趣、自然傳神。最后再來提煉寓意,鼓勵從不同角度理解,教師歸納寓意的特點:寓意的提煉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一般出現在末尾;一篇寓言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可以是多角度的,本文的主要寓意還是驕兵必敗,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寓言往往假托動物,實則寫人,在現今的社會生活中也是有借鑒意義的。本環節教學學生反應熱烈,思考積極,有效回答老師提問,其中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出色發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導入
蚊子和獅子教案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伊索寓言中的《赫爾墨斯和雕像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伊索寓言的另一則《蚊子和獅子》,請大家看一個小視頻,了解一下這個小故事。
二、 自學指導1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語氣(仿照動畫中的語氣),然后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
(5分鐘后,小組進行pk)
三、自學指導2
快速默讀課文,獨立思考下列 問題:
1、概括這則寓言的 故事主要內容。
2、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劃出關鍵詞語)
3、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劃出關鍵詞語)
明確:
1、概括這則寓言的故事主要內容。
蚊子揚長避短戰勝了獅子,后因驕傲自滿被蜘蛛網住。
2、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劃出關鍵詞語)
承前 啟后,串聯導入,由已學過的內容自然延伸到新的內容。
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上問題,要求學生能夠劃出關鍵詞語。
教師激情 導入,創設意境,引起學 生的閱讀興趣。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感知故事,從而進入課情境的過程
四、合作探究
1、文章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寫寓言的通過什么描寫方法來塑造蚊子形象的?主要是哪一種?
2、蚊子兩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3、文中前后兩次引用蚊子的話,而標點符號、人稱卻不同,為什么?
(小組合作,4分鐘后小組代表展示)
五、點明寓意
看偶然性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原因,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蚊子“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為什么反會被“小小的蜘蛛消滅掉”,因為驕兵必敗,這就是這則寓言的寓意。
讀了這則寓 言,你還懂得了哪些道理?
要戰勝對方 必須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長攻敵所短;面對強手和困難,應毫不退縮,勇往直前。
六、當堂訓練
1、兩則《伊索寓言》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用簡短的語言寫一段驕兵必敗的事件(50字以內)。
七、小結
本文通過記敘蚊子擊敗獅子,卻成了蜘蛛的俘虜的故事,諷刺了那 些取得一點成績就得意忘形的、忽視自己短處的人。啟示我們:即使取得多大的勝利也不能驕傲,要始終謹慎從事,否則可能在小事上受到挫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