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7
這是陳太丘與友期行的主旨,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1.新課標要求形成學生對親情的認識和感悟能力,這是篇課內閱讀課文,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悟濃濃的父子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這一單元體現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2.本節課要學生學習元方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 ,感悟親情,知道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
1.課文短小精悍卻反映了道理,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出道理。并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從文言字詞到感悟,再到進一步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并爭取能背誦。
過程和方法:讀并體會故事的內容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誦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對誠信與禮貌的感悟。
教學難點: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這節課老師想領同學們再次走進精典故事,去認識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時空,沿著中華文化的長河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一起去見見他好不好?[引出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來讀懂它
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2、齊讀
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 對照注釋邊讀邊疏通文意,小組合作
2、 落實重點詞句
3、 學生講故事
4 、引導朗讀,注意停頓與重音,把握感情,師生點評。學生互相挑戰誦讀,熟讀背誦。
品味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你悟到什么?
2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如果是你怎樣辦?
設題意圖:通過對問題的品味探究,讓學生了解內容,形成自己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對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教師點撥: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嘗試用誠信、寬容、理解的方式去與人溝通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陳太丘與友期》是七年級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詠雪》是同事上的,沒有講解字詞,也沒有講解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所以我在上《陳太丘與友期》時,就著重要講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這節課按照余映潮老師對文言文的評點設計的。
十分鐘字詞積累,主要是教師講解重點字詞,文言文詞語積累的方法。
十分鐘課文譯講,主要是學生活動。
十分鐘課文賞析,分析人物,對比《詠雪》閱讀。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
十分鐘背誦課文,學生活動。
這樣的設計,來上第一節課,覺得重點很清晰。任務很明確,師生活動穿*行,學生學得很扎實。
難點是人物賞析。對于課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很快學生做出了評價。對比閱讀有些難度,學生只能從淺層面來談,我就作以補充。
整堂課,思路很清晰,環節很緊湊。
只是背誦部分時間只剩下三分鐘。
可以壓縮的環節:文學常識部分,譯講課文部分。
需要改進的部分:學生譯講前,要說明白要求。
這是一種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模式。
《陳太丘與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選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內容淺顯,故事情節強,對于剛剛接觸文言文的七年級學生來說,便于他們的理解閱讀。同時,也能較好地將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與初中階段相銜接,讓學生在學習中去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樹立文言文學習的自信心。
雖然本文內容比較淺顯,但畢竟是文言文,與我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把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讀中去感受,在理解中去探討,在交流中去提升自己的道德情*。《課標》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而本文是第五課《世說新語》兩則中的第二則,學生在學習《詠雪》的基礎上再來學習本文,他們對文言文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在這種情況下,我放手讓學生去翻譯,去質疑,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
同時,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我通過設計問題,提問的形式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將文言文的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這一問題的設置,既消除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恐懼心情,又能讓學生再次深入文本,創設情境,多角度地來回答。實踐表明:針對這一問題,學生有的覺得應該像陳太丘那樣“舍去”,有的認為再等等。其實,在學生的*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順勢引導,做人要講誠信,凡事要學會寬容,從“讀文”到“做人”,學生的思想境界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再就是作業的布置,特別是課本劇的表演,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編排課本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將語文學習與語文實踐相結合,將聽說讀寫相結合,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當然,我上的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還有一少部學生未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分析其原因:對課文內容沒有讀懂,一些句子不會翻譯。鑒于這一點,在文言文教學中,除了向學生講清重點詞句外,還要講一講翻譯的方法比如:增、補、刪、換、調等,將方法的點撥貫穿在文言文教學當中,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三、教學方法:
朗讀、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討。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情導入:上個星期,我和一個朋友約好早晨8點出發爬山,可時間到了,他還沒來,我該怎么辦呢?誰來幫我出出主意?
古代有一個叫陳太丘的人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課題: 陳太丘與友期
二、檢查學生預習
課文到底講了什么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請一生復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等這個同學講完后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 先自由讀,易于品味、揣摩
(1)聯系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借助下面注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為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后語氣的變化)
四、課堂討論:
1、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1)陳太丘:
“太丘舍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2)友人:
“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本文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樣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你是怎樣做的?
五、學生當堂表演元方與友人的對話。
六、自由朗讀,當堂成誦檢查。
七、課外延展
1、講一個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2、就課堂討論中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寫一段文字,如《談陳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見》
3、習作:《我家來了客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