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3
這是金色花導入,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詩文情感基調,品味精美語言。
2、初步感知印度文化和泰戈爾的詩歌特點。
3、學習和借鑒本詩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法感知課文內容。
2、用品析討論法領會語句的深刻含義。
3、用合作探究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童真童趣,感受人間至愛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途徑,感悟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1、通過想象,鑒賞詩歌,學習和借鑒本詩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學習本文托物寄情的寫法。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品析、討論;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并配合多媒體課件,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本課設置了情境導入、感知學習、品讀欣賞、想象練習、活動學習、布置作業等幾個環節。
2、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欣賞視頻課件和反復朗讀課文完成的。
3、通過引導學生品賞語言,感受泰戈爾散文詩的魅力。
4、利用本課特點,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入語:
同學們,你們剛剛告別了童年,冰心有一句寫童年的詩句:“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童年是如夢如幻的,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時期的孩子有無窮的想象力。偉大詩人泰戈爾筆下有這樣一個印度孩子,他突發奇想,用純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方法表現對母親的依戀。讓我們一起來品讀《金色花》,認識這個天真爛漫的孩童形象。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播放情境課文窗前花影、情境課文庭院花香、情境課文牛棚驚喜,指導學生熟讀課文并設計相關問題:
1、文章共描繪了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給每幅畫面加一個小標題。
2、你能各找一個詞形容文中孩子和母親的特點嗎?
(答案見PPT批注)
【設計意圖】
1、營造情境,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訓練概括能力。
2、引導學生感知人物特點。
(三)品讀欣賞
1、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班級小組內討論:
(1)作者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2)作者是如何表現孩子對母親的依戀與愛的?畫出相關的詞語。
(3)金色花是印度圣樹上的花,它給本文蒙上了宗教色彩,烙上了印度文化的印記。找出課文中其他體現宗教色彩的地方,畫出相關的詞語。
(問題分析總結見PPT批注)
2、通過視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播放課文解析巧妙的抒情角度。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神奇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引導學生走近偉大詩人泰戈爾。
(四)表達練習
1、教師引導:本文借助“金色花”的形象表達了純真的母子之愛,這種通過想象,借助具體形象來抒情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同學們,你想借助什么表達對媽媽的愛呢?讓我們也來借用這種方法比賽說說心里話。
請以“媽媽,我想變成……,當你……的時候,我……”的句式說一句話。
2、通過以下步驟組織訓練:
(1)學生仿寫。
(2)小組交流。
(3)全班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訓練,既提高想象能力,又提高表達能力。
(五)語文活動
1、展開活動
(1)教師:同學們,心動不如行動!用行動去愛自己的父母、親人!愛周圍的人乃至一切可愛之人吧!
(2)組織《牛棚的故事》主題活動。
2、參考金色花活動設計。(牛棚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六)布置作業
1、布置檢測練習。
參考金色花同步檢測。
2、課外活動安排。
①讀書活動:閱讀《新月集》,做讀書筆記。
②實踐活動:回家做一件事讓父母感受你對他們的愛。
【設計意圖】
1、基礎檢測練習。
2、引導走近偉大詩人泰戈爾。
3、讓學生感受親情并用行動和語言表達情感。
學習目標
1、掌握匿笑、禱告、嗅、摩、衍等字詞,積累語言。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詩歌情感。
3、能抓住關鍵語句分析情感,并以深情并茂的語言表達。
教學重點:
1、指導關鍵句的朗讀,并體會其情感。
2、挖掘關鍵句深層次的含義,體會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
教學難點:
如何將課本中的情感自然過渡到現實生活中的情感教育,讓學生發自內心體會寶貴的親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教師講關于母愛的故事。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說些什么?
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講述的也是有關于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及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社會活動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吉檀伽利》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三、 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朗讀課文時,老師有兩個要求,一是我們要讀準字音;二是用“我讀 這句,讀出了孩子的 ,讀出了母親的 ”。
2、請思考:
“我”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
“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戲)
3、想一想:(1)這首詩表達了母子之間什么樣的感情?(母子情深:媽媽關愛孩子,孩子熱愛媽媽。)
(2)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活潑、可愛、頑皮、天真、熱愛母親)和一個怎樣的母親(善良、慈愛、關愛孩子)?
四、美讀,感受語言美。
1、用舒緩、溫馨、深情的讀這首散文
2、我們怎樣用不同的朗讀方法來讀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調皮,想象,快樂)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母親焦急,我調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欣喜,責怪)
(4)“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調皮,撒嬌)
五、拓展延伸
1在中國,我們一般用花兒來比喻什么?(兒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體現了詩人對孩子一種怎樣的感情?(喜愛、憎惡?贊美、貶抑?)
3人們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在詩中有什么象征意義?人們←→花兒 母親←→孩子)
4、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學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變成了……”說話。
師小結: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依依小草怎回報得了春日陽光的恩澤?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盡管如此,我們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歡歌來努力回報我們的母親。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2、掌握朗讀技巧,繼續提高朗讀能力。
3、學習和借鑒詩歌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4、激發我們關愛母親的熾熱情懷。
【教學重點】
1、詩歌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朗讀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唐朝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當你沐浴在母愛的光輝中時,你是否想到,你又該用什么方式來回報母親的愛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感受人間最動人的親情。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的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他著名的散文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小說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泰戈爾用孟加拉文寫作,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
二、朗讀詩歌
1、要求:讀音準確,聲音響亮,處理好輕重音,節奏,要飽和深情。
2、請一位學生朗讀,全班同學點評。
3、再請一位學生朗讀。
4、全班深情朗讀。
三、感悟詩歌
1、詩中的孩子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你能找出描寫孩子的表情的詞嗎?
2、詩中的母親是怎樣的一位母親?你能想象得出媽媽一天的表情嗎?
3、讀完這首散文詩,你有何感想?
四、研討詩歌
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提出疑難問題,解決問題。
同學的問題可能有:
1、孩子為什么要變為金色花,而不是其他的花?
明確:金色花,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碎花。我們中國喜歡有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圣樹上的花朵,是在贊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金色花是詩人新奇而美妙的想象。
2、孩子變為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
看著你工作
開放花瓣散發花香
將小小的影子投在書上
與媽媽嬉戲,玩耍,以孩子獨特的方式回報媽媽的關愛,表現對媽媽的依戀。
3、母親為什么要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明確:媽媽一天不見了孩子,非常著急,到處尋找孩子。
4、孩子為什么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明確: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的更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五、品味詩歌語言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語句,為什么?
六、仿寫詩歌
這首詩詩人想象我變成了一朵了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情是本文的獨特手法。請同學們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來表現對父母的愛。
七、課外延伸
母親對孩子的愛,孩子對母親的那份依戀,永遠是人們謳歌的主題。
發給學生有關泰戈爾《新月集》中的有關散文詩,冰心的《往事·二》中的一篇。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后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說一段話。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二、講授新課
1、作者簡介:
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2、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3、朗讀課文。
4、感知課文內容。
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什么我那么快樂?(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
5、合作探究:
⑴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
⑵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⑶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⑷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6、體驗反思: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三、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學回答。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