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9
這是草原教案部編版,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草原》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充分的進行了準備,希望能給班級的孩子們一個快樂學習的課堂。
一、成功之處:
1、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剛開學的學生起到了很好的調動和收心效果。
2、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A:創設情境,模擬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B: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么?
C:如果我就是蒙古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游,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這些情境的創設、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二、不足之處: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教師語言還不夠優美,激勵評價還應更有針對性。
3、課堂上讀的層次和形式還應更多樣一些,有效一些。
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同樣的課文,同樣的段落,先前雖然對學生強調要讀出你喜歡的語氣來,當瑯瑯書聲充溢每一個角落,其神色、聲調,卻不盡人意。后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特別是有的課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義深刻,學生如果對課文內容沒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參與朗讀。只有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這使我想起葉圣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恃,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那么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草原》教學反思 篇5
1、《草原》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課文用優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設計了學生想像美景、品讀優美句子、美圖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網查資料了解草原等環節。學生通過直觀和想象后,對課文內容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憤比較活躍。
2、讀懂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應在課文第二部分重點體現。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迎客、相見、款兒童詩童年仿寫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這一點體現得不夠明顯。
主要問題:
1、學生放手不夠,有遷的跡象。
2、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第二部分處理的較倉促。
4、教師的點撥語,過渡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5、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有待研究。
《草原》是老舍先生采訪內蒙草原的一篇特寫。作者用細膩的筆調,以飽滿的熱情向人們展現了內蒙草原的迷人景色和濃厚的草原風土人情,贊美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誼。文章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樣一個對偶句濃縮了依依惜別的感人場景,這句話是文章感情的升華,也是文章中心的表達。
一、借助媒體,進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體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抽象為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風情”——草原上的精華景點場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由于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采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草原風景圖,再配上文字,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品讀課文,抒發美的情懷
課中,我努力讓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通過自己投入地誦讀,讓孩子們感受本文的語言美,感受課文中作者描述的內蒙古草原的美麗景色。借助多媒體展示與文字內容相符的美麗的草原圖片,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里了,就如身臨其境一般來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著草原的無限秀美。然后,我抓住重點語句,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繡上的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感悟、理解。學生通過情感體驗,對“文章內容、思想感情、語言文字”產生了自己的讀書見解,對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語言美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學生經歷了這一讀書過程,心中自然產生了諸多感受,再安排配樂吟誦這個環節,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把優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朗讀出來,用有聲語言再現美,表達美。多媒體的應用,減少了繁瑣而徒勞無功的講解,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