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5
這是小木船教案設計學情分析,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小木船》的優秀教案
(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同學之間要相互諒解,多作自我批評,這樣才能增進友誼。
(二)學習編寫作文提綱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編寫作文提綱的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懂得要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就要相互諒解,多作自我批評。
2.學習編寫作文提綱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編寫作文提綱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之間出現了矛盾或發生了不愉快的事,你是怎樣對待的?學習了《小木船》這篇課文,你也許會受到一些啟發。
(板書:10*小木船)
(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語,了解詞語意思。
珍藏:認為有價值而妥善地收藏。
精致:(制造)精巧細致。
形影不離:就像人和他的影子永遠在一起那樣,形容非常要好,總是在一起。
分辯:辯白。
破裂:(完整的東西)出現裂縫。
驚訝:驚異。
(2)結合詞語意思,輕聲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閱讀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1)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
(2)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每當看到精致的小木船就會想起陳明。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我”和陳明因為小木船引起爭執,友誼破裂。
第三段(第4自然段):寫幾個月后,陳明送給“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們都認識了自己的不對。
第四段(第5自然段):寫“我”一直珍藏著小木船。
分段,歸納段意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啟發,教師予以適當點撥。
(3)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3.分析課文,懂得同學之間要互相諒解,多作自我批評,這樣才能增進友誼。
(1)結合思考·練習第1題,放手讓學生分析課文,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師出示寫有思考·練習第一題的投影片,學生進行討論學習。
對“陳明為什么送給‘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這一問題,學生應概括出:因為“我”失手摔壞了陳明的小木船,陳明一氣之下也摔壞了“我”的小木船,為此我們的友誼破裂了。后來陳明家要搬到外地去,為表示他的歉意,為恢復、增進和“我”的友誼,陳明又送給“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第3自然段,讓學生理清兩人友誼破裂的經過。懂得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或遇到不愉快的`事,如果雙方互不謙讓,互不理解,就會越鬧越僵,影響同學間的友誼。
對“‘我’為什么這樣珍惜這只小木船?”這一問題,學生應概括出:事情發生后,“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沒有鼓起勇氣向陳明道歉。看到陳明主動道歉并送給“我”精致的小木船,“我”非常感動。而陳明從此就去了外地,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這只小木船就成為我們友誼的象征,睹物思人,倍感我們友誼的珍貴,所以,“我”把對陳明的思念,對我們深厚友誼的珍惜都融入這只小木船中,格外地珍惜它。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重點閱讀第4自然段,分析“我”和陳明兩人的動作(攥、塞、握)、神態(偷偷、驚訝、滿臉通紅、激動),體會兩人當時的心情,進而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4.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記敘圍繞小木船發生的一件事,說明同學之間不應當為小事斤斤計較,要互相諒解,多作自我批評。這樣,才能增進友誼。
(三)學習編寫作文提綱的方法。
1.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他要說明什么道理?
(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說明同學之間不要斤斤計較,要互相諒解,多作自我批評,才能增進友誼這樣一個道理。)
同學之間相處,每天都會發生些小事,作者選擇了哪件事來寫?這件事與作者要說明的道理有什么關系?
(作者選擇了“小木船”這件事來寫。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件小事,但卻能很好地表達出作者要說明的道理。)
選擇好能表達中心的事件后,作者又是怎樣一步步地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的呢?
(作者首先寫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陳明;然后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了圍繞小木船在“我”和陳明間發生的一件事;最后寫“我”珍藏著小木船。)
如果不寫文章開頭一段和結尾一段,文章是否完整?這兩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寫開頭一段和結尾一段,文章也是完整的,開頭一段開頭點題,引起讀者興趣——為什么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陳明,結尾一段既承接上文,告訴讀者陳明確實隨家趕到外地了,又呼應了開頭一段。)
2.在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體會作文提綱的作用。
剛才同學們圍繞這篇課文所進行的討論學習,正是作者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所思考的,考慮成熟后,一一列出,就是作文提綱。
3.對照課文前的提綱,學習掌握寫提綱的步驟,掌握提綱的內容。
(1)對照課文掌握作文提綱的內容。
(內容包括作文題目、文章中心、材料安排三大項)
(2)按一定的步驟寫提綱。
(一般要先定文章中心,然后安排好材料。作文題目根據中心及材料確定好,可在列提綱對先寫,也可在安排好材料后再寫。)
4.質疑解難。
學生針對在學習編寫作文提綱上的疑難,提出問題,教師采用讓學生討論解決或教師直接解答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學習目標
①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把香港稱為“東方之珠”的原因。
③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香港的歷史與今天。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與同學的討論交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前準備
搜集與香港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①板書課題。
②香港,她為什么被稱為“璀璨的明珠”呢?今天我們就去游覽一下,具體感受這顆璀璨無比的“東方之珠”。
二、整體感知
①指名讀閱讀提示,找出閱讀要求: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的。
②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
③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
旅游勝地
燈的海洋
三、誦讀體驗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有讀懂。
②交流展示。裝扮解說員,向游人介紹你最喜歡的那方面的內容。
③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釋疑。
四、拓展活動
學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資料,也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了課文后的感受。
課后反思:
本課由姜文姐教授,對于沒有去過香港的孩子來說,大量的圖片和課文的介紹把他們真的帶到了香港。老師設計當小導游來介紹香港,把課文當作資料,這是一種新的提法,學生很感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并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朗讀謎語,猜出謎底,并說說猜的理由,讓學生對謎語產生濃厚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及課文的朗讀錄音。
學生:人人收集幾條謎語。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謎語和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教學難點:抓住事物的特點,學習猜謎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學習新課
孩子們喜歡猜謎語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猜猜謎語。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聽:聽錄音范讀課文,特別注意聽不認識的生字的讀音。
2、讀:學生自讀課文,先圈出不認識的字,再想辦法認識這些字。
3、考:同桌互相用生字卡片考考對方,用生字口頭組詞、造句、擴詞,擴得越多越好。
三、細讀課文猜出謎底
1、讀:自由讀課文,分別說說兩條謎語謎面的意思。
2、猜:根據謎面的意思,猜出謎底。
3、說:說說猜的理由。
4、想:再次朗讀課文,想想是怎樣猜出來的。
5、總結:師生共同總結出猜謎語的要領
四、字形分析和寫字指導
1、先讓學生自己書寫,分析字形,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記憶字形。
2、互相交流寫好字的關鍵點,教師重點指導寫“氣”字。
五、擴展活動
1、舉辦猜謎語班會,或自編謎語比賽,評選出最會說小朋友,最會猜小朋友,好謎語。
2、回家和爸爸媽媽商量,開一個家庭猜謎會。
附:板書
猜謎語
讀:謎面特征
想:聯想事物
說:推出謎底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2學情分析 3重點難點
1 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整體感知
觀察圖畫,說一說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活動2【活動】.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聳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2)通過預習,說一說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3)小組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4)學生質疑問難。
活動3【導入】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導入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它以其高大堅固、氣魄雄偉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偉大奇跡,成為外國人到中國不能不去的旅游區。在我們祖國的南方也有一個外國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聞名的桂林。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桂林山水》。(板書課題)
(
活動4【講授】新授
2)出示彩圖,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讓學生感受。
3.出示圖、結合課后題進行提問。
(1)先整體觀察,再部分觀察。分部觀察時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結合起來進行觀察。
(2)在分別看水和山時注意它的特點,邊看邊想象,用欣賞的方法看。
(3)說說觀察內容時要說出從哪兒看出來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瓏,優美動人。漓江的水平靜、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有象山、老人山、駱駝山等,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幾只小船青山、綠水、紅花、小舟匯成一幅錦繡山河的美景。)
(4)學生試說圖意。
①請學生說說漓江的水。
(深綠色的漓江水,從眼前伸向遠方,平靜、清澈。近處漁人的竹筏和小船,兩只貨船平穩地行駛。對岸幾條木船靜靜地停靠著。遠處有一只大船牽引著小木船正緩緩地開來。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現于水中。)
②請學生說說桂林的山。
(近處的三座山,左邊的像駱駝,右邊像大象,中間的像老人;遠處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顏色各異,色彩明麗,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③請學生說說山水交融的情景。
4.圖文對照,理解課文,討論分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課文中哪些內容與課文中的插圖配合、分別介紹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點?你讀懂了什么?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漓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3)另外幾節主要寫什么?
(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課文的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猶如一幅完整而美麗的畫卷。)
(4)討論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讀課文。
活動5【作業】5.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