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8
這是我的心兒怦怦跳教案反思,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在敘事過程中寫出心兒怦怦跳的感受。
2. 多角度寫心兒怦怦跳,把感受寫具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同學們,請你將左手的手指搭在右手的手腕內側,感受到心臟有規律的跳動了嗎?什么時候你的心會“怦怦怦”,跳得特別快?用簡練的語言,說給大家聽一聽。
小結:一個人走夜路時,第一次當眾講故事時,害怕時、激動時、緊張時……這些事情和心情都會讓我們的心兒亂跳。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生生對話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入課題。
一、找到“心跳事件”
1. 收集素材。
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跳事件”,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提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事件舉例:
登上領獎臺時,我激動得心兒怦怦跳!
晚上獨自在家,我害怕得心兒怦怦跳!
當眾表演節目,我緊張得心兒怦怦跳!
好朋友來我家做客,我高興得心兒怦怦跳!
參加百米比賽,我又緊張又興奮,心兒怦怦跳!
2. 挑選素材。
(1)請學生講述自己類似的經歷,仿照以上句式,說兩三件給同桌聽。
(2)請同桌相互評價對方經歷的事,幫助對方挑選出最吸引人的一件 , 作為寫作的內容。
【設計意圖】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兒童生活中常見的“心跳事件”,喚起學生已有的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為選材搭建支架。
二、聚焦“心跳時刻”
1. 梳理事件。
(1)請同學到臺前,把自己選的事情詳細講出來。過程中,老師做如下提示:
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述,講完整;
既要講清事情,也要說出自己當時的心情。
(2)老師引導其他同學邊聽邊從“事情發展”和“心情變化”兩個方面提煉關鍵詞,由老師執筆填寫構思圖表,投影示范給全班同學。例如:
(3)小結:寫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順序,一般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不僅要寫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還要在關鍵的地方適當停留,描述當時自己的心情怎樣,發生了哪些變化,把事情和心情結合起來。
2. 找準焦點。
(1)請講述的學生在構思圖表上畫出心理曲線圖,在心兒怦怦跳的地方,畫上“心形”符號。可以畫幾處,心跳得越厲害,畫的“心形”越多。例如:
(2)提問:同學們,這件事中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3)小結:一件事就像一條溪流,時而平緩,時而湍急。要想把事情寫得引人入勝,就要有一兩處扣人心弦的激流。我們要選出心兒怦怦跳的時刻,先說一說當時發生了什么,再停下來,說一說自己當時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等。其他部分可以簡略交代,這樣文章就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4)請學生自主填寫構思圖表(參看上圖),老師巡視,個別指導。
3. 評價修改。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構思圖表,根據以下標準,推選出一位同學,與全班分享。
寫明了事件發展和心情變化;
標出了一兩處心怦怦跳的地方;
填寫完整,表述簡潔。
(2)老師組織學生就分享的構思圖表進行討論,歸納共性問題,找出改進的方法。學生再次審視各自的構思圖表,修改完善。
(3)請個別學生匯報修改構思圖表的情況,討論:修改了哪些地方?修改得合理嗎?
【設計意圖】“敘事過程中寫出感受”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如何引導學生關注“事情”與“心情”兩條線索,并將這兩部分的內容結合起來寫?構思圖表很直觀地為學生思考提供支架,幫助學生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找準敘事重點。通過老師示范、獨立填寫、合作評改、修改完善等環節,引導學生在教師傳授和自主學習中,逐步形成對文章的構思。
第二課時
一、描繪“心跳感受”
1. 片段練寫。
(1)請學生對照構思圖表,圍繞事情和心情的關鍵詞,把事情的主體部分寫成一段具體、生動的話,把事情講清楚,把心情寫細膩。老師提示:可以從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或其他方面寫一寫。
(2)學生自主寫作,老師巡視指導。
2. 提煉歸納。
(1)請幾位學生朗讀習作片段,老師啟發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有沒有將事情和心情結合起來寫?
你喜歡哪個句子?說說喜歡的理由。
(2)學生結合習作片段中的相關語句,暢談感想。老師適時拋出問題:這些生動有趣的句子,分別是從哪些角度寫心跳的呢?在學生充分思考和發言的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提煉歸納出寫“心跳”的三個角度:
(3)老師提供如下課外語段,請學生對照批注,品讀和擴充。提問:你還能說出其他類似的句子嗎?還能想出其他寫“心跳”的角度嗎?
(4)小結:從“想法來報到、心臟怦怦跳、身體很奇妙”這三個角度思考,每個角度寫兩三句話,組合起來,就可以把“怦怦跳”的感受寫得真實、具體。
3. 評價修改。
(1)請學生運用多角度寫心兒怦怦跳的方法,修改之前的習作片段。
(2)請個別學生朗讀片段,其他同學點評:包含了幾種角度?哪些句子很精彩?
【設計意圖】“心兒怦怦跳”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一種心理和生理狀態。心兒怦怦跳時,我們會胡思亂想,心跳加快,身體不受控制等。如果能把這些感覺、思想和行為有條理地寫出來,描寫就能做到具體、細膩。困難的是學生對心兒怦怦跳往往只有籠統混沌的感受,缺乏敏銳的感知和分析能力,導致寫作時思維不夠發散,角度單一,內容貧乏。針對這一問題,在本環節老師借助學生當堂習作和課外文段,歸納提煉出了“想法來報到、心臟怦怦跳、身體很奇妙”三個角度,幫助學生的思維從混沌到清晰,從單一到多元。角度多了,學生可寫的話就多了。
教學目標:
1、能夠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2、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寫清楚事情的經過和當時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理解題意
1、師板書《我的心兒怦怦跳》,生齊讀。
2、什么情況下心兒才會怦怦跳呢?
3、生各抒己見。(緊張的時候、激動的時候、害怕的時候、興奮的時候……)
二、口頭交流,為寫鋪墊
1、過渡:那同學們有心兒怦怦跳的經歷嗎?
2、生舉手回答,教師可列舉幾種情境:參加百米比賽、登上領獎臺、參加
班干部競選、一個人走夜路、考試成績公布、在出站口等待久別的爸爸歸來……
3、選擇一件令你心兒怦怦跳的事情,回憶事情的經過。
4、小組交流,將自己的經歷描述給小組成員聽。
5、班級交流,互相評議。
三、布局謀篇,讀寫結合
1、寫作文前先有個思路,應該怎么寫呢?
2、師小結:寫好作文需注意:
①選好一件新穎的事;
②寫清一個心路變化的歷程。
a.心理描寫要多次出現,要有變化。
b.和身邊的人、事、物結合在一起寫心跳。
c.能用上恰當的修辭手法。
3、你的這篇文章打算怎么寫?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個提綱。
4、交流提綱。
四、靜心習作,評議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師巡視。
2、分享草稿,
3、謄寫習作。
那一天,我的心兒“砰砰”直跳。就算是現在,晚上還是會嚇出一身冷汗,那是因為那我第一次去科技館體驗“跳樓”的緣故……
那一天,烏云密布,媽媽趁著天還沒下雨時,帶我到科技館去玩。剛進大門,一個跳樓體驗區,一個男孩子站在上面兩腿發顫,要不是后面一個人推他,他也不會這么快跳下去。“這么低的距離還發抖,我就不信我比他還沒膽量。”說完,我就“咚咚咚咚咚”地跑上了“小樓”。
但是,當我登上了“小樓”,我才發現,那不是什么“小樓”,而是一幢高15米的大樓!我腦中不禁浮現出那個小男孩兩腿發抖的情景,自己的腿也不由自主地抖了起來……碰巧,這次老天爺這時候也來湊熱鬧,它喚雷、喚雨、喚閃電,一會兒,外面已經下起了傾盆大雨。我的內心也布滿了陰云……
我嚇得大喊起來:“媽媽救命啊!爸爸,救命………”可偏偏在話沒說完時,不知哪個人在身后推了我一把,我立刻急劇下降“我的媽媽………媽咪咪………呀!”我的眼淚珠子從我眉毛上流到頭頂,又飛到了空中。“永別了,世界。永別了,媽媽。永別了,爸爸………”此時,我的內心已充滿絕望……
當我落到“地面“時,我以為我會暈過去,結果,我毫發未傷,終于回到了“人間”。但此時我,已臉色發白,像死人一樣。待我看見了媽媽,我走過去,抱住了她“媽……媽,……我……再也……不去跳……樓……了!”媽媽看見我這樣子,情不自禁地大笑起來。
那一天,我的小心臟真是“砰砰”直跳啊!至今想到這一幕,我的手心還汗如雨下,心里像擂鼓一樣“咚咚“直跳,又像有人在心上撐船,剎那間波翻浪涌,電閃雷鳴,胃里翻江倒海……看來生命多么值得珍惜呀!
你的心兒有過怦怦跳的時候嗎?是緊張的時候?是擔心的時候?是興奮的時候?還是害怕的時候呢?就讓我來說說我的心兒怦怦跳的時候吧!
有一天下午,媽媽帶著我一起去坐摩天輪,我既緊張又害怕。當工作人員把我們帶到摩天輪中上的座椅的時候,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我坐在座椅上,動也不敢動。摩天輪緩緩上升,當摩天輪把我帶到半空時,我的心兒跳動的速度也在不斷地加快,我都不敢呼吸了。摩天輪不斷上升,我的心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上蹦下跳。隨著時間的推移,摩天輪終于升到最高的的地方,那一霎那,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了,耳朵里全都是心兒怦怦跳的聲音,汗毛也都豎起來了。媽媽看見我窘迫的樣子,安慰我說:“不用怕了,孩子。你睜開眼睛看一看外邊的風景吧。轉移一下注意力,這樣會舒服一點。”聽了媽媽的話,我半信半疑地睜開了眼睛。
“哇,外面真美啊!”我不禁發出贊嘆!一只只可愛的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一座座高樓呈現在了我面前,馬路上行駛著川流不息的汽車,電動車和行人變得像螞蟻一樣小。我想,人生的高度也是這樣,當我們站在不同的高度,就會收獲不同的美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