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7
這是走月亮教案部編版,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走月亮》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對童年時代美好的回憶,充滿童真童趣。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趕路,也不是滿懷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說法充滿了詩意。讀著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進一幅如詩、如夢、如世外田園般的畫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媽牽著“我”的小手,走啊走,走過村頭,走過大道和小路,走過小溪和水塘,走過溪岸和拱橋,走過果園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靜,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蟲鳴、鳥飛、溪流、人語,無不充盈著溫馨、甜美之情。本文的語言優美,如詩如畫,很容易使學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體驗,激起孩子們愛的漣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布滿河床。呦,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流著”一詞兩次使用, 想象到“香味在流,月光在流”。一個“抱”字,形象地寫出了小水塘的形狀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景,甜美、歡快、幸福的情緒,如流水綿綿不絕,顯得那么和諧,那么美好 。
“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四次。看似重復,實則妙筆之句,充分表達了小作者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悅之情。細細咀嚼這種情致,意趣,雖是秋夜,卻讓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讀著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進一幅如詩、如夢、如世外田園般的畫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媽牽著“我”的小手,走啊走,走過村頭,走過大道和小路,走過小溪和水塘,走過溪岸和拱橋,走過果園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靜,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蟲鳴、鳥飛、溪流、人語,無不充盈著溫馨、甜美之情。
“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
這些句子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那柔美的語調、動情地朗讀,情、景、物的融合,構成了一幅靜謐、清涼的月夜美景圖。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著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 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光下的美麗景象。
3.體會“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我”獲得的無限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義,感受情美、景美。
難點
理解并初步運用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自讀了課文,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來仔細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課文
1.朗讀課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媽走過了哪些地方?用“——”標記出來。
②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一個句子,用“——”標記下來。
2.引導學生匯報:
①教師相機板書:“我”和阿媽走過了小路、溪邊、田埂……
②“我和阿媽走月亮”在課文反復出現,共出現了4次,把“我”和阿媽到過的地方巧妙地串聯起來,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個部分。
三、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引導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重點體會“從洱海那邊”升起來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讓月亮升起來,文中哪兒寫月亮升起來了?誰來讀讀。
②月亮已經升起來了,為什么偏偏還要加上“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呢?為什么不說“從花園那邊升起來了”?
③引導體會美景:天上一輪月亮,水中一輪月亮,天上的月亮靜靜的,水中的月亮隨波蕩漾。
④齊讀這幾句話。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重點體會:“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別的安靜。注意聽!聽我讀這四個“照亮了”,你能聽出什么味道?是從遠處照到近處了,還是從近處照到遠處了?
②生回答。(puXuewang.com)
③師引導:遠處的景物在朦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嗎?所以看起來模模糊糊,照到村頭的大青樹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腳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讀。
3.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和阿媽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樣的?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4.學生配樂朗讀。總結:多么溫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學習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師配樂朗讀,學生想象,體會。(引:聽!溪水在唱歌,老師仿佛看見一位阿媽牽著孩子的手,來到了小溪邊。同學們輕閉你的雙眼,放飛你的想象,趕快到小溪邊去看一看,聞一聞,你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
重點引導:
①你聞到了什么?畫出描寫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點體會“抱”的溫暖)
③此時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媽媽在一起,你會做些什么?(結合生活經驗感悟)
3.小結:是呀!其實,只要我們和阿媽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戲,都會感到快樂!都會感到幸福!
4.把這種快樂和幸福傳遞給你的同桌,互相讀一讀。
(三)自學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師領大家學習了第一、二部分,接下來請同學們獨立閱讀和分析,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你喜歡一個部分自學。
1.默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標記下來,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語,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標點符號。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結:是呀,“我”和阿媽走在這樣柔和的月光下,伴著蟲鳴、鳥飛以及果園那邊飄來的甜香,邊走邊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只是靜靜地走,溫情也始終互相感染著,多美的意境呀!
5.課文為什么反復出現“我和阿媽走月亮”?
明確:課文反復出現“我”和阿媽走月亮”,充分表達了“我”和阿媽在月光下散步時的幸福和喜悅之情。
(四)整體回顧。
《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領我們走過了小路、溪邊、田埂、果園、稻田,走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欣賞了一幅幅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溫馨、快樂、甜美、幸福。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親》,升華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媽在一起度過的幸福時光,不禁也讓我們想起了和媽媽在一起的幸福時刻。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用心體會,就會發現,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我們都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讓我們懷著甜蜜、幸福、感恩一起來欣賞一段歌曲《母親》,一起回憶媽媽帶給我們的溫馨、快樂、幸福、無畏……
板書設計:
走月亮
教學反思:
《走月亮》是一篇如詩、如夢、如畫的優美散文,人與自然交融和諧的意境,溫馨、幸福、快樂的脈脈親情溢于字里行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重點句子去體會,并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我先把文中優美的句子一一找出,并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在范讀中深受感染,使他們的語感得到培養。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媽媽的愛,對媽媽表達出自己發自內心的感謝與感恩。這樣情感不知不覺的滲透到作品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情讀書。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
2、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背誦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標: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么樣的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時,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板書課題:2、走月亮)
二、學習生字詞
1、教師朗讀課文,配以多媒體課件(文章伴隨著鋼琴曲出示)。
2、學生自讀課文。(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3、分段檢查(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
4、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此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云南、洱海、白族,使學生對美麗的云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5、認讀生詞。(自讀,指讀,開火車讀)
6、讓學生說說自己記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過讀課文,誰能說說“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有怎樣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這節課,讓我們再次隨著作者一起和阿媽手牽著手漫步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學生可能談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灑滿人間,月光下的各種景物清晰而又靜謐,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媽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讓學生根據文本展開想象,月光還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麗,“我”和阿媽欣賞到清澈美麗的溪水,聞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鵝卵石間的無數個可愛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數不清的月亮。秋風輕拂,無數個小水塘中的無數個小月亮隨著微波輕輕搖蕩。
(請學生描述自己通過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過朗讀宣泄看到這般美麗的景色時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我們走過了那么多的地方,耳聞秋蟲唱歌和夜鳥拍打翅膀的聲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氣和果園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氣,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麗的月亮及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樣。
(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①秋蟲夜鳥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園里的景色嗎?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氣,那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
④引導學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所蘊涵的內容。)
2、當作者看到這么美麗迷人的景色時,內心會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媽喜歡領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們手牽著手欣賞月下美麗的景色,該有多么幸福哇!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漫步時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讀。)
第四自然段:阿媽領著“我”欣賞月下美麗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媽帶著“我”到溪邊嬉戲玩耍時好玩兒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玩時的體驗,來感受作者此時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宣泄出來。)
第八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媽拉著“我”的手,“我”感到阿媽的手越來越溫暖了。我們貼得很近,“我”都聞得到阿媽身上那熟悉的氣息,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和孩子之間那種濃濃的親情。
(引導學生回想和自己的媽媽在一起時的情景,感受媽媽身上的溫暖氣息,并個性化的朗讀。)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月兒牽著閃爍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媽與“我”比賽嗎?不,阿媽就是那美麗的月亮,“我”就是那閃爍的小星星,我們已經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
(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景色,并個性化的朗讀。)
3、可能學生在一個自然段中已經體會到了景色的美,也體會到了情美,教師可隨機進行指導。
三、調動學生的生活實際,談感受
1、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沒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隨機點撥: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我們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幸福、快樂。
四、整體回顧
1、《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伴隨著音樂,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2、讓我們嘗試著背誦第四自然段。
五、小練筆
說到親情,我們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著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
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
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然后寫在小本本上。
六、板書設計:
2、走月亮
月盤明亮
月光柔和
走過:溪岸 橋 果園
(“我”和阿媽) 看到:山 樹 草 花 星星閃爍 美好景色 濃濃親情
聽到:秋蟲唱 鳥拍翅膀 ……
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反思】
今天我所教授的是《走月亮》的第二課時,我確定的.第二課時的目標為:
1、 品詞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 積累語句,背誦課文,體味小韻文的韻味。
3、 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
4、 培養孩子運用語言表達生活的能力。
為什么要先談目標的確立,因為這節課的備課過程是一次非常漫長的過程,是不斷在磨練自己的過程,因為才從低年級帶上來,對中年級的教學重點不夠明確,感覺非常吃力,而這一次的備課徹底幫我明晰了中年級閱讀教學的環節。而談到環節就不得不說每個環節的目標,非常感謝在這次磨課的過程中楊主任和邵老師幫我逐步確立目標,讓我意識到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中描寫的意境,感悟文中溫馨、快樂、幸福的親情。
【過程與方法】
1.指導預習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語。
2.閱讀和想象、品味語言結合,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之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以及“我”的幸福與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
難點
體會文中快樂、幸福的親情。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月亮船》的歌曲。
學生:搜集一些關于月亮的古詩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出示月亮圖片)同學們,看到月亮,誰能吟誦幾句有關月亮的詩詞?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頭創作了許多流芳百世的詩詞,也讓我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除了這些古詩,還有許多美妙的歌曲陶冶著我們的情操。你們想聽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動聽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靜下心來,認真地聽,細細地品,讓月夜的溫馨、月光下媽媽濃濃的愛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過古詩,賞完歌曲,我們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樣平靜,伴著媽媽的笑眼彎彎,我們感覺好幸福!讓我們在這種心境下跟隨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書課題:走月亮。
4.齊讀課題。(puXuewaNG.com)
二、學生自讀課文
1.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文字障礙。
2.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
3.點名分段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三、集體交流
教師向學生介紹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關云南風景的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云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1.說說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媽走月亮時,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
3.讀完文章后,你有怎樣的感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