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8
這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板書設計,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
2.能力與方法培養目標
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并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王戎細心觀察的品質,養成細心觀察、冷靜分析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并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習王戎細心觀察的品質,養成細心觀察、冷靜分析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讀:
師:上一節課,我們知道了《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看題目,我們能夠了解這個故事
是講的王戎看到路邊樹上的李子而不去采摘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了解這個故事的始末
,看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樣的道理呢?
品讀課文,想一想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示?
二、課文精講
齊讀第1句。
復習重點字詞的的意思,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
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游玩。
小結:“諸”說明當時和王戎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聯系下文就知道當時其他孩子都去摘李子了,從
側面表現出王戎具有善于觀察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齊讀第2句
師:誰看見路邊有李樹?(他們,指王戎和他的伙伴們,)
小結:在這里“他們”被省略。
譯文:(他們)看見路邊的李樹結了很多李子,壓得樹枝都彎曲了。
師:看這句話的解釋,跟你的解釋一樣嗎?
重點分析“多子”“折枝”的意思。
齊讀第3句
師:“競走取之”,“之”代指什么?(李子)
譯文:那些小孩都爭著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動。
小結:其他孩子的表現和王戎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王戎觀察的細致入微和推理判斷的正確。
齊讀第4句
“人問之”,這個“之”代指什么?(王戎)
問王戎什么問題呢?(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
小結:在這里,有人問王戎的問題被省略。
譯文: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樹長在路邊卻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
苦李子”。
師:王戎憑什么判斷李子是苦李?(王戎根據“樹在道邊”“多子折 枝”事先判斷出李子一定是苦的
。)
齊讀最后一句。
譯文:摘來一嘗,的確如此。
師: 為什么王戎根據“樹在道邊”而“多子折枝”就能判斷出李子是苦的呢?
因為李子樹生長在路邊,無人看管,路過的人大多都會采摘,但是李子樹卻 “多子折枝”,讓人生疑
。李子如果是甜的,恐怕早就被人摘沒了。王戎正是根據這一點判斷出“此必苦李”。
師: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首先要善于觀察,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且有豐富的想象力;其次觀察事物時要善于動腦筋,能根據
有關現象進行合理的推理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展示課件,學生完整地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提示: 文言文跟現代文不一樣,經常會省略句子成分,但是翻譯成現代文的時候一定要補充完整。括
號里的詞句就是補充的文言文中省略掉的句子成分。
四、課堂小結:
本文寫了少年王戎不摘路邊李子的故事,表現了王戎善于善于觀察,有極強的判斷推理能力,告訴我
們遇事也要多動腦筋,要根據有關現象進行合理的推理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板書設計:
起因: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仔細觀察
王戎不取道旁李 經過: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善于動腦
結果:取之,信然 推理判斷
五、課后延伸
拓展閱讀:
王戎觀虎
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
不辟易顛仆,戎巋然不動,了無懼色。
譯文: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包著老虎的爪子和牙,讓人與虎搏斗,任憑百姓觀看。王戎當時七歲,也去
看。老虎乘隙攀住柵欄大吼,吼聲震天動地,圍觀的人沒有一個不嚇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卻
平平靜靜,一動不動,一點也不害怕。
小結:王戎知道老虎被關在籠子里是出不來的,所以并不害怕。
家庭作業:
1. 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
2. 閱讀一則文言文小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做到熟讀成誦。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點,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走近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正式上課前,張老師先和大家來一個熱身小活動,我說上句,你們答下句。
2.人心齊,泰山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親。這兩句話和現代我們說的話一樣嗎?有何區別?語言簡練。像這樣的語言叫文言。由文言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書: 文言文
3.今天,我們也將要學習一則文言文小故事,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寫生字“戎”字 這個字由兩部分組成---“戈”指的是長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戰場時所穿的盔甲,合起來表示爭斗、戰爭的意思。
4.指名讀題。你關注到了什么信息?事兒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5.讓我們帶著對題目的理解,一起來讀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書。
1.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聽老師讀課文。
2.這則文言文一共幾句話啊?(四句)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讀好它嗎?請同學們大聲朗讀文章3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嘗試停頓。
3.你們將字音讀準了嗎?檢查字詞句,開火車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講諸的意思,競正音,競是什么意思?爭著)
4.把這些句子送進文章里,你還會讀嗎?試著讀全文。誰來挑戰?
三、釋書。
1.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到底講的是什么意思呢?請各位同學結合書中的注釋,四人小組,一人一句說說文言文的意思,可以互相補充。
2.誰做勇敢的第一人上臺來和大家說一說你對這篇文言文的理解,其他同學認真聽,過會他說完,你可以進行評價或補充。一句一句地說。
3.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們現在能讀好他們了嗎?指名讀,齊讀。
4.誰再來完整的說一說全文的意思。指名說
5.這則文言文其實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下面請同學們,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可以加上恰當的內容,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
6.你講的真好!就請你將課文再次讀給大家聽一聽,注意讀準節奏,讀書故事的韻味。
7.這短短的49 個字,你會背了嗎?自己背,指名背,齊背
四、 尋書
1.同學們,為什么王戎說“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2.從中你可以看出王戎是個什么樣的人?聰明,善于思考。
3.王戎除了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還是一位怎樣的人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篇有關于王戎的文言文。
出示《王戎觀虎》
4.請同學自己讀一讀,根據老師所給的注釋,能不能看出王戎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5.看你們讀的這么投入,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讀,王戎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勇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6.同學們,文言文難嗎?看,你們讀了一遍就能讀懂了!可真厲害!讓我們為自己鼓一次掌!
7.這兩篇關于王戎的文言文出示出自《世說新語》,全書有一千多則文言文,里全是這類有趣的小故事。推薦大家進行課外閱讀。
佚名〔宋代〕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嬉戲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孩子都爭相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注釋:
1、王戎:西晉瑯琊(今屬山東)人,自幼聰明過人,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尚書令,司徒。
2、嘗:曾經。
3、諸:眾多。
4、游:嬉戲玩耍。
5、子:李子。
6、折枝:壓彎樹枝。
7、競走:爭相地跑過去。
8、競:爭逐。
9、走:跑。
10、唯:只有。
11、信然:確實如此。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認本課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能力與方法培養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注意停頓。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了解故事情節,體會王戎善于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注意停頓。
教學難點:
了解故事情節,體會王戎善于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讀:
展示課件,出示李子圖片
師:同學們,看到這掛滿枝頭的李子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學生自主發言。
師:如果這是生長在路邊的李子樹,沒有主人,無人管理,你想不想采摘幾個嘗一嘗?
學生自主發言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雅量》。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由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
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
原本有八卷,現存三卷。
二、自讀感悟
帶著問題朗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音和停頓。
2.標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自讀自查:
出示課件,會認字標注讀音,斜線標注停頓。同學們根據課件檢查自己讀音是否準確,學習正確朗讀
課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róng)七歲,嘗與諸(zhū)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jìng)走取之,唯戎不動。人
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三、字詞揭秘
1.會認字:戎 諸 競
(1)學生自主學習,交流,采用多種方法記憶、理解生字。
(2)出示課件,重點認讀課件上的字詞。
2.會寫字:戎 嘗 諸 競 唯
出示課件,學生交流,自學生字。觀察漢字結構,歸納書寫特點,教師講解重點字的寫法。
個別字講解書寫注意事項。
3.詞語解釋
師:文言文中一些字詞的意思不同于現代文,需要同學們結合文章用心理解和記憶。
【注釋】
王戎:晉朝人,“竹林七賢”之一,自幼聰慧。 取:摘取
嘗:曾經 諸:眾,許多 競走:爭著跑過去 唯:只有
信然:的確如此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正確的朗讀課文,認識并學寫了課文中的生字,理解了看課文中一些重要詞語的
意思。
五、課堂練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戎( róng) 裝 競(jìng )賽
諸(zhū)多 唯(wéi )一
2.辨字組詞
竟( 竟 然 ) 戒( 戒 備 ) 唯( 唯 一 )
競( 競 賽 ) 戎( 戎 裝 ) 維( 思 維 )
3.判斷對錯
王戎是晉朝人,是“竹林七賢”之一。 ( √ )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 ( √ )
4.先解釋加點的字,再試著寫出句子的意思。
嘗與諸小兒游
嘗:曾經 諸:眾多
曾經與很多小孩一起游玩。
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競走:爭著跑過去 唯:只有
那些小孩爭著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動。
教學反思:
正確的斷句對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很重要要。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朗讀文言文,理解文
中重要詞語的意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