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6
這是麻雀教案板書,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課文內容中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
(二)重點學習4、5兩個自然段,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著重理解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的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為學生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讓學生回憶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讓學生說一說。
(這篇課文圍繞麻雀描寫了“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親眼看到大獵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事情。)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學生讀課文第1、2、3自然段,讓學生想一想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
(課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開始。獵狗隨我打獵歸來途中,突然放慢了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這時,看到從巢里掉下來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學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因為是獵狗,所以,無論是聽覺,還是視覺,都自然會對“野物”有著特殊的敏感,為學生理解后面的課文中獵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礎。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聞,用鼻子辨別氣味。)
教師可以補充解釋“嗅”,一般習慣用在動物身上。比如,狗、貓等。
3.學生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麻雀,用筆在書上畫下描寫小麻雀動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這樣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②描寫小麻雀動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③描寫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
4.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讀一讀這些句子,對“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的“無可奈何”,要讓學生說一說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這兩個詞語在課文中的作用。接下來,讓學生想一想從描寫小麻雀動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①“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發愣的意思。②“……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的“無可奈何”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意思。③從對小麻雀兩個動作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只剛剛出生,沒有見過世面和風雨,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從樹上掉下來,站在地上是“呆呆地”,“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④從對小麻雀“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的外形描寫中,進一步可以看出這“分明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顯然的意思。)
5.小結第一段的學習,過渡到第二段。
小結:“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看見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從樹上掉下來。
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一想,提出問題,過渡到第二段的學習。
面對這樣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現在,大獵狗發現了小麻雀,預示著什么?小麻雀的命運將要發生怎樣的變化?
(對第一個問題,大部分學生會回答:如果是我,我會想,小麻雀多可憐呀!它離開媽媽和伙伴,一定很著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樹上幫它回到媽媽身邊。現在,大獵狗發現了小麻雀,就預示著小麻雀的危險來了。)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險是什么?課文里哪句話表明了這種危險,在課文里畫出來。
(小麻雀的危險就是獵狗想吃掉它。“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2.從獵狗的表現中,你覺得此時的這只“分明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和自己相比怎樣的敵人?
(從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這樣的表現看,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和自己相比強大百倍的敵人。)
3.教師指名學生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當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誰出現了?它是怎樣出現的?課文里用了一個什么詞表明它的到來讓獵狗意想不到?
(當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老麻雀出現了。課文里用“突然”一詞表明老麻雀的到來迅猛,讓獵狗意想不到。)
4.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并提出問題: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為什么老麻雀飛下來像一塊石頭落地?“絕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絕望地尖叫是什么樣?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①在這兩句話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塊石頭。②因為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時迅猛、落在地上堅定,表現出老麻雀在兇猛的龐然大物獵狗面前的果敢、勇氣和膽量。③“絕望”是沒有一點希望的意思。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的樣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來,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來捍衛自己的孩子。說明老麻雀除了憤怒,還有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現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懼怕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師做過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兒,而面對的卻是一個“龐大的怪物”,讓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表現的。然后,指名學生讀第5自然段,提出學習要求和問題。
讓學生劃出表示老麻雀動作的詞句。
(“它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老麻雀為什么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
(因為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是弱小的,沒有任何保衛自己和幼兒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緊張,“渾身發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憤怒,表現出決不畏縮,所以,“發出嘶啞的聲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盡管在獵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只顧自己的安全而丟下自己的孩子不顧,而是毅然猛撲下去,為拯救孩子準備進行殊死的決斗。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力量就是無與倫比的母愛!)
6.教師小結重點段的學習。
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點段。講述了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高尚的母愛。作者含蓄地點出了這一點,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露出來。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教會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寓意、無論做什么事情,都無能強求一致。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目標3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與眾不同的麻雀”。放幻燈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這一板塊的主題是“與眾不同”,你覺得圖中的哪只小麻雀是與眾不同的。為什么?你喜歡他嗎?為什么?
3、復習上節課學習的關鍵詞。
二、理解課文,情感朗讀。
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些詞走進課文。
1、自由朗讀1-3自然段,用鉛筆畫出麻雀之間的.對話。
2、找同學朗讀一下你所畫的對話。(幻燈出現三句話)
3、找同學朗讀第一句話。你在這句話中聽懂了什么?你是從哪個詞中體會到的?(迎風站立 站的相反)(全都是 只有你)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小麻雀的與眾不同)
4、找同學朗讀第二句話。從這句話中聽出了什么?(沒有妨礙)指導朗讀(不在乎 理直氣壯)
5、找同學朗讀第三句話。提問聽懂了什么?(譴責)指導學生讀出譴責的語氣。
6、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麻雀們都不理解小麻雀,小麻雀會怎樣做呢?(出示幻燈)你從哪個詞知道小麻雀是怎樣做的?(依然 繼續)這時風越刮越大了?這個樹林發出什么樣的聲響?這時發生了什么事呢?
7、自讀5-7自然段。
8:這個時候什么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悄悄地來了一只大花貓)強調“悄悄地”是為什么?怎樣來朗讀?指導朗讀。
9、指導朗讀 小麻雀大叫、“貓來了!貓來了!快逃!”
10、最后的結果如何?(小麻雀救了大家。)
三、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你是被救的小麻雀,你會對那只與眾不同的小麻雀說些什么呢?你們喜歡這只與眾不同的小麻雀嗎?你覺得小麻雀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
文本分析:本文是生活主題的第二篇課文,選擇了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文章敘述了“我”打獵途中碰到的一個意外——一只小麻雀被風吹落,獵狗欲吃小麻雀,老麻雀飛下來想拯救自己的孩子,最終“我”喚回獵狗離開。作者通過神態、動作描寫,表現了老麻雀為救小麻雀奮不顧身的勇敢形象,歌頌了母愛的偉大。教學設計中,要緊扣文章重點(第4、5自然段),抓住動作和神態描寫的句子,體會老麻雀“勇敢”與“膽怯”交織的雙重性格。同時要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傳達出的同情、愛護弱小,藐視、不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適當地放開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問難。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嗅、奈、煞”等7個生字,會寫“呆、巢、齒”等13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2.明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抓住描寫老麻雀和獵狗動作的詞語,體會老麻雀的無畏精神。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的。
2.從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動人故事中,懂得動物也有偉大的母愛。
課時安排:2課時
1.認識本課“嗅、奈、煞”等7個生字,會寫“呆、巢、齒”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打獵、無可奈何”等詞語。
2.學習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老麻雀偉大的舉動。
1.讀寫、積累并運用生字新詞。
2.交流、學習、掌握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麻雀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麻雀的體型,獲得視覺上的觀感。
導語:“小小尾巴高高翹,不會走路只會跳。房檐樹洞是它家,愛吃谷物不吃草。”大家知道這個謎語說的是什么動物嗎?清早出門時,我們經常能聽到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哦。(生答麻雀)沒錯,說的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鳥——麻雀。請大家看看圖中的這只麻雀,再回憶一下你們見過的麻雀,說說它們給你的印象是什么吧!(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它們又活潑,又機靈,又膽小,外貌非常普通。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認識一只特別的麻雀哦。
2.出示課題,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相關寫作背景。
屠格涅夫(1818—1883) 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的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強烈的批判精神,善于把握時代的脈搏,主題鮮明,結構緊密,人物形象鮮明,語言優美,對俄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獵人筆記》《貴族之家》《父與子》《羅亭》等。《獵人筆記》描寫了俄國農奴制度下農奴的悲慘生活,暴露了俄國農奴制度的的黑暗和殘酷,在俄國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就節選自《獵人筆記》。
2.聽音頻朗讀,一邊聽,一邊學習停頓和朗讀語氣。注意自己讀不通順的地方。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4.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糾正字音,學生識記生字。
會寫的字:到 呆 無可何 里 牙 身
兒 斗 大 力 住
會認的字:扎 救
(2)指導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
扌:掩(掩蓋)護(保護)搏(搏擊)打(敲打)
口:嗅(嗅覺)嘶(嘶啞)喊(喊叫)唯(唯一)
(3)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及筆畫,重點字書寫示范,指導生字書寫。
◆書寫指導:
[奈]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大”撇、捺伸展蓋下,“示”兩點呼應。
[齒]上下結構。“止”兩豎宜短,末筆橫長,寫在橫中線上,下部略小。
[龐]半包圍結構。“廣”撇往左下長伸,“龍”右部整體略出“廣”。
◆易錯提示:
[嗅]右下部是“犬”不是“大”,不要漏寫一點。
[巢]上部三個“”,不要多寫或少寫,方向不要寫反。
[齒]下部是“”,不要寫成“兇”。
[龐]被包圍部分是“龍”,不要寫成“尤”。
(4)學生書寫練習,教師巡視,糾正坐姿、握筆姿勢、書寫錯誤等。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圈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交流圈畫內容,教師結合交流情況點撥理解重點詞語。
(1)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白樺樹。
預設:先出示狂風吹動樹木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什么是“搖撼”,再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詞義。可以理解成“搖動”的意思。在闡述詞義的過程中要強調詞語的適用范圍,以免學生誤用。
(2)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預設:出示獵狗的圖片,最好能突出它鋒利的牙齒。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出對獵狗牙齒的主觀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想象獵狗的牙齒在捕殺獵物時所起的作用,從而體會句中“鋒利”一詞的準確性。在學生明白“鋒利”指兵器、工具等尖而薄的基礎上發問:為什么人們也會用“鋒利”來形容某篇文章的語言?由此發散到“鋒利”的另一個釋義,即抽象意義上的“尖銳”感受。
(3)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
預設: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嘶啞”的嗓音是什么樣的,如老師長時間講課后的聲音或學生嗓子不舒服時的聲音,還可以播放具有代表性的歌手的歌唱片段,讓學生重點體會它是一種“沙啞”的嗓音狀態,一般出現在人或動物疲累、緊張的情況下。
(4)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啊!
預設:教師先展示獵狗和麻雀體型對比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龐大”的意思。再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說一說什么東西給大家帶來“龐大”的感覺,教師可適當進行提點,如高樓、高山、大樹、長得很高的人,等等。最后可以采用造句的方式進行鞏固。
小結:這一次,我們又學到了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當然,理解詞語的方法并不僅限于這幾種,大家要從詞語本身出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多多挖掘自己在學字識詞方面的才能,爭取找到自己獨特的小妙招。
3.指導詞語歸類。
◆AAB式:悄悄地 呆呆地 慢慢地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閱讀與思考。
A.文中出現了哪些角色?(“我”,小麻雀,老麻雀,獵狗)
B.本文的敘述順序是什么?(事情發展的順序)
C.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寫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并嚇退了獵狗的故事)
預設:引導學生抓住核心角色——“老麻雀”,圍繞它的舉動進行總結。
D.出示課件,填空并齊讀: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交代事情的起因——(“我”的獵狗發現了一只被風吹落在地的小麻雀),接著敘述事情的經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從樹上飛下來,保護小麻雀,嚇得獵狗慢慢后退),最后交代事情的結果——(“我”帶著獵狗走開了)。老麻雀的舉動讓我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
預設:以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借機總結規律,凡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文章,只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進行概括,再將其串聯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2)合作與交流。給課文標上段序,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交流為什么這樣劃分,歸納出每一層次分別寫了什么。
預設:先引導學生找到對應的描述事情起因、經過和結果的段落,再進行層次的劃分和段意的總結。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不急于確認答案的正誤。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講獵狗隨“我”打獵歸來,途中看到從巢里掉下來一只小麻雀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講老麻雀在龐然大物——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嚇退了獵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講獵狗被“我”帶走,小麻雀得救了。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適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弱小的老麻雀竟然逼退了龐大的獵狗,這場面多么令人震驚啊!我們都知道本文節選自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其實作者在這篇文章后面還寫道:“是的,請不要見笑。對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鳥兒,對它的愛的激情,我是懷著虔敬之情的。”鳥兒的英勇表現在哪里?“它的愛的激情”又是指什么?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虔敬之情的?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節課上解決。
小結:這節課上,我們共同學習了本課中的生字難詞,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并且受到了一定的情感熏陶。看到大家在課堂上的活躍表現,老師非常開心,
。
(示例: 同學這次在識字寫字環節中表現得非常突出,讓老師感到很驚喜,希望你以后也能多多參與,主動和老師、同學進行互動; 同學對詞義的理解真是太有一套啦,你的很多想法給老師也帶來了不少啟發; 和 的朗讀既流利,又充滿感情,老師和同學們都被你們的朗誦感動了呢。 同學劃分段落、概括段意做得非常準確,是在課前做了預習準備吧?希望大家多向這些同學學習,開動腦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學到的不僅有知識,還有方法和思維,而這些才是獲得知識的訣竅。)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2.體會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所表現出來的不畏強暴的精神,感受“母愛”的強大力量。
3.理解作者傳達出的同情、愛護弱小,藐視、不懼強大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