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9
這是三年級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看法,是優秀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兒童天性善良、熱情,一般都樂于做好事,但對那些是好事、怎樣做好事卻不太清楚。他們往往覺得干驚天動的大事或像英雄人物那樣去救人、獻身才是好事,而容易忽視身邊的小事、平常事。因此,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幫助兒童認識那些生活中平凡的、不起眼的好事,懂得只要對社會有利、對他人有幫助就是好事,懂得在我們生活的小區、街道、公共場所,處處都有好事做。只要富有愛心,就有好事可以做。鼓勵和教育兒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從小有一顆愛心去關心他人。
現在的兒童在家多是特保兒,家里所有事都由父母做,不需要他們做什么,所以他們不知道勞動的辛苦,很少主動關心自己的.。父母及祖輩,也缺乏做事的能力。因此,要與家長取得聯系,教育兒童做好事首先要從家里的小事做起。兒童的能力有限,因此不要因為他們做不好而不讓做,能力只有通過實際地才能發展起來。也通過好事成長記錄表,同時對大人和小孩考查。
要幫助兒童認識到自己能力有限不要做那些所不能及的事情,防止不必要的傷害。因為孩子很純真。容易沖動,像見到火災、偷盜現象、溺水現象等,特別男同學,容易在英雄主義的驅動下,奮不顧身。而我們正要教育孩子珍愛生命,量力而為。理智而實際地做好事。
活動目標:
1.借助故事和游戲,感受方格子老虎帶給大家的快樂。
2.懂得要常常為別人著想的道理,進一步萌發關愛他人的情感。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電腦、電視機。
2.“三連通”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分享交流。
1.出示“愛心”。
(1)這是什么?(愛心)
(2)一顆愛心,代表了愛。在生活中你感受到了誰的愛?他是怎么愛你的?
2.小結:我知道你們的愛很多很多,你們的生活都充滿了愛。
(評析:從“愛”引發,通過有針對性的設問,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生活中的愛。)
二、通過故事,感受方格子老虎帶給大家的快樂。
1.畫面——小老虎出生。
師:有一只小老虎出生了,想一想,虎爸爸和虎媽媽要忙些什么呢?
小結:剛出生的小寶寶可讓人忙活了,要照顧他吃的,照顧他睡的,吃喝拉撒樣樣都要操心。
2.畫面——虎爸爸買油漆。
師講述:虎爸爸說,別人家的老虎身上的花紋都是橫條的,我想要我的寶寶成為與眾不同的老虎,給他畫上豎條紋。
3.畫面——虎爸爸虎媽媽吵架。
(1)為了這件事情,虎爸爸和虎媽媽怎么了?!來自屈.老師教案.!他們在吵什么?
師講述:虎爸爸說,我的孩子就要與眾不同……
(2)你們家里有過爭吵嗎?為什么吵?如果家里發生了爭吵,你會怎么做呢?
4.畫面——小老虎變成方格子老虎。
師講述:小老虎看到爸爸媽媽吵架……
師:橫條紋是為了誰畫的?豎條紋是為了誰畫的?他現在變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
5.畫面——虎爸爸虎媽媽和好。
(1)師講述:爸爸媽媽說,“有這么好的兒子為我們著想……”
為了讓爸爸媽媽不再吵架,小老虎把自己畫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你們覺得小老虎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師小結:小老虎不僅聰明、懂事,還是一個很為爸爸媽媽著想的好孩子。
(2)師講述:過了不久……
如果小班的弟弟妹妹哭鬧,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3)師講述:虎寶寶看到哭鬧的小動物……
你們知道的方格子的游戲有哪些?
6.畫面——虎寶寶身上的“三連通”游戲。
(評析: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生動的畫面和不同人物的語音,幼兒深深地沉浸在繪本故事的情節中。隨著故事的展開,幼兒感受到虎寶寶家庭中的矛盾以及虎寶寶巧妙地化解矛盾,從而對虎寶寶為父母著想的動人品質有了直觀的感受。)
三、幼兒玩“三連通”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1.師交代游戲要求。
2.幼兒玩游戲。
3.師小結:為了不讓幼兒園的小動物哭鬧,小老虎讓自己的方格子陪著大家玩,真是一個為同伴著想的好孩子。
(評析:借助多媒體課件,巧妙演示“三連通”游戲的玩法,幼兒在真實的游戲操作中體驗自己的快樂和小動物以及小老虎的快樂,知道給別人帶去快樂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四、情感拓展,知道生活中要常常為別人著想。
1.師講述:時間慢慢過去……
師:沒有了方格子,爸爸媽媽還會愛它嗎?為什么?
2.畫面——快樂愛心。
師:有沒有方格子重要嗎?重要的是什么?
小結:雖然沒有了方格子,但虎寶寶永遠都有一顆愛心。愛不僅僅是關心、幫助別人,還要處處為別人著想、給別人帶去快樂。
3.畫面——遞剪刀。
師:當你給別人遞一把剪刀的時候,應該把哪一頭給別人?為什么要這樣給?
小結: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說明你心里裝著別人。
4.畫面——打電話。
師: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也能給別人帶去溫暖,帶去關懷。哪些人需要問候?
小結:身邊的朋友,生病的人,孤單的老人都需要我們的問候。
5.畫面——向災區獻愛心。
師:當災難發生的時候,當我們知道地震來臨的時候,你們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6.活動尾聲:幼兒畫心愿,展示心愿卡。
小結:你們的小愛匯成了大愛,愛,就在我們身邊。
(評析:通過多媒體課件從方格子老虎的故事向幼兒的生活實際拓展,一個個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引發了幼兒的思考,也許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能給別人帶去溫暖,這是幼兒獲得的最大啟示。在音樂的烘托中,幼兒的關愛繼續延伸,讓幼兒懂得從小心里就要裝著他人。)
活動反思:
活動立足于社會領域,因此,所有的預設問題都圍繞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展開,有的放矢。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變換的畫面,清晰的對話,適時的音樂,將整個活動的氛圍營造得溫馨、真切、感人。幼兒在這樣的物質和心理環境中,流露出真實的情感,獲得了有效的交流。 “關愛他人”不是通過枯燥的說教實現的,而是以情感人,以理動人,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社會性的培養不是一個活動,一個內容可以達成的,但是如果某一個活動能讓幼兒有所觸動,那么可持續發展之門也將開啟。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節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聊聊身邊的“小事”。
(課件出示1)身邊的“小事”(板書:身邊的小事)
二、觀察插圖,談論感受
(一)提出看圖要求
1.看完圖后,用簡要的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2.先小組內交流,再由組長匯總,盡可能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二)不文明的行為
1.(課件出示2)課本上的第一幅圖片:
(1)圖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不文明的行為?(一個戴紅帽的小男孩,不排隊,提前上公交車。)
(2)說說你對這種行為的看法。
預設:這個小男孩太不文明了,別人辛辛苦苦等了半天,他不用等就上車了,太氣人了!
預設:如果我在場,我一定阻止他的這種不文明行為,太自私了!
2.(課件出示3)課本上的第二幅圖片(右上):
(1)說說圖上的內容。(出去旅游,跑到樹上拍照;到處涂涂寫寫。)
(2)談談你的看法。
預設:這種隨意跑到大樹或雕像上拍照的行為太不文明了,不光會損壞大樹,還很危險,出現意外,損人損己,后悔就晚了。
預設:旅游時,在墻上等處留下字跡,是非常自私、不文明的行為,留下字跡,美好的景物就會面貌全非。
3.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不文明的行為,小組長作好記錄。
小組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身邊不文明的行為。
(1)小組代表做匯報發言,其他同學適時補充,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2)匯總如下
(課件出示4)身邊不文明的行為(板書:不文明的行為)
隨地大小便 亂扔垃圾 隨地吐痰
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 在墻上涂丫 亂闖紅綠燈
在公共廁所用完后不沖水 小攤小販占道經營 語言不文明
毀壞公共設施 浪費水、電、糧食 踩踏禁行綠地
見到老師不主動打招呼 破壞學校的環保標語牌 ……
(3)小結: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是極端自私的表現,展現一個人的內心素養,是被大家厭惡的行為,輕則受到譴責,重則給社會、他人或自己造成災禍,害人又害己。
(三)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為
1.(課件出示5)課本上的第三幅圖片(左下):
(1)觀察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走在前面的同學,打開門后,先讓后邊的人先行,最后自己把門關上。
(2)談談你的感受。
預設:這種行為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令身邊的人感到很溫暖。
預設:事情雖小,但是讓人敬佩,是文明的行為。
2.(課件出示6)課本上的第四幅圖片(右下):
(1)說說圖上發生了一件什么小事?
出門遛狗時,狗狗拉下大便,主人自覺把狗狗的大便收拾干凈。
(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
預設:狗主人的行為非常文明,這樣,我們的環境就很整潔了。
(1)小組代表做匯報發言,其他同學適時補充,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2)教師小結:
(課件出示7)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為
隨手撿拾垃圾 幫助有困難的人 隨手關掉水龍頭
在公共汽車上主動讓座 語言文明 愛護小動物
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 維護學校的環保標語牌 ……
(3)教師小結:只要我們有做好事的意識,處處留心,好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樣會不光讓別人感到溫暖和愛,還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贊賞。
三、談談自己的打算。
我們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應該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向他人釋放正能量。說說自己今后在如何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個文明、受人尊重的人?
預設:要養成樂于助人的習慣。
預設:從身邊小事做起,做一個好人。
活動目標
1、知道遠離危險,不做危險的事情。
2、學習怎樣避免日常生活中常見意外事故的發生。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小朋友在無蓋的井旁玩耍會有什么危險?
2 、在馬路上踢球會有什么危險?
3 、給陌生人開門會有什么危險?
4 、在窗臺旁邊玩耍會有什么危險?
5 、玩火、鋒利的刀具等會有什么危險?
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生活中危害人們生命的圖片資料。如趴到窗臺上往下看而失足、趴在樓梯扶手從上往下滑而摔傷、不遵守交通規則出
現交通事故、觸電或溺水造成死傷等。
2、教學掛圖一幅。
3、在小朋友們做游戲或玩耍時做的不正確的姿勢打印出來讓小朋友門看。
活動過程
1、展示日常生活中打印出來的有關意外事故的圖片資料,引導幼兒討論。
(1)、提問畫面上的人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
(2)、問什么發生這些危險的事情?應該怎樣才能避免這些危險的事故?
2、看教學掛圖,討論:我們身邊還有什么危險?應該怎么樣預防這些危險的發生?
(1)教師引導孩子觀察掛圖畫面,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發現圖中危險的地方。
(2)教師告訴孩子圖中的危險就存在我們身邊,讓小朋友們時刻注意危險就在我們身邊,如坐車不按老師或售票員的要去坐好,趴在樓梯扶手上向下滑,在戶外活動時猛跑,在滑梯上倒著或蹲著滑下來,用筆尖、剪刀等對人或物揮舞,給陌生人開門等。
3、教師設計安全標志
(1)老師教幼兒認識這些標志,教幼兒避免危險的發生,應該怎么做。
(3)教師把自己設計的標志粘貼到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提醒幼兒這些地方危險。
教學反思
教師編創自我保護反面的兒歌、故事,表演給小朋友們看提醒大家注意身邊的危險,掌握避免危險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