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8
這是我眼中繽紛世界觀察角度,是優秀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把自己觀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出來,語言流暢,內容具體。
2.讓學生學會細致地觀察,有條理地寫下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
3.能夠主動地關注生活,樂于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并虛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教學重點】
把自己觀察的印象最深的寫具體,寫出觀察中的新發現。
【教學難點】觀察時注意事物的變化。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主題。
1.(課件出示1)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2.談話導入:這段時間我們觀察了身邊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的發現。這一次習作,就讓我們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
?。ㄕn件出示2)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
二、仔細審題,明習作要求
1.(課件出示3)(課本72頁)出示題目,審題:默讀文題,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2.這次習作寫什么?(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作范圍是怎樣的?(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寫幾個印象深刻的?(一種或一處)
三、選擇交流,了解要求。
1.小組同學選擇組內同學普遍感興趣的一個方面探究交流。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按照學生發言的順序就某一方面進行小結。
四、怎樣寫好一種事物。
1.語言簡潔、準確、通俗(板書:語言簡潔、準確、通俗)
?。ㄕn件出示4)
我們住在鄉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了草地的特點。)
2.抓住特征(板書:抓住特征)
?。ㄕn件出示5)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云際。(抓住草原遼闊、美麗、碧綠的特點。)
3.厘清順序(板書:厘清順序)
(課件出示6)
?。?)空間順序:走進校門,迎面吹來一陣陣令人心曠神怡的清風,旁邊是一個花紅柳綠的*池,柳樹的枝干正在隨風飄跳動。向里走就有三百棵大樹巍然屹立在大路兩旁為我們遮擋炎炎烈日。再往里走就是我們的操場了,操場里設備齊全。最后就是我們教學樓了,那潔白的教學樓在陽光下特別顯眼。
(課件出示7)
?。?)時間順序: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放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五、怎樣寫好一處場景。
1.閱讀例文
?。ㄕn件出示8)
新年快到了,大家都開始準備年貨。今天我們一家閑來無事也一塊去逛集市,一走進集市我便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彩,一種節日的氣氛很快擁到我這里。商場的天花板上掛著一排排祝福語,許多商品也開始打折了。商場一樓商品很多:有各種各樣鞋子,有時髦的衣服,有潮流的褲子,還有色彩鮮艷小飾品和包包。商場里人來人往,人群川流不息,人們正忙著選購自己滿意的商品。
2.各小組交流總結寫作方法,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提示:
?。ㄕn件出示9)
第一:交代場景發生的時間、地點。
第二:描述場景要抓住場景氛圍和特點。
第三:對場景描述要抓住場景中代表性人物的神態、言行。
第四:描述場景要注意點面結合、詳略得當。
第五:在描述中要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觸。
?。ò鍟簣鼍鞍l生的時間地點氛圍特點人物神態、言行)
六、學生動筆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1.學生自由寫作。
2.教師巡視指導。
七、展示習作。
1.小組同學互相讀聽自己的習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2.小組評選出優秀習作,小作者讀寫作,老師、學生評議。(這一段話哪里最吸引你?為什么?)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出示課題,交代了本次習作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p>
教學要求:
1.能說出在日常觀察中的發現;
2.能認真聽別人說話,把握主要內容,并能比較完整地轉述;
3.把話說清楚明白,并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教學難點:
能真實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觀察發現。
(一)課件播放書中的“三幅圖”
1.同學們在這三幅圖中發現了什么呢?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學生說,老師及時指導)
2.這段時間我們觀察了不少身邊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發現。那我們每個人就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發現。有一個要求,別人說的時候,要專心聽,你要記住,你們小組的同學都有哪些發現。(學生小組交流。)
(二)好,老師特別想了解你們組的組員們都發現了什么?用“我們組的組員……”的句式說,看誰記得多。(各小組推薦代表發言。)
1.同學們說的真多,而且說得特別清楚,老師給你們一個建議,當你要說很多個同學的發現的時候,不用說每個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們組,有的同學發現了……有的同學發現了……還有的同學發現……”句式。(指幾名學生說。)
2.聽了同學們的發現,老師對其中的一個發現可感興趣了,那大家又對哪一個發現最感興趣?(學生發言。)
3.如果你對誰的發現感興趣,就去問問他(發現者)到底怎么回事?(學生提問,學生解釋。)
4.我們經過交流,就會越來越明白,因此老師提議,我們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人的發現,然后以他的話題,展開交流,可以提問,可以補充,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小組交流。)
(三)老師發現有的小組交流得特別充分,而且有的同學還發現了一些特別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讓學生說出發現,然后其他學生提問,發現者解釋。
2.老師適時介紹自己的發現。
3.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嗎?(學生回答。)
小結:同學們,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如果我們有機會親自去觀察、去發現這些有趣的植物,該多好??!
二、總結下課。
同學們,從天到地,從地到天,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你一定會發現更多的奧秘。這一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是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將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習作完成后進行交流,并分享觀察的感受或心得,體會“細心觀察周圍事物,大自然充滿了神奇與魅力”。教材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活動場景,提供了幾個可以開展觀察活動的場景圖片,如校外、上學路上、教室內。教師可指定地點布置觀察任務。第二部分是習作要求,簡要地介紹了本次習作的要點。第三部分是交流與分享,要求學生完成習作后進行交流,并分享觀察的感受或心得。對此,教材還提供了三個例句,要求學生完成習作后進行思考。
1.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學會觀察方法,善于發現。
2.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習作。
3.注意用詞準確,語句通順。
4.完成習作后,交流分享心得與感受。
【重點】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并善于發現新事物。
2.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作文。
3.完成寫作后,交流分享心得與感受。
【難點】
1.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作文。
2.注意用詞準確,語句通順。
1.本課首先采用謎語導入,激發孩子的興趣;然后讓孩子模仿例文,用第一人稱介紹自己觀察到的事物,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
2.在評價的時候充分地給予肯定,增強孩子的寫作信心。
3.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老師即興口頭作文的指導,以及相關的詞、句、段的欣賞,力求部分孩子在把話說完整的基礎上,介紹得更有條理、更清晰,語句更優美。
4.引導孩子認真觀察事物,抓住主要特征,由思到說,由說到寫,由寫到評。
【教師準備】
1.課前根據本次習作的要求,布置學生獨立觀察一種事物,可以是校外的景觀,可以是上學路上的風景,可以是教室內的某個事物等等。教師應及時詢問了解他們選擇和觀察的事物,并進行指導。
2.PPT課件。
【學生準備】
1.結合生活實際,多種感官細致地觀察身邊的某種事物。
2.搜集有關觀察的事物的資料。
2課時
第 課時
1.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學會觀察方法,善于發現。
2.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習作。
3.注意用詞準確,語句通順。
【重點】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并善于發現新事物。
2.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作文。
【難點】
1.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作文。
2.注意用詞準確,語句通順。
談話交流,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著無窮的樂趣。最近一段時間,你都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把你觀察中的發現告訴同學吧。
PPT出示:
學習指南
請你和小組成員交流你最近的觀察和發現。
①運用以下句式。②輪流交流。③可在對方交流后提出你感興趣的問題。
句式:
我觀察了
,我發現 。
[設計意圖]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避免了單一的師生交流的局限性,讓每個孩子在課上有開口發言的機會。
一、每組推薦一名同學分享自己的觀察與收獲。
二、教師根據學生交流角度的不同,相機指導。
1.寫大自然中的美景
(1)寫好景物的基礎在于觀察。觀察要有序,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比如:寫校園里的那棵大雪松,可以先交代一下它的位置、它的形狀,再寫它的顏色,這是寫它的靜態。也可以寫它的動態,即當風輕輕吹過,松樹是怎樣搖動的,發出什么樣的聲響。
PPT出示:
例句:紫羅蘭呈深紫色,飽含水分的葉子上時常呈現一個個小圓珠,晶瑩剔透,熠熠閃光。紫羅蘭的花特別的美,美麗的花瓣圍著一個嬌嫩的蕊,花蕊則是由幾根白色的細管子組成的,上面綴滿厚厚的花粉,形成美麗嬌艷的花朵。
(2)寫景要寫出它的特點,并寫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寫校園,可以抓住校園中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特點,把校園的特點寫具體。
PPT出示:
例句:校園的美景,是那綠樹環抱的操場和那飄揚的國旗;校園的美景,是那整齊統一的校服和那群活潑的學生;校園的美景,是那瑯瑯讀書的聲音和那明亮的教室;校園的美景,是那渴求知識的目光和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們。我愛這校園里的美景!
2.寫生活中的事物(動物或植物)
(1)寫動物:引導學生回憶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形體、顏色、花紋等基本特征和這種動物有什么生活習性,喜歡生活在什么環境里,感受動物的美和可愛。
PPT出示:
例句:小花貓的腦袋圓圓的,頂著一對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綠眼睛瞪得像兩盞小綠燈。小貓鼻子下面有一張人字形的嘴巴,兩旁有6根白色的胡須,常常一扇一扇的,挺神氣。
它的胡子非常硬,像鋼針一樣,能量出洞口的尺寸。它長長的尾巴像小鞭子似的,左右搖擺。
(2)寫植物:仔細觀察你喜愛的一種植物,重點觀察植物的莖、葉、花及顏色。寫作的時候,可以交代你為什么喜歡它。
PPT出示:
例句:我輕輕拾起一片楓葉,那紅彤彤的葉面上有著清晰的脈絡,邊緣上長出均勻的鋸齒,樣子雖然像伸開五指的小手,但顏色卻像一團燃燒的火焰。
師:在觀察過程中同學們可以用到很多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去感覺、用舌頭去嘗、用腦去思考等等,這些方法對我們觀察事物都非常重要。相信大家經過這堂課的學習對怎么觀察事物,如何有條理地介紹事物都有了一定的認知。
將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者一處場景寫下來。
第 課時
1.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習作。
2.注意用詞準確,語句通順。
3.完成習作后,交流分享心得與感受。
【重點】
1.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作文。
2.完成習作后,交流分享心得與感受。
【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作文。
激趣導入。
談話導入。
我們上節課布置了習作作業,可以說,大家的作品真是異彩紛呈啊!下面老師先來做個簡單的總結。
[設計意圖] 開門見山地說明本堂課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佳作的熱情。
一、總結作文創作情況。
總結此次習作的優缺點:
1.講評習作的內容,確定學生在事物的選擇和描寫的方式方法上是否恰當。
2.習作是否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是否條理清晰。
3.利用投影儀展示個別佳作。
4.共同欣賞優秀習作。
蜻 蜓
今天,我又到學校旁邊的那條小溪邊去玩。
溪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小石頭。一尾尾小魚兒,多么悠閑,它們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著。
岸邊蜻蜓可多啦!有金黃的,有青綠的,還有大紅的……蜻蜓飛來飛去,飛上飛下。
突然,我看見一只大紅蜻蜓停在狗尾巴草上。我貓著腰悄悄地走過去,右手慢慢地向它靠近。我猛地一捉,把大紅蜻蜓逮住了。
蜻蜓的眼睛好像小玻璃球,好看極了。放學了,我把它帶回家給媽媽看。媽媽說:“蜻蜓是益蟲,會吃蚊子。”
聽說蜻蜓是益蟲,我趕緊把它放了。蜻蜓飛了,飛向晴朗的天空。我祝愿它平平安安……
5.找同學點評這篇習作。
師:你從這篇優秀習作中學到了什么?
6.分析自己的習作的長處和不足,引導修改。
(1)找出習作的不足。
我們班這次習作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請看大屏幕。
PPT出示:
(1)習作的想象不夠豐富,語言不夠優美,沒有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說明我們還不能學以致用。
(2)在習作順序上還不能完全按一定的順序進行。
課件出示個人習作片段。說明以上存在的問題。
(2)自由修改習作。
根據以上的講評,學生再看看自己的習作是否達到了要求。發現不足,要與同學商量如何修改,然后再修改自己的習作。
7.交流評價,展示作品。
我愛秋天
今年秋天,爸爸媽媽又帶我去爺爺家玩。
天那么高,那么藍,萬里碧空飄著一絲絲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飛,不知不覺我們到了爺爺家。
爺爺家門前是一片果園。葡萄茂密的枝葉向四周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綠色的涼棚。葡萄架上掛滿了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紅里透青,青里透亮,像顆顆珍珠,亮晶晶的。棗樹上那紅彤彤的棗子,頭挨著頭,臉對著臉,好像在說:“小主人,歡迎你回來!”最讓人垂涎三尺的是那一個個大大的鴨梨,一口咬下去,全是甜滋滋的汁水,真可口啊!
果園旁邊是稻田,一陣陣芳香從一片金燦燦的田里飄出;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的吹拂下,不住地向我點頭。
一條清澈的小河輕輕地流過爺爺家門前,河邊那一棵棵楓樹,紅得多好看,簡直像一片火一樣!
啊!我愛秋天的景色!
8.交流分享,暢談觀察的感受與心得。
PPT出示:
試著用一句話說說最近的觀察感受,和小組成員輪流分享心得。
如:觀察時要細致一些。
觀察時不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摸,用鼻子聞。
觀察時要注意事物的變化。
寫景的文章首先要去觀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摸,有時還要用嘴去嘗一嘗。其次,還要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做到情景交融。當然,文章寫好后,還得反復誦讀,認真修改,直到把文章修改到滿意為止。
結合小組成員建議和教師評語再次修改本次習作。
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自然美景
觀察
敘述
動物植物 細致 有條理
學生們對生活的感受能力有限,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學習觀察方法,做到善于觀察、善于發現。最后我給學生出示了一篇文章《蜻蜓》。這篇文章寫的是在溪邊玩耍的事。在玩耍中,小作者觀察得非常仔細。讓學生在讀這篇文章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教給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觀察和思考,不斷增長知識,很有意義。學生受到了很大啟發,對后面的習作有很大幫助。
部分學生表達得不完整、不清楚,我沒能給予充分的指導。有些學生說得比較淺顯,我由于沒有準備足夠的材料,無法給學生系統的講解。
上課前準備足夠的資料,及時給學生補充資料。在學生匯報時,仔細聽,匯報的同學有寫得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幫他補充。
1.習作觀察的一般順序
(1)觀察人物時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如五官、身材、表情、穿著、動作、興趣、脾氣、品質等等,這些都要認真觀察,深入體會。
(2)觀察動物要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動物的一般順序是:先從整體上觀察動物的特點,然后具體觀察動物各部分的特點。對動物的生活習性的觀察也要抓住其特點。
(3)觀察景物要從前到后、從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有順序、有層次地進行。觀察中還要注意不要忘了觀察景物變化的全過程,從最開始到最后,凡是有變化的都要做到細致入微,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呈現景物的不同特點。這樣,行文時就能按照觀察的順序,條理清晰地寫出景物。
(4)觀察活動最好能把握全過程,先了解開頭、經過和結果;再了解參加者有哪些集體性的活動,活動場景是怎樣的,對具有代表性的個人活動也不能放過,因為一般寫活動的文章,也要寫一點個人的活動。
總之,我們觀察任何事物的順序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觀察順序,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觀察順序。世間的事物紛繁復雜,各具形態,盡管有時會使人眼花繚亂,但總是有序可循的。只要我們開動腦筋,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就能全面、細致地了解事物的特點。
2.怎樣寫以寫景為主的文章
(1)要按地點的變換布局謀篇。
①方位觀察。指觀察者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進行觀察。可以由遠到近,由近到遠;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間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間;等等。
②按參觀游覽的順序觀察。
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景物。例如遠視、近視、仰視、平視、俯視……
(2)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一是要抓住景物的色彩特點。二是要抓住景物的形態特點。
(3)要自然地寫出真實感受。
景物描寫歌訣:
描寫景物抓特點,
色彩靜動一一看。
游覽歷程寫清楚,
夾敘夾議有情感。
【教學設想】
這次習作課的教學以紙花傳遞到誰身邊,誰就“表演節目”為契機,讓學生“動”起來,或緊張或興奮,營造出特點鮮明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從中獲得場景描寫的方法,產生自主創作的興趣與愿望。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成語填空練習。(課件出示)
交( )接( ) 車( )馬( ) 莊嚴( )( )
歡( )笑( ) 歡 呼( )( ) 燈 火 輝( )
1.指名填空。
2.指名說說你從成語中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場景,(預設:想到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想到熱鬧的自由市場;想到精彩的體育比賽等)
3.出示畫面,說說你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畫面。
4.老師總結: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畫面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個場景,人無時無刻在不同的場景中。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交流,從學生們已有的成語積累中出發,通過由詞語想象畫面,在用成語描述畫面,通過這樣的往返交替,將“場景”這一概念不露痕跡地在學生頭腦中“立”起來。)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創設情境
師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每天都有五彩斑斕的生活畫面:緊張激烈的比賽,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熱鬧非凡的市場,充滿樂趣的游戲……
一個個有意思的場面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場景的描寫。(師板書:場景描寫)
2.出示道具,設計懸念。
今天老師帶來兩樣東西(出示:鼓、花)看到這兩樣東西,你會想到什么?學生說說自己的猜想。教師在講其用途——游戲。
3.猜猜我們游玩什么游戲?(擊鼓傳花)
4.要玩游戲,還缺些什么?(鼓手)
5.渲染氣氛:鼓手很重要,全班就一個,鼓手很威風,全班都得他聽指揮。誰來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
6.喲!這么多同學同學都想當鼓手,該選誰呢?干脆來一個公平競爭吧!把剛才看到的場景用語言描述出來,誰說得最好,最生動,誰就來當鼓手!
7.指名學生口頭作文。(我們在選鼓手時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巧下任務,引導口頭作文)
8.選出鼓手。
9.師小結:同學們說得不錯,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并從全班同學的表現到對個別學生進行描述,從全部(整體)——個別(特殊)。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入手,巧妙利用“選鼓手”這一契機,創造一個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去體驗,去感受,之后再此基礎上進行口頭作文訓練,讓學生“說”起來,通過總結歸納出場景描寫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三、快樂游戲,引導學生“動”起來。
1.請鼓手登場。
2.宣布游戲規則:鼓手擊鼓,鼓聲響起時,花按順序傳遞,鼓聲停時,花在誰手上,誰就表演一個節目。
3.游戲前演練,讓鼓手擊鼓,隨機采訪學生,聽到鼓聲時心里想到什么?
4.游戲開始,及時引導學生捉游戲過程中的典型。
5.有請第一位幸運者登場表演。
6.引導學生從這位學生的神態、動作、語言、內心去觀察并描述。
7.隨機采訪鼓手,游戲時表現突出者。
8.巧下任務,剛才游戲時哪個環節或哪些環節讓你最難忘?請寫下來吧!
9.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10.習作點評:指名讀習作,并引導其他同學傾聽、補充,側重點是本課學的點面結合的方面,及時鼓勵學生,給予寫作的興趣與信心。
11.互評互改。
(設計意圖:學生們寫作最大的難題是缺少體驗,充分利用“擊鼓傳絹”這一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感受,不顯痕跡地引導他們邊游戲邊觀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動筆寫,自然水到渠成。)
四、連段成篇,拭擬題目。
1.學生嘗試成篇,自由發言。
2.教師及時發現精彩,請其板書。
3.師小結:游戲的時候,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既觀察全體,又觀察個別,就能夠把游戲的場景寫具體,寫清楚!
板書設計
場景描寫
寫大家 寫全部
寫個別 寫特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