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8
這是這兒真美教案第二課時,是優秀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訓練目標:
1.觀察*圖,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和描寫景物。
2.積累好詞、好句子,引導學生在進行描寫時,適當運用。
3.讀懂例文,體會把小動物當*來寫會更加生動的好處。
訓練重點:
想象作畫,并把想象的內容描寫出來。
訓練難點:
描寫時能有重點地選擇小動物,有詳有略。
教學媒體:
教師準備:
教學掛圖,幾篇描寫小動物的片段 雙面膠
學生準備:
幾張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圖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作前指導: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跟你們一起來作畫、說話和寫作,喜歡嗎?
二、觀察圖畫練說
(一)出示*圖,按順序觀察圖中景物。
1.學生說說圖中都有些什么。引導學生注意聽,并補充。
2.提問:能按順序把圖中景物說一說嗎?[a1]
3.師板書引導:觀察順序“從上到下,從遠到近”。
天空、白云—群山—樹林—草地、鮮花—小河。
三、補充想象,豐富畫面。
1.圖中缺少了什么,你想加上些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顏*、動物……
2.少了它們你會覺得怎么樣?(冷清、寂寞……)
3.請同學們拿起畫筆,添加小動物。
4.練習說話:你添了哪幾種小動物?在什么地方添的?它們長什么樣?它們在做什么?學生用幾句話介紹自己所畫的小動物。
說話要求:選一種動物,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練習說話。
5.比較句子。
河岸邊開滿了小花。
河岸邊開滿了五顏六*的小花。
通過觀察感知、理解想象、積累比較,讓學生體會到寫具體的方法。
四、學生自主學習例文。
1.學生自由朗讀例文。
2.學生再讀例文,說說例文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
3.小組交流。
4.小組推薦學生,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把小動物當作人來寫,抓住小動物的特點,把它們寫得很生動、很有趣。
6.模仿例文,同座練說。
五、寫話練習。
1.小組討論怎么寫,全班交流,師點撥:
(1)先寫景物,再寫小動物。
(2)寫景的順序與小動物描寫要過度自然。
2.學生打草稿。
3.交流草稿,評議,修改。
4.學生謄抄習作。
(一) 利用好身邊的課程資源,確定寫作內容
本單元的習作主題是“這兒真美”,要求學生圍繞一個意思寫一處身邊的美景。習作要求中也給出了學生可選擇的空間,如花園、果園、田野、小河等場景,但是對于班級里的三十名學生而言,每個學生所見過的花園、果園、田野、小河可能不盡相同,如果選擇這些場景作為寫作內容,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學生各說各話。這樣做造成的最大困擾是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就猶如隔靴搔癢,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既然如此,何不利用好他們身邊的課程資源——校園,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他們每天學習生活的地方,看看這個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并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來,這樣的習作內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且還能夠引起學生之間的共鳴,在同伴引領下,彼此都能夠發現更多、更別樣的校園美景。
(二) 巧妙設置真實生活情境,激發寫作動力
選材內容確定之后,教師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變“要我寫”為“我要寫”,真正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激發學生寫作動機。面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具體情境,如“這幾天會有很多其他學校的老師來參觀我們的亦小校園,作為亦小的小主人,你是不是特別想把亦小校園的美景介紹給來參觀的老師呢?如果是,那就趕快動筆,把身邊的校園美景記錄下來,分享給來參觀的老師們吧。”給學生設置一個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們對于寫作的畏難情緒,真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三) 聯結學生前后學習經驗,明確觀察方法
本單元習作要求中明確提出在寫之前要仔細觀察,這是對第五單元習作單元中“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這一語文要素的進一步鞏固,是對前面所學的觀察方法的遷移運用。在第五單元習作教學中,筆者圍繞“仔細觀察”這一語文訓練要素分門別類地進行了觀察指導,如在觀察動物時要觀察動物最突出的外形特點和它嬉戲、玩耍或者捕獵時的動作;在觀察水果時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嘴巴嘗和用手摸,調動多重感官來觀察事物的特點;在觀察植物時要注意觀察植物的變化過程;在觀察場景時可以采取遠看與近看相結合、整體看與局部看相結合、動看與靜看相結合的方式,從多個角度來觀察某一場景。本單元習作中的觀察對象是一處場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已有學情(從多個角度觀察某一場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有順序、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基于這一觀察目標,筆者設計了本次的觀察表格。
(四) 對比閱讀同學寫作內容,構建評價標準
基于上述對單元習作訓練要素的把握和對教材內容的解讀和分析,筆者將本次習作講評課的學習目標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借助觀察表格,引導學生在觀察某一處場景時學會調動多重感官進行觀察,有順序、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多角度進行觀察等細致觀察的方法。二是通過設置情境、對比閱讀,引導學生學會在描寫某處場景時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能夠寫出某處場景的相對位置,能夠寫出某一事物不同時間段、不同季節的變化。三是通過聯結課文結構、欣賞學生佳篇,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一處場景。根據這三個學習目標,本節習作講評課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環節:環節一是借助觀察表格,習得細致觀察的方法;環節二是選擇某處場景,對比閱讀,提取佳段評價標準;環節三是欣賞佳篇,關注總分總的篇章結構。最后,再次梳理回顧本節課所總結的觀察方法以及佳段、佳篇的評價標準,課后以布置“美麗亦小”文章二次修改的任務來檢測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否達成。
根據上述文本教學解讀,本課學習目標如下:
1. 借助觀察表格,引導學生在觀察某一處場景時學會調動多重感官進行觀察,有順序、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多角度進行觀察等細致觀察的方法。
2. 通過設置情境、對比閱讀,引導學生學會在描寫某處場景時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能夠寫出某處場景的相對位置,能夠寫出某一事物不同時間段、不同季節的變化。
3. 通過聯結課文結構、欣賞學生佳篇,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一處場景。
本節課教學時,考慮到三年級的學生閱歷和體驗較少,具備初步的觀察能力,但缺乏順序重點,所以把“一句話表達一段的主要意思”,也就是寫關鍵句列為一個主要教學環節,列為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難點,即是運用教材所學到的內容,圍繞“關鍵句”來寫,盡可能使用最近學到的描寫景物的詞語。考慮到學段的要求,可能拔高了,所以定為“把想到的內容通過說表達出來”,從教學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能達到。在觀察方面,我把能按“從上到下、從遠到近”改為“能按一定的順序”等。一節課下來,感覺到“如何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從設計上的定位,再落實到教學中的具體指導,沒有課改的新理念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很難把握得住。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第一,選好你要介紹的一處景物。身邊一定有許多美麗迷人的風景奇觀、名勝古跡,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們不可能一個一個去介紹,因此在習作前先讓學生想想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處景物是什么。這就解決了習作“寫什么”的問題。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點介紹。什么是景物的特點呢?那就是這種景物與其他景物的不同之處,是它自己所獨有的。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作者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群島的美景,表現了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三,寫景一定要有順序。寫景的順序有觀察順序,如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上到下,由外到內等,還有時間順序,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就是按照四季的順序來介紹的。
不足之處:
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學會圍繞一個意思來寫。
2.積累好詞、好句子,引導學生在進行描寫時,適當運用。
3.讀懂例文,體會把小動物、植物當成人來寫會更加生動的好處。
教學重點:
觀察身邊的事物,學會圍繞一個意思來寫作文。
教學難點:
描寫時能有重點地選擇小動物或植物,有詳有略。
課前準備:
PPT課件。課本插圖,小動物Gif圖片為主要素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問:大家為什么喜歡把書上圖畫涂上顏色?引入本次看圖寫話主題。板書:這兒真美。
2.出示PPT1(沒有顏色),按順序觀察圖中景物。
(1)學生說圖中景物,引導學生注意聽,并補充。
(2)提問:能按順序把圖中景物說一說嗎?
(3)師板書引導:觀察順序“從上到下,從遠到近”。
(4)PPT演示先后次序。
設計意圖:有順序觀察能力培養,為能有層次的寫話作鋪墊。
天空、白云—群山—樹林—草地、鮮花—小河。
二、出示PPT2,補充想象,豐富畫面
1.引導。PPT1缺少了什么,你想加上些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顏色、動物……
2.少了它們你會覺得怎么樣?(冷清、寂寞……)
設計意圖:短語的訓練,豐富學生的詞語庫。如:綠色與嫩綠色,小魚與活潑可愛的小魚……體味春天的色彩美與熱鬧。
三、出示PPT3,學生練習說話
1.添加Gif圖片格式的小動物或植物。
說話要求:選一種動物或植物,把它放到合適的地方,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練習說話。
2.欣賞PPT4,動物動起來的畫面,感知整幅畫面。(熱鬧非凡)植物們神采奕奕,讓人感到生機勃勃。
3.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具體描述熱鬧非凡。
4.出示好詞好句,與畫面中的動物進行填詞練習。
五彩斑斕 鮮花
清澈見底 小魚
五顏六色 蝴蝶
自由自在 小河
5.比較句子。
河岸邊開滿了小花。
河岸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
四、學生自主學習例文
1.學生自由朗讀,想想例文哪里寫得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