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5
這是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日積月累,是優秀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寫,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2.學習怎樣把一個畫面描寫具體。
3.積累古詩詞。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把畫面寫具體。
教學難點
學習怎樣把一個畫面描寫具體。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來到了語文園地。現在讓我們去看看這個語文園地都有哪些內容吧!
板書:語文園地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交流平臺。(出示課件1)
(1)朗讀這兩段話。
(2)讀一讀這兩段景物描寫,認真品味這些句子在描寫景物方面有什么特點?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2)
師:這兩段都是景物描寫。第一段作者采用動靜結合的寫法,抓住榕樹“枝繁葉茂,翠色欲滴”,表達了作者對“充滿生命力”的榕樹的贊美;第二段文字,描寫了月亮的動態,把月亮慢慢升高的過程寫得既活潑又有趣。
板書:動靜結合描寫景物。
2.詞句段運用。(出示課件3)
(1)元旦快到了,為元旦聯歡會設計一個海報吧。要有打動人的宣傳語,還要配上好看的圖畫,看看誰制作的海報最吸引人。
①收集有關元旦祝福的句子。
②為元旦晚會設計一個海報。
③在海報上寫上一條打動人的宣傳語。
生制作海報,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編寫的宣傳語。
板書:宣傳語要能打動人
(2)讀下面兩組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個畫面寫具體的,仿照著寫一寫。(出示課件4)
①讀句子,體會每組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區別。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5)
師:這兩組句子中,每組的第一句都描寫得比較概括,不生動,第二句在第一句寫景的基礎上進行細化,比如,“夕陽西下,烏鴉歸巢。”這句話,第二句把“夕陽西下”進行了細化,并且用“斜照”體現出夕陽的特點以及夕陽對萬物的“感情”;在描寫“烏鴉歸巢”時,作者更是賦予烏鴉以人的情感,用“急急匆匆”點明烏鴉回家時內心的焦急,給人無限遐想,同時作者還用“動人”點明看到這樣的景物時的感覺;“點點”則形象地寫出了烏鴉往家飛時的形狀。綜上所述,第二句比第一句更生動,更富有感情。
板書:更生動形象,更富有感情
②根據例子,仿寫句子。(出示課件6)
師對學生們仿寫的句子進行點評。
示例:
眼前是一條清澈的小河。
示例:一條清澈的小河緩緩地、優雅地在眼前流過。
小狗在公園的草坪上玩耍。
示例:可愛的小狗在公園碧綠的草坪上盡情地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滿了陰云。
示例:寂靜的清早,低沉、昏暗的天空中布滿了濃濃的陰云。
3.日積月累。(出示課件7)
學習《漁歌子》這首詩。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朗讀這首詩。
(2)簡介作者(出示課件8)
張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
(3)板書:說說詩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出示課件9)
(4)學生讀讀背背。
(5)測試學生背誦情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接觸到了富有特點的、美麗的景物描寫,明白了怎樣把景物描寫得更加具體生動,還積累了古詩詞,更學會了制作海報,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體會寫景句子的特點,讓他們把握通過動態描寫能把景物寫活,能讓景物更生動形象。在仿寫這個環節,我鼓勵學生把自己仿寫的內容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并及時做出評價。效果較好。
2.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講解,讓他們把握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中對的景物的描寫,突出詩歌的意境,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對海報的制作指導得不夠細,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詳細進行每一步,讓學生在每一步教學中都有所收獲。
《語文園地》是一個單元總結和提升。本單元共安排了三個版塊的內容,分別是: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第一板塊“交流平臺”意在通過交流發現總結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培養概括能力。第二板塊“詞句段運用”安排兩項內容。第一項是成語,意在感受詞性的不同;第二項是句子的不同說法,表達的意思相同,情感卻不盡相同。第三板塊是“日積月累”,通過誦讀《別董大》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并培養語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一、教學效果
依據學生的積累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本單元語文園地的內容預設的環節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聚焦第一板塊:交流平臺。
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本單元的話題是什么?最后歸納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創設情境展開交流,其他學生靜心聆聽,感受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自由標畫重點詞句,并抄寫一遍加深印象。抽選幾篇課文,引導學生運用總結歸納的方法來理解第二單元的課文內容。
2、聚焦第二板塊:詞句段運用。
此環節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完成第一部分內容。首先引導學生自由朗讀,先讀準字音,同桌檢查。接著出示要求:讀一讀,想想這些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哪些人?借助相關的材料先理解詞語的意思,然后再歸納總結,這些詞語都含有正義感、表達贊揚、稱贊,表示支持等等,屬于褒義詞。試著創設情境說一段話或一句話,運用上其中的幾個詞語,在歷練中感受詞語的情感。第二步完成第二部分內容。自由讀要求,同桌交流訓練點是什么?按照要求放聲朗讀,體會兩組句子語氣上的不同。學生大聲朗讀,師巡視,抽查學生理解的情況,及時地引導。最后歸納總結:句子的說法不同,但是意思完全相同,但是表達語氣也不同。這就是陳述句和反問句之間的轉換。再次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培養語感。接下來,仿造例句自由撰寫句子。學生創作時教師來回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思維動向,糾正錯誤,發現優秀的在全班內展示。通過此環節,讓學生再次感受不同的表達方法有時意思一樣,但是表達的語氣不同,效果不同,感染力也不一樣。
3、聚焦第三板塊:日積月累。
本次選入的是《別董大》。此版塊運用讀、背、默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鼓勵孩子們快速記憶背誦積累豐富的語感材料,我采取男女生比賽背誦和免作業的激勵措施——即前十名可以獲得免作業的獎勵。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的高漲,不到10分鐘,只剩下三兩個學生還在努力背誦。接著默寫,全對的當然還可以獲得免作業的權力。
二、成功之處
課堂上呈現了比較活躍的學習氛圍,背誦也非常快,有效地培養了語感。
三、不足之處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有難度的,訓練還不夠扎實。
四、教改措施
如果有機會重新上這堂課,我會多選擇幾篇課文引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
一、教材簡說
本園地中,“我的發現”主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識字方法,鞏固生字。“日積月累”的“我會寫”為了積累反義詞,要求學生正確書寫,注意字的間架結構。“讀讀記記”主要是積累句子,懂得做人的道理。“我會讀”,內容是一篇小童話,講述了富有愛心的小雨點兒和一群小朋友不讓老爺爺淋雨的事,教學時可以突出不同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在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文章的情感。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圍繞著“誠實”這個主題進行:畫面上講的事在生活中經常發生,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彼此交流面對這種情況時自已的怎法與做法,潛移默化引導學習學會明辨是非,勇于承擔責任。
二、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認識生字,認識按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導學生通過讀,積累句子、鞏固生字:
3、激發學生交流的愿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的人,培養良好的交際習慣。
4、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做個有心人。
三、教學重難點
1、積累句子,鞏固生字,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
2、能比較清楚地口述別人的話。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五、課前準備板書、識字卡皮
六、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我會認
談話:我們已經學會了很多生字、說說我們都用什么方法識字的。(學生回憶:加偏旁、換偏旁、去筆畫、加筆畫等。)
1.(出示識字卡片、學生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問: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名答:
生:“餓”、“餅”、“飲”這幾個字都有“饣”,都與“食”有關。
生:“猴”、“貓”、“狗”、“獅”、“豬”、“狼”這幾個字都有“犭”。
3、你還發現什么?(形聲字教學。)
4、識記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換偏旁、編故事等。)
5、聯系舊知:
(1)食字旁的字還有嗎?
(2)反犬旁的字還有嗎?(狼、豬、狗、貓……)
二、我會填
1、出示:“今”、“相”、“自”、“音”、“你”、“原”。
(1)給這些生字再加個字分別可以組成哪些字?
(2)它們都可以和哪一個字一起組成另一個字?
2、指名說,“心”。分別組成:念、想、息、意、您、愿。
3、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識字方法?(我發現用學過的字加上一個偏旁組成新的字的識字方法。)
4、擴展練習:
“少”、“工”、“氣”、“羊”加一個什么偏旁可以換成新的字。(氵)
三、展示臺
1、鼓勵學生將自己課外認識的字說給大家聽(師板書),比比誰認得多。
2、由學生當小老師帶讀黑板上的字
3、玩字詞游戲。
(1)出示寫有獨體字的卡片,指導學生認讀。
王禾木門蟲又口朱木下寸里
(2)學生仔細觀察哪兩個字可組成一個新字?
(3)學生匯報:
王+里=理又十寸=對禾+口=和
木+朱=株門+口=問蟲+下=蝦門+木=閑
(4)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識字方法?(學過的字合在一起可以組成新的字。)
(5)學生在書上通過連線的方式組字,完成擴詞練習。
第二課時
一、讀讀記記
1、出示句子,學生自讀。
“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
“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才能成為真正的獅子。”
2、指名讀句子,要讀正確、讀流利。
3、練習背誦。
4、說說讀了這兩句話,你懂得了什么。
5、這樣告訴我們道理的句子有很多。你還有嗎?
6、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時,可以多搜集、背誦一些有哲理的句子。
二、我會寫
1、出示字卡:“冷”、“長”、“老”、“前”、“開”、“慢”,指名認讀。
2、想想這些詞的反義詞是什么。
冷一熱長一短老一少
前一后開一關慢一快
3、你還能說幾對反義詞嗎?
三、我會讀
1、學生自由認讀,注意讀準字音。
2、邊讀邊想,小雨點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3、短文主要講了什么?用鉛筆畫出自己喜愛的句子。
4、指名讀句子:把自己喜愛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能干的小朋友可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5、同桌互讀互聽。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口語交際)
一、導入
小朋友注意聽(播放破碎聲),你們聽到什么了?想知道發生什么事了嗎?
二、學習交流
1、看圖(課件出示)了解故事。
(1)請大家看圖了解這件事,并將看到的事情,講給同桌聽,看誰講得最清楚,誰聽得最仔細。
(2)請幾位同學把事情講給大家聽。
(3)師小結:小朋友們,和別人交流時說話要說清楚,聽話要聽仔細。
2、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們,爸爸的做法對嗎?你們覺得小松該不該如實地將實情告訴爸爸呢?(明確誠實、敢于承擔責任的道理。)
3、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做呢?
4、同桌交流合作。說說你怎么做,用表演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5、師小結學生的幾種做法,你覺得哪種做法好?為什么?你覺得哪種做法不太好?為什么?請以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6、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7、發生在小松身上的事:現在如果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想你的爸爸、媽媽會怎么做?你會怎么做?
8、怎樣做會更好?(討論,交流)
新問題:
師:爸爸在氣頭上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最好呢?
生:給爸爸端杯茶,讓他消消氣。
生:給爸爸道歉,說下次不敢了。
三、拓展延伸
結合生活,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平時我們在學校學習,可能會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東西,比如
(不小心弄壞別人的新文具……)你該怎么做呢?
2、如果是你的新文具被別人弄壞了,你會怎么想?(生自由談)
我們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想想別人的心倩,不僅要誠懇地向別人道歉,還要盡量去彌補自己的過失,你們說對嗎?
師生共讀名言:
1、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2、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他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不僅知道了和別人交談時,說話要說清楚,聽話要聽仔細,而且還知道了弄壞別人的東西該怎么做。
反思:第7單元的主題是你愛勞動,我愛集體,我很誠實。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都是好孩子。通過四篇課文的學習,孩子能在情感上都受到了熏陶,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本次口語交際時,都能從正面講述自己的想法。城市里的孩子平時都有存零花錢的習慣,所以當我問孩子們“當你遇到這種事時,你會怎么做?”好多孩子都說:“拿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個新花瓶。”“拿自己的壓歲錢賠給爸爸。”雖然去買花瓶這個方法的可行性有待商榷,可是幾乎全班孩子都說要勇敢地誠實地告訴爸爸,并向爸爸道歉。當我問道:“爸爸的這種做法對嗎?”孩子們回答:“不對!小松已經誠實地認錯了,應該原諒他。”是的,我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們有一顆寬容的心,當自己的東西被其他小朋友不小心弄壞時,能學著原諒別人。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七》緊扣成長的故事的主線,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展示臺),主線+展示臺這一靈動的結構模式,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啟發。在展示臺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將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和綜合性學習等語文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因展示臺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發現,去創造。
在這兩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說說自己讀書時是怎樣深入思考、發現問題的,以及發現問題后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并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后,讓師生歸納小結閱讀方法。如:讀書時,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問個“為什么”,往往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時可采用:查找資料、了解時代背景、聯系作者的實際情況等方法。最后,讓學生從自己的讀書實例中總結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獲。
二、積累成長名言,激勵學生成長
在了解名人的成長故事時,我們也學到了許多的名言警句,誰來說一說你會哪里些?讓學生在小組里自由說一說,書本中也給我們羅列了一些,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名言的理解,并從中選擇一句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談談體會。
為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舉行過名人名言的毛筆書法比賽和制作書簽比賽,并在班上的板報上專辟一角,實現每周一句名言,同時還教育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名言寫在自己隨時看到的地方勉勵自己。甚至把它放在自己的文章當中,取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形式多樣,展示成果
展示臺的教學是最值得我反思。在完善習作那一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訓練,對中年級提出:“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句子”。我提前一周讓學生把修改好的作文,進行抄寫好。上課時,我先后點了6名學生出來展示,包含了成長故事、從《烏塔》想到的和信三方面的習作,小作者一邊讀,師生一邊點評,同時,老師相機在一旁點撥、提問,有意引導同學留意選材。最后,老師才介紹這幾種不同類型的文章。
在成長故事演一演這一塊。首先,讓學生收集自己曾經看到、聽到或經歷過的一些事情(這樣要求明確具體,有助于學生目標明確的搜集資料,而且有助于在資料搜集過程中回憶自己一些的親身經歷,為表演作好準備)并要求寫好稿,對表演的內容進行整理,接著,我利用平時的語文活動課、班隊課等進行排練,把最好的挑選出來,讓他們在上課時進行表演。
在成長手抄報這一塊。我先讓學生找好相關的素材,然后與美術科任老師商量好,在布局上讓美術科任老師給予指點,上課時讓學生拿出來展示并說說自己這樣做的想法。
此外,上課時,我講一講我們學校的自主管理當中的成長記錄袋,回味一下自己成長過程中快樂。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展示臺”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為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于“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于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