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3
這是曹沖稱象教學案例,是優秀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鞏固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多動腦筋思考,才能解決實際問題。
3、有條理的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1、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2、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喜愛曹沖這位愛動腦筋的想辦法的小朋友,能從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愿意主動給家人講《稱象》的故事。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
教學難點:
組織學生討論曹沖稱象的辦法與官員們稱象的辦法相比到底好在哪?
教學關鍵:
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演示曹沖稱象過程的投影片或實驗材料。
教學過程:
導入(復述故事,引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誰能把這個故事簡單地給大家講一講。
(實現新舊過渡,促進學生表達。)
討論(讀書討論,比較稱象方法,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1、引導學生讀1----3自然段。思考:曹操聽了大臣們稱象的方法為什么“直搖頭”?
2、小組討論,交流意見,陳述理由。
3、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加上適當的動作和表情,體會當時的情景。
(圍繞核心問題,讀書討論,避免了繁瑣的分析理解,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語文思維,促進學生合作及表達能力的發展。)
演示(演示稱象過程,體會曹沖的聰慧。)
1、引導學生讀4、5自然段,體會曹沖稱象的過程。
2、師生或生生合作,邊敘述邊利用投影片進行演示,曹沖稱象的全過程,進而體會曹沖的聰慧。可以多組進行,進行比賽。從語言表達,操作等方面進行評價。
3、指導朗讀課文,抓住表示稱象順序的詞語體會用詞的準確。
(充分利用學生愛動手、愛觀察、愛表現的特點,將演示與讀文結合,培養合作能力,實踐操作,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鞏固學生的認識,從中受到啟發,激起對曹沖的喜愛。)
擴展(引發思考,拓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1、引導學生思考課后問題: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稱象呢?(可以啟發他們從當時的情況和現代社會兩個方面進行思考。)
2、組織學生討論,發表各自見解,進行互相評價。
(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想像,鼓勵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寫字(加強寫字指導,培養寫字習慣。)
1、出示“我會寫”中的“點、照”,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特點。
2、指導書寫,強調“四點底”書寫時的注意事項。
3、自由練寫,展示評價。
板書設計:
稱 象
官員們 曹 沖
趕大象上船、畫線
造大稱 趕大象上岸、裝石頭
宰大象 稱石頭
石頭=大象
直搖頭 曹操 點頭微笑
目標導航
1、認讀本課的13個生字,學寫8個生字。
2、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培養學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動腦筋想辦法的良好習慣,做事時注意采納別人合理的意見。
(一)引思導學
1、創意導學。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誰能說一說大象長得什么樣?(看課件)有沒有見過稱象?(板書:稱象)如果叫你稱象,該怎么辦?然而大約早在1800年以前的時候,我們聰明的祖先中有一個才7歲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稱象的任務。他的名字叫曹沖。他是三國時代魏國國王曹操的兒子。你們想知道曹沖是怎樣稱象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稱象》。
2、前置性學習檢測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誰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知道的曹操和曹沖是什么樣的人?
(二)感知研學
1、自主閱讀:
(1)再指名讀課文。注意給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齊讀。
(2)再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給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師相機板書曹操、官員、曹沖
2、小組合作學習,讀讀生字記記字形,并給它們找找朋友。
3、小組匯報交流,教師點撥指導,讀準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齊讀。)
4、整體感知:
你從文中讀懂了什么?
5、理清脈絡:課文課文總共有幾個段?你認為哪個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為什么?
第二課時
(三)自學檢測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段主要講的是誰?講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師簡介曹操,理解“官員”一詞。
(2)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段
(1)看圖說說你看到的這頭大象。
(2)指名讀,思考:這頭大象長得怎么樣?找一找文中寫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墻,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圖文結合具體認識象高大。
(3)指導再讀描寫大象的句子,讀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覺來?
(4)看到這么一頭大象,大家心里會想什么?官員們表現怎樣?(語句訓練,用“一邊??一邊”說句話。)
(5)官員們想出了幾種辦法稱象呢?這些方法行嗎?(討論)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議論態度怎么樣?(理解“直搖頭”)
(6)朗讀第2、3段,引導讀出疑問、反問的語氣。
過渡:七歲的曹沖,聽了官員們的議論,邊聽邊思考,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想出一個了辦法,引讀:他站出來說??(讀第四段曹沖說的話)
3、剛才一上課時,有的同學就想了解曹沖是怎樣稱象的,現在請大家看第四段,再讀這一段,看看曹沖是怎樣稱象的?
(1)和同桌說說曹沖是怎樣稱象的。
(2)出示課件,看一看曹沖是怎樣稱的。
(3)用上“先??再??然后??”這幾個詞語,在小組內說說曹沖是怎樣稱的,推薦一名的給大家說說。
(4)以小組為單位按曹沖稱象的辦法設計一張稱象流程圖,設計好后到臺前展示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沖的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了嗎?學習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沖的好辦法是怎樣想出來的?
(五)課后檢測
作業練習。
(1)按課文內容填空。
先把大象趕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頭搬下來()。()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讀一讀,比一比哪個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聽了搖搖頭。
(B)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
曹操聽了直搖頭。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學
1、通過學習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有哪些好辦法稱這頭大象?
一、談話導入,課題處質疑
常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我一向都很重視導入的教學,特別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能吸引人的導入,可以很快抓住學生的心,引起學生的注意。會很快進入到教學中來。另外精心設計導入語,也會使教師自己充滿自信心,能很快進入教學正題,不至于東拉西扯,避免課堂隨意性。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同學們,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甚至更重的東西是不成什么問題的,但是,要是在古時候,這卻是一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的故事——《稱象》。”接著我板書課題,這個導入,很快抓住了學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問題:“讀了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學生很踴躍,他們紛紛發言:“我想知道這個故事中講誰要稱象,為什么要稱象?用什么方法來稱?最后真的稱出來了嗎?”因為我前面已講過,這是一個發生在古時候的故事,所以學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么來稱一頭活著的象的,對這件事很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導語也就成了學生的質疑的前提條件。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是成功的,我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開啟學生思維的目標。
二、識字與課文緊密結合,字不離文,游戲中學,創新中學
一年級孩子的主要任務是識字,我班孩子在生本書中學過很多字,經過培養,學生有一定的自學生字能力。這課書對我班學生來講,認識其中的生字不是本文的難點,所以我設計學生在讀文中來學,不逐個分析,不花太多時間,我先指名一名學生來范讀全文,這是個優等生,讓她起一個示范作用,其他學生認真聽,聽清字音,并弄清故事的概貌,再讓學生試著小聲自讀,不會認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接著我開始檢查:“我們跟字寶寶來打個招呼!”學生認一個,組一個詞。再去掉拼音來認幾個難字“艘、腿、沉”,讓孩子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把你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學生這時進行創新記字,有的說:“沉,沉下去,一般指物品在水中沉下,所以記住它有個三點水旁。”有的說:“腿,每個人都有腿,腿用來走路,它與人的身體有關,要記住月字旁。”總之,學生思維很活躍,使你想像不到,他(她)有那么多可愛的'記法,但這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思維,他說的方法就是他很好的記憶法,聯系他自己的生活體驗,根據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動腦想過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堅信。然后,我和孩子們玩了一個游戲,就是“對口型”,這是我針對一年級的孩子上課很喜歡喊叫、吵鬧特意安排的,實踐中我感到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很好地鞏固了本課的生字。
三、學生讀文質疑,自讀解疑,多讀精練,課件突破難點。
閱讀課的教學是語文科教學的重點,而每篇課文都有各自的特點,怎么樣來教,每個老師又有各自的風格,《稱象》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感悟曹沖是個遇事愛動腦筋,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這一課,我設計讓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再沿著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學生先默讀課文,問:“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問題:“曹操為什么要稱象?官員們用什么辦法來稱象?曹沖用的是什么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然后,老師梳理學生的問題,調整自己的教法,循著學生的問題來安排教學思路,逐個解答學生的問題。
曹沖稱象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我先讓學生找到這一段讀出來,看課件演示,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稱象的步驟,再試著背誦這一段,進行填空練習,給學生一個臺階,讓學生再看稱象錄相,做小小解說員,強化理解,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對這一難點基本上突破了,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分析背誦能力,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實錄)
提問:官員們想出了哪些稱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說)
提問:曹操聽了態度怎么樣?“直搖頭”什么意思?(做個動作看看)
討論:為什么直搖頭呢?
提問:曹操認為曹沖的辦法好不好?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來?這種方法好在哪兒?(曹操微笑著點點頭,用船代秤,解決“提不動”的問題,用石代象解決宰象的問題,既稱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傷害大象,是一種科學的稱象方法,與官員們笨拙的稱象方法形成鮮明對比)提問:結果怎樣?“果然”一詞什么意思?曹沖當時幾歲?“才”什么意思?
師:現在稱象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可是在古時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難了。曹沖7歲就想出了科學的稱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討論:我們應該向曹沖學習什么?
生:動腦筋、想辦法
提問:曹沖為什么能想出科學的稱象方法?(其一,認真觀察事物,善于動腦思考。其二,從官員們的議論中得到啟發)
教學 目標:
1 、學會 “ 再、象、像、做、點、照 ” 這 6 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認識 “ 稱、象、官、腿、柱、議、桿、秤、倒、艘、沉、止、微 ” 這 13 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4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教育學生學習曹沖,平時多觀察,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難點:
1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理解曹沖說的話。
2 、知道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3 、指導學生向曹沖學習,培養觀察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1 、出示謎語:四腿如柱子,身子像面墻,兩耳像蒲扇,鼻子彎又長。(生:大象)
多媒體展示大象圖片 , 師板書“象”字(邊寫邊強調寫法,生書空) 學習“象”讀音。
2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跟大象有關的課文《稱象》。(板書課題,生齊讀)
( 1 )學習“稱”讀音(學生說識字方法:換偏旁“你”)
( 2 )同學們,我們現在稱東西用什么稱啊?(秤)出示秤的圖片 學習“秤”。 稱、秤:這兩個字的偏旁相同,讀音相近,聲母都是翹舌音 ch ,韻母都是后鼻音 eng ,只是聲調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錯,要注意區別。
出示句子填空:媽媽拿來一桿( ),去( )蘋果。
師: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生:誰稱的象?為什么稱象?怎么稱的?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師:同學們我們見過高大的大象了,也認識稱了,想不想快點讀讀這篇課文呢?現在打開課本
1、 (出示自讀要求):自由讀課文,并劃出文中生字詞,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把語句讀通順,標出自然段。
2 、檢查學生字和讀課文情況。
( 1 )出示加拼音生字,指名領讀生字。
( 2 )交流認字情況。師:有幾個字特別難認,你怎么記?
( 3 )去拼音讀,開火車讀生字詞。
三、 細讀深究,突破難點
1 、 師:同學們,讀完課文我們知道別人送給曹操一頭大象,大象長什么樣子呢?(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學畫出有關句子)。出示課件,指導朗讀。
2 、師:官員們看到大象什么反應?出示課件指名讀句子,練習用“一邊 ...... 一邊 ......” 說話。
3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古時候,那時科技不發達,怎樣稱象呢? ( 課件出示想一想 )
4 、找出有關官員提出的稱象方法的句子。(多媒體顯示內容)小組討論:官員們的辦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匯報交流。
方法一:砍一棵大樹做秤桿,早一桿大秤。(不好:沒人提得起這桿秤。)
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塊的再稱。(不好:大象會死,很可惜。)
曹操聽完他們的議論怎樣表現的呢?(出示比一比,理解直搖頭的意思)
四、演示稱象過程,體會曹沖的聰慧
1 、師過渡:官員們提的兩個辦法都不好,曹操不滿意,曹沖聽了官員們的議論后他怎樣說的呢?(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2 、曹沖的這個辦法是用幾句話說清楚的?(畫序號、討論)
師生合作,邊敘述邊利用投影片進行演示曹沖稱象全過程。
( 1 )這四句話里的第一句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讀第一句,老師板書:上船、畫線)在哪畫線?(用課件演示。)
( 2 )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畫線?再仔細讀這一句。
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學生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在幻燈片的船舷上畫線)
( 3 )接著,老師用“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線后接著干什么”“在什么情況下停止裝石頭”“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問題,引導學生讀懂曹沖說的四句話中的第二、三、四句,師課件演示。
3 、 指導朗讀最后一段,做做 “ 微笑著點點頭 ” 這個動作,說說說明了什么。
5、 總結升華
(1) 曹沖稱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 (引導學生與官員所提方法比較。出示“曹操的兒子曹沖才 7 歲。”讓學生感受曹沖的聰明。)
師:曹沖只是一個才 7 歲的孩子,一個“才”字說明什么?
生:說明曹沖當時很小。
師:就是這么一個只有 7 歲的孩子卻想出了大人們都想不出的好辦法。曹沖是怎樣想出這個辦法的 ? (引導學生明白曹沖稱象的方法不是憑空想出的。第一,是聽別人議論,受到了啟發;第二,是他平時注意觀察,勤于動腦的結果。)
( 2 )師:你們今年幾歲了?
師:和曹沖差不多嗎,如果你當時也在場,你有沒有更好的稱象辦法?
師:〔提示〕石頭搬來搬去的多麻煩呀?要是換成什么就好了?
生 1 :人
生 2 :士兵
生 3 :動物
生 4 :木頭
師:說的真好!你們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同學們下課還可以再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跟同學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辦法好。
六、作業:(選擇其中的一項完成)
1 .請你寫幾句話夸夸曹沖。
2 .用在課文中學到的辦法做一做實驗。
3 .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小朋友們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