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9
這是我是中國人優質教案,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內容與要求:
1.感受歌曲《大中國》雄壯、有力的氣勢及其蘊涵的情感。
2.初步了解中國的大好河山。
活動準備:
1.課件《大中國》。
2.中國地圖。
3.準備一些打擊樂器。
指導要點:
一、欣賞歌曲《大中國》
1.教師播放課件【歌曲欣賞】,幼兒一邊看課件一邊欣賞歌曲《大中國》。
2.教師:這首歌好聽嗎?聽老師再唱一遍,然后請你們告訴老師,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感受,好不好?
(教師和配班老師一起,一邊用打擊樂器打節奏,一邊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氣勢雄壯、有力的特點,唱出一種自豪的情感。)
3.教師:這首歌曲,你們聽了有什么感受?
4.教師:我們共同的家是什么?兄弟姐妹指的是誰?為什么兄弟姐妹很多?(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
我們的家有哪些聞名的地方?哪些聞名的建筑?我們的家偉大嗎?
二、交流與討論
1.教師:剛才,我們說了中國的好幾個地方,你們知道他們在中國的哪里嗎?
2.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幼兒看地圖尋找長江、黃河、長城、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
3.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進一步了解長江、黃河、長城、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的'狀況。(主要再讓幼兒初步了解祖國壯麗的山河,不必強調幼兒能給出正確答案。)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自己中國人。
2、初步激發幼兒做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3、訓練幼兒的觀察力和辨別能力。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一面鏡子。
2、掛圖“我是中國人”。
3、漢語、英語錄音各一段。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請小朋友照鏡子,說說自己的外貌特征,讓幼兒知道我們都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請幼兒看圖片,觀察外國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黃頭發的,有的是黑頭發,有的是藍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膚,有的是黃皮膚,有的是黑皮膚……)說說他們和中國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請幼兒從教學掛圖畫面上不同種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國娃娃,并說出他們的特征來。
請幼兒和同伴相互交談,說說對方及自己的相貌與外國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兒對中國人的外貌特征的認識。
2、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請幼兒看世界地圖,,找出中國在當天上的位置,并觀察中國地圖的輪廓。
3、讓幼兒知道中國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4、讓幼兒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放兩段錄音,一段漢語,一段英語,請幼兒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文.章出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然后告訴幼兒我們說的語言是漢語普通話。
請幼兒說說幼兒用書畫面上哪兒是我們國家的文字,然后告訴幼兒,我們寫的字是漢字,也叫方塊字。
教師小結
幫助幼兒了解中國人在外貌形象、飲食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特點。初步引發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內容與要求:
1. 熟悉5以內的加減法。
2.了解我國著名的城市和風景名勝。
材料與環境:
1.課件《我們一起去旅游》。
2.可以讓旅游過的幼兒提供一些照片。
3.自制骰子,幼兒人手一個,每個骰子分紅色的1、2、3三面和綠色的1、2、3三面;
4.自制的畫有交通工具(如飛機、輪船、火車、小轎車)的卡片,在每一種畫有交通工具的圖片下方,貼上一道5以內的加減算式;在不同色紙的"車票"上寫有1-5的數字,或者5以內的加減算式。
指導要點:
一、談話
1.教師:你們去過哪些地方旅游?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你的旅游見聞嗎?(幼兒依據自己的照片介紹。)你們知道中國還有哪些有名的地方嗎?(出示圖片或者照片)
2.教師播放課件中的【著名城市】和【風景名勝】,幼兒通過圖片,了解我們國家著名的城市和風景名勝。
二、游戲:旅游棋
1.教師:這里有一些旅游棋,你們可以兩個人一起玩。
2.教師打印【旅游棋盤】,幼兒操作《旅游棋盤》,兩人結伴,輪流擲骰子,按骰子顯示的數字行棋。
規則:兩個骰子出現的面是同色的,則數字相加,按得數行棋;若兩個骰子出現的面是異色的,則數字相減,按得數行棋。
在行棋過程中,每逢停在一旅游景點,要說出"我到**來旅游",并取一枚"雪花片"表示贏一次,最后以先走完旅程全程和所到達景點多者為勝。
幼兒下棋,教師觀察。
分享下棋帶來的快樂。
內容與要求:
1.理解加法的意義。
2.運用已有的數數經驗,口算5以內加法試題。
活動準備:
1.課件《節日的燈籠》。
2.得數為5的加法算式題卡(含得數)4+1=5、1+4=5、2+3=5、3+2=5,若干張5以內加法算式題卡(無得數)以及相應的得數卡。
指導要點:
一、憶一憶:我做的花燈
1.教師:前面我們制作了屬于自己的花燈,想想看,什么時候要掛花燈呢?
2.老師今天又帶來一些花燈,請小朋友一起欣賞。
二、看一看,節日的燈籠
1.教師播放課件【片頭】,請幼兒說說看:5個燈籠各有什么不一樣。
2.教師:節日里掛起來的這些燈籠,不但告訴我們節日到了,也讓我們找到了它們的不一樣。今天我們
還能用它們來學習加法的本領。
三、算一算:燈籠里的數學
1.認一認、讀一讀、找一找。
教師出示加法算式題卡,如下:
4+1=5 1+4=5 2+3=5 3+2=5
教師:認一認、讀一讀這些題,找一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吧?(都有"=""+""都有5"等。)
2.讓加法算式題卡和5盞燈籠"做朋友"。
教師:這些都是5的加法題。它們要與5盞燈籠做朋友。我們怎樣才能讓它們做朋友呢?如:小朋友剛才找到了5盞燈籠里有大小的不同,那么大燈籠有幾盞?小燈籠有幾盞?它們加起來是幾盞?
教師:我們去找找你所認識的數字的加法算式題卡,讓算式題卡和燈籠做好朋友。教師操作課件
【大小燈籠】。
如果按照燈籠的顏色不同,我們怎樣為算式題卡找朋友?播放【紅黃燈籠】。(也可以從燈籠有無圖案【有無圖案】、燈籠形狀【圓形方形】等方面入手。)
3.請幼兒在找到算式題后,說一說哪個算式可以和這些燈籠做朋友?(如4個小燈籠和1個大燈籠可以與1+4=5做朋友;4個圓形燈籠和1個方形燈籠可以與4+1=5做朋友,等等)。教師邊說邊操作課件(點擊),題卡答案會展示出來,加深幼兒的印象。
四、口算5以內的加法試題
1.提出問題。點擊課件【貼一貼】
出示 4 + 1 = 5 ; 1 + 4 = 5 ; 2 + 3 = 5 ; 3 + 2 = 5 。以及 4; 3; 2; 5; 4,讓幼兒幫小明找找丟了哪些數字卡。
教師:這里有6道試題,一道試題應該有一個得數,而現在只有5張數字卡。那小明丟了一張數字為幾的卡片呢?
2.算一算。
幼兒算一道題,貼上一個得數,并鼓勵幼兒說一說是怎么算出來的。教師邊根據幼兒的回答,邊操作課件,當幼兒回答正確時,點擊"答案"按鈕,給幼兒以鼓勵。
3.等全部數字貼完后看少了哪道題的得數,為小明找出丟了的卡片應該是多少?
4.教師:謝謝大家幫小明解決了問題,告訴他少了數字5的卡片。
延伸活動
為幼兒提供10以內的加法試題卡(無得數)和相應的得數卡,幼兒繼續玩計算配對游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