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9
這是大還是小教案第二課時,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課文講授過程中,學生們地興趣一般,按照段落內容先朗讀,再問題引導學生們談談感受。抓住朗讀情感地指導。“自己很大”要讀出自豪、得意之感,“自己很小”要讀出無奈、膽怯之感。結合生活實例,將學生帶入課本,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借助句式“有時候,我覺得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引導學生說出感受,把語言學習和內容理解有機結合在一起。這節課最讓我感動地是情景動畫“我的成長”播放過程中,所有孩子的眼睛都被吸引進來。第一遍播放時我還在旁邊解釋圖畫內容,第二遍就留給孩子們自己靜靜地觀看。觀看完成,拋出問題:“什么時候特別希望自己快點長大?”此刻,學生們紛紛舉手,都有想說的內容。“爸爸生病的手我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媽媽加班的時候我希望自己快點長大”、“照顧弟弟的時候希望自己快快長大”、“一個人在家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大”······這些回答就是學生們非常正確地引導,“長大”的含義在這些小腦袋中發出了萌芽。(當自己被爸爸媽媽和身邊的人需要的時候,當自己能夠獨立地完成事情,當自己能夠幫助別人的手,我就在慢慢地長大。長大的我,就會越來越懂事、乖巧、聰明、伶俐······)在學生們發言結束后,簡短的告訴他們“長大”地理解和做法,給與學生們正確思想意識地引導和具體行為地指引,想來學生們會進一步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并且開始學會去用行動愛自己的父母。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認識偏旁點橫頭、豎心旁”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被忽略了,課下看教案才發現自己的這個教學目標沒有完成。需要在備課中更下功夫才能減少此類疏忽地出現。
【活動目標】
1、能目測出小和大。
2、知道物體要通過比較才能比較出小和大,不同的物體比較有不同的結果。
3、進一步提高分析、判斷的能力,有初步的邏輯思維。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一堆未吹過的氣球;
2、事先布置的教室。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入話題:小朋友們,今天老師來上班的路上看到一棵好大好大的樹,它比咱們幼兒園里的樹都要大。你們見過大樹嗎?引發幼兒興趣,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見過的大的物體”。
2、教師逐步深入“那么小朋友們都見過很多大的東西,請小朋友們看看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大的物體呢?”教師可用“小手圈一圈,眼睛瞧一瞧”的游戲引導孩子觀察教室。
3、教師可跟著孩子的腳步進一步誘導幼兒發現大的物體是通過和小的物體比較而來的。比如孩子發現黑板是大的,那么教師可展示一塊小黑板,啟發孩子大黑板和小黑板相比才能比出教室的黑板比較大。
4、孩子有了比較的概念后,教師可利用游戲檢驗孩子的掌握情況。這時進行“吹氣球”比賽。讓孩子隨意吹出一個氣球,然后小組比較,拿出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接著教師把幾組小組的氣球放到一起,再請小朋友判斷哪個氣球最大,哪個氣球最小。教師可提問孩子思考“為什么剛才你們組的.氣球是最大的,現在卻不是呢?”讓孩子知道不同的物體比較有不同的大小,參照物不一樣。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活動目標
1, 認識大與小。
2, 區分大小餅干后,開心的分別喂食大小鴨子吃餅干。
3,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區分大小
活動準備
1.褐色色卡紙做的大小不同的“餅干”若干(保證每人一塊大的,一塊小的)
2,帶有大鴨子的盒子及小鴨子盒子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說兒歌《小胖豬》“小豬吃得飽飽,閉上眼睛睡覺,兩只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吸引幼兒注意力。
2.出示大小兩個籃球。和幼兒玩“我滾球,你來接”的游戲,并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是大球還是小球。
3,給幼兒發褐色色卡紙做的“大餅干,小餅干”每人一套
聽口令,舉起手中的大小不同的餅干的游戲。
4.游戲:聽口令,喂餅干
每個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樣子的餅干呢?(大餅干和小餅干)
老師說:“大餅干”,你們就把大餅干舉起來喂小鴨子;老師說“小餅干”你們應該舉起什么餅干啊?(小餅干)
老師說:“小鴨子要吃那大餅干,小鴨子要吃那小餅干……”背景音樂《莫扎特-小小鴨子水中游》
3.喂餅干
*老師出示帶有兩只不同大小的鴨子的盒子:
現在,我們把餅干喂給鴨子吃好嗎?
這兩個鴨子哪個大?哪個小?
我們要讓大鴨子吃大餅干,小鴨子吃小餅干,這樣它們就都能吃得飽飽的了。
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準備把餅干喂給小鴨子吃吧!來第一組的小朋友上來喂餅干,依次其他組。
背景音樂《開心的笑》
課外延伸:
1,請幼兒觀看課件上大小不同的東西。
2,請家長幫助幼兒觀察生活的大小不同的東西
教學反思
1有的孩子將小餅干放進大箱子。平時在園利用玩具等讓幼兒多次復習所學內容。課件上面吸引幼兒注意。
2環節清晰,但語言不夠精練。應該多思考孩子會怎樣說,更加合理的問出自己的問題。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認識“彳、亠、忄”3個偏旁,會寫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認識自己,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重點:
會認、會寫生字。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題引疑
1.點3~5名學生作自我介紹。
2.板書課題《大還是小》,啟發學生看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讀準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記號;讀通句子,要把語句讀正確,注意停頓。
3.檢查學習效果。
三、嘗試自主識字,識字讀文
1.同桌互相認讀生字。
2.指名讀,開火車讀。
3.認識新部首“彳、亠、忄”。
4.小組合作學習。
5.積極發言。
6.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展示生字:自、己、衣。
2.分析字形,范寫,巡視指導。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談談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布置作業: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鞏固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展示圖片及課文內容。
二、合作探究,細讀體悟
1.提出問題:文中的小朋友,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又覺得自己很小?
2.組織交流,指導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式讀書。
3.出示課件,分男女生分別朗讀小朋友覺得自己很大和很小的句子。
4.分小組朗讀。
三、自由暢談,擴展思維
1.夸夸文中的小朋友。
2.說一說: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
四、明理導行,課堂總結
1.教師引導學生明白:我們覺得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很小。這是一種正常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的力量范圍內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我們要盡量去做,不給長輩增麻煩。
2.小結:我們現在能做到哪些事?哪些事現在做不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