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7
這是雪地里的小畫家設計,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里“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
教學理念:
依據課標精神,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給學一提供充分的參與活動時空,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生字,自讀自悟課文,提高認字,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精神,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和2個偏旁,學寫一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投影儀,錄音機,情境圖,各種圖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小雪花模型,有小雪花的語氣說話)我是小雪花,小朋友們好,秋去冬來,我又回到你們身身邊了,你們高興嗎?那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嗎?快看,我們到了!(出示情境圖)
誰能說說你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學生看圖描述)
(師用小雪花在圖中飛舞演示)小雪花飄呀飄呀,飄在房子上,房子白了;飄在樹枝上,樹枝白了;飄在大地上,大地像鋪白色的地毯。在這白茫茫的世界里,走來了幾位小動物,大家看是誰來了?(師在情境圖上貼上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的圖片。)
猜猜他們來干什么?(板書課題)
二、自主識字:
1、想知道課文中是怎么說的嗎?打開書,看課文。說說,在讀課文時,遇見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呢?
2、借助拼音,試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學生字:
(1)比一比,誰是“火眼金睛”,找出藏在課文中的認讀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字,糾正字音。
(3)用投影出示所有生字,齊讀。
(4)請你們來當小老師,提出容易讀錯的字,請同學們注意。
(5)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你是怎么認識的?
(6)想辦法把你不認識的字記下來,同桌間互相交流。
(7)匯報記字方法,提出不好記的字。
4、檢測自學情況:用小雪花出示不注音的字,讓生認讀。
三、朗讀感悟:
1、自由練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2、指導讀,評價。
(1)師范讀課文,同桌練讀。
(2)指名讀。a誰能勇敢地說,我讀得好!b誰能誠實地說:我讀得還不夠好!
(3)齊讀課文。
3、演示,感悟課文內容。
(1)師用圖片在情境圖中進行演示。(發出小動物的叫聲,隨之留下腳印。)
(2)匯報: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3)啟發想象: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到雪地里畫畫呢?(引發學生想象)
4、啟發談話,再讀課文。
小動物們在雪地里跑來跪去,多開心呀,你們也喜歡下雪的天氣嗎?下雪后,你們的心情怎樣?你們都干些什么?
(引導學生帶著高興的心情再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略)
《雪地里的小畫家》這首兒歌語言生動活潑,趣味性強,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學習本文主要要突出冬天的趣,感受冬天的美,讓孩子們輕松愉快中學習。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因為我們身處南方,下雪對于孩子們來說,既神奇又遙遠。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積極創設情境: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好地方。出示下雪的動態畫面,引導學生交流感受,并相機指導朗讀課文第一句話:“下雪啦,下雪啦!”在指導朗讀時,我經常用富有激情的語言,配以生動的畫面和優美的音樂,帶領學生入情入境,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精神愉悅,注意力更集中,情感更投入。
二、多種形式的讀,讀中感悟
初讀兒歌,我采用范讀、指讀、自由讀、同桌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兒歌,對整首兒歌有大致的了解后,解疑。在此基礎上教師“你喜歡那句話?為什么喜歡?”的提問又充分體現尊重學生個性。再通過指導朗讀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積累語言和培養語感。當學生喜歡讀“下雪了!下雪了!”這兩句時,我趁機點撥朗讀感嘆句,學生非常高興,聲情并茂的讀,表達他們對冬天的喜愛。在理解課文之后,我進行了有層次的朗讀訓練。一是有感情地讀。二是情境朗讀。三是情境表演讀、背。在多種形式的讀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三、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想象力
一年級學生需要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隨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識字過程中,我請學生說一說識字的方法,并用這些方法進行識字,從而形成識字的能力。在精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文章中的人物演一演,在活動中感悟課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編兒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說話的能力。
四、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分散,自控力不強,容易走神。教師的評價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語言能激起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的評價語言力求真實,有鼓勵性。如“你的小眼睛真會觀察!你真是個愛讀書的小姑娘。你懂得的知識真不少!”這些肯定和鼓勵,使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引起其他同學的羨慕,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足,我的語言還要生動些,達到抑揚頓挫更具有吸引力。對學生的回答力求給予最恰當的評價。課堂中的調控能力和操作能力都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一、依據新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進一步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知識目標:
識字15個,學習多音“哪”,寫字7個,學習筆畫“橫折彎”,學習感嘆句、比喻句,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內容是識字、寫字和理解課文;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學習感嘆句和比喻句是本課教學的又一教學難點。
二、確立教學方案,落實教學目標
(一)教學環節設計:
本課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兒童趣味,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加上學習本課時,正是下雪的季節,我們可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幫助我們的教學。為此,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1、課前觀察,激發興趣
在學習本課之前,教師充分利用一切下雪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下雪后,小鳥、小狗、小貓、小鴨等動物的腳印。并組織學生,把觀察到的情況說一說,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2、談話導入
上課伊始,教師引導學生:
同學們,你們見過下雪嗎?說一說下雪的情景。
下雪后,許多小動物來到雪地上玩,說一說它們的腳印是什么樣的?
因為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已經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觀察,所以,學生會興致勃勃的說出許多動物的腳印,很自然的進入新課的學習。
3、學生自讀,感知課文
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激勵下,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教師可以說:同學們,有一位詩人看到了下雪的美麗景象,非常高興,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么?請借助拼音,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己解決。比如:用拼音、問同桌、聽讀、查生字表、查認字表、猜一猜等)
通過自讀課文,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初步認識字形,使識字與感知課文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
4、魔術激趣,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都較為枯燥,學生普遍不感興趣,但是,識字寫字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怎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呢?為此,我結合本單元《語文天地》中的“學寫字”和“字形小魔術”來幫助學生識字寫字,效果不錯。
5、課文練習相結合,學習感嘆句、比喻句
學習感嘆句、比喻句是本課的又一教學難點,在學習感嘆句時,課結合《語文天地》中的“照樣子說一說”進行教學;教學比喻句時,則結合《語文天地》中的“觀察雪景,或者收集報紙雜志上的雪景圖片,說一說”進行教學。
6、發散教學,突出重點
針對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在教學第三句和第四句后,可啟發學生:你還見過哪些小動物的腳印?它們像什么?青蛙為什么在洞里睡著啦?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冬眠的動物?發散學生思維,把學生引發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認識事物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
(二)學練結合,落實教學目標
1、認字寫字:利用“字形小魔術”進行識字寫字教學,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加”字、“為”字的學習,同學們,我們來變個魔術“力”字加兩筆,變成什么字?(為),加“口”字,變成什么字?(加);再如:“風”、“每”加上“木”字旁,變成什么字?等(結合《語文天地》“字形小魔術”進行學習)。
2、句子學習:學習感嘆句、比喻句時,可結合《語文天地》中的“照樣子說一說”和“觀察雪景,或者收集報紙雜志上的雪景圖片,說一說”。
3、理解課文:教師用簡筆畫分別畫出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的腳印,再畫上竹葉、梅花、楓葉合月牙圖案,請學生觀察,了解腳印與圖案的相似之處,連線理解為什么稱小動物們為小畫家。最終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4、朗讀練習:這是一篇幅有兒童情趣的詩歌,朗讀時,要激發學生的朗讀情趣。帶著童趣讀出趣味,可以運用誦讀、領讀、輪讀、邊讀邊欣賞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