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08
這是明天要遠足教學設計意圖,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導語:《明天要遠足》是一首充滿童趣、表現童真的兒童詩。詩歌文字簡練,立足生活,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遠足,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而睡不著覺的情景。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寓教于樂,努力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小主人公遠足前無比激動、無限期待的心理,從而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充分實現以讀促識、讀中感悟、讀識結合的教學情境。在識字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如,數筆畫識字法、情境識字法、字謎識字法等,以此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以后能夠自主識字打下基礎?!睹魈煲h足》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生字詞卡片。(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秋天的時候,我們與家人、老師、同學經常會進行什么活動?(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兒歌《明天要遠足》。
師板書課文題目,生齊讀課文題目。
①學習“明”字:后鼻音,音節是míng,左右結構;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日+月=明?;蛘呓Y合字義巧記:日月同輝——明。可以組詞:明天。
②引導學生理解“遠足”。師問:“足”是什么意思?(腳)“遠足”呢?(比較遠的徒步旅行)
3.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生1:小作者要去哪兒?
生2:他去遠方干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談話,以學生感興趣的郊游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共鳴,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恰當地揭示并理解課文題目,使學生自然地理解了“遠足”的含義,可以說是潤物無聲。而且通過設置問題——“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注意聽準字音。
2.同學們喜歡這首小兒歌嗎?請試著輕聲讀一讀。
提出讀文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把這首兒歌讀通順。
(3)用筆圈出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
3.指名讀文,其他同學想一想:這首兒歌有幾小節?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這首兒歌有3個小節。主要內容是一個小朋友明天要遠足,今天夜里翻過來翻過去,睡不著覺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動設計卡,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感知課文內容——先通過教師范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過自己試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通過劃分小節完成對課文的初讀。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
1.讀文識字。
(1)指名讀第一小節。思考:遠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著)
課件出示“睡”字,介紹目字旁。當“目”字放在字的左邊時,就變成了目字旁。帶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關。因為睡覺的時候要閉上眼睛,“睡”和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著覺,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認讀“海”字,引導學生運用字謎記字法識記: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認讀“那”字,組詞:那里;“那”的反義詞是“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樣?(顏色很多)
你們想去看看大海嗎?(課件出示大海的圖片)
你們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顏色嗎?(藍色、黑色、綠色)
教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大海顏色的變化。
(5)小作者是聽誰說的大海有很多種顏色?(老師)
識記“老”字。
你能用“老師”說一句話嗎?
(6)小作者對老師的話持什么態度?(懷疑、不相信……)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預設:
(生:真的)學習“真”字,強調里邊有三橫。
(生:從問句可以看出)學習“嗎”字,它表示疑問。
(7)指導朗讀。
“真的”讀重音,句末語氣上揚,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學生練讀。
設計說明
《明天要遠足》是一首充滿童趣、表現童真的兒童詩。詩歌文字簡練,立足生活,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遠足,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而睡不著覺的情景。本課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寓教于樂,努力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小主人公遠足前無比激動、無限期待的心理,從而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充分實現以讀促識、讀中感悟、讀識結合的教學情境。在識字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如,數筆畫識字法、情境識字法、字謎識字法等,以此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以后能夠自主識字打下基礎。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生字詞卡片。(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秋天的時候,我們與家人、老師、同學經常會進行什么活動?(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兒歌《明天要遠足》。
師板書課文題目,生齊讀課文題目。
?、賹W習“明”字:后鼻音,音節是míng,左右結構;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日+月=明?;蛘呓Y合字義巧記:日月同輝--明??梢越M詞:明天。
②引導學生理解“遠足”。師問:“足”是什么意思?(腳)“遠足”呢?(比較遠的徒步旅行)
3.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生1:小作者要去哪兒?
生2:他去遠方干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談話,以學生感興趣的郊游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共鳴,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恰當地揭示并理解課文題目,使學生自然地理解了“遠足”的含義,可以說是潤物無聲。而且通過設置問題--“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注意聽準字音。
2.同學們喜歡這首小兒歌嗎?請試著輕聲讀一讀。
提出讀文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把這首兒歌讀通順。
(3)用筆圈出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
3.指名讀文,其他同學想一想:這首兒歌有幾小節?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這首兒歌有3個小節。主要內容是一個小朋友明天要遠足,今天夜里翻過來翻過去,睡不著覺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動設計卡,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感知課文內容--先通過教師范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過自己試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通過劃分小節完成對課文的初讀。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
1.讀文識字。
(1)指名讀第一小節。思考:遠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著)
課件出示“睡”字,介紹目字旁。當“目”字放在字的左邊時,就變成了目字旁。帶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關。因為睡覺的時候要閉上眼睛,“睡”和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著覺,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認讀“海”字,引導學生運用字謎記字法識記: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認讀“那”字,組詞:那里;“那”的反義詞是“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樣?(顏色很多)
你們想去看看大海嗎?(課件出示大海的圖片)
你們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顏色嗎?(藍色、黑色、綠色)
教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大海顏色的變化。
(5)小作者是聽誰說的大海有很多種顏色?(老師)
識記“老”字。
你能用“老師”說一句話嗎?
(6)小作者對老師的話持什么態度?(懷疑、不相信……)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預設:
(生:真的)學習“真”字,強調里邊有三橫。
(生:從問句可以看出)學習“嗎”字,它表示疑問。
(7)指導朗讀。
“真的”讀重音,句末語氣上揚,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學生練讀。
2.鞏固生字。
(1)開火車讀學過的生字:睡、海、那、老、師、真、嗎。
(2)說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稱,并說出帶有下面部首的字。(課件出示)
目--();耂--()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同學們認識了這些字寶寶,現在我們把它們送回到第一小節,你們還認識嗎?請大家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一小節。
設計意圖:識字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小學一年級,必須每堂課扎扎實實地指導。本環節教學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讀指導、識字于一體,通過朗讀第一小節,順勢引出7個生字,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記,并相機進行朗讀訓練,識字教學和朗讀感悟相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課后小結,激發探究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遠足,因興奮,想到了大海而睡不著覺。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設計意圖:在課時結束時,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了簡單的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本節課的內容,然后通過設疑“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激發起學生對下節課繼續學習探究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溫故知新
1.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明天要遠足》這首小兒歌的主要內容,并學習了兒歌的第一小節。讓我們先復習一下上節課學習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睡、那、海、真、老、師、嗎。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還想到了什么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為進一步學文做了鋪墊。
二、細讀課文,悟文識字
1.學習第二小節。指名讀,思考:
(1)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見過的云都是什么樣的?
預設:
生1:我見過天空中飄過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見過在藍藍的天空中飄浮著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樣。
生3:我見過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烏云,黑壓壓的。
…………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樣的?(潔白柔軟)
?、僬n件出示(藍藍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師問:“潔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軟”是什么意思呢?(軟軟的,摸上去很舒服。)
?、谕瑢W們,看到圖片你認為那個地方的云怎么樣?(美麗、潔白……)
(4)相機指導朗讀。
小作者和你們有一樣的感受,一樣的心情。這么美麗可愛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讀出這種興奮的心情和白云的美麗嗎?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麗的呢?(聽同學說的)
學習“同”字,認識“冂”(同字框)。組詞:同學。“同”字是半包圍結構。
學習“學”字,上下結構,下面是“子”,組詞:學習。
2.學習第三小節。
指名讀,思考:小作者越想越興奮,此時她的心情怎樣?(著急)
(1)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到底什么時候,才天亮呢?)
學習“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什”(亻+十=什),用數筆畫的方法記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記住“亮”(與“高”對比)。
引導學生找出“亮”的反義詞,從而理解“亮”的意思。
(2)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著急?(特別著急)那你能讀出這種急切之情嗎?
(3)除了著急,你還感覺到了什么?(無奈)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唉)
(4)在“唉”的后面還有一個標點符號“--”,它叫破折號。你們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學生交流)
老師告訴你,這個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長,我們在讀“唉”的時候,要把聲音拉長,這樣就更能表達出小作者既著急又無奈的心情了。同學們試著讀一讀。
(5)在前面的兩個小節中,也出現了這個“唉--”,同學們也試著讀一讀。
(生讀文。)
哦,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你們的著急、無奈和興奮。
(6)小作者是這樣急著天亮去--(遠足),她太高興了,所以她翻過來翻過去,睡不著覺。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說說你當時的感受。
(7)你覺得她的心里還會想些什么?
(8)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第2、3小節的生字比較少,僅僅5個,所以這兩個小節的教學重點放在感悟文章內容上。通過引導學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樣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詞使學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養朗讀能力。
三、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本課的4個生字“才、明、同、學”。
(1)課件出示字的筆順,學生書寫。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筆順規則及間架結構。
比如“明”是左右結構的字,左右結構的字的兩部分一般要分別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導學生觀察左右兩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兩部分的起筆是左低右高。“學”是上下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學”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寬下窄,結構緊湊,上下不分家。
(3)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4)學生臨寫。
(5)反饋交流,展示評議,評選“小小書法家”。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要關注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所以在寫字指導上要從細微的筆畫、結構入手,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布置作業。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豐富呀!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小作者一樣,多發揮你們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學們能像小作者一樣幸福、快樂。回家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一聽,讓他們也感受到你的快樂。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比較喜歡表現自己,讓他們回家給父母讀一讀課文,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鍛煉了閱讀能力。
教學反思
1.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本課教學。因為本課是一首只有3個小節的詩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節中,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既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了不同方式的識字方法,如,“‘睡’和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日+月=明”,等等。這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也為學生以后自主識字打下了基礎。
一、復習引入,溫故知新
1.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明天要遠足》這首小兒歌的主要內容,并學習了兒歌的第一小節。讓我們先復習一下上節課學習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睡、那、海、真、老、師、嗎。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還想到了什么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為進一步學文做了鋪墊。
二、細讀課文,悟文識字
1.學習第二小節。指名讀,思考:
(1)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見過的云都是什么樣的?
預設:
生1:我見過天空中飄過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見過在藍藍的天空中飄浮著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樣。
生3:我見過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烏云,黑壓壓的。
…………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樣的?(潔白柔軟)
①課件出示(藍藍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師問:“潔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軟”是什么意思呢?(軟軟的,摸上去很舒服。)
?、谕瑢W們,看到圖片你認為那個地方的云怎么樣?(美麗、潔白……)
(4)相機指導朗讀。
小作者和你們有一樣的感受,一樣的心情。這么美麗可愛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讀出這種興奮的心情和白云的美麗嗎?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麗的呢?(聽同學說的)
學習“同”字,認識“冂”(同字框)。組詞:同學。“同”字是半包圍結構。
學習“學”字,上下結構,下面是“子”,組詞:學習。
2.學習第三小節。
指名讀,思考:小作者越想越興奮,此時她的心情怎樣?(著急)
(1)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到底什么時候,才天亮呢?)
學習“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什”(亻+十=什),用數筆畫的方法記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記住“亮”(與“高”對比)。
引導學生找出“亮”的反義詞,從而理解“亮”的意思。
(2)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著急?(特別著急)那你能讀出這種急切之情嗎?
(3)除了著急,你還感覺到了什么?(無奈)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唉)
(4)在“唉”的后面還有一個標點符號“——”,它叫破折號。你們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學生交流)
老師告訴你,這個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長,我們在讀“唉”的時候,要把聲音拉長,這樣就更能表達出小作者既著急又無奈的心情了。同學們試著讀一讀。
(5)在前面的兩個小節中,也出現了這個“唉——”,同學們也試著讀一讀。
(生讀文。)
哦,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你們的著急、無奈和興奮。
(6)小作者是這樣急著天亮去——(遠足),她太高興了,所以她翻過來翻過去,睡不著覺。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說說你當時的感受。
(7)你覺得她的心里還會想些什么?
(8)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第2、3小節的生字比較少,僅僅5個,所以這兩個小節的教學重點放在感悟文章內容上。通過引導學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樣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詞使學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養朗讀能力。
三、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本課的4個生字“才、明、同、學”。
(1)課件出示字的筆順,學生書寫。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筆順規則及間架結構。
比如“明”是左右結構的字,左右結構的字的兩部分一般要分別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導學生觀察左右兩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兩部分的起筆是左低右高。“學”是上下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學”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寬下窄,結構緊湊,上下不分家。
(3)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4)學生臨寫。
(5)反饋交流,展示評議,評選“小小書法家”。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要關注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所以在寫字指導上要從細微的筆畫、結構入手,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布置作業。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豐富呀!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小作者一樣,多發揮你們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學們能像小作者一樣幸福、快樂?;丶野颜n文讀給爸爸媽媽聽一聽,讓他們也感受到你的快樂。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比較喜歡表現自己,讓他們回家給父母讀一讀課文,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鍛煉了閱讀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本課教學。因為本課是一首只有3個小節的詩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節中,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既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了不同方式的識字方法,如,“‘睡’和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日+月=明”,等等。這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也為學生以后自主識字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明天要遠足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和一個偏旁,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小朋友的激動和期待心情。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感受小朋友的激動心情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遠足的快樂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情感,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交流法、閱讀法、資料補充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同學們,秋天來了,秋高氣爽、景色宜人,你有沒有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呢?如果明天
要去郊游,你的心情會怎樣呢?你會想些什么呢?
2.就有這樣一位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在出行之前充滿了期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天要遠足》一課,一起去了解感受這位小朋友的想法和心情。
(板書課題)明天要遠足(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認真傾聽,注意不認識的生字。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3、學習生字詞。出示帶音生字:
睡 那 海 真 老 師 嗎 什 亮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集體糾正。
(3)同桌相互檢查讀生字。
(4)去音讀生字。
?。ㄗ⒁庵笇В?ldquo;亮”是三拼音節,“睡、師、什”是翹舌音。)
過渡:下面,咱們給生字找個朋友,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你認識嗎?
睡覺、那邊、大海、真的、老師、師長、是嗎、什么、明亮
4、學習課題。
?。?)什么是遠足?
?。ㄟh足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散步,而是指“比較遠的徒步旅行”。在本課中是指外出游玩的休閑的活動。)
?。?)讀了課題后,你有哪些疑問呢?生回答,師總結歸納。
?。ɡ纾盒∽髡咭ツ睦??他要去遠方干什么?)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進行細細的品讀,一起走進課文,了解小朋友遠足之前的感想。
三、精讀領悟
1、課文朗讀,初讀感知。
?。?)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和課文,生邊觀察邊傾聽課文朗讀。
?。?)詩歌一共幾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呢?
?。ㄈ齻€小節。第一小節:小朋友遠足前一天激動得睡不著,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第二小節:小朋友睡不著,期待看到潔白的云彩;第三小節:小朋友睡不著,希望天快點亮。)
?。?)學生自己朗讀,再次整體感知課文。
?。?)指名朗讀,師生評價正音。
2、學習第一小節。
(1)課件出示大海圖片,指名朗讀這一節,師生評價。
?。?)思考:遠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著)小作者睡不著,想到了什么呢?(那地方的海)
?。?)那地方的海什么樣呢?(顏色很多)師出示大海圖片,觀察。海水有哪些顏色呢?
(綠色、藍色、黑色)
教師補充資料:綠色的海水,就是鹽濃度較高,加上海水中有微小綠色植物,經過太陽光各方位照射,從而表現綠色;藍色,多數是天空映出來的藍,而且海水中鹽濃度較小,看到的就是藍色。另外,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顏色也不同。
?。?)你也來體驗一下這位小朋友的心情。帶著激動、期待的語氣讀一讀這一小節。注意語速稍慢。
3、學習第二小節。
?。?)課件出示白云圖片,指名朗讀這一節,師生評價。
(2)小朋友睡不著,他還在想什么呢?
?。ㄋ谙朐贫鋾粫敲礉嵃兹彳?。)
?。?)“潔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軟”是什么意思呢?
?。ㄜ涇浀?,摸上去很舒服。)
?。?)小作者對同學的話持什么態度?(懷疑、不相信……)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ㄕ娴模?/p>
(5)課件出示多張白云圖片。漂亮嗎?現在你認為那個地方的云怎么樣?
(美麗、潔白……)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本小節。
4、學習第三小節。
(1)課件最后一節,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2)小朋友為什么盼著天快點亮呢?
?。梢钥闯鲂∨笥褜h足的期待,急切的希望明天快點到來。)
(3)你覺得小朋友此時是什么心情呢?
?。ㄖ庇譄o奈。)
?。?)現在你就試著讀出他的這種著急和無奈吧。
5、教師小結:大自然有很多奇妙的景物,我們繼續去觀賞美麗的大自然吧。(出示圖片)
6、指導書寫“才、明、同、學”
?。?)生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說說筆畫位置。
(2)師范寫生字。
(3)生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
7、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這首詩歌通過描寫小朋友在遠足的前夜激動得睡不著覺,盼著天亮,表現了作者激動、期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向往。
四、總結拓展
1.課堂總結: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進一步激發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到小作者的激動心情,體會到詩歌的美妙。
2.課堂練習
比一比,組詞。
同(共同) 明(明亮)
向(向往) 月(月亮)
我會寫近義詞。
顏色——(色彩)
潔白——(雪白)
柔軟——(軟和)
五、作業布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都有哪些睡不著覺的經歷。
教學反思
《明天要遠足》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首詩歌,這首兒歌通過寫小朋友在遠足的前夜激動得睡不著覺,盼著天亮,表現了作者激動、期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向往。
這首小詩重在描寫小作者的心情。因此,在教學時,抓住“睡不著”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找出睡不著的原因。進而產生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之情。同時,在理解小作者心境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這種情感的體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