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4-2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科學活動小螞蟻搬家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讓幼兒意識到小螞蟻搬家是為了躲避雨水淹沒它們的家,通過活動讓幼兒明白小螞蟻搬家的行為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小螞蟻搬家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的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他們總是會問一些問題。本教學活動的設計旨在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一些規律和變化。同時,面對班里的個別幼兒不大愿意和其他幼兒交流,本活動也是力爭把他們拉入大集體,為他們創造交流的機會。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意識到小螞蟻搬家是為了躲避雨水淹沒它們的家。
2. 通過活動讓幼兒明白小螞蟻搬家的行為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3. 讓幼兒列舉其它大自然降雨前的征兆。
4. 讓幼兒體會集體活動的快樂。
5. 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小螞蟻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難點:通過小螞蟻搬家,讓幼兒列舉大自然降雨前的其它征兆 ,畢竟幼兒的能力有限。
活動準備
透明無蓋大玻璃箱 、螞蟻、沙土、大水杯、水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節
(1)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平日里為什么我們總能看見小螞蟻向高處搬家嗎?”然后,等待幼兒回答。
(2)組織幼兒向講桌靠攏,準備演示。
2. 基本環節
(1)向玻璃箱一端放置一堆沙土,然后,將螞蟻放在無沙土的一端。
(2)稍微等會兒。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誰能說說小螞蟻現在的活動情況呢?”注意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小螞蟻是滿箱亂跑。
(3)向玻璃箱無沙的一端開始加水,讓幼兒觀察。
(4)教師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小螞蟻的活動情況?”很明顯,幼兒的回答會是小螞蟻向沙土堆跑去。
(5)教師開始延伸。教師提問:“在大自然中,什么情況下大地低洼處會被淹沒?”
(6)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下雨。
(7)教師提問:“如果沒有沙土的那端玻璃箱猶如洼地,那么我們往玻璃鞋中加水猶如什么?”
(8)引導幼兒,讓幼兒說出下雨。
(9)再次引導。教師提問:“那么,小朋友們,請你們現在告訴我小螞蟻為什么搬家?”
(10)小朋友回答
(11)總結,小螞蟻搬家是為了躲避雨水淹沒了它們的家,它們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種征兆。
3. 結束環節
(1)假設講臺為沙土堆,其他地方為平地。
(2)教師喊:“天氣晴朗,小螞蟻們怎么辦?”
(3)預示幼兒滿教室歡笑著跑。
(4)教師喊:“馬上要下雨了,小螞蟻們要怎么辦?”
(5)預示幼兒跑向講臺。
(6)在歡笑中結束
4. 延伸環節
下課前,教師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課后請大家多動動腦,仔細觀察我們的周圍還有其它那些小動物的行為是下雨前的征兆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大家的觀察結果”。
教學反思
1.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思考能力畢竟有限,所以幼兒教師的引導顯得尤其重要。 幼兒教師在整個活動環節中一定要掌握好干預活動的度,要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這點相當重要。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當幼兒看到小螞蟻的活動顯得非常高興,大多數幼兒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該活動能很好的讓幼兒對日常生活現象展開思考,鍛煉幼兒對腦的開發。在最后的游戲活動中,不愿和其他幼兒交流的幼兒也參與到活動中,對他們孤僻性格的改善是有幫助的。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該活動是在掌握幼兒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個性的基礎上開展的,能夠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發展線索,也能夠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不過我個人認為在整個觀察活動中弱國能更具有趣味性則更好。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引導幼兒從教室實驗向室外大自然變化的過程中顯的稍微有些吃力,不過在后來的游戲環節就好得多了。我個人考慮在實驗環節可穿插其它一些活動,幫助幼兒理解。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觀察一開始,幼兒顯現出很濃的興趣,但在最后引導環節,顯得有些缺乏趣味性。好在,最后的游戲又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今后,在引導環節,可適當運用多媒體、趣味活動,來幫助幼兒理解。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運用實驗加多媒體,來幫助幼兒理解,我會注重更多的細節,來保持活動的連貫性和趣味性。不過我個人認為最后的游戲還應保留,畢竟幼兒喜歡游戲。在整個活動中我會讓幼兒自己發現更多問題,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寓教于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