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8-0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幼兒園大班泥工教案:好朋友的臉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2、嘗試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3、遷移以往感知,表現五官經驗,大膽創作,增進同伴間的情感。
活動準備:
橡皮泥、泥工板、橡皮泥工具、人物表情掛圖、黑板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1、通過觀察掛圖
提問:“圖上的小朋友怎么了?”(有的笑了、有的哭了、有的……)
“他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笑時眉毛彎彎的眼睛瞇了起來……)
“請你學一學”(幼兒大膽表演,感覺表情的變化)
2、組織幼兒觀察好朋友的面部
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
“他現在的表情是什么樣的?”(笑瞇瞇的、皺眉頭的……)
“誰愿意把你好朋友的表情畫到黑板上?”(個別幼兒上前簡單繪畫)
二、引導幼兒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1、討論制作方法
提問:“你打算做一張什么樣子的臉?”(哭的、笑得……)
“怎么做呢?”
(面部可以先搓圓、然后壓扁,用小刀切割出人的臉部,也可以分別制作出人的五官)
2、幼兒動手制作,教師指導
提問:“你做的是誰?”
“他是什么樣子的?”
“他的頭發、身子是什么樣子的?”(指導個別能力強的孩子)
三、幼兒互相欣賞自己的作品
提問:“請你猜猜這是誰的臉?”
“你最喜歡哪張臉?為什么?”(引導孩子從五官整體布局分析)
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在下課時制作好朋友的身子。
個案觀察:
這學期楊申楠轉入我們中2班,雖然他的年齡和別的孩子一樣大,但行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有比較明顯的行為退縮傾向。當別的孩子邊聽音樂邊進行歌表演時,他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當別的孩子都吃完飯時,他才吃了一點點。想到家長期待的目光,我對他格外關注,教學活動時經常注視他,游戲時總是拉著他的手,日常生活中經常找話題和他聊。可是一段時間過去了,效果不是很明顯。
今天的泥工活動,我由于需要指導的幼兒太多,沒顧及他,當我的目光移向他的時候,我驚奇地發現他正和鄰座的男孩一起學習怎樣捏呢!他學的那么認真,笑得那么燦爛,忘形地投入到游戲之中。可當他發現我在看他,馬上收起了笑容。
我感覺到他對我存在戒備心理,我過多的關注讓他感到壓力。從此以后,我開始降低對楊申楠的關注度。漸漸地,他感覺我不那么注意他了,便開始放松起來,自然地投入活動,笑容也多了,逐漸能融入到集體中去了。
我總以為有行為退縮傾向的孩子需要我們多關注、多鼓勵他們,但事實上,這樣反而會讓他們更緊張、更焦慮,所以,教師不妨降低關注度,給他們寬松的環境,讓他們表現真實的自我,這樣做一方面便于教師觀察,以便教師采取合適的方法走進孩子的心靈,另一方面也便于幼兒逐漸調整自己的行為,盡快融入集體。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愉悅了孩子的身心,讓他們嘗到了久違了的快樂,同時給我也帶了啟發和深思,使他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特別是發現了一些平時默默無聞的孩子卻有著一雙靈巧的手,有著一個愛幻想的大腦。通過本次活動,使我看到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無邪的童心,這是平時課堂上難以發現的,這次活動給了孩子一個動手的機會,一個創造設計的空間,活動中孩子們勤于思考,樂于動手,敢于創造,不論作品的大小、樣式,只要他們動手了,只要他們感到快樂了,就一定有收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