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1-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幼兒園教育隨筆:一桶水隨想
新的教育理念,使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地遵循“追隨孩子"的原則,努力使孩子在自己喜歡的學習中,更自主地體會學習的快樂。
帶著這樣的愿望,我們教育行為倒是改進了不少:我們盡量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學習;我們盡量讓孩子在感性的、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我們盡量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長過程,讓孩子在自己經歷的生活中學習。這樣,我們看見孩子開始埋頭于書本紙張,開始忙碌于各種材料的操作,孩子的學習開始有些生機了。
然而,孩子所處的紛繁的世界里,所產生的學習內容和需求,往往令我們應接不暇,有時候甚至一無所知。比如,在差不多的時間里,我看見兩個同樣以“影子"命題的學習活動,活動都是依據“孩子在陽光下玩耍,發現影子”而進行的,所以,對于影子的發生現象,“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的"。然而,我們畢竟是老師,畢竟要替人授道解惑,連我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的東西,怎么可能引導孩子進行活動?因此,兩個活動都以該解決的問題依然是問題,該梳理的經驗依然交叉混亂而沒有頭緒。
在追隨孩子的興趣,熱熱鬧鬧地生成孩子的學習活動的時候,我們應該重新提起深埋于教師心中的一句老話:“要給別人一杯水,首先自己得裝滿一桶水"。這個道理應該足以讓我們對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了解,仔細的鉆研。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老師對事物本身的了解和學習,是活動成功的前提。比如“影子",我們是否盡可能思考,影子是在什么情況下才有的?任何物體在這種情況下都有影子嗎?影子與光的變化規律是怎樣的?科技的發展產生了類似“無影燈”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情況下影子才會消失?等等。即使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作為疑問,也已經對事物作了盡可能完整的思考,在教學中,我們才會有相對完整的把握。至于暫時無法去除的疑問,我們也完全可以放下師道尊嚴,與孩子們一起來探索和解決。
又比如,我在活動“沉沉浮浮”之前,就想,沉沉浮浮講的是一個相對的現象,就是如何將浮的東西沉下去,沉的東西浮起來。而這個相對的現象包括三層含義:在水中,相反特性的兩物體可以互相改變原有的性質;相反特性的兩物體在一起,以力量大的物體為呈現特性;物體的沉沉浮浮與所處的液體的比重有關。這樣,盡管在活動中也會有懸而未決的問題,但都在相對論的思想下,在層層遞進的關系中進行探索,相信這樣的探索會在孩子日后的生活中繼續。
如此一來,“追隨孩子"不僅是我們仔細聆聽孩子的聲音,用心體會孩子的心意以及他的行為,而且應該是我們主動審視自己,調整自己釣認知結構,以適合孩子發展的對己行為。盡管會有“課改的老師難做"的嘆息,但是“裝滿自己的一桶水"不也使我們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快樂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