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安全調控策略PPT課件這個PPT共4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教師如何組織幼兒戶外活動,戶外體育活動中安全調控策略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組織及安全調控策略
----教師如何組織幼兒戶外活動
一、教師如何組織幼兒戶外活動
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幼兒整體教育活動的重要
組成部分,《綱要》中明確規定幼兒園要
“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足以看出幼兒戶外活動的重要性。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是幼兒最
喜歡的活動,戶外活動能讓幼兒接觸新鮮空氣和日
光,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還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團結合作的品質和勇于創新的精神。這是我們通過學習實踐后認識到戶外活動的益處。
那么,怎樣組織和指導幼兒戶外活動,使戶外活動真
正取得“效益”呢?通過近階段的不斷探索和實踐,組織與指導幼兒的戶外活動,應抓好“四個結合”、提高“四個能力”及注重家長對體育活動的認識:
1、場地的整體布局與安全教育相結合,提 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能力
《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認同環境“大課程”的教育觀念,幼兒園提供的戶外環境和物質條件都直接影響著戶外活動的開展,因此要因地制宜,設置能促進幼兒身心發育的戶外環境。
在投放玩具、材料上我們注重差異性,因為這是創設良好戶外活動環境的重要內容。戶外活動投放的玩具、材料要如《綱要》所說:“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讓幼兒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適合自己發展水平的玩具、材料。如:地面上畫的“格子”有寬有窄,有大有?。粩[放的輪胎有輕有重,有高有低等,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程度幼兒發展的需要設計的。
在這樣的環境里幼兒才會對這些玩具、材料有征服感,才能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才能使所有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充分體現戶外活動的教育作用。因此,創設良好的戶外活動環境是重要的物質基礎。在戶外場地的整體布局上,還要注重安全方面,教師對活動范圍、場地及玩具設施都做到心中有數,清除不安全因素。
針對戶外場地活動范圍較廣,幼兒四處分散活動的特點,教師的視線不能顧及每個幼兒,因此,活動前對幼兒進行全面的檢查,并向幼兒交待清楚活動的規則和有關安全事項,培養他們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并告訴他們一些自我保護方法。在活動時,注意調節幼兒運動負荷,幼兒出汗了提醒他們要及時擦干,活動前減衣服,活動后加衣服。在活動中及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并進行適當調節,避免一些意外發生的可能,及時糾正幼兒危險動作,聆聽幼兒交談并評價,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2、合理安排活動內容與提供的活動器材相結合,提高幼兒創新的能力
合理地安排、組織戶外活動,使幼兒在一天生活中動靜交替地進行不同性質的活動,能預防神經系統的疲勞,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緒,并起到全面鍛煉身體的作用。在組織幼兒戶外活動時,要發展幼兒的各種運動、各種能力,滿足他們玩的需要,在跑、跳、鉆、爬、攀的技能上創新一些玩法,
如:在培養幼兒跳的技能上,用小圓圈給幼兒創設“青蛙跳”的游戲,先是間隔一段距離向前行進跳,然后將小圓圈圍成“大池塘”,讓幼兒在“大池塘”里行進跳,最后讓幼兒自主探索玩法,幼兒玩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使幼兒從簡單的活動中找到了活動的樂趣。又如:“玩輪胎”,幼兒就玩出了多種花樣,有:單腳雙腳跳輪胎、在輪胎上做各種游泳姿勢、拖輪胎、抬輪胎、滾輪胎、拖輪胎等,還將輪胎與其它器具相結合,向更高層次、難度進行挑戰。
活動器械是幼兒開展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我們還積極與家長配合,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拋接球)、酸奶瓶(陀螺)、各種碎布(揪尾巴)、掛歷紙(紙飛機)、水彩筆(飛鏢)、其他瓶瓶罐罐(套圈、保齡球瓶)等等自制體育器械,為幼兒提供大量的適合幼兒的活動器材。教師考慮選材上安全的可靠性,盡量用一些無棱角,不對幼兒造成傷害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器材,教師有組織性的培養幼兒主動性、自主性、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那幼兒在玩中就不知不覺的將創新意識表現出來了。
3、集體活動與自由活動相結合,增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戶外活動中過多的集體活動會避免壓抑幼兒的天性,幼兒在自由活動中情緒愉快,自由交往,大膽去發現、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有些時候,幼兒不愿意與別人合作交往,但當幼兒在戶外活動時,卻常常主動去尋找伙伴,
幼兒在操作、擺弄、移動新的活動材料遇到困難或當別的同伴需要提供幫助時,同伴彼此間的配合參與,互相觀察、模仿、彼此交流經驗,分享情感。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學會和鍛煉了社交技能和社會行為,發展了適宜的情感、態度、自制力和問題的解決能力。
戶外活動既鍛煉幼兒身體,又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增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如:在“玩沙包”的游戲中,先組織幼兒玩“沙包接力賽”,之后,要求幼兒一起動腦筋,商量其它的玩法,并啟發幼兒在活動中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
活動后再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樣玩的,有時小朋友邊玩邊交流,有時他們會主動地表現給老師看,這時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并告訴他們游戲的玩法,叫什么名字,如“丟沙包”、“頂沙包”、“背沙包”、“夾包跳”等。孩子們在單純的戶外活動中不僅進行著活動技能技巧訓練,還掌握了一些活動名稱,使幼兒學會了用正確的詞來表達自己所參加的游戲內容,達到了幼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作用。
4、控制戶外活動時間與運動量相結合,提高幼兒認知事物的感知能力
戶外活動是否能夠保證活動時間、保證空間質量,影響著幼兒的身體發育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保證幼兒有效的戶外活動時間及適當的運動量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能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幼兒年齡特點來安排。因此,我們可以將活動量大的游戲與活動量小的游戲相結合。
如:幼兒很喜歡活動量大的體育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有時玩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但還要堅持玩,這時我們就帶他們一起玩活動量較小的體育游戲“我們邀請一個人”,控制和調節幼兒的運動量,通過時間和活動量的有效調節,使幼兒恰到好處活動。
5、注意家長對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意義的認識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和諧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幼兒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中,指導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是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因為家長對幼兒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所持的態度,將直接影響著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為此,我們利用與家長交談的時間,主動向家長宣傳,聽取家長對孩子參與活動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研討,形成了開展活動的共識。同時,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地開展,也感染了家長,使家長也不由自主地參加到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中來。家長積極參加幼兒園親子活動的比賽就是最好的例子,還可以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幫助孩子搜集廢舊材料共同制作體育活動器械,如:沙包、毽子等。
總之,合理的組織與指導幼兒戶外活動,不僅能促進幼兒生長發育,而且能推動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時,也為幼兒今后更好的學習和工作,適應社會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做個有心人, 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活動的優勢,讓孩子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
二、戶外體育活動中安全調控策略
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明顯的身體鍛煉效果及較多的自主權而受到了幼兒的歡迎。然而,頻繁發生的安全事故卻使之難以被教師接納。本著“少動少危險,多動多危險,不動不危險”的想法,部分教師大量地裁減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或在戶外體育活動時“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導致戶外體育活動價值無法得到正常發揮。
該如何兼顧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的安全與自由運動,這還有待于教師對安全調控策略的合理運用。鑒于此,專家就戶外體育活動中安全調控策略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1、標志調控
標志在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的使用是可行的。幼兒入園后,已開始接觸各類標志,如認識自己生活用品的標志;認識自己所在小組的標志…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逐漸認識各種較為復雜的標志,并根據標志進行相應的活動,總之,從幼兒入園開始,標志已經滲入了幼兒的學習、活動中。因此,在戶外體育活動中以標志進行安全調控是可以被幼兒接受的。
標志的作用是多樣的。標志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一是標明運動的方向與路線。為保證安全,教師在地面上用箭頭標明跑的方向…二是標明運動的場地范圍。三是標明運動應遵守的規則,如在滑滑梯上貼禁止往上爬的標志…
2、常規調控
戶外體育活動常規的缺乏往往易導致幼兒受傷。相對于其他活動而言,戶外體育活動場地較大且能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因素較多,活動中幼兒自控能力可能會有所下降,使得活動相對而言較為“混亂”。如一家長送孩子來園時,正好是戶外體育活動時間,該家長戲稱戶外體育活動僅只一個“亂”字可以形容。幼兒一擁而上搶奪器械;騎著三輪車橫沖直撞;拿著繩子到處亂揮,對教師發出的警告聲不予理睬…
如此情景我們可能在其他幼兒園也曾見到,雖然這只是局部現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忽略的細節——缺乏常規。由于缺乏常規,活動中因混亂導致器械傷人的現象時有發生。
為保證幼兒的安全,常規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的制定與執行應被重視。常規的內容主要涉及下列幾個方面:教師自身沒教育,沒認真組織幼兒活動,體育器械的拿放常規;體育器械的使用常規;熟悉并能依據教師的指令及手勢及時作出反應,調節自己活動的常規。為使常規能被幼兒接納,首先應引導幼兒理解常規的重要性。如引導幼兒回顧“混亂”的戶外體育活動場景及已發生的安全事故,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其次,引導幼兒(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幼兒)制定活動常規。
最后,重視常規的教育。在以往的活動中,當幼兒違反常規時,教師往往給予批評或是簡單的懲罰(如懲罰幼兒暫時不能參與活動),正面的教育甚少。但從幼兒發展的角度看,單純的批評與懲罰并不能讓幼兒養成遵守常規的習慣,常規的正面教育應被放在首位。但大部分體育活動常規需要經過教師的指令訓練后才能被幼兒接納。
為強化幼兒的體育活動常規意識,幼兒遵守常規的情況應被列入活動后的小結中。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教師小結的重點要涉及幼兒動作技能的掌握,關注幼兒遵守常規的小結,利于培養幼兒關注常規的意識及習慣。
3、場地調控
戶外體育活動中,場地使用的不合理性往往也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如部分幼兒園把戶外體育活動場地平均劃分給各個班級使用,導致每個班級所分到場地不一樣。有的場地不規則,且多障礙物,不適合進行跑步類練習;有的場地均為粗糙的水泥地面,不適合于跳躍類練習…這些都是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合理地利用場地要依據場地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若戶外體育活動場地面積過小,可以采取年齡組錯開鍛煉的方式,以免因場地窄小而發生安全事故。若是面積較大的場地,幼兒園依據各班情況,統一安排各班有序地使用練習場地。為保證幼兒的安全,教師在活動前還應能認真檢查場地的安全性。
4、器械調控
器械使用的不當往往也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器械使用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一是器械拿放環節混亂導致幼兒受傷。二是投放的器械種類過少,因爭奪器械而發生安全事故。三是在窄小的場地內投放的器械種類過多,導致教師無法全面指導而出現器械傷人現象。四是投放的“新器械”(幼兒還不會使用或還不能熟練使用的器械)種類過多,導致幼兒使用器械不當而受傷或傷及他人。
如一教師同時投放了滑板車、跳繩、羊角球及磁性球四種“新器械”,因第一次接觸這些器械,孩子們高興極了,不停地用各種方式進行著探索,但教師卻無瑕顧及所有正在玩“新器械”的孩子。結果,一男孩把跳繩當馬鞭使,抽到一同伴的臉…可見,器械的投放也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安全。
為減少戶外體育活動中安全事故的發生,合理地投放器械亦是關鍵所在。首先,投放的器械種類應適宜。投放的種類過少易引發爭搶,投放的種類過多易導致活動場地混亂而出現器械傷人事件。因此,新器械的使用應在相對獨立的場地內進行,如可以用平衡木等標志把新器械運動場地與其他器械的活動場地隔開,并由專門的教師進行新器械使用的指導。
5、觀察調控
戶外體育活動中,專家注意到由于戶外體育場地的開闊,且幼兒大多處于四散活動狀態中,加上大型運動器械對教師視線的阻礙,使部分教師無法觀察到幼兒的活動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如一男孩從滑滑梯的正面往上爬,和另一正往下滑的男孩撞到了一起,兩人雙雙從滑梯上滾落…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師在事故發生前沒有及時發現有人正從滑滑梯的正面往上爬,并給予及時的制止。
為確保戶外體育活動中幼兒的安全,教師應能進行有效的觀察。首先,教師觀察時的站位應合適,確保都能關注到每一位幼兒。其次,當幼兒進行移動練習時,教師的站位應能隨之移動,以便能顧及幼兒活動中表現。最后,觀察應與指導相結合。
在觀察中,指導幼兒正確地使用器械,指導幼兒有序地拿放器械…雖然強調幼兒的安全,但我們并不主張禁止幼兒進行一些“冒險性”的活動嘗試,因為幼兒需要有自己的探索、自我的挑戰,若為安全而把他們的手腳“捆”起來,那無異于形同“因噎廢食”。當幼兒出現一些在教師看起來可能存在危險性的活動嘗試時,需要教師結合自己的觀察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指導他們注意安全事項,學會自我保護,而不是簡單地出手制止。
總之,戶外體育活動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易成為幼兒園安全事故頻發環節之一。在確?;顒恿康那疤嵯氯绾渭骖櫽變旱陌踩枰覀儚募毠澐矫嫒胧?,對幼兒的安全進行調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