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兒意外事故的預防和急救PPT課件這個PPT共5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預防,常用的護理技術,常用的急救技術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意外事故的預防和急救
意外事故,已成為幼兒死亡和致殘的重要原因。幼兒活潑好動,什么都想去摸一摸、動一動、看一看,常接觸危險的環境,做危險的動作,所以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幼兒園除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安全教育外,還必須建立必要的安全制度和采取安全措施,以保障幼兒的健康。保教人員應增強工作的責任心,掌握處理意外事故的基本常識,以便幼兒一旦發生意外,進行緊急救護處理。
幼 兒 意 外 事 故
幼 兒 意 外 事 故
意外事故及其分類
幼兒的意外事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人們沒有事先估計到或難以預料的偶發事件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意外事故的預防措施
( 一) 預防外傷
(二) 預防燒燙傷
(三) 預防化學中毒
(四 ) 預防食物中毒
(五) 預防異物誤入
(六) 預防兒童走失、丟失、冒領
第一節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預防
一、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
幼兒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身
和環境等多方面(見圖1)。
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見圖2)。
三、安全措施
對幼兒進行安全措施教育的三方面內容
(見圖3)。
第二節 常用的護理技術
一、測體溫
幼兒的體溫比成人略高,正常體溫(腋表)約為36~37.4℃。一晝夜之間,有生理性波動。
給幼兒測體溫常用腋表,這樣既安全又衛生。測體溫前,先看看體溫表的度數是否超過35℃。測體溫時應先擦去幼兒腋窩的汗,把體溫表的水銀端放在腋窩中間,注意別把表頭伸到了外面。讓幼兒屈臂,教師扶著他的胳膊以夾緊體溫表,測5分鐘取出。
二、物理降溫法
幼兒體溫超過39℃就屬于高熱。高熱使人感
到很不舒服,還會使體內的熱量消耗增加,心率加快,消化功能減弱,甚至引起驚厥,所以幼兒發高燒就應及時采取降溫措施。
常用的退熱方法有藥物降溫和物理降溫。對于嬰幼兒來說,物理降溫的方法更安全。
三、喂藥
新生兒、嬰兒或還不懂事的幼兒生病后需要喂藥。
如果是藥片,可將藥片研成細小粉末,溶在白開水中,或用奶瓶像喂奶那樣喂進去。如果幼兒哭鬧拒絕吃藥,就需要固定幼兒頭部,使頭歪向一側,左手捏住幼兒下巴,右手將勺尖緊貼孩子的嘴角將藥灌入,等孩子將藥咽下去以后,放開下巴,再讓孩子喝幾口糖水,以免藥物刺激胃黏膜,引起嘔吐。
對二、三歲以上的幼兒就不宜采用此法,應鼓勵他們自己吃藥,不要嚇唬他,也不要把藥摻在飯菜里,這樣會影響藥效。
四、滴眼藥
滴眼藥前,一定要先核對藥名,防止用錯藥。教師先把手洗干凈,然后用左手食指、拇指輕輕分開幼兒的上下眼皮,讓幼兒的頭向后仰,向上看。教師右手拿滴藥瓶,將藥液滴在幼兒下眼皮內,每次1~2滴。再用拇指食指輕提上眼皮,囑幼兒轉動眼球,使藥液均勻布滿眼內。注意不要點在幼兒眼珠上,否則會引起眨眼,把藥全擠了出來。涂眼藥膏,最好在睡前涂藥。可直接擠在幼兒下眼皮內,閉上眼睛輕輕揉勻即可。
五、滴鼻藥
滴鼻藥前先讓幼兒平臥,肩下墊個枕頭,使頭后仰,鼻孔向上。或讓幼兒坐在椅上,背靠椅背,頭盡量后仰。這樣可避免藥液流到口腔或僅滴到鼻孔外口。教師右手持藥瓶,在距鼻孔2~3cm處將藥液滴入。輕輕按壓鼻翼,使藥液分布均勻。滴藥后保持原姿勢3~5分鐘。
六、滴耳藥
點耳藥時,讓幼兒側臥,使患耳向上。如外耳道有膿液,可先用干凈的棉簽將膿液擦凈,再滴藥。向下、向后輕拉幼兒耳垂,使外耳道伸直。右手持藥瓶將藥水滴入外耳道后壁,輕
輕壓揉耳屏,使藥液充分進入外耳道深處。滴
藥后保持原姿勢 5~10 分鐘。若剛從冰箱內取
出滴耳液,要在室溫下放一會兒再用,否則會
引起不適,甚至發生眩暈。
七、止鼻血
幼兒鼻部受到外傷、挖鼻孔損傷了鼻黏膜、鼻腔異物等均會引起鼻出血。幫助幼兒止血時要注意:
①安慰幼兒不要緊張,讓幼兒安靜躺著或坐著。張口呼吸,頭略低;
②一般捏住鼻翼10分鐘即可止血,或用濕毛巾冷敷幼兒鼻部和前額;
③出血后,2~3小時內不要做劇烈運動;
④出血較多時,可用脫脂棉卷,塞入鼻腔,填塞緊些才能止血;
⑤若無法止血或幼兒經常出鼻血,應去醫院診治。
第三節 常用的急救技術
一、如何判斷病情的輕重
意外事故發生后,除了要了解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外,還必須從以下三方面迅速判斷出傷者病情的輕重,以決定采取何種措施進行救護。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一)小外傷
小外傷的四種情況及處理方法(見圖6)。
(1)跌倒蹭破皮膚的處理
幼兒奔跑、跳躍時不慎跌倒,很容易蹭破膝蓋、胳膊肘,尤其是穿衣較少的夏季,更為常見。蹭破皮膚后應先觀察幼兒傷口的深淺,若傷口較淺僅僅蹭破了表皮,只需將傷口處的泥沙清理干凈即可。如果表皮擦傷,首先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清除污物和沙土后,涂紅汞或龍膽紫。如傷口較深且出血多,立即止血,可用消毒紗布將局部包扎壓迫止血,后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2)扎刺的處理
幼兒周圍的物品并非十分光滑,如帶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竹刺、木刺扎人皮膚后,有時有一部分露出皮膚,有刺痛感,應立即取出。具體處理辦法是:先將傷口用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洗,然后,用消毒過的針或鑷子順著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來,不應有殘留,并擠出淤血,隨后再用酒精消毒傷口。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難以拔除,應送醫院處理。
(3)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劃傷與切傷的處理
幼兒在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觸摸紙邊、草葉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器時,都可能會發生手被劃破的事故。具體處理辦法是:用干凈的紗布按壓傷口止血,止血后,在傷口周圍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紗布,用繃帶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傷,應先用清水清理傷口,用鑷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進行包扎。
(4)擠傷的處理
幼兒的手指經常被門、抽屜擠傷,給幼兒造成痛苦,嚴重時,可出現指甲脫落的現象,應及時發現并處理。具體辦法是:若無破損,可用水沖洗,進行冷敷,以便減輕痛苦。疼痛難忍時,可將受傷的手指高舉過心臟,緩解痛苦。若有出血,應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開或脫落,應立即去醫院。
(5)碰傷
碰傷多數都是頭部,幼兒由于身體發育特點,2—4歲幼兒頭顱占整個身體比重的四分之一,跌倒后頭先著地,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如果沒有破皮,可迅速采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繼續出血,以達到止血、消腫、止痛的目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用毛巾包上冰塊、冰棒,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鐘,然后將清油(生)涂在患處。破皮先清創并檢查傷口深度,一般淺表性破皮處理用生理鹽水清創,然后敷創可貼,這樣,沒有刺激感,幼兒不會因為跌倒后驚慌、疼痛再加上藥物刺激而大哭不止。
(6)跌傷
注意幼兒創傷部位和幼兒跌倒損傷后的反應,如果發現幼兒跌倒后,有一段時間意識喪失,幾秒十幾秒后才有反應,應該注意觀察,有無嘔吐、嗜睡等。幼兒園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立刻將幼兒平抱著送醫院檢查處理,觀察數小時,嚴重跌傷昏迷醒來后,觀察護理時應每隔一小時叫醒幼兒一次或遵從醫囑。
(8)頭部摔傷
幼兒玩耍時摔傷頭部,不為少見,有時出血,有時不出血。對此,應采取的措施是:
(1)出血時,馬上用一塊清潔的紗布輕輕按壓傷口,以達止血的目的,并及時送醫院。
(2)摔傷后未見出血,要對幼兒進行24小時的密切觀察,如果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送往醫院急救:
① 受傷后有惡心、嘔吐的現象 ② 受傷后有過意識喪失的現象,或正處于意識喪失的狀態 ③ 頭部劇烈疼痛 ④ 眼、耳、鼻周圍有出血癥狀 ⑤ 有抽風、麻痹、言語障礙等癥狀。
注意:教育幼兒摔傷頭部后務必及時告訴老師。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二)蟲咬傷
蟲咬傷的三種情況及處理方法(表20)。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三)異物入體
異物入體的六種情況及處理方法(見圖7)。
1、口腔異物。幼兒就餐時由于神經系統不盡完善,調解機制較差,如果沒有好的進餐習慣和秩序,吃飯講話、打鬧、不專心,容易將魚刺、雞骨等卡在咽部。發生這種情況后老師不要用讓幼兒吃口飯,或喝口醋等強行咽下,這樣會劃傷食道,引起其他疾患。老師應細心了解情況,讓幼兒張開嘴仔細察看,或帶到保健室處理,用鑷子將卡在咽部的刺取出。
2、氣管異物。幼兒有時會將比較小的物品放在口腔里含著玩,一不留神或講話時突然卡到氣管里,這時,教師要迅速將幼兒倒提起來,雙手提住幼兒小腿,拍打背部令其咳嗽、嘔吐出來。這種情況非常危險,有時瞬間就會奪去幼兒生命。應當邊救治邊請保健醫生,并及時送往醫院
3、幼兒有時也會模仿別人流鼻血塞棉球現象,將能夠填入的紙球、黃豆等物品塞進鼻腔、耳朵。
4、幼兒眼異物最為多見的是小沙粒、小飛蟲等東西,引起流淚、不適、異物感。具體的處理方法是:讓幼兒輕輕閉上眼睛,切不可揉搓眼睛,以免損傷角膜。教師清潔雙手后,方可為幼兒處理。沙粒粘在眼結膜表面時,可用干凈柔軟的手絹或棉簽,輕輕拭去。若嵌入眼瞼結膜囊內,則需要翻開眼皮方能拭去。翻上眼皮的方法是:讓幼兒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他的眼皮,輕向上翻即可。若運用以上各法不能取出異物,幼兒仍感極度不適,有可能是角膜異物,應立即去醫院治療。平時應注意培養幼兒形成愛護眼睛的意識,不用臟手揉眼,不互相扔沙子,眼睛不舒服時應立即告訴老師。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四)燒(燙)傷
燒(燙)傷是由火焰、開水、
熱粥或湯、化學物質、電擊等
作用于身體表面所致的損傷。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2.燒傷的處理:
立即撲滅幼兒身上的火焰,脫去或剪去已著火的衣用干凈被單包裹燒傷部位,不要弄破水皰,不要弄臟燒傷部位,立即轉送醫院治療。
3.燙傷的處理。
打開自來水開關,讓流動的水不斷沖洗傷處,進行冷卻處理,防止燙傷范圍的繼續擴大。若是隔著衣服,先要用冷水使燙傷處冷卻20~30分鐘,然后剪開衣服,再脫下來,在燙傷處涂抹“紅花油”、“獾油”等油劑,并保持創傷面的清潔。對燙傷,面積較大的幼兒,應立即將濕衣服脫掉。用干凈被單將傷者包裹起來,送醫院治療。
夏秋春三季就要注意防止燙傷。(1)開水提前灌入保溫桶內,夏季桶蓋不要蓋嚴,保持水溫在35度—40度左右即可。(2)夏季廚房燒的菜湯、稀飯、豆漿、牛奶應提前燒開晾一會,再分發給各班。(3)各班老師保持進餐前幼兒良好秩序,播放輕松音樂等待開飯,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開飯時應事先把碗分發到桌子中間,然后分別將飯盛到碗內容量三分之二,感覺溫度可以,再請幼兒輕輕端在自己面前就餐。
有幼兒燙傷后,老師一定不要驚慌,首先用冷水沖洗,最好用流動的自來水,不要強行脫去衣褲,以防導致大片皮膚撕脫。沖洗時間最好在15—30分鐘之間,這樣基本可達到止痛的目的,然后再進一步送醫院治療。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五)扭傷與脫臼
1. 扭傷 扭傷多為關節處軟組織受傷,患處
疼痛,運動時疼痛加劇,可出現腫脹或青紫色淤血。處理時,可用冷水敷于患處,使毛細血管收縮止血,同時還可起到止痛的作用。一天后再改用熱敷,以改善傷處的血液循環,減少腫脹和疼痛。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2. 脫臼 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使關節面失去正常位置關系,形成脫臼。常見的有肩關節脫臼和橈骨小頭半脫位。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六)中暑、凍傷的處理
1. 日射病 在強烈的日光下曝曬頭部過久,引起腦部損傷所致。是中暑的一種類型。其主要癥狀是頭痛、頭暈、
乏力、耳鳴、皮膚干燥、惡心、嘔吐等。
嚴重時有意識喪失、痙攣、呼吸困難等癥狀。
應迅速將中暑者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其衣
扣,并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其頭部。與此同時,
讓幼兒服用清涼飲料、人丹、十滴水等。
2. 凍傷 凍傷分為全身凍傷和局部凍傷,
幼兒多為局部凍傷即輕度凍傷,多發生在耳
廓、手、足等部位,僅傷及皮膚表層,局部紅腫,感到癢和痛。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七)驚厥(抽風)
驚厥是大腦皮質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一種病癥。嬰幼兒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所以很易發生驚厥。
引起驚厥的原因多見于高熱(39℃以上)、代謝紊亂,如低血鈣、低血糖或維生素B6缺乏等。急性傳染病和癲癇也可引起驚厥。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八)骨折
因外傷破壞了骨的完整性,稱骨折。
骨折可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兩種。
因斷骨刺傷周圍的神經、血管,故有劇烈的疼痛和局部的壓痛感;在未經急救包扎前,不要移動幼兒;固定患肢。
幼兒跌倒后,身體某部位著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來,老師要了解著地部位及當時詳情,不要牽拉或強行抱起幼兒,讓他自己試著起來,并注意觀察受傷部位,如腿部、腳等部位發生骨折,幼兒不能站立行走,這時教師應將其他幼兒迅速組織好,請保健醫生或尋找硬板將孩子托起來送到醫院救治,否則,孩子骨折移位將影響醫生治療。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九)觸電
幼兒常因玩弄家用電器引起觸電。此外,雷雨時,在大樹或高大建筑物下避雨,也可被雷電所擊。 處理時要注意以最快的速度,
用適當的方法,使幼兒脫離電源,如
關閉電門,用干燥的木棍、竹片等不
導電物體撥開電線。在患兒脫離電源前,應避免直接拖拉,防止急救者也觸電。對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的幼兒,應立即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術。洗凈灼傷部位,并用消毒敷料包扎,然后速送醫院治療。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十)溺水
當幼兒墜落水中而身體被淹沒時,則口腔和鼻腔為水所充滿,而氧氣不能進入;同時,因冷水或吸入水的刺激而引起反射性咽喉痙攣,于是發生窒息。更因幼兒不斷掙扎,使窒息愈加嚴重,因而發生缺氧和昏迷。如水繼續被吸入肺內,則幼兒因缺氧而死亡。 發現溺水幼兒應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積極搶救,使幼兒脫水上岸;
保持呼吸道通暢;
倒水;
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
如何急救溺水兒童
發現有落水兒童時,如果你沒有受過良好的水中急救訓練,最好不要貿然下水.正確的方法是趕緊將救生圈,樹枝之類的東西伸向水面,讓他抓住.然后往岸邊拖,你一定要趴在地上,防止被拖入水中,如果你會游泳,盡量脫去衣服,和鞋子.不要從正面救援。救上岸后,先清理口中的泥草.扛其腑部在肩上,使頭腳下垂.來回走動,使呼吸道的水自然流出.再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并盡快送醫院或請醫生前來急救。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十一)誤服毒物
幼兒因缺乏生活經驗,常將藥片當作糖丸吞服。隨著活動范圍的增大,接觸毒物的機會增多,除有毒植物、藥物中毒外,農藥中毒和化學品中毒也時
有發生。催吐是排除胃內毒物的簡便而有
效的方法。讓幼兒喝大量清水,用羽毛、
手指等刺激幼兒的咽部,引起嘔吐。反復2~3次,以達到排除胃內毒物的目的。如果是強酸或強堿中毒,不能洗胃,可讓幼兒服用奶、豆漿、生蛋清、食醋、橘汁等。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十二)暈厥
暈厥是由于短時間內大腦供血不足
所引起的一種癥狀。多見于神經系統
發育不全的幼兒,突然失去知覺,暈倒
在地。暈厥常伴有短時間的頭暈、惡心、心慌、出汗、四肢無力、眼前發黑等癥狀,然后摔倒在地。倒地后,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可讓幼兒平臥,頭部略低,腳略高于頭,松開衣領、腰帶,經短時間休息后,即可恢復正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